第四十六章 法蘭西大革命之短暫妥協後的對抗

法蘭西開啓了變革的時代,然而其變革的不徹底。

導致的結果是表面華麗的文字,掩飾了其背後貴族教士的階層利益。

貴族教士在變革後,不甘心自身不勞而獲利益受到損失,企圖顛覆所謂革命帶來的僅有的表面變革。

以至於發生第二次部落民衆與貴族教士第二次的對抗,使得貴族奴隸社會的吸血體制徹底打破。

大多數部落民衆的反抗與少數貴族教士爲了維護自身利益引入境外勢力干涉,導致大革命中的恐怖時代的產生。

兩種力量的對抗過程中,秩序便沒有了,最後拿破崙·波拿巴結束了這一切,並且推進了歐洲地區的社會歷史進程。

法蘭西民衆在變革後非常滿足,且還舉行了週年慶典,然而逃出去的部落貴族是不甘心的。

1789年7月14日,便開始有逃亡的舉動,之後因爲廢除部落貴族特權及世襲制逃亡的部落貴族便更多了。

不久逃亡在外的部落貴族招募僱傭軍,且聯繫其他境外部落勢力渡過萊茵河的南部。

路易十六大酋長的弟弟阿圖瓦同時有入侵法蘭西的計劃,極欲借境外勢力來推翻革命的事業,援助路易十六大酋長及恢復貴族教士們的特權。

逃亡在外的貴族組織軍隊要攻入法蘭西,且還勾結境外勢力的舉動,使得部落民衆更加瞧不起居住在法蘭西部落內的貴族。

法蘭西部落民衆認爲,在外面貴族的陰謀肯定是受到了路易十六及其夫人的支持。

因爲路易十六的夫人是兼領奧地利的日耳曼大汗的妹妹,且還出現路易十六與其夫人共同宴請僱傭軍與禁衛軍所傳出的風波。

革命開始後的短暫妥協,只是貴族教士階層爲了短期保命而採取的拖延策略,在溝通境外勢力達成一致後,便開始露出馬腳了。

再加上國內天主教教士不願意放棄其特權,所以法蘭西部落民衆與貴族教士階層便勢同水火。

法蘭西大革命自1789年開始,到1791年6月路易十六及其夫人準備潛逃。

在1789年的時候,路易十六的弟弟便逃出去了,之後陸續有部落貴族出逃。

最後形成了兩股勢力,一股僱傭軍隊入侵法蘭西,一股路易十六的弟弟籌備借境外勢力入侵法蘭西的計劃。

在這幾年時間裡,路易十六也並沒有閒着,一面虛與委蛇,一面和善軍隊,一面與境外勢力溝通聯繫。

可能是一切都安排妥當,1791年6月出逃,在法蘭西的東北邊境有軍隊準備迎接。

但是消息泄露,部落民衆認爲路易十六如果逃出巴黎與軍隊匯合,則不難與日耳曼大汗聯繫,然後捲土重來阻止革命所產生的成果。

也是上天的眷顧,路易十六及其夫人在距離目的地25英里的地方被活捉並帶回巴黎。

路易十六及其夫人企圖逃跑的消息,被傳開後,部落內民衆更加的氣憤。

彼時人們還存有建立君主立憲政體的想法,仍然存在忠於路易十六之心。

雖然國民議會謊稱路易十六是被人所迫出走的,並非出逃,但是部落民衆認爲此舉有如叛逃,必須令其退位不可,法蘭西有共和派便從這裡開始。

共和派的領袖馬拉、穆郎、丹敦,都爲代表底層部落民衆發聲之人。

1791年9月,國民議會兩年來編訂的憲法完成了。

路易十六宣誓忠於憲法,並大赦天下來緩和與民衆的關係。

國民議會閉會,被新憲法規定的立法議會取代,定於10月1日開會。

然而此時的形勢已經非常危急,外有流亡貴族組織僱傭軍,內有不遵守新法的教士階層及貴族的敷衍,大酋長路易十六又裡通外面以希望獲得境外勢力干預。

