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生取義爲農運——陳善

捨生取義爲農運——陳善

陳善(1905~1935),字敬之,化名李德三。1932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5月,縣委決定利用大刀會的力量組織暴動。陳善參加了組織領導工作,協助縣委書記謝梅村處理暴動中的重大問題。隨即調動旗會3個團攻打沙溝。暴動後,謝梅村、陳善集合200餘名暴動骨幹進山打游擊。主要活動於沂水、蒙陰、臨朐、青州、博山一帶,打擊土豪劣紳。1934年10月底,謝梅村被捕,陳善等人得知是國民黨郾城縣黨部書記長常壽峰所爲後,便議定除掉常壽峰,警告國民黨縣黨部。1935年2月19日早上,陳善等潛伏到郾城縣黨部大門外。當場斃命常壽峰。不久,陳善等3人被捕,1935年9月,在南京雨花臺英勇就義。

書生志向高遠

陳善又名陳敬之,1909年生於山東省沂水縣二區葛莊鄉小諸葛莊的一戶小康之家。陳善自幼熱愛讀書,後來,他考入小諸葛高級小學就讀。當時學校有位名叫孫固齋的青年教師,他是一名中國共產黨地下黨員。孫固齋常結合課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他看到陳善勤奮好學,思想進步,就經常跟他談論國家大事,對陳善的思想影響很大。後來,因土匪劉桂棠的騷擾,小諸葛小學校被迫停課,陳善便回家務農。

1926年,在上海大學讀書的地下黨員李清漪因病回鄉,他帶回一部油印機,自編自印教材,創辦平民學校,吸收村裡的窮苦人家的青少年入學讀書。附近埠前村有個叫李洪寶的有志之士,受其影響也辦了一所擁有120多名學生的全日平民學校,聘請陳善擔任教師。陳善和在該校任教的其他青年教師都很敬佩李清漪、李洪寶等進步人士。他們在教學中,使用李清漪編寫的課本,通過講課,啓發和引導學生的階級意識,灌輸愛國主義思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他的學生後來大多都參加了抗日隊伍或革命工作。

在任教期間,陳善有較多的機會接觸到地下黨員李清漪、孫固齋、李善亭等人。在他們的幫助下,陳善閱讀了李清漪帶回的《新青年》、《新建設》、《共產黨宣言》等進步書刊,覺悟有了很大提高。1928年1月,他經李善亭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黨後,陳善化名爲李德三,在黨組織領導下,秘密進行黨的工作。

1928年底,中共沂水縣委成立,朱壽年任書記,孫固齋任組織部部長。陳善經常與他們聯繫,根據他們的指示,到沂水西北鄉一帶發動農民,建立基層農會。當時農會的主要政治口號是“打倒土豪劣紳”、“取消苛捐雜稅”、“剷除貪官污吏”、“建立廉潔政府”等等。陳善在農民中廣泛宣傳並解釋這些革命口號,還在農村教唱當時流行的農會歌曲,以及國民革命軍軍歌等。在陳善和其他地下黨員的鼓動和組織下,沂水西北鄉一帶的區、鄉農會組織迅速發展壯大起來,接着,陳善等根據縣委指示,帶領農會會員在青黃不接時向地主借糧,賙濟生活困難的羣衆。一些地主爲農會的威勢所震懾,不打折扣地借出糧食,解決了農民的燃眉之急。羣衆看到了農會的力量,於是更加擁護農會,農會聲勢大振,擴大了黨及農會在農民羣衆中的影響。

積蓄農運力量

1929年5月,沂水縣農民協會,在沂水城中山林舉行“五三”濟南慘案一週年紀念大會。參加大會的有城鄉農協會員、楊虎城部沂水駐軍、各校學生及各界代表1萬餘人。陳善親自帶領遊行隊伍,高呼口號:“打倒土豪劣紳、剷除貪官污吏”等革命口號,羣情激昂。當遊行隊伍經過縣稅務局門口時,中共黨員、縣農協會負責人徐湘南帶頭衝進去。陳善帶人民隨其後,將稅務局的牌子砸得粉碎,搗毀了稅務局機關。稅務局的官員,個個嚇得抱頭鼠竄,廣大貧苦羣衆無不拍手稱快。

