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462章 薄衫閒院

皇帝這時纔想起自己是帶軍入川的。穩定了情緒。同時,不由得對太后的英明再次生出幾分佩服。

“啓稟皇上,敵軍有動靜。”兵部侍郎武潛陽道。

衆人齊往城外望去。但見大理軍中忽然一陣鼓躁,然後轉爲鴉雀無聲。一將緩緩從中而出,馳到一箭之地停下。此人粉面朱脣,約莫三十歲年紀,頭戴紫金盔,身披黃金甲,跨下馬烏雲蓋雪,掌中刀青龍偃月,真可謂儀表堂堂。那人立住馬匹,望了望城樓上黃傘羅蓋,喝道:“大理掃北元帥杜聞秀在此。四川的張永,想不到你已經自封爲皇帝,背叛了天朝。你如此多行不義,吾將伐之。”

城樓上張永聞言,苦笑了一下,沒有搭腔。

皇帝走到箭垛缺口,朗聲道:“杜元帥請了。天朝大理,兩國素有邦交,長期和睦。杜元帥爲何帶兵前來。犯我疆土?”

杜聞秀喝道:“你是何人?快換張永出來答話!”

皇帝道:“寡人素聞大理乃蠻夷之鄉,直到今日方纔相信。看你粉面朱脣,卻原來只是披着一張人皮。”

杜聞秀這才知道,對方乃是天朝皇帝,但還是依然罵道:“你天朝枉稱仁義,自負上國,年年向我大理索貢,是欺我大理無人乎?今我領兵在此,小皇帝敢下來吃我一刀嗎?”

皇帝道:“我天朝兵強民壯,戰將如雲。你大理彈丸小國,還敢興兵作亂,豈非以卵擊石?”

杜聞秀道:“你天朝戰將,現在均在遠方。而我彈丸小國之兵,卻正在攻城。今天你撞着了本帥,也是你天朝氣數該盡,白白將一個小皇帝,送到我的手中。”

“放肆!”皇帝道:“你且轉回。寡人即日遣兵與你交戰,且看看誰勝誰負。”

杜聞秀打馬便走。城樓上大內侍衛高手項碭山將手一揚,“嗖”地射出一枝袖箭。杜聞秀理也不理,依舊慢慢驅馬。袖箭難以及遠,跌落塵埃。

在皇帝與杜聞答對罵之時,鄧薛關等人就趕了過來。這時,鄧薛關上前單膝點地,道:“稟皇上,臣的帥府就設在附近。請移駕帥府商議出兵之策。”

衆人下了城牆,只拐了一個彎,便到了鄧薛關的帥府。

皇帝坐下之後。急急道:“衆愛卿,可有退敵之策?”

王宗浩走了出來:“皇上請放心。這次侍衛營十大高手盡出。他們個個武功精湛,當世一流,上山能打虎,下海可擒龍,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猶如探囊取物。依臣之見,不如派遣他們出戰,擒得杜聞秀之後,其軍不攻自破。”

鄧薛關道:“萬萬不可!啓稟皇上,大軍交戰,非江湖廝殺可比。派幾個侍衛,無濟於事,反倒折了我軍的銳氣。”

“依鄧元帥之見,又當如何?”皇帝問道。

鄧薛關道:“臣以爲當固守城池,遣使討援。”

皇帝道:“鄧元帥之言甚是。然而近處並無援兵,遠水也解不了近渴,寡人還是決定採納王統領之策。王統領,你保舉何人出戰?”

“臣保舉容高作、烏甘棠、藺廣饒、項碭山、龍逍河五人前往。”

“准奏。”皇帝道:“鄧元帥聽旨。”

“臣在。”

“命你將兵馬集合於城門之後。待五名侍衛得勝之時,寡人在城樓上擊鼓。你聽到鼓聲,立即率軍衝出,或追殺。或掩護,相機行事。”

“臣遵旨。”

衆人再上城樓。

王宗浩提氣喝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即刻出戰,以退大理夷兵。”