在路易十六及其夫人被活捉回巴黎後,日耳曼大汗宣佈法蘭西大酋長被活捉足以證明法蘭西革命爲非法革命。

日耳曼大汗與俄羅斯、英格蘭、普魯士、西班牙、那不勒斯薩迪尼亞諸部落協商,恢復法蘭西大酋長的名譽及自由,並且阻止法蘭西革命。

8月27日,日耳曼大汗與普魯士大酋長聯合發出《皮爾尼茨宣言》。

聲明依照法蘭西大酋長的弟弟的意見,已經預備聯絡其它各部落的大酋長援助法蘭西大酋長復辟,同時召集軍隊且制定作戰計劃。

從歐洲來看,都處於貴族奴隸社會,法蘭西大革命的舉動是要挑戰這種社會的吸血體制。

如果法蘭西大革命成功了,那麼勢必帶來蝴蝶效益,其它部落是不是要也這樣發展。

所以當法蘭西發生大革命,無論是歐洲各部落的貴族階層,還是羅馬天主教教會都是不允許繼續存在下去的。

而各部落干涉的理由,便是法蘭西大酋長的弟弟求援日耳曼大汗。

法蘭西民衆對於境外勢力的干涉所不容,日耳曼大汗及普魯士的宣言也是法蘭西民衆廢黜大酋長的一個原因。

立法議會的議員不能夠是前國民議會的議員,其中的貴族及教士階層的國會議員便不能夠再參選了。

相對於臨時組建起來的國民議會中有相當比例的貴族及教士,但是立法議會的選舉中雅各賓派人數居多,其次有名的是吉倫特派。

自法蘭西大酋長潛逃事件失敗後,其兄普羅旺斯酋長跑出法蘭西與部落外流亡的貴族會合。

他既唆使日耳曼大汗及普魯士大酋長髮表皮爾尼茨宣言,又招募僱傭軍駐紮在法蘭西部落邊境的萊茵河上。

立法議會對於這樣的行爲宣佈,聚集在邊境上的法蘭西人實爲陰謀叛部落。

立法議會命令普羅旺斯酋長在兩個月內回法蘭西,否則剝奪他酋長的權力;

其它諸侯在1792年1月1日以前不遵命令返回則以叛徒罪論處,查抄家產,如被逮捕則處以死刑。

立法議會如此處理部落貴族,實在是這些部落貴族咎由自取。

立法議會同時決定,教士凡是一週內不遵守新法宣誓,則停止其發工資且以嫌疑犯論處。

1792年5月,立法議會驅逐部落內不遵守新法的教士出部落外。

這項措施也說明了立法議會的和平,並沒有對這些人進行迫害。

立法議會在一年內的舉動觸動了貴族階層及教士階層的利益,爲了維護西歐各部落一千多年來的貴族奴隸社會吸血體制,其餘西歐各部落是不會允許出現一個同它們不一樣體制的另類。

同時羅馬天主教教會也不會輕易放棄法蘭西部落這一塊肥肉的,暗中支持法蘭西部落天主教教士反抗是有的,暗中支持其他部落進攻法蘭西斯可能的。

在此時,立法議會並沒有把路易十六怎麼樣,但是現實的局勢是流亡貴族糾結起來的軍隊已經壓過來了,日耳曼及普魯士也要大展身手。

在這種情況下,1792年4月22日,法蘭西對干預法蘭西部落內部事務的奧地利宣戰。

當時形勢非常嚴峻,外有流亡貴族及各部落勢力,內有路易十六及貴族反動勢力,然而不得不這樣做。

吉倫特派的年輕律師將形勢分析清楚,認爲不這樣做法蘭西所獲得的成果將不復存在。

不料這場戰爭斷斷續續持續了23年,而之後不僅維護了法蘭西大革命的成果,且還促進了歐洲地區整體社會的進化。

然而當時的法蘭西糾結起來的軍隊並沒有實戰能力,僅能夠維持各地秩序而已。

所以當法蘭西軍隊同日耳曼大汗的騎兵決戰時,被擊潰。

流亡的法蘭西貴族聽了無不歡心鼓舞,以爲這樣就可以回到法蘭西自己的領地了;

