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430章 檀板新聲

宋景亭、丁見良、烏甘棠功力較深。各自退開了七八步,均站立不倒。杜聞秀功力較弱,在開封時曾與大內侍衛遭遇,身上帶傷,現在又在久戰之後,故吃焦任一掌,頓時飛出兩丈,跌於塵埃。

“這位壯士……”宋景亭剛一張口,便被焦任一聲斷喝:“住口!無論你們有千般理由,都不準在這青城山上動手。有耐心,就到山口去等。若是繼續在這山上使出一拳一腳,讓我知道,死罪難逃。”

宋景亭等三人呆了一呆,然後一齊抱拳,匆匆離去。

焦任轉身對巫苓燕點了點頭,道:“後會有期。”朝三人離去的方向跟了下去。

萬臨山縱身下地,走到杜聞秀身旁探傷。杜聞秀剛剛爬成坐姿,見有人過來,問道:“尊駕何人?”

萬臨山道:“在下西夏冰原派萬臨山。”這時,巫苓燕也跑了過來,邊跑邊道:“萬兄。如何?小妹這不是將人救出來了?”

萬臨山道:“你知不知道你剛纔多危險。他們任何一人都能一掌將你打死。就像剛纔那樣,若不是焦任相救,你跌下去也會跌成半死……”“行了行了,這麼多的死,小妹可不怕死。任何事,小妹只問該不該做。該做的事情,就算是要死,小妹也要去做。這一回,小妹事先沒有問萬兄一聲,是我錯了。好在我也沒死,事情就這樣算了好不好?”巫苓燕道。

“哼,我有七言,你有八語。”萬臨山轉向杜聞秀道:“讓杜兄見笑了。”

“啊,我想起來了,尊駕便是就是失手將武陵派的鐘雲凱打死的那位。”杜聞秀道:“尚要多謝二位的救命之恩。尊駕內功深厚,掌法精奇。那日若不是發生鍾雲凱之事,複試的時候,你我二人就該相遇。這會試的狀元,就該是尊駕的了。”

萬臨山心知,自己當時的武功遠不是這位杜聞秀的對手。即算現在,拳腳功夫也遠不如他。當下只道:“杜兄傷勢如何,要緊麼?”

杜聞秀道:“本來沒甚要緊。不過,既然遇見萬兄這等內功高手,若不請萬兄助我行功療傷,豈不可惜。”

萬臨山心道,這杜聞秀倒還直率,放心讓我以內力助其療傷。將生死交於我手。一轉念,知道就算不讓自己助其療傷,自己現在若要取他性命也易如反掌。失笑之餘,低聲道:“好,我們這就開始。”

一袋煙功夫之後,杜聞秀療傷完畢。杜聞秀問道:“萬兄此行將往何處去?”

萬臨山答道:“往靜棲觀避難。這一點,你我她三人相同。”萬臨山乃是避難,巫苓燕尚是初聞。聞言看了萬臨山一眼。

杜聞秀道:“這位姑娘是……”

“忘了給杜兄介紹了,她乃是吐谷渾的巫苓燕巫姑娘。”

“哈哈哈哈,若是再來一位吐蕃人,四夷便全齊了。”杜聞秀笑道:“這天朝也是,自己稱是禮義之邦,卻對我們稱作蠻夷。難道天朝所有的人都知道禮義廉恥麼?”

萬臨山道:“說我們是蠻夷,似乎也不無道理。瞧,現在我們都走投無路了,像野獸一樣。”

“愈是走投無路,愈顯得我們英雄、美人所見略同。”杜聞秀豪邁地道:“要不了多久,待天朝皇帝入川之時,侍衛必然撤走。屆時,你我便可以脫困了。”

以杜聞秀和萬臨山二人的武功,若聯手。明顯勝過三名侍衛。因此,萬臨山解釋道:“杜兄有所不知。十幾天前,在下身負重傷,手足難動。當時巫姑娘揹負在下前往療傷,路遇吐谷渾武士攔截追殺,便是今日這三位侍衛之一,那位叫烏甘棠的人幫忙解圍的。故此,在下不方便與他們動手。”

杜聞秀詫道:“如此說來,萬兄隨時要走便走,乃自由之身。只是,又何來避難之說呢?”

