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迅速蔓延開來。指揮船甲板上面幾乎處處都在打鬥。閻柔也因此而退入艙內,上到了第二層的指揮艙。閻柔上去之後,這才發現,原來,敵軍的其餘蒙衝都已經靠了過來。敵軍的初始人數,已經不是當初的兩百了,而應該是四百多人了。
四百多人,按一比三計算的話,就是一千二。劉軍戰船四十艘,每船三十人,也就是一千二百人。加上指揮船一百人,共一千三百人。僅僅多出一百。但是,前面射箭的時候,劉備這邊就多死了不少人;接下來戰船上面的戰鬥,戰損比又是七比一。因而,在接下來的這一段,劉備這邊的士兵人數,並沒有敵人的三倍那麼多。
眼前,看上去劉軍士兵還是人山人海,好像是佔據着優勢。但閻柔明白,時間一長。這種優勢就必然不復存在。必須在那一刻到來之前,早作打算纔是。
什麼樣的辦法才能夠改變這種趨勢?天降神兵,應該是能夠的了。天不能降神兵,但劉備士兵很多,不是還有一艘運兵船嘛。想到這兒,閻柔禁不住向後面的遠處觀望。
那個方向,先前閻柔就望過不止一次。後面一支船隊,也就是第二支船隊那裡,敵軍同樣以大約二十艘蒙衝在進行着戰鬥。那邊與這邊相比,水軍將領與這邊相當,但陸軍武將的能力是肯定趕不上劉備的。因而閻柔並沒有對其先期結束戰鬥抱有任何希望。
但那邊偏偏就快要結束戰鬥了。
是的,快要結束,並且是取得勝利的結束。遙望遠處,敵國蒙衝傾覆了不少,剩下的已經開始四散奔逃,劉軍戰船正在開始追擊。
爲什麼第二支船隊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就取得勝利?這樣的問題,還是留在戰後再問吧。關鍵是眼前。眼前劉備這邊的第一支船隊還處於危險之中。
閻柔非常期望第二支船隊不要追擊那些蒙衝,而改往這邊駛來,救援這邊。但因爲距離太遠,沒有能夠通達的傳信方式,也只能在心裡這麼想想。
於是,閻柔就看到了第二支船隊的戰船,因爲追擊敵軍蒙衝而駛向四面八方。遠處密集的船影,也變得稀疏起來。
就是閻柔感覺有些沮喪的時候,稀疏的船影突然之間又密集了,又還原爲黑壓壓一片了。
這是怎麼回事?閻柔揉了揉眼睛,沒錯。真的又密集了。還真有些不可思議了。
閻柔叫過三鬥,也往這邊眺望。三鬥看了一陣,道:“咦,船隻的數量不對呀,遠不止四十艘啊。”閻柔聽三鬥這麼說,立即也來數數。但閻柔眼力差些,很難數清。
還沒數清楚呢,突然,有一個龐大的黑影映入眼簾。只有運兵船纔有這樣龐大。沒錯,就是運兵船了。
運兵船,是走在第三與第四支船隊之間的。運兵船的出現,說明那邊之所以不止四十艘船,就是因爲不止一支船隊。至少是兩支船隊。這麼快就取得勝利的原因,是因爲兩支船隊?
如果真的是因爲這樣的原因,那敵軍就沒有分別進攻四支船隊。後面第三、第四支船隊並沒有受到攻擊。他們看見第二支船隊受攻,立即趕上,所以,就在較短時間內取得了勝利。
如此看來,敵軍總人數並沒有多少。總共四十支蒙衝,約八百多人的樣子。對於劉備軍四支船隊,他們選擇攻擊的是第一和第二。其目的應該是第一。也就是劉備所在的這支船隊。攻擊第二隊船隊,僅僅是想阻礙其他船隊救援第一支船隊的時間。
這個時代還沒有“擒賊先擒王”的詩句。不過,這樣的軍事思想是存在的。敵軍是怎麼知道劉備在第一支船隊這兒的呢?
在這一霎,閻柔迅速回想,發現戰前並沒有人員的缺失。如果是出了奸細,那就應該有人失蹤。而實際的失蹤情況卻發生在最近一兩天。這個時候,就算是仔細報告敵軍,敵軍也應該是準備不過來的。
不過,也很難說。如果沒有奸細報告敵軍,那敵軍是怎麼知道劉備要來打青州的呢?