西歐各部落也認爲這些熱愛法蘭西的志士也不過如此。

法蘭西軍隊的失敗,使得路易十六認爲有機可乘了。

1792年5-6月,立法議會兩個決議案都被路易十六否決了。

一個議案是不願意宣誓的教士於一個月內離開法蘭西,另一個是招募志願軍2萬人駐紮在巴黎,作爲防守用途。

這兩個有利於法蘭西的法案都被否決,且還免去了吉倫特執政大臣的職務。

1792年6月20日,對於路易十六的否決行爲,巴黎民衆舉行示威活動。

路易十六被稱爲奧地利夫人、否決夫人。

然而民衆只是請願,並且還非常剋制。

西歐各部落干涉法蘭西革命已經是鐵定的事情,普魯士與奧地利軍隊入侵法蘭西,名義是恢復法蘭西的自由爲目的。

1792年7月11日,立法議會宣佈法蘭西進入緊急狀態。

立法議會並下令法蘭西全境民衆均須將所藏的槍支彈藥報告給各地,違令者監禁;

並令法蘭西部落民衆都佩戴三色帽,意思是全法蘭西人同仇敵愾。

1792年7月25日,入侵的軍隊以日耳曼大汗及普魯士大酋長的名義發出佈告,宣言聯軍進入法蘭西的目的是平定法蘭西的騷亂及恢復路易十六的權力爲目的;

凡是法蘭西人有反抗聯軍的舉動,則以嚴厲的軍法處置,且焚燬其房子;

