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209章 孫策投軍

那日黃蓋自桃花峪上岸之後。便一直徘徊在黃河沿岸,最後只找着了韓當,卻並沒有找着孫堅。兩人吃葉咽草,繼續尋找,不肯離去。白波軍過來了,兩人不加理會。最後蔡琰的部隊渡黃河了,黃蓋、韓當一瞧,知道厲害。這才離去。

孫堅是長沙太守。長時間不見人影,積累了很多政務。劉表就任命了張機接任。因而黃蓋、韓當回到長沙之後,無親無友。兩人一合計,也沒到張機那兒報到,就離了長沙,順江而下,一路逶迤而行,半年之後到達了富春。

孫堅的家在富春。當然,孫堅是不可能在的了。但這裡還有孫堅的家人。黃蓋和韓當,就是傳說中的那種義僕的性格。孫堅不在了,他們就想着要輔佐孫堅的兒子孫策。

當黃蓋、韓當帶來噩耗的時候,孫策一家人痛哭失聲。過了一兩天,痛定思痛,黃蓋、韓當便提議上孫策出外闖一闖。遊歷天下。實際上孫策這個時候已經二下五歲了,早就到了成熟的年齡。以前是因爲孫堅的光茫太盛,而被壓制住了。他早就該鋒芒畢露了。

孫策的母親吳氏同意了,但孫策自己卻不同意。孫策因爲其母親身體有疾,而不願意離家遠行。孫策的母親吳氏就說,好男兒應該志在四方,老窩在家中成什麼樣子。父母在,不遠遊,是對的。母親也能夠體諒到孫策的一片孝心。但家裡並非孫策一個啊。還有孫權、孫翊、孫匡、孫朗四兄弟,還有妹妹尚香啊。就算孫策是獨子,又有什麼關係呢?這兒是孫堅的老家,親戚衆多。光是孫策的堂兄弟,就有孫賁、孫輔、孫暠、孫瑜、孫皎、孫奐、孫謙等人。母親若是有個病痛,親戚們也不會坐視不理的。

但是,吳氏的一番勸說,卻沒有能夠改變孫策的主意。於是,吳氏又說,乾脆舉家遷移,北上丹陽,住到舅舅吳景家去。在那兒,吳氏這邊,多了吳景的照顧。而遊歷在外的孫策呢,要回家也容易一些。孫策想了想,這才同意了。

孫策的舅舅擔任丹陽郡的太守,對於投奔而至的孫策一家,自然有足夠的能力給予照撫。可以,沒住幾天。孫策就發覺吳景跟陶謙不對付。陶謙是徐州州牧,吳景只是其下屬。下屬跟上司不對付,後果必將不妙。

孫策偷偷地告訴了母親原委,說丹陽這個地方絕不能長處。母親吳氏不置可否,只是一個勁兒地催促孫策出外遊歷。孫策說了半天,最後吳氏放出話來,自己願意搬個地方,但安頓好之後,孫策必須立即出外遊歷。孫策出於對母親安全的考慮,又同意了。

孫策讓黃蓋、韓當出外打探,最後在曲阿找到一處願意出讓的房舍。孫策即令黃蓋、韓當速辦。轉眼間,二人就辦好了不知道包括產權證在內沒有的買房子的雜事。隨即,孫策找了個藉口,辭別了吳景,舉家遷到曲阿。

說話算話,孫策應該出外遊歷去了。但是,上哪兒好呢?上美國,太遠了。而且這時代的人們還不知道那個地方呢。因此,像什麼益州、西涼的也不用說了。實際上,留給孫策的選擇並不多。由曲阿這個地方出發,北上。就是徐州。徐州牧陶謙與母舅吳景不和,因此徐州是去不得的,去了就只有一死。自高郵湖、洪澤湖這邊往西北方向,是揚州。揚州太守叫劉繇。因爲地域相近的原因,孫策早就知道劉繇。一般的傳說,都說劉繇是個庸人,因而孫策也就沒把劉繇看作是英雄。西邊,溯長江而上,再溯漢江而上是劉表的荊州,太遠了。南邊,是蠻夷之地。東邊是茫茫大海。於是,經過仔細考慮之後,孫策決定投袁術。

這日,雷薄與張邈排開陣式。雷薄出陣罵道:“匹夫張邈,身爲漢臣,卻行盜匪之事。搶我鄉縣,掠我村民,可有良知乎?”張邈立馬應道:“那是你鄉縣、是你村民乎?雷將軍是否想要造反,不顧漢室了啊?似爾這等無法無天之徒,早就應該自絕於天地,怎麼還有臉面苟活於人世呢?”

