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78章 關前混戰

歃血盟誓之後,袁紹在衆人的簇擁之下,緩步走下祭壇,準備升帳謀事。眼睛一晃,看見了田潤。袁紹當即大怒,喝道:“那是誰的人馬,竟然帶有女眷同行?”韓馥忙趨前答話:“本初息怒。此人並非女眷,乃是我冀州赫赫有名的巾幗英雄田澤坤是也。”從官職上看,韓馥是冀州刺史,剛好是袁紹的上級,所以這幾分薄面還不得不給。袁紹當即道:“是了,紹也曾時常聽聞澤坤英雄的大名。”幾步走到田潤的面前,拱手道:“紹見過澤坤英雄金面。”田潤忙道:“盟主此言,折殺我也。”袁紹道:“請澤坤英雄同往中帳議事。”一旁曹操也說:“有澤坤共商大計,董賊不日可擒也。”袁術亦道:“巾幗英雄的加盟,此次義舉,定可傳爲佳話。”

田潤只好跟着衆人進了中軍帳篷。衆人分兩行,依爵位及年齡分別排座次。田潤沒有爵位,年齡又小,本應敬陪末座。但因爲是女人,居然就被安排到了右首。

曹操爲衆人敬酒數巡,然後道:“今日既立盟主,還望諸位盡心竭力,同扶國家。”元紹說:“紹,既承諸公推爲盟主,當殫精竭慮,不負坐望。國有常刑,軍有紀律,首先我們得各自遵守,不得違犯纔是。”衆人隨聲應和。元紹又道:“澤坤英雄,素有戰功。依您之見,我等應當如果進兵?”

田潤見問,便道:“當此國難之時,潤就冒昧直言了。潤以爲,我軍數十萬人,一擁而上是肯定不行的。應該有一先鋒,直抵汜水關挑戰。還應該有一臀後,負責軍法和救護。潤不才,原領臀後之職。”

袁紹大笑,說:“理當、理當。焉有女人做先鋒的道理。就命澤坤部殿後。還有,這先鋒……”長沙太守孫堅站了出來,抱拳道:“堅願爲前部。”袁紹道:“文臺勇烈,可當此任。此外,再委派吾弟公路總督糧草,應付諸營,無使有缺。”袁術領命。

關東諸侯的動作,早有人報予董卓。董卓加封華雄爲驍騎校尉。撥馬步軍五萬,同李肅、胡軫、趙岑星夜赴汜水關迎敵。

濟北相鮑信尋思,孫堅既爲前部,多半會奪了頭功。於是暗中叫過其弟鮑忠,先將馬步軍三千,徑抄小路,直到汜水關下搦戰。華雄引西涼鐵騎五百,飛下關來,大喝:“賊將休走!”鮑忠急切待退,被華雄手起刀落,斬於馬下。三千馬步軍大驚失色,望風而逃。華雄乘勝追擊,生擒將校極多。華雄遣人齎鮑忠首級送到相府報捷,董卓更加封華雄爲都督。

孫堅到了關前,先是罵陣。華雄的副將胡軫引兵五千出關迎戰。程普飛馬挺矛,直取胡軫。鬥不數合,程普刺中胡軫咽喉。孫堅揮軍直殺至關前。關上矢石如雨。孫堅無法攻取,只得引兵回樑東安營紮寨。一邊派人到袁紹處報捷,一邊派人到袁術處催糧。

這裡,不得不讓人產生一個疑問:孫堅所部到底帶了幾天的糧食?當夜,孫堅被華雄劫營。劫營之前,就有“孫堅軍缺食,軍中自亂”的描述。那豈不是說,孫堅所部只帶了單程車票,一到汜水關,就沒糧了,就連晚飯都沒有?

當晚,華雄依李肅之計,出關劫營。將孫堅所部殺得大敗。並且還斬殺了孫堅的部將祖茂。一直殺到天明,華雄這才引兵上關。

稍事休息之後,華雄又引西涼鐵騎下關,長驅十里,直至袁紹主寨門前搦戰。

袁紹問:“誰敢去戰?”袁術背後轉出驍將俞涉,抱拳道:“小將願往。”袁紹大喜,便派俞涉出馬。哪知,片刻之後,就有士兵來報:“俞涉與華雄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衆大驚。冀州刺史韓馥說:“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袁紹急令出戰。潘鳳手提大斧上馬。去不多時,飛馬來報:“潘鳳又被華雄斬了。”衆皆失色。袁紹嘆道:“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

這個時候,就該關羽出場了。怎奈,此時的關羽,尚遠在千里之外的雁門。無人願意出戰,袁紹就命人高懸免戰牌。

小校剛剛領命出帳。料其還沒有走到寨門,就聽得寨前忽然鼓聲大振,喊聲震天,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衆諸侯皆大驚失色。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孫堅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隨後跟着程普、黃蓋二將。