萬臨山道:“在下的遭遇,一言難盡。總之,是走也不妥,留也不好。並且,在下還身處浪尖之上,下面波濤洶涌,容不得在下不做出選擇。故此,在下只能躲避。”

杜聞秀大聲道:“留什麼留!這個念頭須得趕快打掉,想都不要去想。從哪裡來,就到哪裡去。樹高千丈,尚知落葉歸根,你我大好男兒,難道還不及樹木麼?”

“杜兄之言,很有道理。但是,依在下看來,天下乃百姓之天下。故國的百姓是我父母,這裡的百姓同樣是我父母。所謂天朝,所謂西夏,不過是一種稱呼而已。如果它們的存在。能使百姓幸福,能使萬民安康,當然就應該繼續存在下去。而今,事實正好相反。我西夏的存在,正在阻止西夏的百姓像這裡的百姓一樣幸福。若真正爲西夏的百姓着想,爲自己真正的父母着想,在下不僅不能回去保護西夏,反而應加速西夏的滅亡。”萬臨山道:“只不過,這個決心是很難下的。”

杜聞秀揮掌往旁邊樹上一擊,道:“嗨,外面的女人雖美,但那是別人的媳婦。四川雖好,但它是敵國所屬,說不定那天就要兵戎相見的。”

萬臨山道:“杜兄不必再言。在下若要回去,理由比這些更多。”

“呃,據在下觀察,目前四川與天朝有失體統。若在下與萬兄能在近日返鄉,然後引兵犯境,南北夾攻,則四川官府內外交困,立即土崩瓦解。”見萬臨山臉色有些不豫,杜聞秀忙道:“好了,不說了。不說了。趁天色尚早,趕路要緊。萬兄可有馬匹?”

三人兩騎,自沙坪溯味江再上行十餘里,便到了青城後山最大的中轉之處:泰安場。泰安有座古老的大寺廟,名字叫做泰安寺。它的大殿和山門是重新修過了的。

三人復往前行,到了“又一村”。

這“又一村”,確實名不虛傳。正當“山重水複疑無路”時,忽見茅亭上有“又一村”三字。擡頭看,順着清溪兩岸,店鋪林立,溪邊路旁。野菊盛開,真是名符其實的又一村。著名的青城四絕:青城茶、洞天乳酒、白果燉雞、青城泡菜,在這裡吃起來別有山鄉風味,加上醇厚的山鄉民俗,使三人更加心醉神迷。

吃過了晚飯,三人分頭去打探了一下。重新聚首時,巫苓燕道:“小妹問過了,這裡四通八達。過前面的鐵索橋可到尋仙溝,那裡有飛水巖、天門石、神仙洞等等。如果走吊橋,就是白雲羣洞。這個白雲羣洞就像一個人的頭。五龍溝和飛泉溝就好比是這人的兩隻手臂。那白雲羣洞又叫白雲萬佛洞,有九僧洞、地藏洞、觀音三十二應身洞和萬佛洞等等,上面還有白雲古寺。五龍溝那邊有三潭霧泉、龍寶巖、五龍吐水、涌泉洞、金娃娃沱和龍隱峽棧道。飛泉溝裡面有幽谷飛泉,雙泉水簾洞,觀音巖瀑布、閉月潭、落雁潭和梳妝池,最裡面的是玉華池。沒有人知道里面還有靜棲觀。”

“飛泉溝的走法問清了麼?”萬臨山問道。巫苓燕點了點頭。萬臨山又道:“不錯,巫姑娘問得很仔細。”

巫苓燕道:“那個落雁潭,萬兄去過沒有?”

萬臨山一怔,然後笑道:“在中原,說一個女子美麗,常以沉魚落雁之容、閉月差花之貌來比喻。那日我對薩九牧是胡扯的。”

一旁的杜聞秀聞絃歌而知雅意,也跟着笑了。巫苓燕眼睛一瞪,道:“小妹打聽了這麼多。你們呢,問了多少?”

