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四章 救人

二月十五日,是吳地最喜慶熱鬧的花朝節,太平府外百花爭放,正是遊春的最好時候,一大早,太平府幾乎傾城出動,扶老攜幼,呼朋喚友,往郊外踏青賞春,遊玩嬉戲,飲酒作樂,不醉不歸,郊外但凡花木繁盛的地方,幾乎都有花枝招展的遊人駐足停留,這花朝節更是滿城女伎的大日子,一年當中,女伎們可以這樣集體招搖過市的時候可不多,一個個費盡心思,打扮得如花兒盛開,坐着香車出城遊玩,那車真是名符其實的香車,車子四角掛着成串的香囊,自己袖子裡再袖上幾隻,車子跑過,連塵土都染滿了濃郁的香氣,香車四周的簾子高高掛起,只有車頂還留着,因爲要攔住陽光,免得曬粗了皮膚,捨不得除下,一輛輛香車極盡招搖的跑過,引得無數浪蕩子們大呼小叫,騎着馬忽前忽後的跟在香車旁彼此調笑作樂。

往年花朝節,引着一幫世家紈絝子弟,佔下景色最佳之處,挨個點評那些故意在自己面前挑來逗去的女伎們當天的穿戴打扮,評出個一二三來,是吳世承最大的賞心樂事之一,當然,除了那些女伎,他也到處尋看那些遊春的姑娘媳婦們,遇到資容出衆,能可上他心意的,那份抓耳撓腮比沒看到更難受十倍,他只好縱馬跟後躍前,用言語挑逗撥弄,卻不敢用強,他姑母吳貴妃一向拘他甚極,若用了強,傳到姑母耳朵裡,他可不敢!

可今年花朝節,吳世承倒省了心,前幾天家裡就領了姑母的意思,要在花朝節這一天好好的勸勸農桑,吳侯爺昨天一早就趕往百里外的田東縣勸農桑去了,這陪祖母到太平府外各處莊子裡勸農桑的活兒,就落到了他身上,從昨天下午起就沒得閒空兒,準備賞賜農人老者的酒食,祖母非要他親自看着準備,說讓他討點什麼福壽!他這身份地步兒,還有找那些下里巴人討什麼福壽,要討也得找姑母討討,那纔是真有用!吳世承腰痠背痛的歪在草廳裡的竹榻上,腹誹不已,半夜三更又起來看着人準備祭品,這勸農桑要祭的神還真是多如牛毛!什麼土地、城隍、真君、蠶娘娘、大柳樹、老槐樹的,這不祭不知道,原來這太平府周圍神比人多!他足足磕了一早上加一上午的頭!祖母年紀大了,上了香就讓他代磕這個頭!這頭都磕青了!吳世承擡手輕輕撫着額頭,暗暗哀嘆了一聲,擱從前他還敢抱怨抱怨,可這幾個月,家裡上上下下都變了味,他要是敢抱怨頭磕多了,祖母只怕立時就請他吃板子!

吳世承‘哼哼’着往後仰倒在榻上,旁邊小廝忙媚笑上前道:“爺累壞了,小的給您捏捏?”

“嗯,輕點!”吳世承半閉着眼睛答應道:“看着老祖宗,一睜眼睛趕緊叫我!”小廝恭聲答應,招手又叫了一個小廝過來,一邊一邊半跪在榻前,輕緩有度的給他捏起腰腿來。

吳世承半睡半醒,歇了大半個時辰,小廝輕輕推醒他稟報着老祖宗醒了,吳世承一骨碌爬起來,趕緊進去侍候着了,老祖宗這一陣子脾氣可不如從前好,連他這個手中寶心頭肉,一時不好也要大發脾氣,唉!這皇上也真是,趕緊的,該哪能就哪能得了,六爺即了大位,大家也好鬆泛鬆泛。

吳世承壓緊心裡的抱怨,打點起十二分的精神,侍候着老祖宗又到莊子裡看了一回今年新發的蠶紙,再拜了一回蠶神娘娘,再奉了老祖宗的吩咐,親自到莊外折了幾枝桃杏花,折了一小筐香椿芽,又進莊子揀了幾籃子雞蛋,親自包好拿給老祖宗過了目,挑了幾個穩妥的管事和婆子捧着送進宮給吳貴妃嚐鮮。都忙完了,天色也近晚,這一天總算圓滿妥當了,老祖宗滿意的歪在寬大異常的車上閉目養起了神,吳世承大大鬆了口氣,輕輕鬆鬆的騎在馬上,護着老祖宗的車駕往太平府回去。