這次遊行激怒了國民黨沂水縣反動當局。5月中旬,國民黨沂水縣黨部常委鄭耀庭等人親自帶領反動軍警,先後擄去朱壽年、孫固齋、鞠百實等縣委領導和其他7名黨員,沂水縣委遭到了嚴重破壞。陳善和其他黨員積極進行營救。請求楊虎城的夫人從中幫忙活動。陳善等通過在縣公安局的地下黨員轉告被捕的同志不要承認自己是中共黨員。因爲被捕的7名同志,都是國共兩黨跨黨黨員,平時他們以國民黨縣黨部成員的身份公開活動。獄外同志則掩藏文件,轉移知情者。敵人查無實據,無法處理,只好將朱壽年等7人押送濟南,交國民黨山東省黨部處理。陳善等地下黨員和被捕人員的家屬又託人去濟南活動。後經多方努力,除兩人被判輕刑外,其餘5人獲釋。

這次事件以後,沂水縣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與上級黨組織失去聯繫。在此情況下,陳善仍在沂水城裡及西北鄉一帶進行革命活動,並多方設法與上級黨取得聯繫。抗日 1932年春,陳善同沂水的青旗會首領張恆遠取得聯繫。他在會員中廣泛進行抗日宣傳,他激憤地說:“現在日本人侵略中國,東北淪陷,蔣介石不準抵抗。十九路軍全體將士在上海英勇抗擊日寇,愛國同胞紛紛

募捐支援前線抗日。我們沂水各界人士也已行動起來,但捐款大都被縣長、區長塞進了自己的腰包,貪污最多的是六區區長杜紹魯,我們能答應嗎?”青旗會的會衆聽了陳善的宣傳,無不義憤填膺,紛紛振臂高號,要嚴懲杜紹魯。3月,青旗會首領張恆遠率會衆千餘人,攻打六區區公所,生擒杜紹魯,並將其處死。羣衆奔走相告,一時間民心振奮。

此時,在沂水縣奮戰的共產黨員與山東省委的重新取得了聯繫。同年5月,在山東省委的指導下,正式組建中共沂水特支。8月,沂水特支擴建爲縣委,謝梅村任縣委書記。當時,正值沂水師範講習歷招收新生。縣委決定派陳善、徐鳳泰、王子敬報考該校,以開闢該校工作。9月,陳善以第一名的成績被錄取入學,學校當局指定他爲班長,這對開展黨的工作非常有利。在這同時,在瑞麟小學任職的謝梅村應聘到講習歷兼帶歷史課。他指示陳善先在學生中發展共青團員,建立團支部,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建立黨的組織。依據縣委指示,陳善在學生中秘密發展了一批共青團員,建立起團支部。隨後,他與中共地下黨員徐鳳泰介紹同班同學王翰卿、高卓然、邢子平等人入黨,爲縣師範講習所黨的組織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期間,陳善和徐鳳泰與校內黨團員一起,油印散發傳單,揭露國民黨的黑暗統治,起到了良好的宣傳作用。

陳善等人的活動,引起了校方的注意,地主出身的教員王作民對陳善等的革命活動處處進行干擾破壞。爲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陳善帶領同學罷課,砸碎了校牌,張貼標語,矛頭直指反動教師王作民。後來,有被人告密,校方得知陳善是學潮的領導者,便將他開除。

陳善離開講習歷後,應聘到本縣二區略疃小學任教。他在這裡繼續進行革命工作。此時,中共沂水縣委爲把當地農民的旗會武裝爭取爲革命力量,提出黨團員要加入旗會組織,在他們當中進行工作。陳善立即響應,率先加入青旗會。該會會首及會衆平時就敬佩陳善的爲人和組織能力,一致推舉他爲負責人之一。陳善藉此良機,廣泛宣傳中國共產黨主張及宗旨,團結廣大會衆,爲暴動積蓄力量。

農民暴動風雲

1933年4月5日,爲適應新的革命形勢,中共沂水縣委機關,遷往西北鄉農村,工作集中在以二區爲中心的一區、三區和七區的接合部及縣城一帶,發動羣衆,準備暴動。陳善回到他家鄉二區活動。

5月7日,在縣委書記謝梅村的領導下,成立共青團縣委,由陳善任書記。在縣委領導下,陳善等積極開展團的工作,在各區相繼建立了團組織以二區爲中心的革命運動蓬勃發展,使那些反動人物惶惶不可終日。七區的封建勢力到國民黨縣黨部告密。

