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骨肉相殘

秦恪一聽“鄧疆”二字,臉色就不好看起來。

一個好漢尚有三個幫,何況做官的呢?要說朝廷上下,誰不敘同鄉、同年、同在某地做官等交情,那是不可能的。爲了利益,下官攀附上官,圍繞其身旁,成其黨羽,實屬尋常。鄧疆身爲次相,怎會沒有追隨者?要怪就怪他做人實在太過差勁,名聲也太不好聽,一提起“結黨”,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準是他,不會有別人。

當然了,這也和鄧疆不愛惜羽毛有關,他本性貪婪、蠻橫、自私,依附於他的人,自然是對他諂媚討好,阿諛奉承,厚禮相贈。至於送禮的錢從哪來,還用想麼?不變本加厲地搜刮,敲詐,豈能填補重金送出去的傷痛?所以啊,鄧疆黨羽不乏貪官污吏,這些人敢對軍需物資動手,也不是不可能——蘇銳可不是一般人,朝廷的糧草被動過了,他能不知道?若是別人做的手腳,一封加急奏摺呈上去,聖人勢必徹查;若是鄧疆黨羽,竟有幾分豆腐掉進灰裡,吹不得動不得的意味。爲了魏王,這個啞巴虧,蘇銳也只能捏着鼻子吃了。

想到這一節,秦恪的神色越發陰沉,他當然明白,事情的關鍵就在於魏王,否則聖人才會這麼提醒他。問題是,他已經對魏王一系很膩歪,壓根不想爲對方說話,忍不住望着女兒,無奈嘆息:“裹兒啊!你看朝堂的事情都能看得這麼清楚,何時從泥沼中走出來?”

“再等等,眼下不是好時機。”秦琬笑道,“您也無需爲此事煩心,這些事啊,我早就想好了。聖人既然給您提了醒,那您保魏王就可以了,千萬莫要保鄧疆。無論聖人對鄧疆是打是殺,您可千萬別心軟。”

魏王我都不想保,還鄧疆呢!

秦琬白了女兒一眼,見秦琬仍是一副甜甜的模樣,又好氣又好笑,忍不住琢磨開了——父皇都同意了裹兒養面首,我這個做父親的,怎麼能看她一個人孤零零的呢?既然她說對旭之沒意思,身邊的人,也沒看見哪個她中意的,自己是不是要去挑呢?

教坊?不行,那裡的人都是萬花叢中過的老手,裹兒被騙了怎麼辦?

舉子?也不行,這些人心高氣傲得很,寒門文人也有很多品德不出衆的……

從平民百姓中找?可行倒是可行,會不會粗鄙了一些?若是教個幾年纔拿得出手,現在的空缺可怎麼填?

事涉女兒,秦恪立刻繃緊了神經,就如天底下的母親給兒子身邊塞人,務必相貌美麗,本分老實,溫柔解語一般,秦恪想給女兒找幾個伴,也是高標準嚴要求的——相貌不能差,品行要好,性情也要佳,最好讀書識字,還得安守本分。最重要得是,嘴巴要緊,不許將這些事給說出去。

若這些人真取悅了秦琬,秦恪不介意破例一把,給他瞧不上的“佞寵”一份前程,就像當利公主做的那樣。

只是,女兒的眼界素來很高,男人若是沒了傲氣……她能欣賞麼?

秦琬知父親在想什麼,又好氣又好笑,卻沒拒絕——時下便是如此,好女子服侍達官貴人,天經地義;好男子若圍着貴女打轉,大家便會覺得此人人品不行。秦恪又是個事涉女兒,樣樣都要好的,秦琬琢磨着,沒個兩三年,這事也辦不下來,便也沒怎麼勸,落在秦恪眼裡,便是默認了。

父女倆正閒聊,焦頭爛額的沈淮和心急如焚的新蔡公主,一個前腳,一個後腳,上門拜訪。

沈淮接到聖人的旨意,便覺頭疼——王妃失蹤,茲事體大,斷不能傳出去,否則坊間編排的香豔傳聞,足夠讓皇室的面子落到塵埃裡去。問題是,秘密地查……他統領得是金吾衛,又不是暗衛,哪有那麼快?若是晚了幾天,被韓王惦記上,一樣討不了好。