萬臨山道:“在下和杜兄主要是分頭查看附近有沒有可疑人物,沒有去問路。”巫苓燕轉而緊張地道:“查着了沒有?”萬臨山道:“沒有。”

杜聞秀道:“這個玉華池,想必就取名於溫玉華了。”

“有可能。不過溫玉華長像雖然親切,尚不足以閉月與落雁。”萬臨山道。

巫苓燕睜大了眼睛道:“接下來該幹什麼呢?”

萬臨山道:“早早休息,明日卯時出發。”

“哎,我問過了,店家有副象棋。不如在下與萬兄廝殺兩盤,如何?”杜聞秀道。

提到象棋,萬臨山忽然想起張道凌的比喻,便道:“若是杜兄先行,杜兄準備怎麼開局?”

杜聞秀道:“我這人喜歡直來直去。在下炮二平五,當頭給萬兄一炮。”

“既如此,這棋就不用下了。”萬臨山故作深沉地道:“杜兄已經輸了。”

“這才只走了一步,怎麼就算輸了?”杜聞秀道。

萬臨山微微一笑,道:“這還不簡單?俗話說。當頭炮,馬先跳。杜兄以當頭炮開局,在下便以跳馬來防備。但是,是跳左馬還是右馬,在下拿不定主意。杜兄若有耐心,儘可以十年八年地等下去。若是沒有耐心,就只能認輸了。”

“是這樣啊……”杜聞秀道:“嗯,在下確實輸了。”

早早的上了牀,萬臨山閉上眼睛,努力進入夢鄉。可是杜聞秀的象棋之邀,卻像水底的暗流一樣,固執地、悄無聲息地,穿過濃稠的黑夜,將萬臨山的思緒拉入張道凌所講的小故事之中。

選擇難。難在選擇。若這時師父在此,或溫玉華到來,自己便沒有了選擇,也就沒有了選擇的煩惱。似乎那樣一來,反倒痛快了。

正如張道凌所言,鹹菜固然不好吃,但以前四川的百姓只能吃鹹菜,沒有選擇,也就沒有選擇的煩惱。現在,生活好了,做什麼東西吃的煩惱也就應運而生了。

廣闊的空間,充分的自由,帶來了諸多的選擇,從而產生了選擇的煩惱。對此,張道凌似乎充滿了憐惜。

跳左馬還是跳右馬,是一種選擇。自己是去是留,也是一種選擇。但兩者重要程度懸殊,好像並不能相提並論。

若進車便可以將對方將死,而跳馬卻不能。明顯的一好一壞,任何人都會進車,也就無所謂選擇。但是,選擇之難,難就難在兩者相比,並沒有明顯的一好一壞。

都高都低都重要都不重要,這樣才使人舉棋不定。自己是去是留的問題,與跳馬相比,從這層意義上看,本質是一樣的。

那麼,跳左馬與跳右馬可以憑喜好任選其一,自己的去向也可以任選其一嗎?不能。若這樣草率行事,只怕將鑄成終身之恨。

記得張道凌曾言:“到後來,這人輸棋了,就一直追悔到當初的第一步:是因爲跳馬的方向錯了。”

象棋之道,變幻多端。若輸棋了,萬臨山知道,根本不能說是緣自跳馬的方向。只能是因爲其它的,或棋力不行,或中盤算錯等原因。若硬說因爲跳馬,假設能重新來過,跳另一匹馬,而棋力、中盤計算依舊,又焉知不犯其他錯誤,同樣導致最後的輸棋。

這麼說來,萬事早有定數,根本不必因選擇而煩惱。當發生選擇之難時,所面臨的必然是差不多的,即使選錯,也不可能錯到哪裡去。這時,憑喜好任選其一便可。到後來,結果不如人意,也不要怪當初之選擇。

張道凌,一段小小的故事,便解開這麼大的難題,不愧爲天師!

