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791章 曲水臨流

皇帝答道:“寡人虛歲二十有一。”

雷又招道:“聽閉合堂的人說,太后已經開始選美了。皇上這一回去,便是大婚,然後是親政。恭喜了。”

“同喜。”皇帝淡淡應道。

雷又招道:“皇上大婚,自然是普天同喜之事。不過,如果皇后出自於四川,出自於我們的家鄉秭歸,我們會更高興的。”

雷絕招道:“我們的家鄉秭歸地處巴山龍眼,集日月之精華,賦天地之造化,山川綺麗,地藉英靈,民昌業盛,文稱偉煜。秭歸的美女,更是端莊淑惠,俊影難描。選秭歸美女爲後,實乃上佳之策。”

二人這番話,聽起來就像是在自薦一般。皇帝及旁人都不好應答,只能等待下文。誰知雷絕招話鋒一轉,卻沒了下文:“三姐,今日見駕,他日向人說起,旁人不信怎麼辦?我看得向皇上要點物件,以作憑證纔是。”

“不錯。”雷又招道:“只是玉佩、摺扇之類的物件也說不清楚。不如要龍袍,你看怎麼樣?”

“好,就是龍袍。”雷絕招思忖道:“但是我們該回贈皇上一點什麼東西呢?”

雷又招道:“這好辦,就送手印。”

“手印?手印怎麼送呀?”雷絕招佯裝不懂。

“看我的。”雷又招道:“粟監軍,拿文房四寶。”

粟世雄領命而去,一會兒,拿來了紙筆墨硯,並立即開始磨墨。磨好了之後,雷又招左手將紙展開,右手在墨盤裡拂了幾下,“啪”的一個手印,蓋在了紙上:“打盆水來,我要洗手。”粟世雄再次跑了出去。

雷絕招過來,提筆先在雷又招手印之上寫了個“請”字,在後面遠處寫下“出兵”二字,然後再印上自己的手印。完整地看,就成了“請‘雷又招’、‘雷絕招’出兵……”

雷又招洗完手,走了過來,道:“皇上需要之時,可遣武侍郎將此手印送至泰山。就這樣吧。我們到帳外去。粟監軍,你留下,等皇上脫了龍袍,你拿出來給我。”

臘月十五日,皇帝離開軍營,進入成都。

“經過這次的事情,我們認爲有必要培養一名全軍的參謀。今後我們再有什麼不測,就能應付了。”雷又招道。

溫玉華道:“兩位該不會是萌生退意了吧?”

“沒有啊。溫姑娘素有退隱之意,這我們知道。我們現在還沒有。”雷又招轉念又道:“哦,你是指讓皇上選秭歸美女當皇后的事吧。那只是隨便說說,絕不是我們的志向。我們只是爲了送他兵符,打了個幌子。”

“就是蓋有手印的那張紙吧。那是什麼意思?”

雷又招道:“數月之後中原必燃戰火。因爲我軍勢大,初期朝庭必不會調動我軍。到後來支撐不下去的時候,病急亂投病,纔有可能想到我軍。送他一張兵符,是給他提個醒。是否進兵,還得看那時候的情況。如果需要進兵,我軍就成了奉旨東征,師出有名了。”

雷絕招突然插言道:“不過,在我看來,因爲我軍的擴張,四川的強盛,太后必定不會讓秭歸美人當皇后的。而我們既已明確提出,太后也不能置之不理,最後只能是隨便封個名號,然後就身居冷宮。”

溫玉華問道:“這是在說誰呀?”

雷又招道:“沒有誰的,她只是瞎說。還是談談統帥的事吧。溫姑娘認爲誰比較合適?”

溫玉華想了想,道:“似乎敖聞喜、萬臨山二人稍可。”

“那就定萬臨山吧。假女婿一事,我們欠了他。”雷又招道:“定他還有個好處:全軍將士誤以爲我們姐妹之一有可能要嫁給他,會想當然地把他與我們等同起來,從而遵從他的號令。”

溫玉華問道:“怎麼,你們肯定都不會嫁給他嗎?”