5月10日,國民黨縣長親率民團、巡警到七區抓人,捕去十餘名共產黨員和旗會骨幹,第二天清晨,又到二區古村捕去了省委派駐這裡的幹部馬德隆等人。敵人洗劫了古村,放火燒了半個村莊,給羣衆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古村事件”發生後,中共縣委當即決定由地下黨員、西北部烏旗會首領組織會衆進攻沂水縣城,營救被捕的同志,口號是:“打開沂水城,營救被難者!”“抗捐稅,打土豪!”並發動各村組織好物資供應。爲配合攻打沂水城,謝梅村、陳善等負責人都集中在二區埠前村李鴻寶家中,他們親自起草和刻印傳單,準備散發和張貼。13日夜晚,在臨時省委書記張恩塑指導下,縣委又研究了攻城的具體方案。由於連日大雨沂河水暴漲,起義部隊受阻,營救計劃失敗,馬德隆等3人被敵人殺害。

攻打沂水城失敗後,縣委決定組織暴動,攻打沙溝。他們集中旗會3個團,由謝梅村、陳善任總指揮,於5月底攻打沙溝,擊斃大惡霸地主、七區聯莊會第一團長李景崗,打開李家糧倉,賑濟貧苦農民。

沙溝暴動之後,謝梅村和陳善要求黨團員積極投入農民運動,宣傳和組織羣衆,將武裝鬥爭推向新的**。同時,又把沙溝一帶30多個村的黨團員和會員中的積極分子組織起來,作爲武裝暴動的基本力量。

對農民運動的興起,國民黨沂水縣當局十分恐慌,他們急告山東省主席韓復榘,韓復榘一面派駐臨沂的八十一師運其昌旅移駐沂水的高橋、蘇村等地,矛頭直指青旗會。另一方面派山東省民政廳廳長李樹春帶領10人組成的“招撫團”,到沂水妄圖對旗會進行“招安”。6月3日,李樹春來沂水走到城北道託鎮時,遭到謝梅村、陳善等指揮的會衆的伏擊,汽車被打壞,李樹春逃到沂水城。接着,他讓運其昌旅對旗會集中地區部署兵力,準備鎮壓,同時,又派員對青旗會首領誘降。

6月中旬,中共沂水縣委在西北鄉武家河北村召開了黨團聯席會議,傳達了北方五省代表會議精神和縣委關於開展游擊戰爭的決定。會上吸收陳善等3人蔘加縣委。針對敵人的陰謀,縣委派人分頭通知西北鄉各村支部、旗會首領提高警惕,提防敵人的突然襲擊。

不久,省委派人到沂水,召開縣委

會議,聽取了謝梅村的彙報,決定把旗會鬥爭發展爲游擊戰爭,進而建立革命根據地。6月下旬,青旗會首領張恆遠拒絕了敵人的誘降,敵人殺害了張恆遠派去的“和談代表”,張恆遠便調集各路會衆,難備攻打沂水城。與此同時,敵人還揚言要對沂河以西凡有大刀會的村子一律進剿。羣衆聞訊,紛紛扶老攜幼到石關坪和黃石山寨避難。

7月2日,敵八十一師派運其昌旅攻上石關坪山寨,殘殺會衆200餘人。接着,與唐邦植旅會攻黃石山,3000餘羣衆慘遭殺害,這就是山東歷史上著名的“黃石山慘案”。張恆遠率隊增援黃石山受害會衆,因寡不敵衆,不幸陣亡。

謝梅村、陳善爲了避免更大犧牲,緊急召開縣委及各鄉黨組織負責人會議。決定將已經暴露身份的黨員、團員和旗會骨幹集中到沂山裡打游擊,留下未暴露的同志繼續堅持鬥爭。7月3日,謝梅村、陳善、王富春、吳寶仁在西北鄉武家河北村集合150餘人,開進沂山山區,與當地以伊來好爲首的40餘人的農民武裝會合。伊來好部有機槍4挺。步槍、手槍70餘支,每人還隨身攜帶子彈百餘發。這支近200人的隊伍組織嚴密,裝備優良,戰鬥力較強。郭復榘從膠東調來民團軍一個團,由沂水等各縣保安隊配合,進行“圍剿”,但屢屢遭到挫敗。