雷薄道:“張邈匹夫,休逞口舌之利。有種放馬一戰。”張邈道:“誰爲我誅殺此賊?”旁邊一騎衝出:“末將願往。”便衝了上去。

雷薄喝道:“來將通名受死。”張邈那名將領答道:“某於糜是也。賊將,也說說你的姓名。呆會回去,功勞簿上,也好記上你的名字。”“聽好了,你爺爺乃雷薄是也。”說完,雷薄就驅馬衝了過去。

於糜打馬相迎。二人兵器相交,響聲清越。旋即分開,圈馬再來。如此往復。就大戰了百餘回合,未分勝敗。

這時,張邈陣中出來一騎。這人並沒有上去幫忙,而是驅馬跑到陣中的另一邊,向袁術軍喊道:“某樊能是也。對面袁軍,何人與我一戰?”雷薄這邊,就雷薄一名大將。因而樊能大叫數聲,無人答應。

於是,樊能就開始罵陣了。什麼膽小、什麼懦夫、什麼沒有三分三就不該上梁山,短時間之內,就把古今中外能夠用上的罵人詞語搞了個大全。兩名雷薄的貼身親衛情知單人不敵,打了個眼色,二人齊出,雙戰樊能。

張邈這下就得意了。雖然張邈兵少,但將多啊。當然,說兵少,是指的總兵力。現在這個戰場上張邈這邊有八千人,雷薄是一萬人,兵力是相當的。

張邈清楚地看見,雷薄與於糜相拼,一百回合是平手,再鬥下去,估計也是平手。但是。樊能這邊卻有效地打擊了雷薄的士氣,讓雷薄逐漸穩不住情緒。如今,鬥到一百五十招了,雷薄已經明顯處於下風。

對方兩名貼身親衛雙戰樊能,張邈沒有多說。目前,情勢對自己有利,就不要多生枝節。倘若自己指責對方以二打一,很可能會導致全軍混戰。那樣的全軍混戰,明顯不如雷薄單挑失敗之後的乘勝掩殺。

沒想到,恰恰在這個時候,有人攪場子來了。

來人正是孫策、黃蓋和韓當。這三人。原自遠處而來。看到對戰的兩軍,先駐馬觀看。很快,便看到雷薄這邊的軍旗。其中有些軍旗上面就是“袁”字。只是沒有問過,還不知道是否就是袁術的軍隊。

看到“袁”字旗之後,這三人就走近了。走近之後,再看到場中五人正在捉對廝殺。在這三人看來,戰場上的五人就像是幼兒打架一般。因而看了一會兒,就沒有興趣了。三人直接就驅馬插進了陣中。

有很多士兵校官都看見了孫策等三人,但是他們都選擇了沉默。張邈打馬上幾前步,問道:“來者何人?”孫策應道:“問路之人。”張邈道:“豈有到戰場上來問路的?”張策道:“問不問在我,答不答在你。在下不勉強閣下。”

張邈看孫策應對自然、神色從容,料想必非常人,當即也未敢隨便發怒。只道:“要問什麼路,問吧。”孫策拱手道:“多謝。在下想問,袁公路的軍隊何在?”

從孫策的神色上看,張邈就猜到孫策是前來投靠的。聽孫策這麼一問,張邈好不懊惱。如果是私底下問,張邈只需要自稱袁術就行了。這會兒兩軍陣前,千萬雙眼睛都盯着,還不能隨便撒謊。因此,張邈只得答道:“那邊正在交戰的便是。”

“多謝閣下指引。”張策再次拱手道,禮數十分周到。孫策看上去似乎一點也不心急。而孫策身後的兩人,一看就是急性子。張邈話音一落,黃蓋、韓當就朝着雷薄、於糜打鬥的地方衝了過去。藉着二人分開的機會,黃蓋、韓當一人擋住一個,口中只稱“住手”,而並不說明原因。