曹操大喜,端過一杯酒,讚道:“文臺真英雄也,請飲此酒。”孫堅推開曹操的酒杯,幾步衝到袁術面前,道:“董卓與我,本無仇隙。今我奮不顧身,親冒矢石,來決死戰者,爲國討賊也。而將軍卻聽讒言,不發糧草,致使堅昨夜兵敗,大將殞命。將軍心裡何安?”袁術羞愧無言,只得下令,將進讒之人即刻問斬。

шшш¤ Tтkan¤ C〇

只見公孫瓚背後轉出劉備,高聲說道:“今文臺斬了華雄,不就這裡殺入關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時!”袁術大怒,喝曰:“俺大臣尚自謙讓,爾一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揚威!都與趕出帳去!”田潤道:“玄德好意爲將軍解窘,岔開話題。將軍不領情也或罷了,厲色以對,豈不教親者痛心?”袁術道:“爾僅一縣令。若非女子,安有爾等席位。”曹操道:“公路兄,這就是你的不是了。適才玄德岔開話題,確是好意。不信你問文臺。”孫堅哼了一聲,退開一旁。袁術卻依然忿忿地說:“既然公等只重一縣令,我當告退。”這時,袁紹發話了:“爲國出力,何計貴賤乎?公路豈可因一言而誤大事耶?”袁術這才悻然歸座。

華雄被斬之後,所帶西涼鐵騎急退。當時孫堅見追之不及,便沒有追趕,而是選擇進帳質問袁術。西涼鐵騎退到汜水關之後,李肅慌忙寫告急文書,飛馬急送洛陽。董卓急召李儒、呂布等人商議。李儒說:“今袁紹爲盟主。其叔父袁隗,還在朝中擔任太傅。倘若裡應外合,則深爲不便。可以率先除之。”董卓深以爲然,喚李傕、郭汜領兵五百包圍太傅袁隗家,不分老幼,盡皆誅殺。然後先將袁隗一干人首級拿去關前懸掛。

隨後,董卓點兵二十萬,分兩路進兵。一路由李傕、郭汜領兵五萬,把守汜水關。令其堅守,不要出關廝殺。董卓自將十五萬,同李儒、呂布、樊稠、張濟等人把守虎牢關。到關後,董卓令呂布領兵三萬,去關前扎住大寨。董卓自己則在關上屯住。

探馬首先探到袁隗一家人遇害的消息。袁紹、袁術悲慟欲絕。衆諸侯亦深表戚然。緊接着,探馬探到兩關動靜。袁紹聚衆商議。曹操說:“董卓分兵把守兩關,說是守,但均可能攻。若我軍只攻一關,則敵人則有可能自另關而出,截擊我軍中路。故我軍應分兵擊之。”衆人皆認爲有理。於是,袁紹命令王匡、喬瑁、鮑信、袁遺、孫融、陶謙、公孫瓚七路諸侯,往虎牢關迎敵。曹操往來接應。另七路諸侯仍攻汜水。

щщщ_ ttkan_ ¢O

七路諸侯得令,各自起兵趕往虎牢。河內太守王匡引兵先到。呂布帶鐵騎三千,飛奔來迎。王匡將軍馬列成陣勢,勒馬於門旗下,看呂布出陣。見其頭戴三叉束髮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繫勒甲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果然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王匡回頭問道:“誰敢出戰?”後面一將,縱馬挺槍而出。王匡視之,乃河內名將方悅。

方悅原乃幷州朔方守將,與匈奴大小數十仗,未嘗敗績。乃司隸州少有的硬茬。那知,兩馬相交,無五合,方悅就被呂布一戟刺於馬下。呂布大戟一揮,乘勢掩殺過來。匡軍大敗,四散奔走。呂布東西衝殺,如入無人之境。

所幸喬瑁、袁遺兩軍趕到。呂布見敵勢衆,方纔退兵。三路諸侯,各折了些人馬,後退三十里下寨。隨後四路軍馬都至。一起商議,都說呂布英雄,無人可敵。

正沒得個主意,小校報來:“呂布搦戰。”七路諸侯,一齊上馬。軍分七隊,布在高岡。遙望呂布一簇軍馬,繡旗招展,先來衝陣。北海太守孔融部將武安國,使鐵錘飛馬而出。呂布揮戟拍馬來迎。戰到十餘合,呂布一戟砍斷武安國手腕。武安國棄錘於地而走。七路軍兵齊出,救了武安國。呂布退回去了。衆諸侯回寨商議。正好這時曹操也到了。曹操說:“呂布英勇無敵。可會十八路諸侯,共議良策。若擒了呂布,董卓易誅耳。”

