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的好“拔哥”——韋拔羣

農民的好“拔哥”——韋拔羣

這是一位好同志好乾部,我過去搞運動的有些東西還是從他那學來的。

——毛澤東

韋拔羣(1894~1932),曾用名韋秉吉、韋秉乾、韋萃。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東蘭縣人,壯族。韋拔羣是中國早期農民運動三大領袖(毛澤東、彭湃、韋拔羣)之一,廣西農民運動的先驅,百色起義領導者之一,中國工農紅軍高級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和廣西右江革命根據地領導者之一。

壯族才俊

1894年的中國大地風起雲涌。可是對於地處廣西的東蘭縣武篆區東里屯來說,日子還是那樣平平淡淡,生活沿着祖祖輩輩的軌跡周而復始,如白水一般寡味。如果非要找些不同的話,那就是土官們的心更狠了,需要上繳的捐稅又多了,使原本就緊張的日子變得更加難熬了。

這一天是正月初一,村裡的韋爾章家迎來了一件大喜事,他新添了一個虎頭虎腦的兒子。新年第一天又逢長子出世,這是吉慶之兆啊。面對着村民真誠的祝福,韋爾章整整一天都笑得合不攏嘴。

由於這個孩子出生的日子這麼吉慶,韋爾章就給他起名爲秉吉,也就是後來的韋拔羣。

拔羣身體很好,在他六七歲時就已經比同齡的孩子高很多了。每天和別的孩子打打鬧鬧,上山下河,游泳、撈魚、掏鳥窩、灌鼠洞。村後的那座石山是拔羣最愛去的地方,叫銀海洲。拔羣聽祖父說過這座山的故事。據說在很早以前,這山是一位大財主藏銀子的地方,後來出現了一位英雄,帶領着農民趁着黑夜發起了暴動。一把大火把財主藏起的銀子都燒溶化了,流淌到山上,把整座山映得銀光閃閃的,從此,這裡就叫銀海洲了。

拔羣常常看着山陷入幻想,幻想自己是那位除暴安良的大英雄。村裡的每個老人都知道這個喜歡聽故事和發呆的小傢伙,幾乎都被他纏着講過那些古老的故事。拔羣最喜歡聽的就是俠士劫富濟貧、懲惡揚善的故事。他就用這些故事來理解眼前的生活,判斷對錯,希望自己能成爲那樣的英雄。

拔羣的家裡還算富足,他經常偷偷地把糧食分給身邊那些窮苦的朋友。一次拔羣的一個小夥伴的父親上山打柴時腿摔斷了,可是家裡很困難沒錢醫治。拔羣跑回家把祖父的錢匣子撬開,把錢拿出來賙濟小夥伴家。他覺得這也許就是英雄應該做的事吧,聞訊趕來的祖父被氣得哭笑不得。

漸漸長大的拔羣開始走出了鄉村,來到宜山縣城讀中學。可是,他對學校迂腐的教育制度和腐敗的教學風氣非常反感。一次,監生要求學生列隊到校長家磕頭祝壽。拔羣實在忍不住了,站在人羣裡大喊:“現在都什麼時代了,還搞這些老黃曆?你願意磕頭你去啊,代表我們大家去啊!”學生們大聲喝彩,紛紛起鬨。

監生氣得臉都白了,“大膽,你快過來跪下,不然我就開除你的學籍”。

沒想到拔羣對學校早起不滿,毫無留戀地拔腿就離開了學校。視野已經開闊的拔羣早有了打算,他回到家鄉招募了百十名夥伴,舉起義旗加入了討伐袁世凱的軍隊中。可是,拔羣的滿腔熱血在舊時軍隊的黑暗腐朽面前漸漸冷卻了。屢經挫折心灰意冷的他帶領着夥伴再次回到家鄉,成立了東蘭公民會,決心爲家鄉的父老做一些事。

東蘭公民會越來越壯大,拔羣帶領着會員們與貪官劣紳土豪惡霸作鬥爭。一天拔羣接到有會員報告說武篆區姓杜的土豪打死了欠租的農戶,老百姓們都恨之入骨,可是杜家養了很多打手,大家是敢怒不敢言。拔羣召集會員們經過討論決定替百姓出氣。

開完會的拔羣在回家的橋上碰見一個滿臉橫肉的小子攔住了一位打豬草的姑娘,嬉皮笑臉地動手動腳,姑娘氣得直哭。

拔羣走過去一胳膊甩開那小子,“好狗不擋道!”

