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女帝師四(66)

[65]《北齊書·孝昭帝紀第六》:“初,帝與濟南約不相害。及輿駕在晉陽,武成鎮鄴,望氣者雲鄴城有天子氣。帝常恐濟南復興,乃密行鳩毒,濟南不從,乃扼而殺之。”

[66]《北史·列傳第二十三·王劭傳》:“周武帝時,望氣者雲‘亳州有天子氣’,於是殺亳州刺史紇豆陵恭。至尊(楊堅)代爲之。”

[67]《史記·高祖本紀第八》:“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於是因東遊以厭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隱於芒、碭山澤岩石之間。呂后與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問之。呂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氣,故從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聞之,多欲附者矣。”

[68]《北齊書·神武帝紀第一》:“初,魏真君中內學者奏言上黨有天子氣,雲在壺關大王山。太武帝於是南巡以厭當之,累石爲三封,斬其北鳳凰山,以毀其形。後上黨人居晉陽者,號上黨坊,神武實居之。”

[69]《後漢書·王劉張李彭盧列傳第二·王郎傳》:“王昌一名郎,趙國邯鄲人也。素爲卜相工,明星曆,常以爲河北有天子氣。時趙繆王子林好奇數,任俠於趙、魏間,多通豪猾,而郎與之親善。初,王莽篡位,長安中或自稱成帝子子輿者,莽殺之。郎緣是詐稱真子輿……林等愈動疑惑,乃與趙國大豪李育、張參等通謀,規共立郎。會人間傳赤眉將度河,林等因此宣言赤眉當至,立劉子輿以觀衆心,百姓多信之。更始元年十二月,林等遂率車騎數百,晨入邯鄲城,止於王宮,立郎爲天子。”

[70]《三國志·蜀書·劉二牧傳第一》:“(劉)焉內求交阯牧,欲避世難。議未即行,侍中廣漢董扶私謂焉曰:‘京師將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焉聞扶言,意更在益州。會益州刺史郤儉賦斂煩擾,謠言遠聞,而幷州殺刺史張壹,涼州殺刺史耿鄙,焉謀得施。”

[71]《漢書·張馮汲鄭傳第二十·馮唐傳》:“當是時,匈奴新大入朝那,殺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爲意,乃卒復問唐曰:‘公何以言吾不能用(廉)頗、(李)牧也?’唐對曰:‘臣聞上古王者遣將也,跪而推轂,曰:“以內寡人制之,以外將軍制之﹔軍功爵賞,皆決於外,歸而奏之。”此非空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之爲趙將居邊,軍市之租皆自用饗士,賞賜決於外,不從中覆也。委任而責成功,故李牧乃得盡其知能,選車千三百乘,彀騎萬三千匹,百金之士十萬,是以北逐單于,破東胡,滅澹林,西抑強秦,南支韓、魏。當是時,趙幾伯。後會趙王遷立,其母倡也,用郭開讒,而誅李牧,令顏聚代之。是以爲秦所滅。今臣竊聞魏尚爲雲中守,軍市租盡以給士卒,出私養錢,五日一殺牛,以饗賓客軍吏舍人,是以匈奴遠避,不近雲中之塞。虜嘗一入,尚帥車騎擊之,所殺甚衆。夫士卒盡家人子,起田中從軍,安知尺籍伍符?終日力戰,斬首捕虜,上功莫府,一言不相應,文吏以法繩之。其賞不行,吏奉法必用。愚以爲陛下法太明,賞太輕,罰太重。且雲中守尚坐上功首虜差六級,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罰作之。繇此言之,陛下雖得李牧,不能用也。臣誠愚,觸忌諱,死罪!’文帝說。是日,令唐持節赦魏尚,復以爲雲中守,而拜唐爲車騎都尉,主中尉及郡國車士。”