如巴黎人敢於侵犯路易十六及其夫人或騷擾他們住的宮殿,則聯軍將會屠城。

當時的巴黎民衆聽到了入侵聯軍的宣言,對路易十六更加的氣憤,巴黎民衆請願立法議會廢黜法蘭西大酋長。

馬賽地區的部落民衆組織五百人,來巴黎援助巴黎民衆。

民衆沿途高唱馬賽曲,慷慨動人,後爲法國國歌。

8月10日,巴黎民衆由大規模聚集請願,馬賽民衆爲先鋒。

路易十六與其夫人兒子逃到了立法議會所在的騎術學校裡,而宮中的瑞士僱傭軍率先向民衆開槍,被反擊全部殺死,順便宮中的部落大酋長侍從也被殺死。

同時巴黎民衆佔領市府,驅逐市府的參事。巴黎市府被民衆所佔據,於是派人要求立法議會廢黜路易十六。

立法議會同意了,廢黜君主立憲,並召集憲法會議商定變更政體的辦法。

日後憲法會議不僅修訂憲法,且對外抵擋入侵的聯軍,對內平定舊勢力,這段時間被各部落貴族稱爲恐怖時代。

1792年9月21日憲法會議開會,第一件議案便是廢止君主立憲,且宣佈共和。

1792年9月21日,爲法蘭西自由元年,也開始結束貴族奴隸社會體制,後開啓君主平民社會及資本平民社會。

1792年,巴黎市府逮捕貴族教士階層反動勢力三千人;9月2日及3日,殺死的貴族及教士反動勢力連數字都沒有計算。

巴黎民衆深恐民衆出去抵抗聯軍,而貴族及教士反動勢力在後方復辟。

1792年8月下旬,普魯士奧地利聯軍已經長驅直入法蘭西,9月2日佔領凡爾登要塞。

聯軍繼續向巴黎挺進,法蘭西領軍迪穆裡埃在瓦爾密打敗聯軍,阻擋住了進攻,而這個地點距巴黎不過一百英里的距離。

不久,由民衆組織起來的軍隊不僅驅逐出法蘭西境外,且還攻入了日耳曼大汗奧地利的境內,佔領了萊茵河畔的要塞,並佔領了東南部的薩沃伊。

這些衣衫破爛的民兵攻入奧地利的領地尼德蘭,11月6日,在熱馬普打敗奧地利軍隊,佔領了尼德蘭。

法蘭西憲法會議決定,利用軍隊在其它部落傳播革命事業。

1792年12月15日,憲法會議發佈所佔領地區人民的通告,法蘭西人已經將壓迫在你們頭上的貴族驅逐出去了;

你們若願意爲自由人我們會加以保護,使部落貴族不再加害你們並對你們展開復仇;

凡是反對自由、平等、或維護酋長及貴族特權者都被認爲是法蘭西的敵人。

這份宣言,事實上成爲後來歐洲各部落貴族推動打擊法蘭西聯盟成立的一個原因之一。

憲法會議對如何處置路易十六展開討論,多數議員認爲路易十六唆使其它部落干涉法蘭西內部事務,決議開庭審判,多數認爲應該處死。

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在刑臺上被砍頭。

法蘭西部落大酋長被砍頭後,歐洲其他各部落大酋長貴族無不驚恐,恐慌自己的部落奴隸有一天也會把他們送上斷頭臺。

所以歐洲各部落的聯合的誘因,便是路易十六的被砍頭。

法蘭西大酋長路易十六被砍頭,無異於向歐洲各部落的奴隸發出信號,如果貴族不支持共和,最後的結果就是被砍頭。

在各部落貴族的震驚中,英格蘭喬治三世尤其強烈,還爲路易十六服喪,並驅逐法蘭西使臣。

蓋因爲英格蘭自認爲自己的立憲君主制已經是完美無缺了,保證了貴族、教士、及富人的利益,至於奴隸就世代爲奴去吧。

但是法蘭西突如其來的變化,使得英格蘭這種體制也受到了挑戰。

所以在歐洲各部落中,英格蘭反而反應更加的激烈。

2月1日,英格蘭內閣首相庇得向下院宣佈,法蘭西所發生的革命足以擾亂歐洲的和平,所以英格蘭應該同歐洲大陸各部落聯合對抗法蘭西。

基於英格蘭心裡的小九九,也使得最後加入聯軍的英格蘭成爲與法蘭西對抗最長時間的敵人,時間長達20年。

1793年1月,奧地利、普魯士第二次瓜分完波蘭後,便開始對付法蘭西了。

1793年3月,西班牙也加入了對抗法蘭西的同盟中,法蘭西的局勢變得四面楚歌。

3月18日,法蘭西軍隊在尼德蘭被奧地利軍隊打敗,被迫退回到法蘭西境內,而領軍的貴族帶着親信投降了。

打敗法蘭西后,同盟各部落便着手瓜分法蘭西的會議了。

奧地利要求獲得法蘭西北部一帶的土地,並把阿爾薩斯及洛林兩地給巴伐利亞;

英格蘭要求獲得敦刻爾克及法蘭西所有的殖民地;

俄羅斯主張西班牙及薩迪尼亞也應該稍微劃分一點。

既然都分到了利益,各代表主張應該在殘餘的法蘭西領土內建設穩固的君主奴隸社會體制。

只有這樣法蘭西將降爲第二等部落而不成爲歐洲的禍患,而歐洲貴族奴隸社會的體制的導火線也從此消失。

法蘭西既失去了尼德蘭,領軍又投降了,憲法會議認爲法蘭西滅亡迫在眉睫。

如果按照完成憲法再謀劃自衛,輕重緩急還是分得清楚的。

所以組織一個強有力的執政團隊,對內平定反動貴族的復辟,對外抵抗各部落聯軍刻不容緩。

1793年4月,決定組織委員會,開始九人,後增加到12人。

此委員會就是公安委員會,委員會委員表示“吾輩欲推翻君主之貴族奴隸社會,非建設自由不可”。

當時的憲法會議中各派別都有,勢力最大的是:一派爲吉倫特派,以尼奧、布里索爲首領,主張君主立憲派;