那小子頓時又叫又跳:“我是武篆杜八

,你小子活膩了吧?敢管老子的閒事,小心我叫人把你吊起來,像早上那窮鬼一樣活活打死!”

拔羣一聽他就是杜家的人,上去就是一拳。杜八捂着鼻子殺豬似地開始嚎叫:“殺人啦,殺人啦……”

拔羣推了推旁邊嚇呆的小姑娘,“快走吧,他以後不敢欺負你了。”說完一腳把杜八踹進河裡。看着姑娘慌慌張張跑掉後,拔羣立即回去召集會員,當天夜裡就攻破了杜家大院,把杜家的財產分給了鄉民。從此,東蘭公民會名聲大振。而拔羣救下的那位姑娘,叫黃秀梅,她以後做了拔羣的妻子。

如虎添翼

韋拔羣不滿於偏安一隅,想幫助更多的百姓,這就迫切需要正確的思想來武裝和指導以後的道路。於是他和東蘭公民會的另一位負責人陳伯民一起出走廣州,進入了第三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開始系統地用共產主義的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以前許多的困惑也找到了答案。期間,他還結識了共產黨員彭湃、阮嘯仙等人,互相交流和分享經驗教訓。這段經歷,讓他的思想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他開始向組織靠攏,力求以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解放全天下的人民。

就在韋拔羣如飢似渴地學習各種理論知識的時候,一出慘絕人寰的悲劇在東蘭發生了。

2月的東蘭尚春寒料峭,春天帶來希望的同時,也給這片大地帶來了絕望。盤踞在廣西境內的桂系軍閥派遣一個團的兵力來到東蘭例行剿匪,沒想到團長龔壽儀藉機與當地豪紳勾結,利用他們對農民運動的敵視和仇恨,大肆搜刮民財,血腥鎮壓進步的農民運動。頓時,東蘭縣境內颳起血雨腥風,一個個農民協會被摧毀,一個個進步農民被殺害。更有甚者,敵人抱着對韋拔羣的痛恨,一天之內就把他所在的東里屯以及周圍十幾個村落全部燒光。反對派一邊燒殺搶掠一邊叫囂“血洗東蘭”,“活抓韋匪拔羣”。幾天下來,韋拔羣多年的經營成果被毀之一旦,被害的羣衆達700多人,就連拔羣的妻兒都被抓到縣城關押了起來。

韋拔羣聽到消息後顧不得震驚,立即趕回了東蘭,找到了殘餘的農民武裝。此時已是一片愁雲慘霧,大家的士氣都很低落。韋拔羣鼓舞大家說:“血仇已經結下了,世世代代都無法消除掉。難道要讓子孫們也像我們一樣任人宰割嗎?”

他一方面組織起打散的力量,一邊利用國民黨及軍閥內部的矛盾向外界揭露了這次慘變的情況。同時向黨組織提出援助申請,請求派遣工作組進駐東蘭,瞭解慘案的同時幫助建立有統一思想指導的黨組織。

由於應對措施及時有效,很快國民政府就派專員前來了解真相,並寫了相對真實的調查報告。全國上下一片譁然,在輿論壓力下國民政府不得不懲辦相關人員,同時承認了東蘭農民運動的合法性。這時,鄧小平和張雲逸等共產黨員也來到了廣西,發展黨的組織和工農革命武裝力量。

韋拔羣積極地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訓練農民武裝力量。同時利用自己是壯族人的身份優勢,深入大山與瑤族兄弟拜把子,將心比心地換來瑤族同胞的支持。東蘭的革命隊伍更加壯大了,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1928年8月,韋拔羣被中共廣西特委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站在黨旗下的他用顫抖的聲音說出了自己的誓言:“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爲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

同年10月,農民運動發展至右江地區,經過縝密的策劃和籌備,韋拔羣和鄧小平等人一起發動了百色起義,並取得了勝利。同時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下轄3個縱隊,韋拔羣任縱隊司令。從此,革命力量在廣西有了根據地,韋拔羣的名字也在廣西境內廣爲傳誦,被各族同胞親切地稱爲“拔哥”。

擊潰羣賊

月光下的石山像它的名字一樣銀光閃閃,遠處的小路上兩個人並着肩,邊走邊談話。

“拔羣同志”,這是紅

七軍軍長張雲逸的聲音,“即使我們在一起配合時間不長,但是你的工作成績是有目共睹的。這次的任務雖然艱鉅,但是我們都相信你能將鬥爭堅持到底!”