[72]《戰國策·齊楚卷十一》:“後孟嘗君出記,問門下諸客:‘誰習計會,能爲文收責於薛者乎?’馮諼署曰:‘能。’孟嘗君怪之,曰:‘此誰也?’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孟嘗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負之,未嘗見也。’請而見之,謝曰:‘文倦於事,憒於憂,而性懦愚,沉於國家之事,開罪於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爲收責於薛乎?’馮諼曰:‘願之。’於是約車治裝,載券契而行,辭曰:‘責畢收,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

[73]《論語·憲問第十四》:“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74]《論語·子張第十九》:“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75]《國語·晉語九》:“趙襄子使新稚穆子伐狄,勝左人、中人,遽人來告,襄子將食,尋飯有恐色。侍者曰:‘狗之事大矣,而主之色不怡,何也?’襄子曰:‘吾聞之:德不純而福祿並至,謂之幸。夫幸非福,非德不當雍,雍不爲幸,吾是以懼。’”

[76]《論語·爲政第二》:“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77]《論語·八佾第三》:“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78]衛夫人,名衛鑠,字茂猗(公元272—349年),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北)人,晉代著名書法家。衛夫人師承鍾繇,是“書聖”王羲之的啓蒙老師,工楷書。

[79]《論語·陽貨第十七》:“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80]《論語·八佾第三》:“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竈,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81]《詩經·大雅·文王之什·文王》:“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有周不顯,帝命不時。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82]《易經·遯卦》:“《彖》曰:‘遯,亨’,遯而亨也。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

[83]《論語·子張第十九》:“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84]《易經·繫辭上》:“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

[85]《詩經·小雅·節南山之什·巧言》:“奕奕寢廟,君子作之。秩秩大猷,聖人莫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躍躍毚兔,遇犬獲之。”

[86]《荀子·榮辱篇第四》:“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失之己,反之人,豈不迂乎哉!”

[87]《史記·宋微子世家》

[88]《論語·顏淵第十二》:“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爲?’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也,質猶文也。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

[89]《漢書·文三王傳第十七》

[90]《管子·戒第二十六》:“管仲又言曰:‘東郭有狗嘊嘊,旦暮欲齧我猳而不使也。今夫易牙,子之不能愛,將安能愛君?君必去之。’公曰:‘諾。’管子又言曰:‘北郭有狗嘊嘊,旦暮欲齧我猳而不使也。今夫豎刁,其身之不愛,焉能愛君?君必去之。’公曰:‘諾。’”

[91]《北齊書·帝紀第六孝昭》:“太后視疾,問濟南所在者三,帝不對。太后怒曰:‘殺去耶?不用吾言,死其宜矣!’臨終之際,唯扶服牀枕,叩頭求哀。遣使詔追長廣王入纂大統,手書雲:‘宜將吾妻子置一好處,勿學前人也。’”

[92]《荀子·非相篇》:“聖人者,以己度者也。故以人度人,以情度情,以類度類,以說度功,以道觀盡,古今一度也。”

[93]《周易·繫辭下》:“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爲非,曰義。”

[94]《周書·列傳第七》:“李弼、於謹懷佐時之略,逢啓聖之運,綢繆顧遇,締構艱難,帷幄盡其謨猷,方面宣其庸績,擬巨川之舟楫,爲大廈之棟樑。非惟攀附成名,抑亦材謀自取。及謹以耆年碩德,譽重望高,禮備上庠,功歌司樂,常以滿盈爲戒,覆折是憂。不有君子,何以能國。”

[95]《抱朴子外篇·疾謬卷第二十五》:“夫桀傾紂覆,周滅陳亡,鹹由無禮,況匹庶乎!蓋信不由中,則屢盟無益,意得神至,則形器可忘。”

[96]《史記·孔子世家》:“蒲人懼,謂孔子曰:‘苟毋適衛,吾出子。’與之盟,出孔子東門。孔子遂適衛。子貢曰:‘盟可負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聽。’”

[97]《宋書·列傳第十九·張暢傳》:“但受命本朝,過蒙籓任,人臣無境外之交,恨不暫悉。”