一派爲共和山黨派,丹敦、羅伯斯皮爾及聖茹斯都是代表,主張共和。

吉倫特派開始時得勢,因爲其有路易十六這個合法性在且以法蘭西進攻尼德蘭獲勝,所以勢力頗大。

後來其主張的君主立憲的君主已經被砍頭,所以也就沒有了勢力。

吉倫特派爲了恢復其話語權,所以在各部落聯軍都要入侵法蘭西的時候,要求解散巴黎市府。

當時的巴黎市府可以說是法蘭西的決策執行之地,所以山黨及巴黎民衆把吉倫特派驅逐出憲法會議外。

1793年7月10日,在吉倫特派大談巴黎與法蘭西各地之代表權問題時,奧地利軍隊已經攻破康德要塞。

兩週後,英格蘭軍隊佔領瓦朗謝納,聯軍於是有了繼續深入法蘭西的基地。

而這個基地距巴黎只有一百多英里的距離,巴黎危在旦夕。

普魯士軍隊又把法蘭西軍隊驅逐出美因茨,並向阿爾薩斯進軍。

法蘭西海軍擁立路易十六的兒子,稱路易十七,並向英格蘭海軍求援。

外有各部落軍隊進入法蘭西境內,內有反動貴族叛亂,公安委員會僅能夠應對。

8月,卡爾諾被選入公安委員會,着手招募軍隊。

法蘭西民衆響應號召,不久就有75萬人參軍。

這75萬人被封爲十三個軍來抵禦外敵,每個軍特派兩個代表監軍,害怕出現1792年領軍扔下軍隊投降的事情。

法蘭西軍隊士氣大振,而彼時的各部落軍隊正按照各部落瓜分會議所獲得領土去攻佔自己的那一份。

不久,法蘭西軍隊在敦刻爾克大敗英格蘭軍隊,十月法蘭西軍隊又大敗奧地利軍隊,所以1793年冬天法蘭西已經沒有外患了。

外患平定後,那麼就是對內的清理。

因爲在外患出現後,法蘭西部落內被壓制的貴族教士及其附庸階層開始躁動不安,且一些地方還有組織的發生叛亂。

公安委員會對於各城市的加強管控,對出現叛亂的旺底貴族教士叛亂,實施了報復措施。

召集邊境軍隊進駐里昂,參與旺底叛亂的貴族教士被殺者2000多人。

且憲法會議決定毀掉這座城市,然而執行的時候只毀了四十座房屋。

波爾多及馬賽兩個城市的貴族教士,鑑於里昂城的慘狀便不敢反抗憲法議會了,即便如此這兩座城市被殺的貴族教士也達到千人。

只有擁立路易十七的土倫還在頑抗,當時軍官拿破崙攻擊叛變的法蘭西海軍及英格蘭海軍軍艦有功。

1793年12月19日,路易十七及少數貴族教士不得不登上英格蘭軍艦逃跑了,至此部落內已無其他部落軍隊及叛軍。

法蘭西沒有了外患,對於部落內部的貴族教士反動勢力及其爪牙便開始打擊了。

所謂的恐怖時代,是其它部落所使用的一種對法蘭西革命的一種詆譭。

對法蘭西內部企圖復辟的貴族教士及爪牙的打擊,同上千年的貴族奴隸社會相對比,貴族奴隸社會纔是真的恐怖時代。

所謂的恐怖時代,是指打擊貴族教士及爪牙的時間。

自1793年9月到1794那7月,這段時間打擊力度最爲猛烈。

代表貴族教士階層的吉倫特黨人在失敗前,已經由革命法院審理嫌疑犯。

開始比較寬容,但是在後來外患來到,而內部的貴族教士的勢力開始發力,有與入侵的聯軍裡應外合的嫌疑。

公安委員後自此以後,開始對貴族和教士階層不留情了。

公安委員會規定凡是行動有反對自由的人以嫌疑犯論,所有貴族及其父母妻子如不表示支持革命都會被逮捕。

十月,路易十六的夫人也被送上斷頭臺,同時吉倫特黨人多人被殺。

在革命的過程中,山黨內部分裂了。

雅各賓派的丹敦認爲把重要的首犯處死就可以了,而市府的阿貝爾認爲這遠遠不夠。

阿貝爾並主張廢除羅馬天主教信仰,改信仰崇拜理性。

另一派羅伯斯皮爾和聖茹斯則認爲應該建立共和;使部落內沒有貧富的階層;男女都有自立的精神;免費教育;

