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480章 細拈輕攏

雷絕招聞聽如此怪事。不敢怠慢,從士兵手中拿過一張藤牌,打馬馳向關口。走近之後,定睛觀瞧,門洞中站立之人原來卻是溫玉華。雷絕招大喜過望,跳下馬來,跑過去,一下子將溫玉華抱住,差一點就掉出了淚水。

相擁片刻之後,溫玉華拍了拍雷絕招的肩膀,道:“又軍師傳信,讓你八月一日左右帶吐谷渾進冰湖。”

“八月一日?”雷絕招一想,現在已是七月二十三日,尚有一千多里路程,其中八百里還在西夏境內。如此看來,以行軍速度是無論如何也不行的了。只有逃亡,纔有可能符合雷又招總體的安排。

“望子關的西夏士兵怎麼了?”雷絕招問道。

溫玉華道:“他們願意投降。”

“那好,請溫姑娘帶領歸降的西夏士兵先行一步。我要等到與吐谷渾接戰之後,才能奔逃。”雷絕招道:“告訴三姐,我們四川藉先行士兵共有五萬;另有八萬大理藉士兵、十一萬吐蕃藉士兵和九萬劍南藉士兵在吐谷渾後面驅趕。我們準備經岷縣、臨洮,在炳靈寺和大河家兩處渡過黃河。然後經湟源,到達冰湖。”

“好的,我記住了。我會讓又軍師派人接應的。”溫玉華道:“不過,你現在得先派給我幾個人。這裡的西夏士兵剛剛歸降,我一個人可弄不走。”

“報──”七月二十五日,一個官差跑進了玉門關西夏守軍軍營:“有一股土匪襲擊了涼州。涼州城請求支援。”

“再探再報。”西夏將軍匡立渚揮了揮手,隨即喚道:“親兵,請喬將軍、冉將軍過來一敘。”

不大一會兒功夫,另外兩位將軍喬中沙、冉鄞江趕了過來。匡立渚將涼州被襲之事說了,並問道:“近日龜茲和高昌可有什麼動靜?”

冉鄞江答道:“這一向都沒有什麼動靜。”

匡立渚道:“爲了防止兩國行使調虎離山之計,我意馬上派出偵騎,向龜茲的樓蘭和高昌的哈密方向分別馳出一百里然後迴轉。其餘士兵則集結待命,等候涼州下一步的消息。待偵騎回轉之後,再決定留守與增援的人數。不知二位將軍意下如何?”

喬中沙和冉鄞江都無異議。

少時,涼州第二趟快報,匪軍略有三萬,未亮旗幟。涼州城可能支持不了幾天。

次日,向樓蘭和哈密方向出動的偵騎回報兩國皆無異象。同時,接到涼州第三趟快報:匪軍在城內預先有人接應,只一下就攻破了城門,然後在城中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匡立渚一拍桌子,喝道:“一定是吐谷渾乾的!”

喬中沙道:“事不宜遲,匡將軍趕快下令。”

“留下一千人,其餘人等,隨我趕赴涼州。”匡立渚道。

西夏玉門關士兵,皆是騎兵。行動迅速。次日,就趕到了涼州。進到城中,但見官家糧庫已被洗劫一空,民間大戶人家亦未能倖免。大概是因爲匪軍想盡快撤離,對於平民小戶也就未加騷擾。

打探後得知,匪軍大肆搶劫之後,攜帶金銀細軟、糧食布匹等物,已三日前往酒泉方向去了。

“快追。”

四天之後,追到了酒泉。一打探,匪軍已於兩日前離去。

“匪軍的腳程可不慢哪。”喬中沙道:“我們這麼追趕,只搶得一日。若是算上匪軍攻城,可以說一點都沒有追上。”

冉鄞江道:“匪軍押運着搶來的糧草,能有多快?末將以爲,他們搶得越多,我們就越能夠追上。”

八月二日,玉門關守軍繼續追趕,兩日之後,到了張掖。一打探,還是慢了一日。

冉鄞江道:“下一個城池是金昌,再下一個是武威。末將以爲,我們應該放棄金昌。搶在匪軍的前面,直插武威。然後以逸待勞,等待匪軍。”

“不錯。”匡立渚、喬中沙都表示認同。

那知,等玉門關守軍趕到武威之後,武威的官差竟然報告說匪軍剛剛離去,最多半個時辰。

“怎麼可能?”冉鄞江摸了摸腦袋:“匪軍怎麼可能有這麼快?”

