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130章 呂布來投

司徒王允,絕對是堅決的倒董派人士。當初曹操借刀殺人。借的刀,就是借的王允的七星寶刀。那時,王允設宴後堂,與一班舊臣哭訴董卓的罪惡。曹操以諷刺開言,引起王允的注意,然後才順利地借到了七星寶刀。

由此,也可以看出,王允經常在家裡長吁短嘆。家中衆人,受其影響,偶有效仿,也合情合理。府中歌伎貂蟬因嗟嘆而被王允發現,王允問其故,貂蟬回答:“近見大人兩眉愁鎖,必有國家大事,又不敢問。今晚又見行坐不安,因此長嘆。不想爲大人窺見。倘有用妾之處,萬死不辭!”貂蟬回答的理由,也是站得住腳的。

王允聽了貂蟬的回答之後,以杖擊地,便說:“誰想漢之天下卻在你的手中!”這說明,就在那一瞬。王允已經想出了連環美人計。

之前沒有想到,是因爲沒有受到啓發。貂蟬說,倘有用妾之處萬死不辭。相當於只要您需要,想怎麼樣就怎麼樣。言中,有自薦枕蓆之意。美人自薦枕蓆,倘若換個歡愉一點的氣氛,或許王允就笑納了;但這時的王允根本就沒那心思,滿腦子想的都是董卓。面對貂蟬的自薦枕蓆之語,很自然地,便將董卓夜宿後宮的行爲聯繫起來,繼而產生貂蟬侍奉董卓於枕蓆之間的畫面。

王允是仇恨董卓的。貂蟬就算與王允沒有什麼親情,但總歸是自己人。貂蟬侍奉董卓於枕蓆之間,豈不是便宜了董卓?那是萬萬不行的!且慢,能不能讓貂蟬利用董卓亢奮之機,殺掉董卓呢?唉,可惜不行。貂蟬力量太弱,就算是貂蟬手持鋒利的匕首,也是殺不了董卓的。那麼下毒呢?還是不行。貂蟬不懂毒藥,自己也不懂,而董卓那邊的人說不定就有人懂。

由此看來,女人的枕蓆之歡用來殺人還是不成的。美人計,只能用於讓目標人物聽話。假如把貂蟬送給一位有能力殺掉董卓之人,咦,還真有,這人便是呂布。呂布與董卓,經常形影相隨,有的是機會。以呂布的功夫。也有的是能力。沒有的,便是殺董卓的想法。那麼,送他一個貂蟬,施以美人計,於枕蓆之間,軟語相求,是否能夠讓呂布對董卓產生殺意呢?

唉,還是沒有把握。那董卓對呂布,也是賞勞甚厚的,必須得離間一下才行。對了,離間……美人計……於是,青史留名的連環計就完整地呈現出來了。

貂蟬的美麗,多半是不及蔡琰的。歷史上的蔡琰,在言語不通的匈奴左賢王那兒,就憑着純粹的美麗做了王妃。而王允卻在貂蟬說出自薦枕蓆之語的時候無動於衷。但貂蟬有貂蟬的優勢。貂蟬是王允飼養的歌女。也就是說,貂蟬實際上是一名藝人。歌者,長引其聲以育之也;舞者,動其身炫其容逸其情者也。於是,歌舞相樂,便喜之至也。用現在的語言說,歌舞。既能抒情又能敘事,聲情並茂,通俗易懂,能表達比較細緻複雜的思想感情和廣泛的生活內容,是一種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娛樂形式。

若放在現代,貂蟬就是娛樂明星。但是在古代,還沒有娛樂這個行業。歌舞藝人,要麼在青樓表演,要麼就是由王允這樣的官宦所飼養。貂蟬屬於後者。在王允的眼裡,貂蟬是表演後臺卸妝之後的貂蟬,而在觀衆的眼裡就不是了。貂蟬能夠通過表演,把八分的美麗渲染爲十二分;更能夠通過表演,把自己要述說的故事直接植入觀衆的心底。

王允這樣的連環計,其主角不僅僅需要美麗,更需要表演,也只有貂蟬才能夠勝任。只有貂蟬才能戰勝皇宮的妃嬪媵嬙,獨得董卓的寵愛。只有貂蟬,才能夠適時挑撥董卓與呂布之間的矛盾。換了蔡琰,是絕對不行的。