此時,閻柔看見,包括運兵船在內的後續船隊,約有五十多艘,已經朝這邊駛來。而這邊,此時士兵尚有六百餘人。就算是敵軍想要擒賊擒王,也是來不及的了。
算勝在握,閻柔不急了。便又轉到另一邊,觀看甲板的戰鬥情況。甲板上的戰鬥分爲兩起。一起是劉備和幾個刀校手對付那員敵將,另一起是劉軍與敵軍的士兵混戰。
此時劉備和那員敵將的動作都沒有原來那樣快了,都有些脫力。不過,那幾個刀校手更脫力。僅按脫力來說,劉備這邊會更加吃虧。但敵將身上多處受傷,傷口又在流血,又多一了項消耗。因而,雙方依然戰了個平手。也許有人會問,爲何不派上更多的刀校手,先把這員敵將幹掉再說?想到是這麼想,但就是地方站不下。
另一起,是劉軍與敵軍的士兵混戰。剛開始的時候。陣營是分明的。打到後來就混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也是很難避免的。閻柔發現,在這種混戰的情況下,人多的一方居然大佔便宜。此時的戰損,最多隻有二比一。不過,這是相對速度。就絕對速度來說,雙方的傷亡速度都下降了。劉軍士兵約有五百人。指揮船甲板站不下,因而船上交戰的只有一百多人。面敵軍更少,只有四五十人。沒有能夠登上指揮船的,雙方士兵都有。但雙方士兵似乎有種默契了,在下面的戰船那兒,隔得很遠。下面已經沒有了戰鬥。
“轟隆!”一聲沉悶的聲音傳來。傳到閻柔耳裡的時候,聲音其實並不大。但卻是地動山搖的感覺。閻柔立即跟着聲音又轉到了另一邊,這纔看到,在趕來救援的劉軍艦船中,突然多出來一種戰船。
這就不是蒙衝了,已經是比蒙衝大得多的鬥艦了。前面說過鬥艦的形狀,簡而言之,它就跟一船的現代大木船差不多。不同之處,就是下面開了一排划船孔,女兒牆上開上射箭孔。另外就是一層變成兩層,船尾再增加一個高臺。
一層變兩層,實際上是外在的。就內部而言則有三層。最底層划船。最上層射箭。中間一層,即可射箭。又可用鐵矛勾刺。另外,船上還廣設旗幡金鼓,較有聲勢。
閻柔當然是不知道鬥艦的名稱的,便如他同樣不知道蒙衝的名稱一樣。職責所在,看到敵船,就應該估計其特點,盤算其優劣。不過這時閻柔卻沒有心情。那是因爲,閻柔看見,敵軍鬥艦將運兵船撞了一個大洞。
有多少鬥艦,“快來快來數一數,二四六七八……”。共有十艘。鬥艦跟劉備的指揮船個頭差不多,已經是大船了。
大船對於小船來說,是可以橫衝直撞的。就速度而言,並不是船越大,速度越慢。速度跟船的大小沒有關係。通常,小船靈活,能夠躲開大船。這倒是跟船隻的大小相關的。但是,劉備的後續船隊正在一窩蜂地趕來救援劉備,船隻太密,根本就無法躲開。閻柔看到的是,某一艘鬥艦撞了運兵船,而在此之前,已經有很多戰船被敵軍鬥艦撞沉了。
真不是有意的,只是順便的。很多人都喜歡這樣說。就好像如果自己是有意的就會掉價一樣。從法律的角度來說,你順便殺人,同樣是故意殺人。因而就劉軍來說,那些敵軍的鬥艦就是有意撞毀了戰船。
而實際上他們還真不是有意的。他們也並不是不想撞毀戰船,只是他們的目標不是戰船而已。這樣說,還不夠全面。應該說,他們的第一目標是運兵船,第二目標纔是那些戰船。只因爲戰船在他們撞擊運兵船的途中,所以才順便撞了。
“轟隆!”又是一聲巨響傳來。運兵船又被另一艦敵軍鬥艦撞了一個窟窿。此番征戰,四個船隊各一千三百兵加運兵船五千,運兵船一艘船的兵力就佔去了一半。像搗毀船塢那樣的戰鬥,兵力少了一定是不行的。如果運兵船受損,等於是就劉軍的軟肋受到了重擊。