匡立渚問道:“匪軍撤退的時候,是往哪個方向去的?”

武威官差答道:“他們往金昌方向去了。”

“嘿,我們直插武威,他們也直插武威,湊一塊了。”喬中沙嘆道。

匡立渚道:“哪有這麼巧?這說明匪軍之中有高人,事先把我們的行蹤都算準了。”

喬中沙問道:“既然這樣,我們還追不追?”

“追,怎麼不追?難道還怕了不成。”匡立渚向武威官差吩咐道:“叫人端水,喝水之後馬上趕路。”

其實雷又招對這邊並沒有進行什麼算計。雷又招認爲,人心是善變的,建立在對方人心基礎上的算計自然也是不牢靠的。川軍在各個城市附近分別埋有伏兵,然後廣設偵騎,獲得西夏軍隊的消息之後,以旗號、煙火迅速傳遞。這樣就產生了“敵人想救哪裡,我軍就先搶哪裡”的效果。

武威至金昌只有一百五十里,但由於連日追趕,人疲馬乏,等玉門關守軍趕到金昌之時,匪軍又是剛剛離去。

冉鄞江道:“天黑了,休息一下吧。”

匡立渚想道,也確實需要休息了。便道:“匪軍先攻武威,再取金昌,必然是要走景陽,翻越祁連山。祁連山一帶。荒無人煙,我軍應立即補充糧草,明日一早,繼續追擊。”

冉鄞江道:“可官庫糧草已經被匪軍搶了……”喬中沙道:“冉將軍怎麼沒想到挨家挨戶地搜?”匡立渚道:“唉,百姓要受苦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我們也是爲了百姓。取之於百姓,還之於百姓就行了。”

“看見匪軍了。”循着匪軍留下的車轍蹄印,過景陽,上盤坡,匆匆追趕。剛追到松樹嶺,冉鄞江就一聲驚呼。

匡立渚、喬中沙聞聲觀瞧,也發現了匪軍。

由於山道狹窄,馬車已經無法通行,匪軍只好將糧草等物資改用馬匹馱運。卻又因爲馬少糧多,需要轉運多次才能運走。並且,匪軍對於馬車也不願失去,幾十輛馬車正被陸續拆卸開來,準備運走。整個松樹嶺一片忙碌。

平地上騎兵衝鋒無往不勝,山嶺間就不行了。山道崎嶇,馬匹根本就快不起來,勢必被敵人的弓箭殺傷過半。況且,此時前方道路之上橫七豎八地堆滿了匪軍拆卸的馬車木料,也不適合騎兵衝鋒。想到這,匡立渚命令:“下馬。借松樹的掩護,逼近敵人。”

士兵們紛紛下馬,跑步向前,然後往道路兩旁展開。看看差不多了,匡立渚親自擊響戰鼓,戰鬥正式開始。

誰知匪軍竟然勇氣全無,發一聲喊,如潰堤的江水,全都跑了。西夏士兵對戰場一加清點,追回糧食約二百石,草料千餘斤。繳獲騾馬十餘匹,馬車八十多輛。自然,大部分馬車是拆開了的。

冉鄞江道:“值錢的金銀細軟肯定被匪軍先帶走了。”

“匡將軍,匪軍大概是因爲押運糧食,這才無心戀戰。現在正是我軍追擊的大好時候。”喬中沙道。

冉鄞江道:“前方是湟源。過湟源之後,匪軍如果往東,必遭我軍駐成縣軍隊的夾擊。如果往西,在浩浩冰湖之上他們無處藏身,定然追上。”

匡立渚沉吟了一下:“好,就先不管這些糧食了。山野之中,想必無人問津。趕上這些騾馬,我們繼續追擊。”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調養,四川有一萬八千多傷兵陸續歸隊,剩下一千多名重傷漢子繼續在成都養傷。

大理藉士兵南面截擊,劍南藉士兵東面阻擋,吐蕃藉士兵西面驅趕。正如雷絕招所料,很順利地,就將吐谷渾全國軍民趕上了劍閣。而在驅趕過程中,雙方士兵死傷總計不足百人,稱得上大獲成功。