信仰自然神而不是羅馬天主教;部落內的人應該定期到寺廟中宣佈其朋友是誰,如果沒有就流放他。

羅伯斯皮爾急欲實現理想共和國,以溫和派丹敦及激進派阿貝爾爲阻礙革命的敵人。

1794年三四月間,這兩人先後被殺。羅伯斯珀爾大權獨攬,憲法會議人人自危,恐怕有丹敦和阿貝爾的結局。

7月27日,羅伯斯皮爾在前往會議場後,被逮捕,與聖茹斯一起被處死。

羅伯斯皮爾被處死後,再也沒有人主張恐怖行動震懾反革命的行爲了。

革命法院殺得人變少了,巴黎市府也廢止了,雅各賓派俱樂部解散。

所謂的恐怖時代,其根源都是舊有勢力不甘心喪失自身特權利益,唆使歐洲各部落入侵法蘭西,作爲交易歐洲各部落獲得法蘭西的領土,而舊有勢力獲得繼續統治法蘭西人的權力。

哪怕法蘭西淪落到非洲一般的境地也在所不惜,後聯軍入侵法蘭西,在法蘭西民衆起來抵抗入侵的時候,舊有勢力乘機叛亂。

導致本來比較和平的革命,最後爲了穩定內外局勢,所以纔有了所謂的恐怖時代,而這個名稱估計也是舊有勢力的同黨所起的。

內外患平定以後,因爲堅持的道路不同且還有權力的爭鬥,所以產生革命黨人的內部殘殺。

無論是哪個派別,其權力的合法性都來自法蘭西人民,不同於企圖復辟的路易十七其權力的合法性來自於外部勢力。

對於法蘭西人來說,所謂的恐怖時代和大部分人沒有關係,被殺者都是貴族教士及其附庸。

所謂的恐怖時代也並非只有殺人、逮捕嫌疑犯,也召集民兵百萬抵抗入侵聯軍,並能夠實行國民議會的改革,且訂立初等教育,還編訂了法典。

憲法會議廢除舊制,查抄貴族教士的財產分售給貧民,收益小康之地主也增加了不少。

尤其值得稱讚的是1792年着手編訂的憲法,被冠以《人類及公民權利與義務宣言》。

憲法規定立法機構爲兩院制,五百人員的衆議院及元老院。

行政機構爲督政部,由立法機構選舉五人組成。

自此法蘭部落,成爲了國家,而不再是部落。

憲法即已經完成,憲法會議就應該解散,但是憲法會議深恐舊勢力反撲,所以選舉新議員的時候,憲法會議議員佔三分之二。

並派駐軍隊在巴黎附近保護,由拿破崙·波拿巴負責。

而舊勢力所組織起的軍隊被拿破崙擊潰,舊勢力沒有得逞。

第二十八章 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一)第六十章 十九世紀之英國殖民地第四十章 英格蘭和法蘭西在印度及北美洲競爭第二十六章 十六世紀初之西歐第十九章 中古時代之奴隸與平民第六十三章 瓜分非洲第三十七章 大不列顛之英格蘭部落第十三章 中古時代之大不列顛部落第二十一章 百年械鬥(一)第十一章 封建制度之淵源第三十五章 三十年宗教戰爭第二十章 中古時代西歐之文化第十九章 中古時代之奴隸與平民第四章 中古時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歐洲(二)第三章 中古時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歐洲(一)第三十四章 法蘭西與大不列顛部落宗教變革第二十三章 羅馬教主與宗教大會(一)第五十九章 歐洲殖民與間接作用第六十一章 十九世紀之俄羅斯第五十一章 19世紀之技術改良及實業初現第七章 羅馬教主得勢與日耳曼種人入教第二十四章 羅馬教主與宗教大會(二)第十二章 