車子出了莊子,吳世承眯着眼睛看着遠處燦爛的晚霞,明兒得給小妙音打幅頭面送去,本來答應她花朝節給她捧場面的,這小妮子那小腰真是妙極,搖起來讓人心熱難耐,一雙腿也好••••••今晚上去看她去!吳世承舔了下嘴脣,在馬上來回晃着瞄着四周,夕陽已落,路上車馬已經稀少,算了,都這會兒了,今天磕頭磕得腰痛,只怕玩不過那小妮子,明晚再去,吳世承擡手揉了揉痠痛的腰,又改了主意,示意小廝牽着馬,自己隨着馬步搖晃着上身,閉上眼睛養起神來。

沒走多遠,旁邊小廝拉了拉他的衣袖,低聲說道:“爺,您看那邊。”吳世承睜開眼睛,順着小廝的手看往右前方,前邊五六個衣飾華麗的少年騎着馬,正縱馬圍着輛圍着碧紗圍子的精緻桐木車左右遊走,口哨聲、調笑聲隨風飄過來,小廝努了努嘴笑道:“象是哪家的小妾,怎麼沒個家長。”吳世承立時來了興致,也從心底升起股莫名的憤怒來,一把從小廝手裡接過鞭子揮着叫道:“過去看看!敢在爺眼皮子底下!簡直是不想活了!”哼!自己還沒敢這麼樣調戲美人呢,這是哪家的混帳行子!敢這麼明目張膽?!

小廝護衛緊跟着吳世承,奔着桐木車和幾個華服少年直撲過去,少年中有人先看到了疾奔過去的吳世承一羣人,勒轉馬,一邊急往遠處逃奔,一邊揮着胳膊大聲叫着其它幾個少年,五六個少年縱馬飛逃,轉眼間就跑的沒了影子,吳世承奔到車前,勒住馬,伸長脖子正要往車裡探看,車簾裡先伸出幾根細長白嫩的手指,停了停,彷彿有些膽怯的緩緩掀起了簾子。

吳世承半張着嘴,呆呆的看着車裡的美貌姑娘,烏黑細軟的墮馬髻已經鬆散下來,幾縷髮絲軟軟的落下來,姑娘瓜子臉,面容白皙水嫩,兩頰浮着淡淡的紅暈,眉如遠山,目若點漆,水汪汪淚盈盈、含羞帶怯的看着他,嘴脣張了張,想說什麼又羞澀的嚥了回去,這嘴脣沒點胭脂,如粉嫩的桃花般誘着人,許是剛纔車子顛簸的太過,姑娘的衣領鬆散開,一邊還好,一邊已經滑近肩膀,露出嫩白細長的脖頸和細細的鎖骨,吳世承心裡猛的衝上股熱流,重重嚥了口口水,一時竟說不出話來。

姑娘輕輕動了動,緩緩直起上身,衝着吳世承福了半福,低聲謝道:“多謝公子救命,大恩不言謝,奴家••••••”姑娘話說到一半,又擡頭看着還發着呆的吳世承,眉眼間帶着爲難卻含着粉粉的情義,似有似無的蹙了蹙眉頭,垂下頭,輕輕揉着手裡的帕子,彷彿說了什麼,卻又聽不清楚,吳世承將鞭子扔給小廝,跳下馬,幾步奔到車前,直直的盯着姑娘,拱着了拱手,頭探進車子,嚥了口口水說道:“不謝,不謝,小娘子家在哪裡?我••••••在下,學生送小娘子回去,小娘子今年多大了?”