因爲要在冰湖決戰,大理、劍南藉士兵衣裳較爲單薄,需向民間收購棉花布匹,讓百姓廣做軍衣,耗費時日,不能立即投入戰鬥。只好由吐蕃藉士兵搶先追擊了。

有效的合圍,在於行程準確,而行程的快慢則取決於雷絕招所率四川藉士兵退卻的速度。但雷絕招所率四川藉士兵急退之時,卻並不等於說吐谷渾軍民就一定會傾力追趕。必須施予一定的壓力,必須確保才行。爲此,吐蕃藉士兵在王濟恩的率領下,一旦發覺吐谷渾稍有停留,就立即給予不懈的打擊。

這種打擊,在劍閣以前是比較有效的。然而,當吐谷渾軍民上了劍閣之後,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劍閣之前的驅趕,主要是放箭。而吐谷渾軍隊亦放箭還擊,邊射邊退。上了劍閣之後。吐谷渾士兵守住險要的地形,還擊是比以前少了,但就是不退。

王濟恩認爲,此次的驅趕與一般的進攻不同。一般的進攻,真的要拿出包抄迂迴的辦法,以奪關斬將爲首要任務。而驅趕就不同了。驅趕主要是不能讓對方在原地舒舒服服地停留,不間斷的滋擾最爲重要。因此,在王濟恩授意之下,吐蕃三將帶領士兵,晝夜不停地輪番攻打。

如此這般,一連打了三日,吐谷渾士兵依然堅守劍閣不退。“零零星星的,射一些火箭上去,讓他們救火。”王濟恩又生一計:“注意不要放多了,別真的燃起來了。”

火箭進攻之下,吐谷渾士兵果然大亂。既然這麼輕鬆就能起到擾敵之效,王濟恩就撤下許多士兵,輪流休息,培養精神。

然而,吐谷渾數十萬人馬亦非易與之輩。雖不說人才濟濟,卻也有幾位高人。當晚,吐谷渾武術教頭付芷江、薩靖西趁着夜色,從山路繞過戰場,襲擊了吐蕃藉士兵的營盤。

這二人,專挑大帳下手,出手狠辣,絕不留情。吐蕃藉士兵被殺四十餘名,其中還有一名管帶。等到營地鼓譟起來之後,付芷江、薩靖西卻憑着高妙的輕功,先行退走了。

這下可難了。

要對付這種武功高強之人,就不能讓士兵睡覺。但這樣一來,擾敵就變成自己被擾了。

江湖上已有二十七個門派共五百多名高手襄助川軍,次主力軍這邊亦有十名。這些不算,還有尊重和萬臨山二人,也能退敵。但此時,吐蕃藉士兵軍隊之中,卻一位也沒有。

王濟恩想到:別人掛一漏萬,小姑娘掛萬漏一。這一漏,卻是要命得緊哪。當然,如此局面,自己事先也未想到,不能全怪軍師。只不過,這也說明了雷絕招其實也高明不到哪裡去。

只好硬撐了。加上大理、劍南藉士兵在內,二十五六萬人輪番上陣,硬撐也是撐得過去的。不睡就不睡吧。

王濟恩想到這裡,吩咐親兵道:“去,請三位將軍過來,灑家有要事相商。”

“是。”親兵往外便走,差點與進帳之人撞在一起。

來人一手掀簾,一手按住親兵的肩膀,輕聲道:“站穩了。”同時身子一側,後面又跟進兩位。

王濟恩定睛一看,進來的卻是雷招弟和雷再招兩位姑娘。後面一位氣宇軒昂的老者,卻未見過。

“公公,這位是冰原派的水望潼水師父。”雷招弟介紹道:“他也就是萬臨山的師父。”雷再招卻道:“王公公沒有猜到我們要來吧。”

王濟恩一下子納悶了:這怎麼就像及時雨一樣,正想它,它就來了?看來,對雷又招、雷絕招二人絕不能小覷。

通過這三人,王濟恩得知了雷又招定下的進湖時間。略加盤算,已迫在眉睫。但王濟恩還是按照一貫方式,慢吞吞地將軍情介紹了一番,最後才道:“有請三位明晚先發制人,搶在吐谷渾刺客到來之前,先行襲擊他們的營地。”

雷再招問道:“我們現在就去,可不可以?”