鬥艦並不是鐵船。就跟劉備的指揮船一樣,通身都是木頭製造的。造好了之後,再在船的前端加上鐵頭。加鐵頭,並不是什麼少見的工藝,一般的戰船都是加了的。那就是爲了衝撞。
這個時代的撞船,跟現代的撞車撞船不太一樣。主動方與目標方的相對速度始終還是低了點。因而撞還是撞,但衝擊力要小一些。另外,因爲被撞的部位由木材製造,木材因爲變形,會吸收很大一部分撞力。往往撞了,就卡住了。又因爲動力不夠的原因,而一時不能分開。
“轟隆!”再來一聲巨響。這是第三艘鬥艦撞擊運兵船了。前兩艘鬥艦非常幸運地在撞擊之後。與運兵船分離了。而這船鬥艦的船頭則被卡住了。鬥艦內部的士兵反方向划船,動力不夠,無法分開。而這個時候,運兵船上的士兵,就衝上了鬥艦。
前面說過,劉備的士兵,大部分都能夠從事水上作業,主要指的是打魚方面的作業。因而他們也能夠在船上與敵軍戰鬥。真正達到水軍士兵的人不多。指的主要是兩項技能不夠,一是駕船技術,二是水中作戰技能。
對於出自運兵船衝上鬥艦的劉軍士兵來說,那兩項欠缺的技能並不需要。因而雖然他們不是真正的水軍,但也跟水軍差不太多。對於能夠打魚的人來說,船上的奔跑跳躍並不是什麼問題。
鬥艦上面的敵軍士兵,估計單人的作戰能力就跟劉備這邊的情況一樣,要比劉軍士兵高一些。但運兵船上的士兵人數太多了,數以千計。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淹死人。因而很快,就有敵軍自那艘鬥艦上面跳海逃命。
“轟隆!”“轟隆!”“轟隆!”這次是連續三聲。最先,閻柔看到運兵船被撞,還有點着急。看了一會兒,才發現,撞就撞了。運兵船肯定進了水。但也許由於船大,也許由於船身乃木質構造,而根本就沒有傾斜或者沉沒的跡象。反而是被卡住的敵軍鬥艦越來越多,鬥艦上跳海的敵軍士兵越來越多。
隨後,又有轟隆轟隆的撞擊聲傳來。閻柔對這種聲音麻木了,就不注意了。再看前來救援的那些後續船隊的船隻。那些船隻因爲鬥艦的出現,並且還因爲鬥艦一個勁地撞擊運兵船,而把目標轉向了敵軍鬥艦。一時半會兒的,恐怕是不會過來的了。
閻柔又轉到了甲板這個方向來看。還好,跟前次差不多。看上去,無論是劉備那兒還是普通士兵,似乎都再支撐一個時辰也沒問題。一定能夠等到後續船隊的救援。
看了一會兒,閻柔又回到另一邊。眼睛一擡,腦袋就嗡的一下——這是因爲,運兵船船尾下沉,船頭高高翹起,已經嚴重傾斜了。
在翹起的船頭部分,還卡了一艘敵軍的鬥艦。整隻鬥艦都已經離開了水面。不再是船了,變成宇宙飛船了。
這便要下沉了麼?不會吧。閻柔遠遠地看見,運兵船上有無數士兵正在往海里跳。士兵的跳海,更是加劇了運兵船的傾斜速度。閻柔就這樣傻傻地看着,無計可施。而此時,跟閻柔一樣傻傻地看着運兵船的劉軍將士,還有很多。
但是敵軍鬥船的行動並沒有因爲運兵船的傾斜而終止。
對於敵軍來說,劉軍的運兵船已經不消理會。它很快就會沉沒。敵軍共十艘鬥艦,被卡在運兵船上的,倒有六艘。另外四艘鬥艦立即轉向了第二目標,撞擊劉軍普通戰船。而此時,普通戰船上面的劉軍士兵多數人就跟閻柔一樣,已經變成老年癡呆了,手裡的槳也停了。這樣一來,敵軍艘鬥艦就斬獲甚豐了。
敵軍的總指揮太厲害了!他是誰呀?他就是田蘭的水軍都督美周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