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交

自間壁趙家老安人做完壽,隔不一月,程老太公也做起壽來。程老太公拐蘇先生回家,使的就是這個藉口,他的生日便恰在這十月末,只不是七十歲,七十歲的是林老安人,程老太公長林老安人三歲,今年七十三了。

蘇先生端方君子,自想不到此節,程老太公萬事做絕,還要勾一勾蘇先生的惻隱之心:“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接自己去哦。不曉得還能與先生處幾日哩。”惹得蘇先生平白無故嘆息了許多聲。

既做壽,少不得往外間酒樓食肆裡訂上幾桌上好席面、打上幾罈好酒,又下帖兒與左鄰右舍親朋故舊。程老太公在江州城裡也有幾個老友,林老安人孃家也有兩門親戚,都知他家景況,來與他做臉。

同在江州城,玉姐與林老安人孃家親眷並不相熟,林老安人自思程家無甚親族,一力欲把素姐秀英等與孃家粘作一處,圖日後好有個照應。卻不想素姐靦腆,秀英要強,兩下里並不曾多親熱。林老安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生恐自己一日去了,孃家人不肯爲自家女兒撐腰。

眼下正有這樣的機會,林老安人把眼睛放到了玉姐身上。卻說玉姐自從趙家壽宴回來,便一心隨蘇先生讀書,門兒也不曾出。她自幼便被長輩眼珠兒似地看着,平素不過往街坊家裡走走,如今天氣也涼了,秀英又自覺在趙家置了氣,玉姐更不敢提出門玩耍。聞得家中有人來,玉姐也是歡喜。

故而林老安人將她與林家幾個小娘子湊作一堆時,玉姐笑得格外甜。林老安人是幼妹,這林家與玉姐一個輩份兒的皆成家立業了,能與她玩耍的,竟大多是小輩兒。林家與程家也算是門當戶對,雖不大富大貴,也是個殷實人家。然則人口多,攤到各人手裡的就少,不及程家玉姐一根獨苗兒,有甚好東西皆歸於她一人。

四、五歲一邊兒大的小人兒,正在天真率真之時,心裡有什麼,口上多半就說什麼。玉姐雖年幼,不得盛妝,然手上也掛着兩副鐲子,身上也帶着幾件玉佩,房裡又有吃食、玩器。小人兒們你一言我一語,皆是誇讚:“屋子比我的大多哩。”、“那個瓶兒只我爹孃房裡有,我房裡沒的。”、“這是外頭張記點心鋪子裡的,可好吃。”、“這鐲子真好看。”

玉姐聽在耳裡,肚裡不免有些得意:“只當是自己家。”她這話還是向程老太公學來,程老太公對蘇先生,便是如是說。孩子們聽得此言,也樂開了。

玉姐既做了長輩,便要有個長輩的樣子,平素是玉姐拿眼睛眼巴巴瞅人,瞅得人不忍心了,她要做甚便做甚,百試不爽。如今被一干小輩兒們一齊眼巴巴地瞅着,吃食也散了、玩具也分了,九連環給了位侄女兒、氣毬叫個侄子給討了去,身上也少了一塊藍田玉佩,她自家猶覺開心。

晚間秀英前頭宴散,回來一看閨女,幾乎沒背過氣去:“我一生好強,怎地養了你這呆貨?”

程謙見不得女兒受責,開解道:“誰叫她是長輩來?頭二年是年紀小,話且說不全,如今給個見面禮兒,也不爲過。甚好處沒有,你道那是我們麼,就肯真心對玉姐好。”

秀英一天忙累,氣道:“給也須看準了人給,總不好肉包子打了狗,倒得挑可給的方好。這個冤家倒好,白做一回冤大頭來,自家還得意哩。”

玉姐聽得委屈:“誰個可給?誰個又不可給啦?都是一處玩的。”

秀英雙目失神:“作孽哦!怎地我似安人,你倒似了我娘?我不活了!”

程謙本待說,我閨女豈似岳母那麼綿軟,回看秀英模樣兒不對,這話倒嚥下了:“你娘累着了,說些胡話哩,玉姐去叫李媽媽伏侍你睡下,明早起來你娘與你道不是。”

秀英要說什麼,又叫程謙一瞪眼,與他對瞪起來,把玉姐給撂下了。玉姐挨挨蹭蹭,也不叫李媽媽,自家耷拉着腦袋往外走。程謙不忍,上前一步抱起她來,親把她往廂房裡頭,一道走,一道說:“你娘怕你把東西給了人,自家倒沒東西使了。親孃才這般疼你哩,換個外人,纔不管你哩,憑你把東西給誰,也不替你心疼。又或是你給慣了人,人都當你是傻的,一回二回皆來討要,你白給了東西,還叫人瞧不起……”

玉姐轉被程謙哄轉過來,拍拍程謙的臉:“我不難過了,爹,你臉都冰了,去歇了唄。”

程謙摸摸她的頭:“洗洗早些睡了,明兒還有課哩。”

程謙回了房,自說秀英:“你倒說來,家裡也施粥,也禮佛,便有個樂善好施的名頭兒,尋常人都說好。上回去城外頭收租,車軸壞了,幸平日結了善緣,有人幫襯着擡車,又喚木匠來修。”

“也不該潑潑灑灑了給。她總該知道,給也有講究!我娘先前……”

凡事只一提素姐,不消說下文,程謙已能知道這位岳母又做了個壞榜樣,說不得,岳母怕是當了許多回冤大頭,是以妻子才這般焦躁,唯恐玉姐學壞了。

程謙思忖片刻,道:“那你便教她罷。”

“還用你說,我今晚就要教哩,我拉着她的手兒往前走,你拽着她的腳往後提!”