新蔡公主也是一樣的心思,又多了一重逃避的念頭。

真要她說,對駙馬是愛是恨,這麼多年糾纏下來,她自己也不甚清楚。如今要恩斷義絕了,一時間,酸甜苦辣皆浮上心頭,不知是何等滋味,也只能延續一貫的做法,避而不見,希冀時光將這份錯誤的感情磨平。

秦恪被這兩人一求,六神無主,下意識望着女兒。秦琬卻鎮定得很,她神色平靜,語調柔和,讓新蔡公主回憶,韓王妃究竟是怎麼說的。

新蔡公主已經將事情翻來覆去想了很多遍,聞言便道:“柔娘說,她的母親身體不好,她得回去看看,若有可能,最好住上一兩天,也算全了全孝心。她怕大哥兒對外祖家有偏見,又恐大哥兒留在王府有所妨礙。我便將大哥兒接了過來,誰料大哥兒玩得好好得,忽然哭鬧不止,我哄不住,便派人去知會柔娘……”

“王妃娘娘出了城。”沈淮見新蔡公主說完,補上一句,“從西城門出去的。”

新蔡公主睜大眼睛,秦琬點了點頭,遞了張條子給新蔡公主:“玉先生也送來了消息,說韓王妃的孃家這幾天一直在打聽什麼佛寺、道觀的符水靈驗,他們這幾日請過的幾位僧道、神婆,名字和住址已經寫在上面了!”

韓王妃的父兄並不在長安做官,此番回京,雖不至於落魄到賃屋而居,門禁卻未必森嚴,自家奴婢帶得少,僱的幫傭居多。玉遲大筆金銀撒下去,很輕鬆地就尋到了門路——韓王妃出城了。

好好探個親,爲什麼要出城?玉遲略加思考,便尋到了問題的關鍵。

家中有了病人,求醫問藥是尋常,至於求神拜佛,那就更不稀奇了。若是有人告訴韓王妃,得她這樣身份貴重的人在神佛前祈求,才能讓她的母親快點好起來,韓王妃是孝女,自會相信,他便從這一點開始查,既顯示了自己的本事,又沒暴露自己的底細。畢竟這些事情,用錢、用權,乃至用刑,都是能查明的,只看你腦子轉得快不快而已。

沈淮和新蔡公主也不是笨人,一聽就明白了秦琬的意思,便覺玉遲很有能力,這個解釋很靠譜。

韓王妃回家探親,哪怕沒帶全套儀仗,甲士隨行,也是帶了極多隨從,不乏悍勇家丁的。長安內外,治安良好,誰能想到會出事呢?

沈淮得了這個答案,便有些坐不住,匆匆地告辭。新蔡公主卻被秦琬留了下來,給韓王妃打掩護,至於韓王妃的獨子,已經被新蔡公主送到李惠妃那裡了。

很快,秦琬便命人放了消息出去,說新蔡公主和韓王妃觀賞完春熙園後,都被沈曼請來做客。

權貴們雖聽聞了些許風聲,卻不敢插手這等事,官方解釋是什麼,他們也就認什麼。

線索找對了,事情就很利索了,沈淮也不管什麼王妃親戚,將人一拿,問出了他們帶韓王妃去哪。快馬加鞭趕往城外,匪徒倒是捉住了,一審,情況卻有些糟糕——家丁們知道王妃出事,自己也活不成,拼死抗爭,護着韓王妃逃跑。綠林大盜們原以爲自己劫持得只是尋常富貴人家的女眷,畢竟長安大商賈多,他們只是想做一票,勒索一番,弄了錢財好逍遙自在。未料點子這樣扎手,又有一羣神秘黑衣人幫助他們,鬧得他們自己有些心慌,知道沾上了不能沾的事情,卻又不甘心就這樣撤退,貪念作祟下,便擄幾個女子,捲了些金銀,就是這麼一耽擱,剛好被沈淮逮了個正着。