憑自己的喜好,萬臨山選擇留在四川。只是這樣一來,就要面對叛徒、賣國賊的罵名了。

幸虧自己在是去是留之外,還有一條躲起來的路。

雷又招、雷絕招一下子就指出自己若不想留下就需躲起來,自己繞這麼大一個圈子,結果卻是一樣。聰明人就是聰明,自己不服氣是不行的。

躲起來的滋味很不好受。儘管自己很不願意,但一時之間,也別無他法了。

第二日,三人整裝出發。因進溝之後山路崎嶇,不能騎馬,萬臨山將兩匹馬寄放給店家。道:“若是在下一月之後依然未來取馬,這兩匹馬就贈予老丈了。”

繞過“白雲洞”,爬上“幽谷飛泉”的山壁。杜聞秀道:“在下面望瀑布,勢若奔雷。而今,從上面看這一溪之水,又溫柔又嫺靜。水這種東西,最是變化無常。”

第二卷 第502章 廬阜嵯峨第二卷 第182章 襲擊輜重第二卷 第780章 片帆高舉第二卷 第736章 平蕪遠樹第二卷 第788章 碎點真露第二卷 第109章 政事紀要第二卷 第384章 梅謝雪枝第二卷 第161章 能治兩人第一卷 第37章 大俠王越第二卷 第55章 爲伊憔悴第二卷 第640章 花面爭紅第二卷 第398章 潘令閒眠第二卷 第752章 風光鶯語第二卷 第300章 不得不打第二卷 第341章 馴致隆平第二卷 第607章 寒江天外第二卷 第520章 豔歌無間第二卷 第419章 拈花嗅蕊第二卷 第310章 商業貿易第二卷 第416章 珠翠煙霞第二卷 第789章 不斷牽役第二卷 第293章 屍山戰鬥第二卷 第461章 蘋風入坐第二卷 第814章 高唐夢短第二卷 第79章 陳年舊事第二卷 第311章 水軍情況第二卷 第192章 首頓飽飯第二卷 第133章 樂安北海第二卷 第697章 蘭堂夜燭第二卷 第829章 草解宜男第一卷 第2章 終於吃飽第二卷 第594章 南風吹竹第二卷 第825章 露英千樣第二卷 第381章 流水春遠第二卷 第506章 三徑步餘第二卷 第365章 涉方成趣第二卷 第327章 閣上清聲第二卷 第165章 離開荊州第一卷 第20章 知錯能改第二卷 第683章 幽谷暄和第二卷 第767章 陽和萬戶第二卷 第132章 正面交戰第二卷 第116章 智取潼關第二卷 第820章 苦恨從容第二卷 第470章 酒困路長第二卷 第525章 舞鸞翻鏡第二卷 第461章 蘋風入坐第二卷 第712章 認行如綴第二卷 第758章 閒窗經歲第二卷 第406章 蹙破眉峰第二卷 第622章 悵望林泉第二卷 第511章 葉舟容易第二卷 第215章 無謂損兵第二卷 第736章 平蕪遠樹第二卷 第291章 主動出擊第二卷 第142章 雌燕驚飛第二卷 第777章 霓旌瑞霧第二卷 第513章 燕然未勒第二卷 第725章 春荑明玉第二卷 第500章 浪濺荷心第二卷 第227章 厲兵秣船第一卷 第48章 曲調高揚第二卷 第812章 疏雨西風第二卷 第436章 箭漏天杳第二卷 第660章 當時留住第二卷 第702章 長空黯淡第二卷 第590章 蟠桃結子第二卷 第625章 風前秋葉第二卷 第129章 濮陽之戰第二卷 第701章 徒有荒丘第二卷 第75章 矯詔檄文第二卷 第615章 一經傳訓第二卷 第658章 偶別珠宮第二卷 第482章 江閣煙鴻第二卷 第233章 殺六殺戮第二卷 第244章 七嘴八舌第二卷 第661章 兩竿紅日第二卷 第653章 四季當窗第二卷 第231章 吳郡大軍第二卷 第373章 似玉纖柔第二卷 第704章 香噴雲閣第二卷 第718章 雲靜如歸第二卷 第823章 麗雲流色第一卷 第37章 大俠王越第二卷 第675章 鏗然一葉第二卷 第547章 長煙落日第二卷 第61章 黯淡星光第二卷 第781章 九衢塵裡第二卷 第702章 長空黯淡第二卷 第332章 罷扇從容第二卷 第278章 戰船來了第二卷 第401章 疏雨西風第二卷 第796章 魚鱗簟展第二卷 第769章 盡憑音耗第二卷 第384章 梅謝雪枝第二卷 第103章 減震疊片第二卷 第356章 閒調綠綺第二卷 第791章 曲水臨流第二卷 第108章 河間張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