程謙索性閉口不言。

次日一早,秀英冷着臉給了玉姐一隻匣子:“你也漸次大了,或與人玩,總要有些物什互贈。自家收好哩,要叫人白哄了去,且看我收拾你。該花的時候兒花,不該花的亂花了,到有用的時候可就再也沒了。你且使着,過些時日,便知誰個好、誰個不好了。”

玉姐猶帶懵懂,左右看看,無人接話,只得上前接了匣子,低聲應了,實不知母親這打的是甚主意。直到新年時,方有所悟。

————————————————————————————————

玉姐平日少出門,程老太公做過壽,她又在家中隨蘇先生學習。因年關漸近,天氣又冷,街坊門內娘子便不肯走遠,又嫌家裡悶,互相患個門兒倒是好消遣。玉姐頭半晌上課,後半晌或寫字兒、或見各家嬸子,又有各家哥兒姐兒來,漸有些互贈。

玉姐自接了秀英的匣子,打開時裡面些是些小玩藝兒,也有幾個銀鎖片兒,也有一些琉璃珠子等,每與小友一處玩。忽忽二月,玉姐便被秀英磨了出來。有些遇她只管盯着她手上東西看,總想摸摸,更有甚者不聲不響拿走的。也有就大大方方討要,一次不給下次再來的。亦有不討她東西,反贈她玩器的。也有拿出東西來與她共處一處玩耍的。

總討東西的,多半隻與那麼一、二回,便不肯輕與。若有肯上前、肯出力的,方結交下去。遇到有來有往的,便好作一處。又恐記不得誰與誰,便學着秀英,也拿些紙,自家記了這些“人情往來”。林家林月姐、紀主簿家娥姐、里正家裡三姐與她最好。

秀英每看了她趴在牀上皺着臉兒翻匣子,不由笑了:“這些個家裡還供得起,你又作這小家子樣兒來,收好了罷。來年與你買兩個丫頭使,你慢慢兒就知道怎麼使人了。”她自幼年起,林老安人眼見素姐指望不上,教着她立起來,便也把這一套使到玉姐身上。

及至年末,玉姐肚裡也新背了十餘首詩,唸了一本書,新認幾百字,也認了幾個朋友。蘇先生心憔力悴,與她放假。又尋了程老太公:“玉姐來年可學畫,如今天寒,顏料易凍,開春天暖便學。”

程老太公自無不可,眼見蘇先生實被玉姐折磨得不輕,歉疚道:“小孩子家沒規矩,先生受苦了。”

蘇先生道:“她機靈是盡有的,心地也單純,於我也有啓發哩。”

程老太公道:“她再小些時也是乖巧,在我跟前頗省力,再不想是這般淘氣的。這個,我叫她爹每日看着她上課,她爹管得她哩。”

蘇先生把嘴半張,半晌不知說甚好,終是道:“不妥罷?”

程老太公道:“妥哩,妥哩。姐兒是等斯文些,姑娘家家,張口說話嚇着人可不行。再者,她爹也是個好學後生,姐兒自家好強有甚用?不若她爹強,她方能有個倚靠。不數年,她爹歸了宗,若運道好,也好考個秀才,我玉姐才能穿得綢。”

蘇先生眼前仿若天降一個大坑,跳也不是,不跳也不是。

“這二、三個月,我冷眼瞧着,先生是有大學問的人哩,爲着舍下景況可憐,曲就教這麼個鬼靈精兒,又考不得試、又做不得官兒,委屈先生哩。她小孩子家,用甚高明人教?是我捨不得先生,強留下跟個丫頭片子耍,心裡實是不安,對不起先生吶。”

程老太公更添一把火,一力攛掇着說程謙之人品高潔:“我先前也招女婿哩,吃酒使錢不提,還自家昧下錢來存。這個不一樣哩,只拿辛苦錢,賬目從來清爽,一絲兒也不沾我地。又常思父母,也不肯總在我家住,又好學,吃得苦、做得事……好歹是個成年男子,與先生說話解悶也好。先生要不肯收這般年紀的學生,只當他是給閨女陪讀。”

蘇先生耳朵一動:“老丈這孫女婿,彷彿聽說是北地來的?父母雙亡了?”

程老太公道:“是哩,遇災,叫我揀着寶哩。”

蘇先生吃不準:“我須見一見他。”

程老太公把一張愁苦臉變作笑靨:“使得,使得,我自尋他去。”

程老太公一顆滾燙心思,卻不想程謙並不熱心,程老太公一顆心涼了大半:“這又是爲甚?”程謙道:“我於讀書上頭,沒甚天份。”

程老太公道:“便聽一聽,聽一聽,你想,人家未必要收哩,你須得見一見先生。沒了功名的人家,非過了七十不能穿帛,我去了,除了你們安人,都得穿布哩。你倒捨得玉姐受苦?你掙扎出來,她也有好日子過。”程老太公素知程謙疼玉姐,以此拿她說話。

程謙低頭,半晌:“我且見先生去,先生許不收我哩。”

程老太公道:“你可人哩,先生必喜歡的。”

也不知程謙與蘇先生關起門來說了什麼言語,待開了門,程謙便揀起書來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