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暫留南疆

永康帝剛說了這句話,紹遠就直接跪在永康帝的面前,“父皇,兒臣有一事求父皇允准。兒臣想要暫時留在此地,不回京城去了。”

紹遠不等永康帝反對,便徑自說了下去,“父皇,顏兒才生了孩子不久,身體虛弱,不適合長途跋涉。兩個孩子更是不用說,如今京城怕是已經冷了,兩個孩子此時回京,根本受不了,孩子太小,實在不適合出門趕路。”

“二來,安南本就是兒臣帶兵打下來的,兒臣費了一些工夫,才讓安南的百姓對大齊不再抗拒。若是朝廷再派來的人,不能照着兒臣的辦法去做,只怕是會引起民衆的反抗。倒是不如暫時由兒臣在此地鎮守,也好以防萬一。”

紹遠這樣子,永康帝很顯然是沒有想到的,可是永康帝也不得不承認,其實紹遠說的很有道理。但是,紹遠不回京城,苗素問恐怕就不能回京,永康帝千里迢迢的前來尋找苗素問,哪裡肯甘心自己一個人回去啊?

“遠兒,你這是在難爲父皇麼?朕一心要立你爲太子,你勢必要回京城去的,怎麼可以駐守此地?如今百官紛紛上奏,要朕早日確立儲君。朕就等着你這次出征回京,論功行賞,名正言順的冊立你爲太子呢。”

“你現在說你不回京,這怎麼成?朕好不容易找到了你娘,還有了一對孫子孫女,咱們一家人正是該團聚的時候啊,你怎麼可以不回京呢?”永康帝不願意這樣一家人分作兩處,故而便不肯同意紹遠的意見。

“父皇正當盛年,何苦那麼早就立太子?那些文武百官,不過是閒着沒事,就愛指手畫腳罷了。父皇,此時並非立太子的好時機,太子也並非只有兒子一個人選,還請父皇三思。”紹遠跪在地上不起,懇求道。

“父皇登基不過一年,大齊如今,也並非就是四海昇平,去年廢太子謀逆所帶來的後果,至今還未平復。父皇,太子之位並非是越早確立就越好,還請父皇三思,不要太急切了。兒臣說過,不管是誰做太子,兒臣都願意真心輔佐,此時,真的沒必要立太子。”

剛剛紹遠一跪下提出不回京城,那邊顧承勇父子就悄悄地退出去了,他們很清楚,接下來的話肯定是不宜外人在場的。父子三人從書房退出來,然後就守在了書房外面,禁止別人靠近。

顧承勇臉色也是有點兒不太好看,該來的躲不過,看樣子,紹遠跑不掉要捲入這立儲的風波中去。按說,以紹遠的能力,儲君之位,當之無愧。可是自家閨女那脾氣,還真就是未必適應太子妃。

顧承勇忍不住搖頭嘆氣,“唉,誰能想的,事情會到今天這一步啊。”

屋子裡,紹遠也是不再顧忌,“父皇,兒臣這麼做,也是爲了父皇好。如今南疆尚未徹底平定,南紹那邊也是時有叛亂髮生,朝廷必須要在南疆留下足夠的兵力震懾這些小國

。兒臣此一戰平定安南,雖不敢說有多大的功勞,但是有兒臣在,那些番邦小國,就不敢亂動。”

“父皇,兒臣此時實在不宜回京,別的都不說,父皇費勁千辛萬苦找到了母親,難道還能只見這一面然後就分開麼?父皇肯定是要帶母親回京的,但是母親回京,兒臣就不好在此時回京。”

“這是什麼話?你母親進京,朕必然要封她爲後,你回京,朕立你爲儲君,這不是正好麼?”永康帝不解,爲什麼苗素問進京,紹遠就不能回去了?這又是什麼道理?