於是,連環計隆重上映了。最後,呂布殺了董卓。有詩讚曰:司徒妙算託紅裙,不用幹戈不用兵。三戰虎牢徒費力,凱歌卻奏鳳儀亭。

事後,貂蟬跟了呂布。貂蟬真的願意跟呂布嗎?恐怕不見得。那麼,貂蟬豈不是願意跟董卓了?同樣不見得。實際上,貂蟬根本就沒有選擇的權利,只能在呂布和董卓之間二選其一。

董卓曾經病過一次,貂蟬衣不解帶,曲意逢迎。讓董卓深深感動。當董卓聽說天子要讓位給自己的時候,曾經對貂蟬說:“吾爲天子,當立汝爲貴妃。”這說明,貂蟬實際上已經進入了董卓的心裡。倘若取得最後勝利的是董卓而不是呂布,那麼貂蟬是能夠過上富足的生活的。

事實上後來是呂布勝了董卓敗了,貂蟬跟了呂布,然後過的是顛沛流離的生活。這說明,貂蟬固然沒有選擇愛情的權利,但卻在大是大非面前,有自己的主見。貂蟬忠實地、出色地挑起了呂布對董卓的仇恨。只可惜,勝利的果實,對於貂蟬來說,苦澀了點。

李傕、郭汜、樊稠聞董卓已死,呂布將至,便引了飛熊軍連夜逃奔涼州。然後派人到長安上表求赦。王允道:“董卓跋扈,皆此三人相助。今雖大赦天下,獨不赦此三人。”使者回報李傕。傕曰:“求赦不得,各自逃生可也。”

亂國毒士賈詡在這個時候站了出來,道:“諸君若遣散大軍,單獨逃走,則只需要一個亭長就能逮捕。不如召集陝人並本部軍馬,殺入長安與董卓報仇。事濟,奉朝廷以正天下;若不勝。逃亦未遲。”

李傕等人都認爲賈詡說得有道理,遂按賈詡之計,散佈流言:“王允欲血洗西涼!”西涼民衆盡皆驚惶。然後李傕等人出來召兵:“反正是個死,不如殺上長安,斬了王允。”於是聚衆十餘萬,殺奔長安來。

路遇董卓女婿中郎將牛輔,正引軍五千人,準備與丈人報仇。李傕等人便與之合兵,讓牛輔爲先鋒。四人陸續進發。

王允聽知西涼兵來,與呂布商議。呂布說:“司徒放心。此等鼠輩,何足道哉!”遂引李肅將兵出敵。李肅當先迎戰。正與牛輔相遇,大殺一陣。牛輔抵敵不過,敗陣而去。

不想當夜二更,牛輔乘李肅不備,竟來劫寨。肅軍亂竄,敗走三十餘里,折軍大半,來見呂布。呂布大怒:“汝何挫吾銳氣!”遂斬李肅,懸頭軍門。當初,正是李肅勸呂布殺丁原投靠的董卓。呂布對董卓不滿之後,早就想殺李肅了。

次日呂布進兵與牛輔對敵。牛輔如何敵得過呂布,仍然大敗而走。是夜牛輔喚心腹胡赤兒商議,說:“呂布驍勇,萬不能敵;不如瞞了李傕等人,暗藏金珠,與親隨三五人棄軍而去。”胡赤兒應允。

哪知,這胡赤兒是個貪財之人。當夜牛輔收拾金珠,帶了三個隨從,與胡赤兒一道,逃到河邊。胡赤兒突然拔刀,將牛輔殺死。

本來,就應該攜帶財寶跑了,但是胡赤兒人心不足蛇吞象,還想謀取一官半職,提了牛輔的頭就來獻給呂布。呂布問起情由,三個隨從告發說:“胡赤兒謀殺牛輔,乃爲奪其金寶。”呂布一聽,原來是這麼個人哪,大怒,當即便斬了胡赤兒。

呂布領軍前進,正迎着李傕軍馬。呂布不等對方列陣,便挺戟躍馬,率軍直衝過去。傕軍不能抵當,敗走五十餘里,然後依山下寨。

郭汜、樊稠等人到了之後,聚商軍情。賈詡道:“呂布勇而無謀,不足爲慮。我引軍守住谷口。每日誘他廝殺。郭將軍可領軍抄擊其後路。我們可以效仿彭越撓楚之法,鳴金進兵,擂鼓收兵,惑亂其心。樊公則分兵徑取長安。彼首尾不能救應,必然大敗。”