[98]《論語·公冶長第五》:“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99]《裴注三國志·蜀書十二·尹默傳》:“裴松之注:昔石厚與州籲遊,父碏知其與亂﹔韓子暱田蘇,穆子知其好仁:故君子游必有方,居必就士,誠有以也。”

[100]《周易·井卦》:“改邑不改井,無喪無得,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兇。初六:井泥不食,舊井無禽。《象》曰:井泥不食,下也﹔舊井無禽,時舍也。九二:井谷射鮒,甕敝漏。”

[101]《魏書·列傳第六十·路思令傳》:“臣聞國之大事,唯祀與戎。戎之有功,在於將帥。三代不必別民,取治不等﹔五霸不必異兵,各能克定。有湯武之賢,猶須伊望之佐﹔堯舜之聖,尚有稷契之輔。得其人也,六合唾掌可清﹔失其人也,三河方爲戰地。何者?動之甚易,靖之至難。”

[102]《論語·顏淵第十二》:“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103]《論語·堯曰第二十》:“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104]《易經·大壯卦》:“九三:小人用壯,君子用罔(網),貞厲。羝羊觸藩,羸其角。《象》曰:小人用壯,君子罔也。”

[105]白居易《夜雨》

[106]《孫子兵法·軍爭篇》:“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

[107]賈誼《新書·卷第七·退讓》:“樑大夫宋就者爲邊縣令,與楚鄰界。樑之邊亭與楚之邊亭皆種瓜,各有數。樑之邊亭劬力而數灌,其瓜美。楚窳而希灌,其瓜惡。楚令固以樑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惡也,楚亭惡樑瓜之賢己,因夜往竊搔樑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樑亭覺之,因請其尉,亦欲竊往報搔楚亭之瓜。尉以請,宋就曰:‘惡,是何言也!是講怨分禍之道也。惡,何稱之甚也!若我教子,必誨莫令人往,竊爲楚亭夜善灌其瓜,令勿知也。’於是樑亭乃每夜往竊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則此已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則乃樑亭也。楚令聞之,大悅,具以聞。楚王聞之,恕然醜以志自惛也。告吏曰:‘微搔瓜,得無他罪乎?’說樑之陰讓也,乃謝以重幣,而請交於樑王。楚王時則稱說樑王,以爲信,故樑楚之驩由宋就始。”

[108]《道德經》:“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109]《漢書·高五王傳第八》:“始誅諸呂時,朱虛侯(劉)章功尤大,大臣許盡以趙地王章,盡以樑地王興居。及文帝立,聞朱虛、東牟之初欲立齊王,故黜其功。二年,王諸子,乃割齊二郡以王章、興居。章、興居意自以失職奪功。歲餘,章薨,而匈奴大入邊,漢多發兵,丞相灌嬰將擊之,文帝親倖太原。興居以爲天子自擊胡,遂發兵反。上聞之,罷兵歸長安,使棘蒲侯柴將軍擊破,虜濟北王。王自殺,國除。”

[110]《易經·屯卦》:“《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象》曰:‘六二之難,乘剛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111]《論語·憲問第十四》:“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112]《管子·宙合第十一》:“時則動,不時則靜,是以古之士有意而未可陽也,故愁其治言,含愁而藏之也。”

[113]賈誼《新書·卷第六》

[114]《魏書·列傳第六十二·爾朱榮傳》:“榮既有異圖,遂鑄金爲己像,數四不成。時幽州人劉靈助善卜佔,爲榮所信,言天時人事必不可爾。榮亦精神恍惚,不自支持,久而方悟,遂便愧悔。於是獻武王、榮外兵參軍司馬子如等切諫,陳不可之理。榮曰:‘愆誤若是,唯當以死謝朝廷。今日安危之機,計將何出?’獻武王等曰:‘未若還奉長樂,以安天下。’於是還奉莊帝。”