陳善在與敵人的奮戰中,表現得勇敢善戰、指揮有方,且每次戰鬥他必親臨前線。在博山的一次戰鬥中,起義隊伍把敵軍逼上一座山頭,敵人已無路可退,如被關入籠子中的野獸一樣,拼死抵抗,想突圍出去。一些隊員見敵人殺紅了眼,便產生了怯戰情緒。陳善見狀,一躍而起,高聲呼喊道:“同志們,跟我來!衝呀!”在機槍、步槍的掩護下,他帶領部分隊員,衝上山頭,敵人無路可逃,紛紛墜崖喪命。從此以後,陳善的威望更高了。

1933年9月下旬,游擊隊到達博山東南鄉,謝梅村召開在游擊隊中的縣委委員會議決定:謝梅村、王富春離開隊伍回沂水,與上級黨組織進行聯繫,陳善留下指揮部隊。謝梅村、王富春下山後,陳善留在山區繼續和伊來好帶領游擊隊進行鬥爭。就在謝梅村、陳善等率領會衆進入山區時,原臨時省委組織部部長宋鳴時叛變,帶領敵人來到沂水城,並逮捕了一批地下黨員。沂水城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再次與上級黨組織失去聯繫。

1934年1月,游擊隊的給養供應遇到了困難,加上天氣日漸寒冷,戰士沒有棉衣。陳善等領導入便決定將隊伍化整爲零,分散撤回。接着,陳善回到沂水,與謝梅村、王子敬等一起轉移到扈山店的一個破廟裡,晝伏夜出。在極爲艱苦的條件下一邊工作,一邊尋找上級黨組織,但毫無結果。不久,陳善聽說東北有一個紅二十六軍,便約上一名同伴去了黑龍江,可是,在那裡並沒有找到紅軍,無奈之下到朝鮮新義州一家印刷廠當了幾個月的印刷工人,又輾轉回到農鄉沂水。

志士不屈強敵

1934年10月,謝梅村被叛徒指認被捕,關押在許昌看守所。陳善得知這一消息立即設法營救。經多方瞭解,這一事件是國民黨郾城縣黨部常委常壽峰幹所爲,陳善決定懲治這個頑敵。1935年2月26日上午,陳善和郾城縣地下黨員蔡百川帶上手槍,隱蔽在國民黨團城縣黨部大門外,當常壽峰出現在門前時,陳善擡手“叭、叭”兩槍,常壽峰應聲倒地而死。頓時,郾城縣一片混亂,陳善和蔡百川趁機撤出縣城,安全轉移到漯河。

此後,國民黨團城縣政府四處抓人。陳善身處險境。河南省地下黨負責人周駿鳴便將陳善等3人秘密送往鄭州市附近的中牟縣蜜蜂張村地下黨員張伯齡家中隱蔽。

同年3月,陳善和徐鳳泰、田錫仁3人到鄭州飛機場打零工。一天下班後住宿在二里崗的一家小店中,正遇到國民黨警察查戶口。警察發現陳善等人不是本地口音,便在房中搜查。陳善、田錫仁被叛徒指認被捕,押解到開封第四巷秘密監獄。徐鳳泰翻牆逃脫,急忙去報告周駿鳴。周駿鳴立即派張伯齡出面保釋,誰知不但沒有成功,張伯齡反遭敵人逮捕。3人由河南省調統室審訊,張伯齡經受不住敵人的酷刑,叛變了革命,供出陳善、田錫仁都是共產黨員,而且陳善是殺死常壽峰,被緝拿的“要犯”。於是,敵人將陳善等押解到南京憲兵司令部審理。沂水縣黨組織聞訊,想方設法組織營救,但敵人對他們看管非常嚴,根本無法成功。

南京憲兵司令部每次對陳善審訊,都動用重刑,但陳善堅貞不屈,不吐露黨的秘密,也不承認自己是共產黨員。敵人被氣得大喊大叫:“不是共產黨爲什麼要殺死常壽峰?”陳善神色凜然地答道:“他逮捕了我的老師謝梅村,我爲老師報仇還不應該嗎?”敵人用刑一次比一次嚴酷,陳善經受着劇痛,寧死不屈。每次受刑後回到獄中,陳善都強忍劇痛,昂首闊步,面帶微笑,向難友們致意,以鼓勵難友們和敵人作堅決的鬥爭。敵人無計可施,最終決定殺害陳善。1935年5月,年僅26歲的陳善在雨花臺北英勇就義。