卻說呂布率兵到山下,李傕引軍搦戰。呂布衝殺過去,李傕退走上山。山上矢石如雨,布軍不能進。忽報郭汜在陣後殺來,呂布急轉回戰。只聞鼓聲大震,汜軍已經退去了。呂布方欲收軍,鑼聲響處,傕軍又來。還沒來得及對敵,背後郭汜又領軍殺到。

就這樣,每當呂布率兵衝到,敵軍就擂鼓收軍。每當呂布收兵,敵軍又鳴金進攻。一連幾日,皆是如此。欲戰不得,欲止不能。搞得呂布暈頭轉向、氣憤填膺。正在惱怒之時,忽然飛馬來報,說樊稠軍馬竟犯長安,京城告急。

呂布領軍急回。背後李傕、郭汜殺來。呂布無心戀戰,只顧急趕。被李傕、郭汜乘勢掩殺,折損了好些人馬。等呂布到了長安城下。卻見賊兵早已圍定城池。呂布當即衝殺了過去。

樊稠的個人武力雖然比李傕略高,但統兵能力卻略低,兩人總體實力大致相當。照理說,李傕敵不過的呂布軍,樊稠也應該敵不過纔是。然而,現在的呂布軍早已經不是前幾日的呂布軍了。

如今的呂布軍,數日以來,都沒有得到過好好的休息。在回師長安的過程中,長途奔跑,疲憊不已,且沿途受到李傕、郭汜部分的追殺,精神上更是不堪重負。這樣的軍隊,已經喪失了戰鬥的力量,就像是沙雕作品一樣,一觸即潰。

因此,呂布軍與樊稠軍剛一交戰,就極爲不利。過了片刻,李傕、郭汜的部隊又追殺了過來,呂布只得瞅了個空當,帶着士兵跑了。

由於戰敗,呂布心情不好,當夜大發脾氣。士兵們害怕呂布,趁呂布睡熟了,很多人就跑去投降了。等呂布早晨醒來,見士兵人數已不足兩千,不由得憂心忡忡。

又過了幾天,董卓餘黨王方,在城中作內應,偷偷地打開了城門。賊軍一齊擁入,攻進了長安。呂布聽到動靜,也率兵突進長安,但這時呂布身邊也已只剩下幾百人了。眼見賊軍勢大,無可挽回,呂布找到王允,道:“勢急矣!請司徒上馬,同出關去,別圖良策。”王允卻說:“蒼天有靈,漢室中興,乃我畢生之追求。若蒼天不佑漢室,則我將以身相殉,勢與漢室共存亡。臨難而逃,吾不爲也。”呂布再三相勸,王允還是不肯去。不一時,各門火焰竟天,呂布只得棄卻家小,引百餘騎飛奔潼關而來。

駐守潼關的龍凡,與把守虎牢關的許保、把守汜水關的劉彥一樣,都是田潤軍中後來自己提拔的將領。這樣的將領,素質中等,但在忠誠方面,卻無可懷疑。

在呂布的印象裡,潼關是董卓的將領李蒙把守的。董卓伏誅之後,李傕、郭汜、樊稠都曾經逃竄西涼,想必李蒙也一定逃了。哪知,還沒到關前,呂布就望前關上旌旗招展,絕不像沒人的樣子。

莫非董卓伏誅的消息沒有傳到潼關?如果是那樣的話,呂布就還是董卓的義子,權位高於李蒙。呂布依然還是能夠出關的。因此,呂布到了關前,喝道:“關上的李蒙聽了。我是呂布,要出關公幹。趕快給我開關。”

關上龍凡站了出來,道:“賊將李蒙,早已伏誅。我家總督已取此關三月了。蔡帥有令,關閉此關。不管你是呂布還是別的什麼人,都請回去。”

呂布聽了,以爲總督和蔡帥是同一人,想了一下,卻翻不出姓蔡的諸侯的記憶。便問:“請問你家主公是哪一位,說不定與我就有交情。”

龍凡答道:“田潤田澤坤,並冀青三州總督。天下只此一位總督,更無旁人。你既然自稱呂布,如何不知?”