談話間,呂布又引兵搦戰。八路諸侯齊出。公孫瓚揮槊親戰呂布。戰不數合,公孫瓚敗走。呂布縱赤兔馬趕來。那馬日行千里,飛走如風。看看趕上,呂布舉畫戟望公孫瓚後心便刺。

一將飛馬急上,口中大喝:“三姓家奴休走!夏侯惇在此!”呂布見夏侯惇罵得刻薄,便棄了公孫瓚,來戰夏侯惇。夏侯惇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夏侯淵見了,把馬一拍,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殺。又戰三十合,戰不倒呂布。曹洪驟黃鬃馬,刺斜裡也來助戰。這三個圍住呂布。轉燈兒般廝殺。八路人馬,都看得呆了。呂布架隔遮攔,看看有些招架不住,便望着曹洪面上,虛刺一戟。曹洪急閃。呂布盪開陣角,倒拖畫戟,飛馬便回。三個那裡肯舍,拍馬趕來。八路軍兵,喊聲大震,一齊掩殺。呂布軍馬望關上奔走。夏侯惇、夏侯淵、曹洪隨後追趕。

第二卷 第63章 疑似幻影第二卷 第381章 流水春遠第二卷 第55章 爲伊憔悴第二卷 第232章 孫策毒計第二卷 第186章 盲目服從第二卷 第312章 海水略黃第二卷 第132章 正面交戰第二卷 第116章 智取潼關第二卷 第174章 對等而敗第二卷 第521章 靜夜尋閒第二卷 第820章 苦恨從容第二卷 第789章 不斷牽役第二卷 第171章 京城舊事第二卷 第186章 盲目服從第二卷 第611章 量金買笑第二卷 第491章 梅蕊應紅第二卷 第789章 不斷牽役第二卷 第825章 露英千樣第二卷 第704章 香噴雲閣第二卷 第594章 南風吹竹第二卷 第225章 奸銀搶劫第二卷 第267章 相互掣肘第二卷 第202章 關羽零碎第二卷 第513章 燕然未勒第二卷 第796章 魚鱗簟展第二卷 第597章 幸有微吟第二卷 第681章 半收雪林第二卷 第328章 手把紅旗第一卷 第2章 終於吃飽第二卷 第823章 麗雲流色第二卷 第55章 爲伊憔悴第二卷 第574章 流霞共酌第二卷 第249章 緩緩佯攻第二卷 第743章 弄妝試巧第二卷 第574章 流霞共酌第二卷 第220章 半將強兵第二卷 第102章 面首干政第二卷 第465章 落日半銜第一卷 第42章 微小成功第二卷 第637章 樂盡天真第二卷 第544章 終欠峰巒第二卷 第142章 雌燕驚飛第二卷 第307章 糧食生產第二卷 第600章 霜溼水天第二卷 第508章 原桑飛盡第二卷 第554章 管好滋味第二卷 第120章 複雜戰鬥第二卷 第737章 見如花面第二卷 第65章 因何後退第二卷 第608章 煙光淡蕩第二卷 第241章 第二請求第二卷 第536章 屈指尋思第二卷 第513章 燕然未勒第二卷 第742章 遠山眉小第二卷 第312章 海水略黃第二卷 第109章 政事紀要第二卷 第537章 長門深鎖第二卷 第638章 麻姑妙手第二卷 第474章 餘聲歸向第二卷 第432章 水闊魚沈第二卷 第672章 停驂訪古第二卷 第156章 步兵堅陣第二卷 第795章 酒朋詩侶第二卷 第611章 量金買笑第二卷 第548章 尋常言語第二卷 第84章 鼓勵攻關第二卷 第737章 見如花面第一卷 第30章 廣宗換人第二卷 第79章 陳年舊事第一卷 第39章 獨孤武功第二卷 第485章 閒臥殘春第二卷 第635章 寒生冰箸第二卷 第232章 孫策毒計第二卷 第178章 三死三利第二卷 第319章 槳葉推力第二卷 第401章 疏雨西風第二卷 第598章 千尋翠嶺第二卷 第185章 改變身份第二卷 第601章 暖律潛催第二卷 第766章 明眸層波第二卷 第334章 雨霽輕塵第一卷 第9章 將計就計第二卷 第752章 風光鶯語第二卷 第567章 問花先發第二卷 第578章 憐才深意第二卷 第628章 寒輕霧重第二卷 第399章 金鴨爐香第二卷 第56章 常山真定第二卷 第724章 初坼桃花第二卷 第617章 短杖高提第一卷 第12章 狹路相逢第二卷 第484章 妝席相逢第二卷 第261章 劉備中計第二卷 第610章 掩人生暖第二卷 第703章 攜杖曾遊第二卷 第345章 羣后葵傾第二卷 第826章 浮動持杯第一卷 第17章 又下北海第二卷 第86章 公孫瓚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