“吱呀”一聲,士兵將城門拉開一條窄縫。容高作等五人立即擠了出去。

通常戰場交兵,出城時需弓箭手開路,射住陣腳。這時因不是正常交戰,五人又都自負武功了得,便沒派弓箭手。

但自己不派不等於杜聞秀不派。大理陣前藤牌手之後便是兩層弓箭手,以便輪番射箭。這時,眼見五人擠出城門,立即萬箭齊發。

容高作的確武功不凡,施輕功往前急縱,等大理士兵發箭之時,已距弓箭手不遠。當即容高作在懷裡一掏,右手飛出一把飛蝗石,左手拍出一掌,盪開箭雨,就落在了弓箭手人叢之中。

烏甘棠緊隨容高作身後,前面的箭雨已被容高作盪開,只旁邊有箭射來。當下抽出寶劍,左挑右擋,沒費多大功夫,也衝入弓箭手之中。

藺廣饒、項碭山稍稍墜後,箭雨已來。平素二人接暗器、發暗器得心應手,但這時萬箭齊發,躲了上躲不了下,擋了左遮不住右,頓時被射得像剌蝟一般。

最後出城的是龍逍河。他以硬功見長,躲箭雨原本更加不行。但他出城之時。恰見項碭山身子倒地,急忙接了,以項碭山屍身遮擋箭雨,一陣揮舞,卻也衝入敵軍。只不過左腳腿肚被射中一箭。

就這一霎之間,五人中就兩死一傷。倖存的容、烏、龍三人都同時想到,絕不能再給對方發箭的機會。當下三人都撿人多之處衝殺過去。

大理杜聞秀見狀,揮動指揮彩旗,陣形急變。士兵們往來穿梭奔跑,騰起陣陣塵埃,不一會兒,便將三人隔開。

三人各自爲陣,戰了一會兒,身邊的敵人卻似乎越來越多,於是便多施辣手,以便節省體力。

杜聞秀遠遠地見了,命令撤下短刀手,改由長兵器與之接戰。

一名大理士兵挺槍往龍逍河咽喉刺來,另一士兵揮長刀砍向腰間。龍逍河將身一側,讓過長槍。伸指往長刀上一拿,再往後一帶,便將使長刀的拉近身來。使長刀的還沒來得及放手,“喀喳”一聲。頸項已被龍逍河揮掌切斷。這時,使槍的正改從後心剌來,龍逍河反踢一腳,正中槍桿。長槍直飛向半空,使長槍的士兵急忙退下,換人又攻。

龍逍河踢槍之腿尚未收回,兩杆鉤連槍貼地往傷腿勾來。龍逍河只好收回着地之左腿,雙掌往地面猛擊,支撐身體,躲過了兩槍。

忽然間,左面士兵往旁跑開。一馬隊排成六列急速衝到。龍逍河待要閃避已經不及。只得在地上打了個滾,翻身後雙掌拍出,擊在一匹馬的胸前,硬生生將奔馬擊斃。

力斃奔馬,需絕頂武功才能辦到。然後,龍逍河這個具有絕頂武功的人在力斃奔馬之後,卻被馬的屍身壓住。四周大理士兵手直刀落,連人帶馬,頓時分成數塊。

龍逍河斃命之時,烏甘棠揮動捲了刃的長劍正在苦戰。戰場之上,大理士兵皆身披盔甲,寶劍點刺根本就傷不了。若盡刺其咽喉,則更增加搏擊的困難,烏甘棠也只有揮劍硬砍了。然而,寶劍終非重兵器,幾下就捲了刃,變得更加難以殺傷敵人了。