“父皇,朝中衆臣一直都反對父皇癡心等候母親,若是兒臣與母親一同回京,那些朝臣肯定就明白父皇的意圖了。到時候,若是滿朝文武齊聲反對父皇立後,父皇要如何收場?兒臣不回京,而是留在了南疆鎮守,朝中大臣想來就不會有太多人反對父皇立後。”

“至於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吧,若是將來父皇還一心要立兒臣爲儲君,兒臣斷然也不敢推辭。只是這世間上有所緩和,衆朝臣也有個適應的階段,不然,父皇怕是要直接面對衆多朝臣的反對,這個情形,父皇也不想見到的。”

“父皇,您才登基一年,朝政之上,還有太多地方被朝臣束縛着放不開手腳,此時真的不能跟這些朝臣鬧得太僵。”紹遠把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完完全全的說了出來。

永康帝默然無語,他當然知道,如今朝政還有不少地方都把持在高相等人的手中。這些人都是老頑固,又大多都是開國功臣,最是難辦。若是他真的打算立苗素問爲後,就真的只能將立儲一事延後。

“罷了罷了,這件事依你,不過,朕可不許你在這邊耽擱的時間太久,知道麼?南疆這邊只要安定下來,你就得帶着妻兒返回京城去。”永康帝最終只能妥協,允許紹遠夫妻在南疆多住一陣子。

“這樣,安南國從今往後,改爲交趾府,等朕回京,會派知府等一干官員過來。另外,朕將整個兒南疆賜予你做封地,雲南、廣西、廣東,連同交趾,全都歸你統轄。遠兒,別讓父皇失望。”

大齊親王的封地,大多都是一府或是一州,最多的就是一個行省。像這樣一下子賜封三個布政司的情況,大齊立國一來,還從未有過呢。這樣的榮耀,足以顯示了皇帝對紹遠的寵愛,也是讓所有人都知道,皇帝並不是嫌棄紹遠,才讓紹遠留守南疆的。

對於這些,其實紹遠並不在意,不管封地是一個城,還是大齊的半壁江山,對於他來說都一樣。他在意的,不是這些外在的東西,紹遠只希望,能夠跟嬌顏兩個一起,過一段平靜安寧的日子。

“謝父皇成全,只要南疆安定下來,兒臣一定帶着妻兒返回京城。”紹遠這才從地上起來。

永康帝拍了拍紹遠的肩膀,“你的心意,朕明白,可是遠兒,這大齊江山若不能交給你,朕實在難以安心

。不是你有沒有心去爭,也不是劭安有什麼心思,只是等着到了那一天,萬事都由不得你們。”

永康帝說到這裡,不由得嘆了口氣,“身在帝王家,就是這般的無情,不管你有心還是無意,終有一天要面對的。”

紹遠也懂這些,只是一直不願意去面對罷了,“父皇,兒臣會爲父皇,爲大齊鎮守好南疆的,有兒臣在的一天,南疆不會再有變亂。”紹遠很是認真的承諾。

永康帝笑了,“朕信你,你比朕當年還要優秀出色,再加上嬌丫頭那個福星,朕相信,你們會讓南疆更加安定富饒。遠兒,你記着,父皇在京城等着你,等着你們夫妻帶着孩子一起回京,咱們一家在京城團聚。”

父子兩個總算是商議妥當,而此時,天色也不算早了,袁姑姑派了人過來,請永康帝等人前去用晚飯。

嬌顏還在月子裡,肯定是不能去吃飯的,其餘的衆人,則是不論男女,都在前廳裡用飯。永康帝的目光,一直都盯着苗素問,倒是把苗素問給看的有些抹不開。苗素問氣的狠狠瞪了永康帝兩眼,可永康帝依舊不改,熾烈的目光,一直圍着苗素問打轉。

衆人看着這個情形,不由得也都低頭偷笑,這一對分別將近二十年的戀人,這一次終於可以在一起了。

“親家,嬌兒還有三天就出月子了吧?”馮氏瞧着苗素問有些抹不開,乾脆就隨便找了個話題,也省得苗素問太尷尬。

果然,一提起嬌顏的事情來,苗素問就忘了剛剛的不自在,“對,還有三天,十月二十二,就是嬌兒出月子的時候了。”

“哎呀,那可得趕緊預備滿月酒啊,不管咋說,兩個娃兒滿月,可是值得慶賀的事情。”馮氏就有些着急了。“對了,是不是孩子還沒取名啊?”