雷又招道:“啊,不,不肯定。說不定四妹要嫁給他。”

“呸,你纔要嫁呢”雷絕招道。

一名士兵走了進來,行禮道:“啓稟二位軍師,啓稟溫姑娘,外面有一位名叫天心的人求見。”

“帶他進來。”溫玉華吩咐完士兵,又解釋道:“他現在只是草民,我可不能去迎接。”隨即,將張永對峨嵋派掌門渡元的評語對雷又招、雷絕招二人擇要說了。

天心進到帥帳,與溫玉華見禮。一轉頭,道:“二位雷姑娘本來就年輕,今日相見,怎麼好似又年輕了幾歲?”

雷又招道:“大叔前番所見,是我們的姐姐。”

“如果說來,二位便是軍師”天心立即大禮參拜。雷又招、雷絕招二人端坐案後,各自“嗯”了一聲,表示還禮。

天心向溫玉華道:“前日青城山上,老夫曾說要找溫姑娘商量要事。今日老夫至此,便爲此事。”

溫玉華喚士兵爲天心設下座位,然後問道:“我師父答應做天師道的副教主了?”

“不敢謊言,確實答應了。”

溫玉華道:“那不就行了。爲何還要找我?”

“仙師張道凌說,必須先讓溫姑娘答應出任天師道的總護法,然後才能與老夫詳談。”

溫玉華又問:“最終談妥之後,天師道的教主、副教主就是張道凌和我師父嗎?”

“正是。”

“大叔您將是什麼職位?”

“老夫將出任教主的簿記。”

溫玉華道:“好。等你們談妥之後,張道凌答應出任教主,我就答應出任總護法。現在,因爲我手握兵權,故此還不能答應。”

“溫姑娘你這是……這不是互爲前提嘛。”天心急道:“溫姑娘當日在青城山上可是說過‘好商量’的。”

“當日我急呀,現在不急了。”溫玉華微笑道:“好商量是不錯的,我們現在不正是在好好地商量嗎?”

天心爲之語塞。良久,“唉”嘆了口氣,道:“說來說去,都是因爲老夫曾經戰敗,你們有所不信。老夫不爲名不爲利,但求胸中的治國之策能夠應用。正好,兩位軍師在此,老夫懇請兩位軍師就治國之策考考老夫。老夫如果應答不上,寧願當場自刎。”

雷又招道:“大叔言重了。我們不考你,不是因爲大叔曾經敗給王濟恩。天生萬物,一物降一物。蟲能蛀木,木能傷虎,卻不能說蟲能勝虎。用兵方面,大叔輸給王濟恩,王濟恩輸給溫姑娘,溫姑娘自認不如我們,還不能說我們就定能勝過大叔。更何況治國方面,我們一竅不通,要考也無法出題。依我看,只有張道凌才能考你。”

“關鍵是,”天心道:“仙師先要溫姑娘答應出任總護法之職才肯與老夫詳談,而溫姑娘卻要老夫先與張仙師談好之後才答應出任總護法。這是一個死結。”

“解開死結,才能證明大叔聰明。”雷絕招道:“雖然說能者各有側重,但不夠聰明的人在自己側重的方面也不會有多高造詣的。大叔如果解不開這個死結,也就不用治國了。”

“好,老夫領教了。這個死結,容老夫慢慢細想。”天心繼而又道:“今日老夫既然到此,欲以治國之術講述一二。不知三位姑娘有時間聽否?”

雷又招答道:“給你半個時辰。請講。”

天心沉吟了一下,道:“有人抓來一隻老虎,關在籠子裡,送給了一個沒有老虎的國家,讓百姓觀賞。人們因爲從來沒有見過老虎,紛紛趕來觀看。有人說,多漂亮呀。有人說,幹嘛把它關在籠子裡,多委屈它呀。於是就有人打開籠子,放出了老虎。

“張永對於四川的治理,就等於是打開了籠子。而老夫的治國之策,就相當於要把老虎趕上山去。

“有一首詩,名叫‘憫農’,三位可能都知道。詩云:‘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這首詩的原意,乃是替農夫叫屈,乃是向苛捐雜稅及其自然災害的控訴。從治國的意義上講,這首詩還有特別的深意。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並不是說,每種一粒粟都能收到萬顆子。實際上,農夫在播種的時候,也不可能一粒一粒地種。秋收萬顆子,並非指萬倍的收成,只是形容多。‘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指的是一年的收成足夠農夫全家之用,在上交各種捐稅之後,還略有剩餘的一種自然的民生現象。