呂布這纔想起田潤。所謂三州總督,不過是董卓隨便封的虛銜。當時如果田潤再多請求總督幾個州,那麼再添上徐州、兗州、揚州等等也無不可。有個田潤跟關東諸侯對着幹,對董卓是極爲有利的。

呂布心裡沒把田潤真的當作是一方諸侯,因而沒有想起。這時,爲過潼關,呂布便急速回想與田潤有過什麼交情。想來想去卻是沒有。便道:“那蔡帥又是誰呢?也許蔡帥跟呂某有交情也說不定。”

龍凡答道:“蔡帥乃蔡中郎之女蔡琰蔡昭姬。”

蔡琰,呂布是知道的。董卓知道自己的手下經常強搶民女,曾有嚴令,所有士卒都不得騷擾蔡琰。呂布更是連蔡琰的面都沒見過。不過,對蔡邕,呂布就熟悉了。因此呂布道:“蔡中郎正是呂某故人。布欲請蔡中郎爲引薦,投靠田澤坤如何?”

第二卷 第549章 玉走金飛第二卷 第88章 公孫殞命第二卷 第813章 今生夕宴第二卷 第519章 金吾不禁第二卷 第264章 輕取新昌第二卷 第99章 登牆肉搏第二卷 第151章 搖籃扼殺第二卷 第444章 暖律潛催第二卷 第263章 禱告天地第二卷 第344章 宸心虔潔第二卷 第822章 風慢落花第二卷 第236章 垃圾猛將第二卷 第66章 跟班田蘭第二卷 第505章 臨風自知第二卷 第220章 半將強兵第二卷 第425章 綠柄嫩香第二卷 第435章 東風花信第二卷 第114章 出兵冀州第二卷 第644章 夜寒手冷第二卷 第212章 連得兩將第二卷 第183章 輕鬆壯舉第二卷 第658章 偶別珠宮第二卷 第708章 華渚虹流第二卷 第259章 長城關外第二卷 第480章 細拈輕攏第二卷 第405章 今夜圓蟾第二卷 第769章 盡憑音耗第二卷 第161章 能治兩人第二卷 第275章 找到位置第二卷 第339章 奠酒盈卮第二卷 第97章 積雪不化第二卷 第299章 漁家姑娘第二卷 第576章 延壽金縷第二卷 第182章 襲擊輜重第二卷 第191章 對穿范陽第二卷 第191章 對穿范陽第二卷 第749章 簾卷霜曉第二卷 第272章 水軍出征第二卷 第585章 澄江霽月第二卷 第715章 愁理征衣第二卷 第67章 秘密審判第二卷 第87章 井欄油罐第二卷 第696章 淺蘸煙蕪第一卷 第32章 乘夜逆襲第二卷 第782章 閒思更遠第二卷 第784章 有月嬋娟第二卷 第83章 曹操臨關第二卷 第320章 霹靂投石第二卷 第311章 水軍情況第二卷 第450章 繡工日永第二卷 第276章 發現陸地第二卷 第275章 找到位置第二卷 第766章 明眸層波第二卷 第330章 臺殿竹風第一卷 第39章 獨孤武功第一卷 第5章 當上首領第二卷 第537章 長門深鎖第二卷 第501章 紫萼香心第一卷 第18章 當街殺人第二卷 第162章 分文不取第二卷 第185章 改變身份第二卷 第360章 雪添蕊佩第二卷 第450章 繡工日永第二卷 第408章 水影橫池第二卷 第814章 高唐夢短第二卷 第782章 閒思更遠第二卷 第116章 智取潼關第二卷 第542章 白蘋香散第二卷 第480章 細拈輕攏第二卷 第719章 雨跡雲蹤第二卷 第304章 出征在即第二卷 第292章 故計重施第二卷 第608章 煙光淡蕩第二卷 第177章 劉備失蹤第二卷 第705章 恍入桃源第二卷 第214章 曲阿建業第一卷 第41章 瀕死真情第二卷 第346章 金奏諧聲第二卷 第603章 晴晝誰主第二卷 第323章 迅速成軍第二卷 第635章 寒生冰箸第二卷 第424章 幽鷺慢來第二卷 第245章 勝者不追第二卷 第343章 星拱嚴更第二卷 第254章 得意忘形第二卷 第443章 九色明霞第二卷 第544章 終欠峰巒第二卷 第596章 九陌風光第二卷 第508章 原桑飛盡第二卷 第213章 再得一人第二卷 第437章 江天雪意第二卷 第493章 惱煙撩霧第一卷 第11章 脫籍未成第二卷 第531章 早晚重遊第二卷 第585章 澄江霽月第二卷 第302章 青州巨船第二卷 第692章 碧天如掃第二卷 第138章 十步呼我第一卷 第23章 挾持董卓第二卷 第794章 羞笑相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