中古時代之法蘭西部落前言第五十五章 德國成立及奧地利與匈牙利聯合第三十六章 西歐歷史分期與真實的分期第五十三章 1848年法國革命擴散歐洲第六十章 十九世紀之英國殖民地第八章 法蘭克部落第三十五章 三十年宗教戰爭第三十七章 大不列顛之英格蘭部落第二十二章 百年械鬥(二)第二十三章 羅馬教主與宗教大會(一)第八章 法蘭克部落第三十章 日耳曼部落之宗教改革第三十二章 羅馬天主教與腓力二世酋長(一)第二十四章 羅馬教主與宗教大會(二)第六十四章 二十世紀初期之歐洲第五十八章 英國政治及社會改革第四十八章 歐洲與拿破崙時代第五十四章 意大利半島之統一第十七章 中古時代之教會第二十六章 十六世紀初之西歐前言第五十一章 19世紀之技術改良及實業初現第二十八章 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一)第五十四章 意大利半島之統一第五十四章 意大利半島之統一第三十七章 大不列顛之英格蘭部落第二十九章 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二)第五十四章 意大利半島之統一第十一章 封建制度之淵源第十六章 霍亨斯陶芬族諸酋長與羅馬教主第六章 日耳曼人入侵與羅馬瓦解第二十一章 百年械鬥(一)第五十九章 歐洲殖民與間接作用第六十四章 二十世紀初期之歐洲第十三章 中古時代之大不列顛部落第二十三章 羅馬教主與宗教大會(一)第二章 人類歷史演變之規律第25章 意大利半島開化及文明初現第十九章 中古時代之奴隸與平民第三十一章 瑞士及大不列顛部落宗教改革第四十二章 十八世紀之歐洲新思想第十六章 霍亨斯陶芬族諸酋長與羅馬教主第25章 意大利半島開化及文明初現第四十三章 法蘭西大革命前之各部落情況第二十七章 宗教改革以前之日耳曼部落第五十五章 德國成立及奧地利與匈牙利聯合第六十章 十九世紀之英國殖民地第六十二章 土耳其第十四章 中古時期之德國及意大利第三十八章 路易十四之法蘭西及西班牙部落第三十八章 路易十四之法蘭西及西班牙部落第十章 法蘭克部落之分裂第二十八章 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一)第五十一章 19世紀之技術改良及實業初現第十六章 霍亨斯陶芬族諸酋長與羅馬教主第二章 人類歷史演變之規律第二十七章 宗教改革以前之日耳曼部落第二十三章 羅馬教主與宗教大會(一)第三十章 日耳曼部落之宗教改革第四十二章 十八世紀之歐洲新思想第二十六章 十六世紀初之西歐第十一章 封建制度之淵源第五十章 維也納會議後歐洲之反動及革命第三十八章 路易十四之法蘭西及西班牙部落第六章 日耳曼人入侵與羅馬瓦解前言第四十二章 十八世紀之歐洲新思想第三十八章 路易十四之法蘭西及西班牙部落第二十九章 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二)第九章 法蘭克之查理曼大酋長及其部落第二十六章 十六世紀初之西歐第25章 意大利半島開化及文明初現第四十三章 法蘭西大革命前之各部落情況第二十六章 十六世紀初之西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