衆人都愣了一下,這纔想起來,到現在爲止,兩個孩子還沒有取名字呢。紹遠看着永康帝,“父皇,兩個小娃的名字,還請父皇幫忙起吧,兒臣可是想不出什麼好名字來。”

永康帝這時也想起來,他竟然把這件事給忘了。來之前,永康帝可是跟太上皇商議過的,要給兩個孩子起名兒,結果到了這邊,因爲苗素問的事情,竟然就把這事兒給忘記了。“看看這事兒鬧的,太上皇給倆孩子起了名兒的,在這兒呢。”

永康帝說着,就從懷中掏出了一個荷包,然後從荷包裡拿出一張紅紙來,那上面,是太上皇親自給兩個小娃起的名字。

紹遠的長子起名秦靖燁,長女則是名爲秦靜嫺。這兩個名字,說起來都有些繞口,皇室子孫,一般爲了避諱,都不會起太過尋常的名字,尤其是太上皇親自給起的,更是不一般。

馮氏和顧承勇都覺得這名字有點兒不太合心意,太文了,叫起來可能不太順口。不過他們也不敢說啥,這是秦氏的子孫,不管齊什麼名字,都沒有顧家做主的道理

“親家,這名字起了,其實平日裡也不常用,咱們可以再按照自己的心思,另外給孩子起乳名,以便日常之用。”那邊,苗素問也不管永康帝什麼意思,直接就出言安慰馮氏和顧承勇。

第703章 積極備戰第148章 木秀於林第52章 各自盤算第612章 歸途遇險第530章 教訓姓侯的第712章 退敵、救人第976章 萌娃喊爹第454章 父子叔侄第4章 準備離開第158章 祠堂審問第487章 雪嬌出閣第611章 掙扎彷徨第172章 夫妻之間第287章 對薄公堂第410章 針鋒相對第98章 上門鬧事第545章 不能出門了第867章 平安回京第474章 定親盛況第204章 縣城滿月宴第377章 三個選擇第780章 生死之際第902章 嫉恨不滿第173章 縣丞夫人第587章 顧承勇被抓第523章 青蓮遇險第49章 隆重款待第380章 顛倒黑白第680章 意外出現火炮第650章 嬌顏離家第661章 相愛、堅守第466章 罷官落魄第940章 心中不安第347章 史家兄妹第267章 景新歸來第762章 疑惑、盤查第822章 文韜賠罪第204章 縣城滿月宴第870章 苗家舅舅第664章 皇位傳承第935章 上門求娶第411章 知我心者第378章 胡攪蠻纏第790章 奸細、懲處第931章 綠萍回王府第1028章 親人見面第59章 弟 學功夫第310章 救援趕到第746章 決定回邊關第1017章 動身返京第56章 苗家搬家(二)第143章 過節包餃子第285章 招弟娘病危第821章 石家溝村第784章 文治的封賞第195章 商議買林子第881章 新婚(二)第629章 添妝酒宴第377章 三個選擇第91章 提出分家第342章 文齊歸來第153章 難產第381章 忍無可忍第1029章 玉麒和靈慧第852章 解決辦法第163章 哥哥的憤怒第334章 表白傾述第197章 暗地相爭第630章 出嫁前夜第33章 嬌顏醒來第975章 勃然大怒第368章 朱澤青第246章 坑爹的姜開宇第549章 行醫手札第269章 親事落定第462章 歡聚一堂第464章 繼母羅氏第949章 婆媳相見第496章 嬌顏昏迷第863章 得知消息第593章 皇帝大發雷霆第915章 太后的疼寵第826章 回到村子第262章 熱情款待第369章 懲治朱澤文第710章 手雷顯威第164章 愚蠢的秀麗第139章 秋收忙第931章 綠萍回王府第849章 納采之禮第530章 教訓姓侯的第813章 召集羣臣第551章 滿意而歸第405章 朱澤青來訪第710章 手雷顯威第319章 辰珺文菲第305章 張家的下場第312章 自作孽第158章 祠堂審問第35章 打探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