“請黨和組織放心,我們一定能戰鬥到紅七軍回來的時候”,這個略顯激動的聲音是韋拔羣的。

原來,紅七軍主力奉命即將離開右江根據地北上,而韋拔羣則主動請纓留下來對付敵人的“圍剿”行動。

這天,通向東蘭縣城的大路上走來了大批軍隊,這是桂系軍閥的嫡系部隊,裝備精良,戰鬥力強悍。指揮官是號稱“小諸葛”的白崇禧的心腹愛將廖磊。突然“轟”的一聲巨響,正在前進的隊伍倒下一片,血肉橫飛。原來,韋拔羣早已命部隊撤出了縣城,在路上埋上地雷以逸待勞,恰好給剛到來的廖磊部隊送上一份“大禮”。

廖磊出身嫡系,在他看來,消滅這些刁民組成的烏合之衆不費吹灰之力。沒想到剛來到東蘭就吃了個大虧,氣急敗壞。他派遣手下四處通緝韋拔羣,並張貼懸賞通告:“活捉韋匪拔羣者,賞大洋七千。”韋拔羣在各族同胞的掩護下,不停地在各處流動作戰。知道了懸賞的消息後仰天大笑,說:“他寫咱也寫。”說着在一張紙上寫上了:“拿下廖賊狗頭者,賞銅板一個”。周圍的鄉親們看見了紛紛大笑。之後他又叫一名戰士拿着紙去張貼,告訴了他幾句話。不久,就傳來了廖磊的親兵因爲撕佈告被炸死的消息。原來,韋拔羣告訴那名戰士在貼布告的牆下埋了地雷。從此,敵人在東蘭的日子過得膽戰心驚,這次圍剿也不了了之了。

不久,“小諸葛”白崇禧親自來到東蘭指揮圍剿,形勢變得岌岌可危。白崇禧指揮敵人步步爲營,層層緊逼。實行臭名昭著的堅壁清野戰術,妄圖斷絕韋拔羣所部補給,把他們從深山裡逼出來。

但是韋拔羣很快就想出了應對的辦法。他利用廣西多山多洞,且洞洞相連的地理優勢,帶領部隊穿山越嶺,神出鬼沒地轉戰于山區之中。經常出其不意地出現在敵人附近進行攻擊,令敵人聞風喪膽,防不勝防。百姓們把其編成山歌在各處傳唱,歌中唱到:“東蘭有個韋拔哥,他是青龍下天河。石山岩內穿洞走,打得敵人鑽雞窩”。

英雄長眠

辛苦的反“圍剿”鬥爭仍在繼續,這時已是1932年的深秋,韋拔羣爲了和組織上派來的同志商量部隊轉移的具體事項,輕裝簡從地離開了藏身的山洞。來到了事先約好的賞茶洞一帶,這裡幽靜而偏僻。這裡有一位聯絡人,曾經做過韋拔羣的警衛員,是他的本家,叫韋昂,會面的地點也定在他的家裡。

會面結束後已是晚上,爲了安全韋拔羣就住在了韋昂家裡。長期的勞累和飢餓早就掏走了韋拔羣的健康,他病倒了。

“拔叔”,被燒得迷迷糊糊的韋拔羣聽出是曾經的警衛員韋昂的聲音。“拔叔你沒事吧?”韋昂邊在韋拔羣的身下鋪着稻草邊問,顯得比平時殷勤多了。韋拔羣沒有想到別的,反而覺得自己生病麻煩人家了,就說:“別忙了,也去休息吧”。說完就昏昏欲睡了。

“是,是,我這就去睡。”韋昂趕緊答應着,已經喪心病狂的叛徒看着睡去的韋拔羣,就像看着一堆白花花的大洋一樣。他一狠心抽出手槍,對準韋拔羣的頭部連開三槍。就這樣,英雄落難,韋拔羣死在了可恥的叛徒手上。

韋拔羣犧牲的消息傳出後,當地百姓萬分悲痛,他們冒着生命危險搶出了英雄的遺體埋了起來,還蓋了座小廟。因爲韋拔羣生前愛吃柿子,百姓們還在廟旁種了柿子樹。聞訊而來的鄉親都趕來祭奠他們心目中的英雄,他們的親人。