一弊也有一利。烏甘棠手持寶劍,雖然傷敵不多,但激戰多時,卻也保得自身未傷。只是力氣正一點一點地消退,而敵軍則以數萬人之多輪番出戰,前境堪憂。

平時要奪敵人的兵器,烏甘棠自然是手到擒來。這時,自保尚忙不過來,更不用說搶奪兵器了。

殺得一陣,烏甘棠見不遠之處有面旗子。想起出城的使命,便往旗子方向衝殺過去。到得近處,抽空一瞧,旗子上寫的卻是個“韋”字。對方的將領肯定不是杜聞秀了。

“住手,待我親自拿他!”一聲斷喝之後,烏甘棠身邊圍攻之人向八方退下,騰出一大片空地。烏甘棠擡眼一望,一名大理將軍正從旗下縱馬奔來。

烏甘棠心道,單打獨鬥,你大理除了席大猷之外,更有何人是我的對手?當下深深吸了口氣,理順了腑臟。趁來將未到,從地上揀了一支長矛將劍換了。

但見來將黑臉,虯髯,騎一白馬,手持宣化斧,距離尚遠便揮起了斧子。

烏甘棠初時並沒把敵將放在眼裡,那知白馬越奔越急,敵將的宣化斧竟憑空產生了萬鈞之力,難以招架。

不過,烏甘棠知道,再難招架也要招架。若往一旁避開,等於是又回到剛纔羣斗的苦境。能與敵將交鋒,乃大好時機,焉能錯過。

“當”的一聲巨響,大斧砍在矛杆之上,濺出點點火星。敵將縱馬衝了過去,烏甘棠吐出一口鮮血,坐倒在地。

這一幕,彷彿是去年十月初一荊州十里鋪雷絕招對王唯天一戰的重演。論武功,烏甘棠與王唯天本不相上下,但此時,烏甘棠在劇烈的羣戰之中體力早已耗盡,成了強弩之末;而大理將軍也虧在不通馬戰之術,只是平時的操練巧合了馬戰之術的些許要領;雙方都比荊州的二位差了許多,然而結果卻是一樣。

卻見姓韋的大理將軍圈馬跑了回來,輕舒猿臂,將烏甘棠抓起,放在鞍頭,往中軍馳去。

城樓上皇帝見五人中已有三死一被擒,頹勢已不可挽,便道:“快叫容高作回來。”

十大侍衛之中,容高作武功最高。其武功絕不在什麼言壽風、席大猷之類的“第一高手”之下。其徒焦任,在四川統領啄木鳥,隱隱然已與溫玉華分庭抗禮,容高作的武功就可想而知。這時,但見他身處萬軍叢中,掌劈拳擊腿掃膝頂,身如魑魅,形似魍魎,左衝殺一人,右突又斃一命,傾刻之間,已接連擊斃大理士兵數十人。只是大軍往來,帶動身形,卻也不能自主,離敵軍帥旗也是愈來愈遠。

戰到這個時候,容高作的內力也在逐漸消耗,心中早就明白擒拿敵軍元帥是不行的了。只是未得君令,不敢擅自撤退。這時,聽到城樓上鑼聲響起,才轉身殺回城門。

容高作到得城門之前,追殺的大理士兵仍然纏鬥不休。鄧薛關擔心敵軍趁機突破城門,忙令士兵將城門緊閉。

容高作進不得城,急呼:“快開城門!”

鄧薛關在城門內提聲答道:“敵軍太近,不能開。”

容高作氣極罵道:“大理的孫子,快些讓開了。你爺爺要入城!”

便在這時,纏鬥的大理士兵正好突然退開。容高作心想,他們怎會聽我的話?猛然間,容高作想到,敵軍這是要放箭,不好!忙往旁急閃。

剛一閃開,敵箭便發。容高作正暗道僥倖,卻見這邊的敵軍也正在退開。

一瞬間,容高作躊躇了一下:再入敵陣,雖敵軍不能放箭,自己也必將精疲力竭而亡。當下一不做二不休,再次往旁一閃,剛一落地,便往城牆上一搭,手上施展移形換掌的功夫,腳上使出平步青雲的絕學,往上急升。

城樓上王宗浩見了,忙垂下一根繩子作爲接引。容高作的手剛剛摸到繩索,大理的箭雨業已捲到。一代宗師,就這樣命喪城牆根下。

這一次,杜聞秀親自操刀,解剖天朝大內侍衛藺廣饒和項碭山的屍體。二人胃中的食物殘渣非常複雜,吃的都是些自己不熟悉的東西。其實,辨認不出也不要緊,有一點卻是可以確認的,那就是:此二人生前絕不缺糧。

杜聞秀想了想,又重新回到臺前,摘下二人的肝臟,放在鼻下一聞。其中一個,有些許酒味。

“這二人官職定然不小。你們縫好之後,裹上草蓆,再埋起來。”杜聞秀吩咐完旁邊的士兵,走出了帳篷,洗了洗手,又四下轉了轉,最後纔回到自己的帥帳。

自己是降將招安,造反起家。在其他將軍的眼裡,不是同一路人。幾個兄弟此次又沒有隨軍,只能靠自己一個人冥思苦想。

一個月以來,四川以小股軍隊與自己周旋。從雙方的數次交戰之中明顯得知,小股川軍的統帥是諳熟兵法的。小股川軍的統帥已是如此,怎麼成都根本之地的統帥卻反而不懂兵法,派遣五個武林高手與我大軍交戰?