雷薄早就處在下風,早就想不打了,只是形勢逼迫,纔不得不打。因而黃蓋一攔,雷薄就住了馬。那邊的於糜可不幹了。眼看着雷薄就不行了。只需要再加一把勁,雷薄就會支撐不住了。無論或死或傷,擬或是敗退,自己都會立下大功。因而於糜不管韓當的阻攔,戰馬略偏,想要繞過韓當,繼續與雷薄交戰。韓當帶過戰馬。依然堵住於糜的去路。於糜喝道:“哪裡來的野人,休要找死!”同時一槍就扎向了韓當的胸膛。

韓當未取兵器。身形略側,右手讓過槍頭擊在槍桿,讓長槍在自己的左側刺過。然後雙手齊握,就抓住了槍桿。於糜一槍刺出之後,沒有刺中不說,槍也收不回來了。

長槍刺出,並非雙手緊握。前面的一支手是鬆的,手掌只握了一個圈圈,用於指導長槍的方向。後面的一隻手倒是緊緊的,但卻不是握緊了槍桿。槍桿只在掌心一半,掌心另一半已經抵在了杆頭的橫切面上。長槍刺出的力量,就是由抵住橫切面的這部分掌手提供的。因而,在長槍刺出的一剎那,握槍之人只用了半握之力。

韓當這邊可不是半握,而是兩握。如果韓當要奪槍,就算韓當沒有過人的力氣,也是能夠成功的。但韓當並沒有奪。表明敵友這樣的大事,應該由孫策這樣的主公去辦,自己只是家將,只是僕人。在主公沒有發話之前,什麼也不要做。

於是,韓當就這麼穩穩地把於糜的長槍握在手中,道:“這位將軍休安勿躁。今日天色已晚,還是改日再戰吧。”說完之後,韓當放了手。

於糜沒想到韓當說放就放,正在使勁把長槍往自己懷裡奪呢。韓當這一放,於糜就在馬上打了個趔趄。此時,在於糜的眼裡,韓當的武藝就是神仙一樣的存在。因而於糜不敢多言,轉過馬頭,走了。

遠處的雷薄看到了韓當與於糜的這一幕,大驚。心想,這人是誰,竟然能夠將於糜這樣的高手玩於掌股之間。正想上前問話,孫策打馬馳近,問道:“敢問閣下,可是袁公路的軍隊?”雷薄道:“正是。”孫策道:“敢問將軍尊姓大名。”雷薄道:“不敢,我叫雷薄。”

孫策道:“在下孫策,字伯符,偕家將黃蓋黃公覆、韓當韓義公二人,欲投效後將軍。還望雷將軍引薦。”由於道路封鎖,長安使者根本就過不來。因而孫策說的後將軍,是袁術自封的。這點與演義不同。

雷薄一聽,頓時大喜。有了那個韓當,就不用擔心於糜了。於是忙道:“此非說話之所。三位請隨我來。”接着就傳令鳴金收兵。另一邊的張邈,只顧注意孫策去了,對韓當與於糜的那一幕沒有瞧見,而於糜自己當然也不會重提。因而張邈算是還沒有見識到韓當的厲害。這時,張邈見對方收兵。想了想,就此掩殺過去,是沒有把握的,於是,也收兵了。

次日,雙方列陣再戰。雷薄這邊,孫策道:“末將初到,寸功未立,還請將軍讓頭功於末將。”經過昨日一戰,雷薄也算知道了張邈的優勢。自己一將,怎麼也鬥不過對方二將的。因此,必須要用到剛剛投效的孫策等三人,才能夠有希望取得勝利。故此,雷薄拱手道:“在下祝孫將軍旗開得勝。”

“謝謝。”孫策總是那麼有禮貌,真不愧爲帥哥。然後,孫策驅到陣中,喝道:“對面張邈聽了。在下感念你昨日指路之德,倘若你就此投降,在下保你不死。如若不然,休怪我不顧情義。”

張邈還未答話,身邊就惱了於糜。昨日於糜吃癟,被很多人瞧見了。收兵回去之後,總有人對自己指指點點。人們三三兩兩地交頭結耳,自己一去,就全都不說話了。等自己一走開,身後就響起一陣鬨笑。

士可殺,不可辱。於糜也是有骨氣的。與其這樣受人恥笑,還不如在戰場上拼了。故此,於糜一看,昨日厲害的韓當沒有出來,來的只是一個小青年。因此,於糜一催坐騎,就衝了出來。叫道:“敵將休將猖狂,於糜來也!”