(本章完)

農民的好“拔哥”——韋拔羣寒風勁柳意志堅——柳直荀威名赫赫震安源——謝懷德捨生取義爲農運——陳善農民的好“拔哥”——韋拔羣農民的好“拔哥”——韋拔羣捨生取義爲農運——陳善忠誠勇敢的農民革命家——毛福軒不屈的忠魂——潘心元爲創造光明的新中國而獻身——俞昌準劃破黑夜的閃電——崔筱齋忠誠勇敢的農民革命家——毛福軒福建革命暴動先驅——朱積壘爲創造光明的新中國而獻身——俞昌準高原農運先驅——高望重高原農運先驅——高望重爲創造光明的新中國而獻身——俞昌準爲國忘家的革命者——袁世釗劃破黑夜的閃電——崔筱齋福建革命暴動先驅——朱積壘鐵血英烈——夏明翰捨生取義爲農運——陳善開懷天下事,不言家與身——羅學瓚江西革命的一盞明燈——曾天宇燕趙豪傑——王克新威名赫赫震安源——謝懷德耿耿忠心錚錚骨——卓蘭芳農民的好“拔哥”——韋拔羣爲創造光明的新中國而獻身——俞昌準海豐農民自衛軍創建人——李勞工引領農民迎新生——徐湘南海豐農民自衛軍創建人——李勞工革命的“飛將軍”——彭遨燕趙豪傑——王克新海豐農民自衛軍創建人——李勞工爲革命生,也爲革命死——馮平爲革命無悔犧牲的勇士——陳洪濤海豐農民自衛軍創建人——李勞工開懷天下事,不言家與身——羅學瓚引領農民迎新生——徐湘南高原農運先驅——高望重爲國忘家的革命者——袁世釗開懷天下事,不言家與身——羅學瓚鐵血英烈——夏明翰劃破黑夜的閃電——崔筱齋革命的“飛將軍”——彭遨爲國忘家的革命者——袁世釗爲國忘家的革命者——袁世釗革命的“飛將軍”——彭遨不屈的忠魂——潘心元爲革命無悔犧牲的勇士——陳洪濤重慶農民運動先驅——周貢植重慶農民運動先驅——周貢植爲國忘家的革命者——袁世釗鐵血英烈——夏明翰劃破黑夜的閃電——崔筱齋寒風勁柳意志堅——柳直荀爲創造光明的新中國而獻身——俞昌準爲革命生,也爲革命死——馮平爲創造光明的新中國而獻身——俞昌準爲革命生,也爲革命死——馮平爲革命生,也爲革命死——馮平燕趙豪傑——王克新開懷天下事,不言家與身——羅學瓚江西革命的一盞明燈——曾天宇燕趙豪傑——王克新江西革命的一盞明燈——曾天宇鐵血英烈——夏明翰不屈的忠魂——潘心元薪火不滅——黃學增勇敢向舊世界宣戰——孫兆彭寒風勁柳意志堅——柳直荀重慶農民運動先驅——周貢植重慶農民運動先驅——周貢植耿耿忠心錚錚骨——卓蘭芳勇敢向舊世界宣戰——孫兆彭寒風勁柳意志堅——柳直荀寒風勁柳意志堅——柳直荀廣寧農民運動領導者——周其鑑革命的“飛將軍”——彭遨開懷天下事,不言家與身——羅學瓚不屈的忠魂——潘心元劃破黑夜的閃電——崔筱齋劃破黑夜的閃電——崔筱齋爲革命生,也爲革命死——馮平農民的好“拔哥”——韋拔羣爲革命無悔犧牲的勇士——陳洪濤耿耿忠心錚錚骨——卓蘭芳薪火不滅——黃學增農民的好“拔哥”——韋拔羣劃破黑夜的閃電——崔筱齋重慶農民運動先驅——周貢植開懷天下事,不言家與身——羅學瓚開懷天下事,不言家與身——羅學瓚不屈的忠魂——潘心元鐵血英烈——夏明翰薪火不滅——黃學增高原農運先驅——高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