多少年過去了,小廟香火不衰,也許有人不知情,不清楚這究竟供奉的是哪位神仙。但一定會有上香的老人告訴你:“這是山神,也是家神,不過我們更願意叫它紅神廟。因爲他會世世代代看護我們窮苦人,保佑我們老小平安,風調雨順。”

(本章完)

寒風勁柳意志堅——柳直荀爲國忘家的革命者——袁世釗廣寧農民運動領導者——周其鑑威名赫赫震安源——謝懷德革命的“飛將軍”——彭遨爲國忘家的革命者——袁世釗革命的“飛將軍”——彭遨江西革命的一盞明燈——曾天宇耿耿忠心錚錚骨——卓蘭芳爲國忘家的革命者——袁世釗海豐農民自衛軍創建人——李勞工燕趙豪傑——王克新革命的“飛將軍”——彭遨勇敢向舊世界宣戰——孫兆彭忠誠勇敢的農民革命家——毛福軒重慶農民運動先驅——周貢植耿耿忠心錚錚骨——卓蘭芳革命的“飛將軍”——彭遨爲革命生,也爲革命死——馮平福建革命暴動先驅——朱積壘爲國忘家的革命者——袁世釗廣寧農民運動領導者——周其鑑爲國忘家的革命者——袁世釗爲革命無悔犧牲的勇士——陳洪濤劃破黑夜的閃電——崔筱齋捨生取義爲農運——陳善鐵血英烈——夏明翰威名赫赫震安源——謝懷德廣寧農民運動領導者——周其鑑海豐農民自衛軍創建人——李勞工開懷天下事,不言家與身——羅學瓚爲革命生,也爲革命死——馮平薪火不滅——黃學增爲革命無悔犧牲的勇士——陳洪濤江西革命的一盞明燈——曾天宇廣寧農民運動領導者——周其鑑福建革命暴動先驅——朱積壘海豐農民自衛軍創建人——李勞工威名赫赫震安源——謝懷德海豐農民自衛軍創建人——李勞工薪火不滅——黃學增威名赫赫震安源——謝懷德農民的好“拔哥”——韋拔羣爲革命無悔犧牲的勇士——陳洪濤薪火不滅——黃學增忠誠勇敢的農民革命家——毛福軒勇敢向舊世界宣戰——孫兆彭寒風勁柳意志堅——柳直荀海豐農民自衛軍創建人——李勞工薪火不滅——黃學增爲革命無悔犧牲的勇士——陳洪濤勇敢向舊世界宣戰——孫兆彭薪火不滅——黃學增捨生取義爲農運——陳善勇敢向舊世界宣戰——孫兆彭忠誠勇敢的農民革命家——毛福軒勇敢向舊世界宣戰——孫兆彭革命的“飛將軍”——彭遨燕趙豪傑——王克新鐵血英烈——夏明翰爲革命無悔犧牲的勇士——陳洪濤鐵血英烈——夏明翰高原農運先驅——高望重爲國忘家的革命者——袁世釗革命的“飛將軍”——彭遨鐵血英烈——夏明翰耿耿忠心錚錚骨——卓蘭芳開懷天下事,不言家與身——羅學瓚引領農民迎新生——徐湘南威名赫赫震安源——謝懷德農民的好“拔哥”——韋拔羣威名赫赫震安源——謝懷德爲革命生,也爲革命死——馮平寒風勁柳意志堅——柳直荀不屈的忠魂——潘心元廣寧農民運動領導者——周其鑑忠誠勇敢的農民革命家——毛福軒引領農民迎新生——徐湘南革命的“飛將軍”——彭遨農民的好“拔哥”——韋拔羣爲創造光明的新中國而獻身——俞昌準開懷天下事,不言家與身——羅學瓚劃破黑夜的閃電——崔筱齋忠誠勇敢的農民革命家——毛福軒農民的好“拔哥”——韋拔羣海豐農民自衛軍創建人——李勞工開懷天下事,不言家與身——羅學瓚爲國忘家的革命者——袁世釗農民的好“拔哥”——韋拔羣開懷天下事,不言家與身——羅學瓚耿耿忠心錚錚骨——卓蘭芳忠誠勇敢的農民革命家——毛福軒高原農運先驅——高望重高原農運先驅——高望重農民的好“拔哥”——韋拔羣薪火不滅——黃學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