第二卷 第178章 三死三利第一卷 第22章 慌忙退兵第一卷 第21章 廣宗首戰第二卷 第549章 玉走金飛第二卷 第786章 半下香銷第二卷 第769章 盡憑音耗第二卷 第555章 水中捉月第二卷 第641章 寓形宇內第二卷 第590章 蟠桃結子第一卷 第28章 城樓觀景第二卷 第289章 海峽激戰第二卷 第416章 珠翠煙霞第二卷 第470章 酒困路長第二卷 第650章 溫養兩般第二卷 第642章 漢守分麾第二卷 第703章 攜杖曾遊第二卷 第458章 卷地江流第二卷 第210章 勤政好官第二卷 第493章 惱煙撩霧第二卷 第52章 劫後重逢第二卷 第64章 琴瑟和暢第二卷 第605章 疏篁一徑第二卷 第58章 殺死督郵第二卷 第175章 攻城受挫第二卷 第191章 對穿范陽第二卷 第594章 南風吹竹第二卷 第289章 海峽激戰第二卷 第631章 夢破南窗第二卷 第226章 孫郎美名第二卷 第450章 繡工日永第二卷 第83章 曹操臨關第二卷 第482章 江閣煙鴻第二卷 第145章 樹林騎兵第二卷 第95章 就不開關第二卷 第159章 寫字找錢第二卷 第327章 閣上清聲第二卷 第468章 清泉流齒第二卷 第578章 憐才深意第二卷 第71章 吸納人口第二卷 第138章 十步呼我第二卷 第441章 朱闕玉城第二卷 第822章 風慢落花第二卷 第517章 亂花狂絮第二卷 第654章 欲下偷眼第二卷 第428章 旋翻紅袖第二卷 第798章 百卉東君第二卷 第406章 蹙破眉峰第二卷 第561章 卷地江流第二卷 第192章 首頓飽飯第二卷 第441章 朱闕玉城第二卷 第150章 冰炭不容第二卷 第641章 寓形宇內第二卷 第383章 東溪春近第二卷 第523章 煮石成丹第二卷 第76章 釣幷州兵第一卷 第23章 挾持董卓第二卷 第501章 紫萼香心第二卷 第256章 戰況多變第二卷 第579章 重會歡宴第二卷 第758章 閒窗經歲第二卷 第199章 三箭追射第二卷 第339章 奠酒盈卮第二卷 第301章 滴血喂親第一卷 第43章 芙蓉多姿第二卷 第231章 吳郡大軍第二卷 第805章 清聲檐下第二卷 第759章 把人看待第二卷 第60章 子龍報信第二卷 第713章 側臥珠簾第二卷 第774章 羅綺歡緒第二卷 第299章 漁家姑娘第二卷 第613章 回頭光景第一卷 第32章 乘夜逆襲第二卷 第614章 粉金裁雪第一卷 第42章 微小成功第二卷 第569章 葉翦紅綃第二卷 第108章 河間張合第二卷 第429章 人情耐久第二卷 第78章 關前混戰第二卷 第119章 酒能亂性第二卷 第170章 良禽擇木第一卷 第48章 曲調高揚第二卷 第114章 出兵冀州第二卷 第273章 風暴來襲第二卷 第362章 蕭爽疏鬆第二卷 第499章 一朵雲袖第二卷 第266章 整體戰略第二卷 第400章 玉酒頻傾第二卷 第760章 六樂先舉第二卷 第384章 梅謝雪枝第二卷 第646章 時序偕行第二卷 第467章 勞君揮肘第二卷 第179章 吻了再死第二卷 第638章 麻姑妙手第二卷 第531章 早晚重遊第二卷 第317章 勝利撤退第二卷 第734章 急槳凌波第二卷 第260章 暗中決定第二卷 第565章 鳳台沙苑第二卷 第148章 微效狙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