[115]《北史·列傳第七十七藝術上·劉靈助傳》

[116]《史記·趙世家第十三》:“異日,姑布子卿見(趙)簡子,簡子遍召諸子相之。子卿曰:‘無爲將軍者。’簡子曰:‘趙氏其滅乎?’子卿曰:‘吾嘗見一子於路,殆君之子也。’簡子召子毋恤。毋恤至,則子卿起曰:‘此真將軍矣!’簡子曰:‘此其母賤,翟婢也,奚道貴哉?’子卿曰:‘天所授,雖賤必貴。’”

[117]《管子·形勢第二》:“天之所助,雖小必大﹔天之所違,雖成必敗。”

[118]《莊子·庚桑楚第二十三》:“宇泰定者,發乎天光。發乎天光者,人見其人,物見其物。人有修者,乃今有恆﹔有恆者,人舍之,天助之。人之所舍,謂之天民﹔天之所助,謂之天子。”

[119]《春秋左傳·僖公元年至三十三年》:“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第326章 女帝師五(51)第221章 女帝師四(15)第348章 女帝師五(73)第144章 女帝師三(6)第83章 女帝師二(12)第75章 女帝師二(4)第287章 女帝師五(12)第121章 女帝師二(50)第289章 女帝師五(14)第95章 女帝師二(24)第287章 女帝師五(12)第177章 女帝師三(39)第248章 女帝師四(42)第35章 女帝師一(35)第76章 女帝師二(5)第163章 女帝師三(25)第105章 女帝師二(34)第260章 女帝師四(54)第267章 女帝師四(61)第271章 女帝師四(65)第244章 女帝師四(38)第335章 女帝師五(60)第253章 女帝師四(47)第333章 女帝師五(58)第240章 女帝師四(34)第300章 女帝師五(25)第111章 女帝師二(40)第293章 女帝師五(18)第221章 女帝師四(15)第45章 女帝師一(45)第236章 女帝師四(30)第153章 女帝師三(15)第20章 女帝師一(20)第219章 女帝師四(13)第148章 女帝師三(10)第332章 女帝師五(57)第98章 女帝師二(27)第64章 女帝師一(64)第104章 女帝師二(33)第106章 女帝師二(35)第29章 女帝師一(29)第156章 女帝師三(18)第353章 女帝師五(78)第85章 女帝師二(14)第62章 女帝師一(62)第337章 女帝師五(62)第109章 女帝師二(38)第230章 女帝師四(24)第204章 女帝師三(66)第221章 女帝師四(15)第234章 女帝師四(28)第339章 女帝師五(64)第326章 女帝師五(51)第217章 女帝師四(11)第307章 女帝師五(32)第64章 女帝師一(64)第144章 女帝師三(6)第9章 女帝師一(9)第302章 女帝師五(27)第190章 女帝師三(52)第169章 女帝師三(31)第213章 女帝師四(7)第275章 女帝師四(69)第251章 女帝師四(45)第134章 女帝師二(63)第212章 女帝師四(6)第29章 女帝師一(29)第148章 女帝師三(10)第76章 女帝師二(5)第119章 女帝師二(48)第275章 女帝師四(69)第175章 女帝師三(37)第121章 女帝師二(50)第289章 女帝師五(14)第265章 女帝師四(59)第11章 女帝師一(11)第327章 女帝師五(52)第26章 女帝師一(26)第242章 女帝師四(36)第232章 女帝師四(26)第277章 女帝師五(2)第80章 女帝師二(9)第187章 女帝師三(49)第231章 女帝師四(25)第178章 女帝師三(40)第148章 女帝師三(10)第204章 女帝師三(66)第40章 女帝師一(40)第110章 女帝師二(39)第339章 女帝師五(64)第293章 女帝師五(18)第164章 女帝師三(26)第216章 女帝師四(10)第147章 女帝師三(9)第277章 女帝師五(2)第161章 女帝師三(23)第144章 女帝師三(6)第198章 女帝師三(60)第228章 女帝師四(22)第136章 女帝師二(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