韓王妃?逃入山裡,生死不知,還得慢慢找尋。

新蔡公主聽了,二話不說,立刻搬到了城外的莊子上。每天帶着護衛,全力搜尋。秦琬也派人加入其中,對外只道三人遊山玩水,日子和樂。

權貴們的心思還沒徹底投注到這件事上,分析韓王妃“不幸”或者“逃脫”的影響,更大的一件事情,將他們的心思徹底帶到了別處。

突厥,亂了。

東突厥那羅可汗得了風疾,一病不起,他的兒子們等不及老子嚥氣,也不知是誰,無聲無息地送了他迴歸長生天。然後各自抄起傢伙,帶着兵馬,廝殺起來。

西突厥的都羅可汗見狀,心中竊喜,便整頓大軍,趁火打劫。由於大夏對思摩另眼相看,此番征戰,他便留了思摩在後方,美其名曰“葉護主政”,實際上是限制了思摩的權柄。誰料戰事節節勝利,他的大兒子、二兒子卻反水,背後一隻冷箭,都羅可汗直接從馬上栽了下來,一代梟雄,就此沒了性命。

這廂大王子臨危受命,那頭兄弟們得到消息,十分不服氣,大軍亂了起來不說,坐鎮後方的思摩也受了牽連,被作亂的異母兄長不知道趕到了哪裡。像他這種成功逃跑的,已經算是幸運了,都羅可汗留在後方的兒子,無論年長年幼,掌權與否,全被砍瓜切菜地殺了個乾淨。大義公主倒是帶着昆伽王子逃了出來,直奔武威郡,大夏……不可能不去接應,也就意味着,戰事已起。

第三百零三章 悔不當初第四百一十七章 壽春郡公第四百七十九章 迂迴曲折第一百一十五章第四十六章 自掘墳墓第七十九章 各有苦楚第四百零八章 資源互換第一百九十六章 自以爲是第一百八十一章 陸門安笙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下鹽政第三百一十八章 終歸故鄉第三百七十六章 政見分歧第一百三十六章 人心各異第二百零四章 鮮爲人知第四十八章 諸王爭雄第二百五十七章 鮮卑盟友第三十八章 郡主第五十三章 利益相誘第七十八章 故意孤立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三百二十三章 再失一王第四百零八章 資源互換第一百七十章 家事難斷第一百四十九章 鮮明對比第一百九十六章 自以爲是第三百零九章 兩位公主第三百一十一章 鋌而走險第二百六十七章 陳氏修儀第九十三章 目光短淺第四百三十六章 錦繡江山第十三章 得見第三百三十四章 有舍有得第二百八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五十五章 噩夢之源第一百二十二章 隨口一諾第九十九章 以德報德第二百六十二章 絕人前程第四百五十五章 日月昭昭第八十二章 武將紛爭第四十四章 初露鋒芒第七十三章 貼身使女第三章 前塵第一百五十四章 範大娘子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速不達第六章 賢惠第二章 代王第二百二十五章 魚躍龍門第四百二十章 攜風傾雨第四百七十五章 天下四方第三百六十五章 魚米之鄉第七十四章 媚俗之流第三百七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二百八十四章 血影暗衛第二百七十三章 六親不認第四百二十六章 攻城拔寨第四百三十九章 皇子之師第二百五十七章 鮮卑盟友第三百六十一章 千里江山第三百一十章 火上澆油第三百八十五章 積怨已久第三百三十七章 付出代價第二百二十九章 千金買骨第一百一十一章 不依不饒第二百六十二章 絕人前程第三十章 可憐第四百六十章 時光難留第四十六章 自掘墳墓第一百五十八章 安逸難求第四百一十三章 見龍在田第二百六十二章 絕人前程第三百六十三章 女學秩序第五十五章 飛揚跋扈第六十一章 母女談心第二百九十九章 好風借力第四百三十三章 謀算人心第一百五十八章 安逸難求第四百六十一章 恩師孽徒第二百二十六章 恭王舊事第四百八十章 巧撥千斤第二百二十五章 魚躍龍門第四百一十九章 高麗之局第三百四十章 不甘之心第四百一十八章 陽謀難解第一百零八章 暴戾韓王第四百一十八章 陽謀難解第四百六十一章 恩師孽徒第三百五十一章 人心向背第一百二十三章 赤子之心第四百四十三章 同心協力第四百四十二章 公主駙馬第一百三十四章 輕慢非常第一百零九章 狠辣計策第一百六十四章 特立獨行第一百七十三章 不合常理第二百四十一章 來使雲集第九十三章 目光短淺第四百二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一百七十七章 曲成郡公第四百八十三章 列土封疆第五十四章 不合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