“現在,天已經亮了。”水望潼代爲答道。

次日黃昏,雷招弟、雷再招、水望潼三人如期出發。上了劍閣之後才知,吐谷渾軍民早就撤了。

第二卷 第678章 共佔春風第二卷 第711章 一場消黯第二卷 第248章 刀若旋風第二卷 第272章 水軍出征第二卷 第680章 缺月向人第二卷 第193章 攻不攻城第二卷 第375章 輕泛花浮第二卷 第643章 廊廟當時第二卷 第502章 廬阜嵯峨第二卷 第615章 一經傳訓第二卷 第746章 微雨紅妝第一卷 第28章 城樓觀景第二卷 第469章 連溪綠暗第二卷 第663章 一曲離亭第二卷 第297章 佔領島國第二卷 第259章 長城關外第二卷 第610章 掩人生暖第二卷 第426章 草際露垂第二卷 第797章 日長風靜第二卷 第659章 垂楊雙髻第二卷 第716章 墮葉香砌第二卷 第374章 莫尋塵世第二卷 第267章 相互掣肘第二卷 第456章 尊前眼底第二卷 第825章 露英千樣第二卷 第626章 柳眼向人第二卷 第434章 宿粉棲香第二卷 第400章 玉酒頻傾第二卷 第157章 是真的嗎第二卷 第738章 千步虹橋第二卷 第363章 寓形宇內第二卷 第233章 殺六殺戮第二卷 第195章 黑夜劫殺第二卷 第94章 圈地找人第二卷 第715章 愁理征衣第二卷 第74章 董卓進京第二卷 第541章 愁悶朝夕第一卷 第27章 安排逃命第二卷 第686章 輕雲時度第二卷 第706章 沙邊送迎第二卷 第828章 臨鏡不定第二卷 第440章 拂鞍沾袖第二卷 第747章 幾尺湘波第二卷 第242章 人肉搜索第二卷 第649章 功行丘山第二卷 第287章 應援出兵第二卷 第603章 晴晝誰主第二卷 第106章 界橋之戰第二卷 第717章 波上無影第二卷 第618章 恨爲情離第二卷 第425章 綠柄嫩香第二卷 第265章 軍前會商第二卷 第537章 長門深鎖第一卷 第9章 將計就計第二卷 第596章 九陌風光第一卷 第19章 糧草之錯第二卷 第180章 攻打趙國第二卷 第711章 一場消黯第二卷 第259章 長城關外第二卷 第149章 重蹈覆轍第二卷 第352章 浴日開天第二卷 第787章 關鶯語近第二卷 第748章 偶乘佳興第二卷 第191章 對穿范陽第二卷 第145章 樹林騎兵第二卷 第444章 暖律潛催第二卷 第554章 管好滋味第二卷 第558章 濃潤侵衣第二卷 第76章 釣幷州兵第二卷 第441章 朱闕玉城第二卷 第499章 一朵雲袖第二卷 第572章 莫辭沉醉第二卷 第693章 孤村芳草第二卷 第623章 洗盡秋容第二卷 第295章 跳板小島第二卷 第256章 戰況多變第二卷 第702章 長空黯淡第二卷 第390章 月細風尖第二卷 第191章 對穿范陽第二卷 第253章 對峙對耗第二卷 第196章 黑山主力第二卷 第713章 側臥珠簾第二卷 第589章 難言未老第二卷 第394章 斜紅淡蕊第二卷 第614章 粉金裁雪第二卷 第127章 巨大魚餌第二卷 第538章 曉寒猶嫩第二卷 第621章 羅裙碧草第二卷 第657章 未到愁腸第二卷 第791章 曲水臨流第二卷 第307章 糧食生產第二卷 第769章 盡憑音耗第二卷 第627章 天面琉璃第二卷 第343章 星拱嚴更第二卷 第131章 宣戰再打第二卷 第417章 月斜春老第一卷 第14章 山谷分兵第二卷 第151章 搖籃扼殺第二卷 第147章 集合衝啊第二卷 第112章 四方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