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先斬後奏

“停車。”

眼看京城城門就在前方,顧雲霽卻突然叫停了馬車,李晉澤見狀不解:

“顧大人,爲何不走了?這一路上你的氣色雖然好了不少,但高世殊那邊一直不肯說實話,我心裡總是沒底。還是要找太醫瞧瞧,確認你身體無礙了,纔好叫人放心啊。”

顧雲霽笑了笑,沒回答李晉澤的話,而是反問道:“敢問殿下,待會兒進了京城之後,殿下準備先做什麼?”

李晉澤摸不着頭腦:“當然是將顧大人你安置到宮外的別苑,確保你的安全之後,立刻回宮去請太醫爲你醫治。”

顧雲霽暗暗嘆息一聲,道:“那殿下準備何時去請罪?”

李晉澤一愣:“……請罪?”

顧雲霽聲音發沉:“殿下先斬後奏,在未得到陛下准許的情況下,就私自將臣帶回京城,已然是違反了朝廷規制。殿下作爲大夏的儲君,本該爲臣民做表率,如今卻犯下了過錯,再不主動去向陛下請罪,是想一錯再錯嗎?”

李晉澤不說話了。

顧雲霽道:“還請殿下先行進城,立刻入宮去向陛下請罪,臣則在此等候,直至殿下獲得陛下原諒,准許臣進入京城。”

李晉澤沉聲道:“那若是父皇不肯原諒我,一直不准你進京,又該如何?”

顧雲霽微微一笑:“臣若就這樣隨着殿下進城,那叫地方官私自回京,嚴重者當以謀反罪論處;但臣只在城外等候,不得到陛下的准許不踏入京城一步,最多隻能叫擅離職守,這兩件事的性質可不一樣。”

“何況殿下此舉雖有違規制,但事出有因,並不是全然不能理解。您是陛下的親兒子,父子之間沒有什麼話說不開,屆時只要殿下按照臣教您的話說,一定會讓陛下消氣的。”

說罷,顧雲霽同李晉澤耳語了幾句。

聽完顧雲霽的話,李晉澤深深看了他一眼,正色道:“那請顧大人在此稍作等候,我現在就入宮去見父皇。”

顧雲霽笑着頷首:“殿下儘管去吧。”

——

“兒臣李晉澤來向父皇請罪。”

半個時辰後,李晉澤姿態恭敬地跪於殿中,朝着上首的景豐帝道。

景豐帝冷眼看着他:“請罪?你何罪之有?”

李晉澤神色平靜:“兒臣違反朝廷規制,擅自攜地方官顧雲霽離開屬地,此罪一也;周太傅逝世後,兒臣悲痛難忍,不顧大局央求父皇放兒臣出京遊歷,埋下禍患,此罪二也。”

“在杭州遊歷遭遇刺客伏擊,險至喪命,爲人子者未能保全身體安危,令父皇爲兒臣擔憂,損害慈父之心,此罪三也。”

說着,李晉澤重重地叩首下去:“兒臣作爲父皇的長子,大夏的儲君,今犯此三罪,若是輕輕揭過,必使朝野上下人心不能信服,懇請父皇責罰!”

景豐帝沒料到李晉澤會如此說,當下愣了一愣,醞釀了好些日的鬱氣瞬間去了一半,只是仍繃着臉:“……後兩條暫且不提,就說這第一條。”

“雖說當初爲了剿滅倭寇,朕給了顧雲霽等一干官員自由行動之權,但那是在浙江範圍內!顧雲霽再怎麼說也是地方官,無詔不得回京,你敢私自帶他回京城,是不把朕放在眼裡了嗎?”李晉澤立刻將身子伏低:“兒臣不敢!”

景豐帝冷笑:“不敢?你還有什麼不敢的?先斬後奏,表面上是給朕知會了一聲,可實際上朕收到你信的時候,你都在回京城的路上了!”

“當初周太傅逝世,你在朕面前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說皇宮之內四面高牆,令你氣息鬱結於胸不能發,面有病色。想到當年先趙王逝世,朕也是病了好一陣子,差些沒熬過來,朕一時心軟,便讓你出宮散散心。”

“爲了讓你安心遊歷,朕瞞了朝野上下,只說你在東宮閉宮休養,結果呢?你就是這麼回報朕的?”

李晉澤跪在地上的身子微微顫抖,似是懼怕不已,景豐帝越看越來氣,怒不可遏:“你先是遇刺客伏擊,後是擅自帶地方官回京,哪一件不是驚動朝野的大事?”

“在百官眼中,他們的儲君本該好好待在東宮,讀書養身,如今卻捅出了這樣的禍事,你叫當初幫着你瞞羣臣的朕情何以堪!你叫朕有什麼臉面應對羣臣詰問!”