早就感覺四川后門失火,發生了大事。原先還以爲是西夏、吐谷渾、吐蕃哪個國家進兵了。現在看來,倒不是了。其它某國的入侵,比起自己大理的進兵,本無分軒輊,根本就沒有前門後門之別。只有天朝大兵,才能令他們慌張。

第二卷 第678章 共佔春風第二卷 第594章 南風吹竹第二卷 第169章 部落內戰第二卷 第236章 垃圾猛將第二卷 第287章 應援出兵第二卷 第252章 轉逃爲擾第二卷 第158章 沒有速度第二卷 第461章 蘋風入坐第二卷 第686章 輕雲時度第二卷 第708章 華渚虹流第二卷 第427章 四坐清歡第二卷 第586章 諸天花雨第二卷 第594章 南風吹竹第二卷 第145章 樹林騎兵第二卷 第452章 星橋東西第二卷 第293章 屍山戰鬥第二卷 第51章 春天來了第二卷 第818章 羅幕輕寒第二卷 第156章 步兵堅陣第二卷 第802章 拂曉針線第二卷 第202章 關羽零碎第二卷 第535章 同約探春第二卷 第426章 草際露垂第二卷 第401章 疏雨西風第二卷 第833章 心灰意冷第二卷 第271章 水軍又建第二卷 第645章 檀煙初噴第一卷 第48章 曲調高揚第一卷 第39章 獨孤武功第二卷 第482章 江閣煙鴻第一卷 第2章 終於吃飽第二卷 第305章 混亂理論第二卷 第769章 盡憑音耗第一卷 第18章 當街殺人第二卷 第51章 春天來了第一卷 第46章 棄武習文第二卷 第520章 豔歌無間第二卷 第464章 銀蒜押簾第二卷 第374章 莫尋塵世第二卷 第569章 葉翦紅綃第二卷 第465章 落日半銜第二卷 第772章 金谷年華第二卷 第520章 豔歌無間第二卷 第270章 升官得賞第二卷 第270章 升官得賞第二卷 第486章 玉顏光景第二卷 第69章 太行山上第二卷 第478章 南望亭丘第二卷 第436章 箭漏天杳第二卷 第754章 燕然無計第二卷 第650章 溫養兩般第二卷 第507章 驥才方騁第二卷 第321章 軟硬結合第二卷 第779章 稍覺輕寒第二卷 第736章 平蕪遠樹第二卷 第791章 曲水臨流第二卷 第111章 軍事戰略第二卷 第653章 四季當窗第二卷 第69章 太行山上第二卷 第717章 波上無影第二卷 第395章 葉下間關第二卷 第811章 濃勝香醪第二卷 第110章 裁軍增力第二卷 第357章 無塵到眼第二卷 第130章 呂布來投第二卷 第402章 山重水遠第二卷 第481章 景疏樓上第二卷 第709章 禁漏花深第二卷 第282章 互相拜訪第二卷 第720章 燈花輕諾第一卷 第44章 繞道澠池第二卷 第545章 早晚重遊第二卷 第638章 麻姑妙手第二卷 第181章 代攻幽州第二卷 第691章 韶陽偏早第二卷 第505章 臨風自知第二卷 第820章 苦恨從容第二卷 第340章 橫斜清淺第二卷 第745章 鞦韆歌笑第二卷 第216章 調虎離山第二卷 第503章 千載君同第二卷 第228章 神童陸議第二卷 第630章 眼前稀有第二卷 第320章 霹靂投石第二卷 第504章 紅妝金盞第二卷 第773章 食薄田賦第二卷 第311章 水軍情況第二卷 第284章 巨大的雞第二卷 第182章 襲擊輜重第二卷 第178章 三死三利第二卷 第524章 竹外花邊第二卷 第397章 露泣西風第二卷 第332章 罷扇從容第二卷 第303章 岳父岳母第二卷 第453章 紫騮花步第二卷 第661章 兩竿紅日第二卷 第288章 下關海溝第二卷 第782章 閒思更遠第二卷 第545章 早晚重遊第一卷 第10章 陣前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