“在這種自然的狀態之下,農夫們年年有餘,年復一年,積累在不斷地增加。而積累過多就會產生本質的變化。爲了維持自然民生的平衡,於是,‘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天災人禍隨之應運而生。各種災禍,旨在殺雞取卵,旨在衝減積累,旨在將天下的百姓重新打到原始的狀態中去。於是又開始了下一個輪迴。

“自古至今,天下的民生就這樣不斷地輪迴。憫農詩,就表述這樣一個輪迴的興衰。而張永的入川,則打破了這種輪迴,放出了百姓的‘生產能力’那樣一隻籠中之虎。

第二卷 第350章 認行如綴第二卷 第513章 燕然未勒第二卷 第703章 攜杖曾遊第二卷 第756章 金碧吾鄉第二卷 第363章 寓形宇內第二卷 第669章 涼葉歸燕第二卷 第816章 勞生怨別第二卷 第338章 清宵雲霞第二卷 第439章 春花拭淚第二卷 第491章 梅蕊應紅第二卷 第229章 先當陸軍第二卷 第474章 餘聲歸向第二卷 第382章 飛雨落花第二卷 第718章 雲靜如歸第二卷 第153章 殺戮平民第二卷 第77章 諸侯會盟第二卷 第551章 羽輪飆駕第二卷 第818章 羅幕輕寒第二卷 第398章 潘令閒眠第二卷 第721章 金籠郎言第二卷 第183章 輕鬆壯舉第二卷 第117章 損兵郟縣第二卷 第805章 清聲檐下第二卷 第555章 水中捉月第二卷 第803章 斜日杏花第二卷 第776章 素月當午第二卷 第655章 亂鋪金蕊第二卷 第246章 對等分兵第一卷 第7章 首戰順利第二卷 第708章 華渚虹流第二卷 第200章 斬了劉虞第二卷 第241章 第二請求第二卷 第136章 終於上路第二卷 第85章 曹軍進攻第二卷 第210章 勤政好官第二卷 第581章 平生丹素第一卷 第48章 曲調高揚第二卷 第638章 麻姑妙手第二卷 第434章 宿粉棲香第二卷 第306章 產業配套第二卷 第705章 恍入桃源第二卷 第213章 再得一人第一卷 第36章 遭遇挾持第二卷 第179章 吻了再死第二卷 第639章 梅花粉面第一卷 第43章 芙蓉多姿第二卷 第101章 戰役盤點第二卷 第260章 暗中決定第二卷 第349章 貺福千齡第二卷 第97章 積雪不化第二卷 第593章 溼雨穿花第二卷 第495章 紅箋着意第二卷 第768章 花勻露臉第二卷 第484章 妝席相逢第二卷 第653章 四季當窗第二卷 第179章 吻了再死第二卷 第508章 原桑飛盡第二卷 第66章 跟班田蘭第二卷 第412章 翠被華燈第二卷 第680章 缺月向人第二卷 第285章 轉運士兵第二卷 第631章 夢破南窗第二卷 第170章 良禽擇木第二卷 第246章 對等分兵第二卷 第806章 咫尺天漢第二卷 第547章 長煙落日第二卷 第489章 滿面殘紅第二卷 第254章 得意忘形第二卷 第635章 寒生冰箸第二卷 第414章 照影摘花第二卷 第417章 月斜春老第一卷 第16章 再返青州第二卷 第448章 雨滴空階第二卷 第792章 望中似睹第二卷 第199章 三箭追射第二卷 第152章 冒認親戚第二卷 第754章 燕然無計第二卷 第343章 星拱嚴更第二卷 第240章 拒絕要求第二卷 第521章 靜夜尋閒第二卷 第643章 廊廟當時第二卷 第285章 轉運士兵第二卷 第442章 月桂星榆第二卷 第678章 共佔春風第二卷 第581章 平生丹素第二卷 第235章 阻截無赦第二卷 第173章 折戟沉沙第二卷 第514章 天淡銀河第二卷 第660章 當時留住第二卷 第367章 蕭然巾岸第二卷 第207章 秦嶺高山第二卷 第622章 悵望林泉第二卷 第271章 水軍又建第二卷 第353章 銀漢詔虹第二卷 第448章 雨滴空階第二卷 第404章 殘虹雲中第二卷 第539章 笏金章貴第二卷 第57章 北上安喜第二卷 第186章 盲目服從第二卷 第493章 惱煙撩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