說到這裡,景豐帝怒氣失控,一把抓起桌上裝滿熱茶的杯盞摔在地上,“啪嚓”一聲,熱湯飛濺,碎瓷片散了滿地。

景豐帝不僅氣李晉澤擅自帶顧雲霽回京,更氣微服出訪本是兩人密知的事情,李晉澤只管悄悄地走,悄悄地回就是,不用驚動任何人,他卻偏偏鬧出這樣的事情,害得景豐帝無法回答百官儲君遇險的問題。

等到景豐帝發完了火,李晉澤這才慢慢仰起頭,露出一張滿是眼淚的臉,他帶着哭腔道:“兒臣……兒臣知錯,令父皇如此爲難,兒臣罪該萬死……”

“兒臣想要出宮遊歷,並非一時心血來潮,而是在心底積壓已久的願望……老師臨終前曾對兒臣說,父皇初即位時年紀雖輕,卻有魄力有手段,巡黃河、遊江南,視察地方民情,將各地局勢一手掌握,令百官不敢欺瞞。”

“兒臣既爲父皇長子,幼時便有效仿父皇之志。父皇像兒臣這麼大時,已經博覽羣書,繼承趙王府,入朝參與政事。二皇弟年幼於兒臣,尚可以出使東瀛建功立業,兒臣卻碌碌縮於宮中,毫無建樹。”

李晉澤額間被先前彈起的碎瓷片破,滲着縷縷鮮血,他哭得不能自已,言辭懇切,看着分外可憐,讓人忍不住心軟。

“……故而兒臣此去江南,不僅是爲了增長見識,更是爲了走父皇當年走過的路,體會父皇年輕時的心態志向,以成長爲一個合格的儲君,不令父皇失望。”

“一路上兒臣都有認真記錄所見所聞,感受江南風土人情,這既可以給兒臣自己留下寶貴記憶,以便將來時常回味翻閱,也可給父皇用作參考,更好掌握朝中局勢。”

李晉澤說着,將隨身帶來的記錄冊交給寧福海,呈到了景豐帝案前。

景豐帝翻開一看,果然記錄得非常詳實,江南地理、民俗以及各地官員的作風和名聲,在上面都有涉及,可見書寫者是認真下了功夫的。

且不談這記錄冊對景豐帝有沒有用,李晉澤能有這份心就已經很難得,看着淚流滿面懼怕懊悔不已的太子,景豐帝的心已是軟了七八分,和緩了聲音道:“先起來說話吧。”

“是。”李晉澤收住淚意,慢慢地站了起來,因跪的時間過久,身形有些不穩。

景豐帝見狀又道:“來人,給太子賜座。”

李晉澤受寵若驚,結結巴巴道:“兒臣……兒臣謝父皇。”

這時,偏門進來一個步履匆匆的宮侍,在寧福海耳邊小聲說了什麼。

寧福海看了看景豐帝和李晉澤的臉色,站出來道:“啓稟陛下、太子殿下,城門守衛來報,說是顧雲霽顧大人病情突然加重,危在旦夕,是否準其入城醫治?”

第373章 偷攬功勞第89章 生辰第342章 去見土司第385章 繼續加租第149章 鄉試在即第133章 送禮碰壁第56章 龍陽之好第399章 纏足之事第230章 違抗婆母第413章 隱藏僞裝第162章 地緣歸屬第174章 榜下捉婿第118章 皇帝嘉獎第416章 栽贓嫁禍第112章 織工考察第115章 安置章程第418章 儒將風範第325章 你的來歷第105章 流民去向第542章 認清時勢第60章 七夕出遊第243章 你露餡了第26章 時政論述第198章 接見授官第323章 開始試種第94章 流民暴亂第172章 相攜看榜第230章 違抗婆母第304章 安頓下來第171章 錄取名單第239章 踏實好學第530章 虛僞君子第407章 師門傳統第201章 終身大事第88章 假期將近第450章 答應習武第112章 織工考察第493章 神威大炮第151章 盤外招第479章 參觀戰船第537章 關閉宮門第517章 羣起攻伐第368章 一意孤行第379章 印象改觀第364章 旱情終解第353章 生意火爆第337章 合夥生意第217章 本性外露第38章 召見第467章 暫判流放第459章 重要情報第184章 再見方子歸第162章 地緣歸屬第418章 儒將風範第502章 太傅病重第72章 飛花令第169章 皇帝監考第90章 元宵燈會第123章 半夜急諭第207章 迎親第331章 不相爲謀第532章 該讓位了第81章 知曉第300章 往好處想第15章 縣試開始第133章 送禮碰壁第371章 別有目的第265章 遠在天邊第274章 賺錢法子第497章 背信棄義第195章 生辰禮物第448章 兼領武職第369章 收購策略第178章 蓄謀已久第465章 劍指堂兄第46章 壓喜牀第96章 詔書到第65章 不安第285章 又鬧起來第211章 回門之日第122章 將領人選第533章 早做準備第187章 內外施壓第160章 科舉會館第512章 身中毒器第409章 以文制武第52章 送禮物第11章 難堪第169章 皇帝監考第540章 謀反篡位第98章 安定人心第331章 不相爲謀第331章 不相爲謀第115章 安置章程第321章 尋找作物第333章 徐家堂兄第222章 犯顏直諫第402章 畸形審美第512章 身中毒器第444章 試探口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