姑娘輕輕挪了挪,似嗔非嗔的斜了吳世承一眼,揪着帕子軟軟的答道:“奴家••••••住在白雲山下蓮芳院,就煩勞爺••••••送奴家回去,爺救命之恩,不知道爺要奴家怎麼報••••••”姑娘聲音越說越含糊曖昧,吳世承大喜,忙點頭答應道:“小娘子放心!小娘子想怎麼報?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學生先讓送••••••”吳世承咽回到嘴的話,這會兒他不能親自送她回去,他得先侍候老祖宗回去,吳世承又咽了口口水接着說道:“我讓人送你回去,這報答的事,我明天去看你,咱們見了面再細細商量?”姑娘紅着臉,似喜似嗔的將手裡的帕子甩過吳世承的臉,吳世承伸頭湊過去連連吸着氣,伸手從姑娘手裡搶過帕子,看着帕子一角繡着的名字,色眯眯的緊盯着姑娘笑道:“天上的雁幾時落到了人間?小娘子先回去,明天爺過去給小娘子壓驚。”落雁斜着吳世承,似笑非笑的也不答話,只伸手放下了簾子。

吳世承哈哈笑着往後退了兩步,招手叫了小廝過來吩咐送落雁回去,自己依依不捨的騎馬趕上秦太夫人,隔着車簾子稟報了,秦太夫人滿意的誇獎道:“這就對了,你如今雖說還不是官身,可也不能一味高樂胡鬧,也該收一收心,做些與君與民有利之事,今天這事做的好!咱們救了這弱女子一命,也是給自己積了福,多派幾個人送她回去,可憐見的,得嚇成什麼樣兒!”吳世承乾脆響亮的應諾一聲,心情愉悅異常的騎在馬上,恨不能立時回到府裡,立時出城,立時趕往白雲山下的那個蓮芳院。

秦太夫人的車駕剛進了太平府,吳世承的小廝就飛奔趕上來,貼近吳世承,低聲稟報道:“爺,打聽明白了,是城西富商錢福澤年前新納的小妾,據說原是開平府最紅的紅舞伎,因錢福澤正妻兇悍,沒敢進錢家,連太平府也沒敢進,錢福澤有些懼內,已經好一陣子敢沒去白雲山下了。”吳世承聽的眉飛色舞,真是天下掉下的美人兒,這樣的身份地步兒,怎麼玩都不懼,嗯,乾脆今晚就去!

第七十二章 頂級戰術第二百二五章 明婉第一百九二章 吞鉤第二百五九章 該說的話第二百三六章 收攏人心第一百六二章 啓程第六十五章 肥羊第一百二五章 鄉下丫頭第三百零九章 蔭及番外一第一百二八章 更弦易張第八十九章 行路間第一百六九章 富麗嚴家第四十七章 一點點來第二百六六章 暗動第八十五章 蟹釀橙第一百八七章 隔牆有耳第二百九八章 雨中第二百三九章 暗潮第十五章 上牆頭了第六十章 斷糧了第九十二章 丫頭們第二百十七章 點撥第三十章 放與收第二百十章 韓城第一百二六章 內書房第一百五十章 豐樂樓第九十章 新酒第二百二七章 煩惱第一百六十章 變化第二百九一章 暮年第一百六三章 急行軍第三百零五章 認親第二百二二章 掉餡餅了第一百二三章 孤獨第二百九二章 無思無想第二十九章 告捷第三百二二章 新麻煩第二百六八章 生死第三十九章 隱憂第四十七章 一點點來第三百二六章 患難與共第一百五一章 閒事第二章 棗子的拿法第五十四章 來了第六十三章 老兵第八十章 異數第四十六章 有錢就幫第一百零八章 請客第三百十七章 天上人間第三百零七章 忙亂第二百八一章 清閒第三百二三章 龐大的隊伍第九十四章 新家第一百四六章 暗流第一百四十章 莊周夢蝶第一百一六章 別院第二百二十章 小鎮第三百二六章 患難與共第三百一三章 大事小情第一百三九章 溫暖第二百五九章 該說的話第二百七二章 師姐第一百九八章 曙光第八十章 異數第一章 賣棗兒的小幺第一百三一章 福豆第一百五十章 豐樂樓第八十八章 燦爛陽光推薦本好書噢第一百二六章 內書房第一百七八章 麻煩第四十九章 投契第二百九四章 後顧之憂第四十八章 亂生第二百八七章 重陽第七十三章 夾縫求生第一百五七章 新紗第一百零三章 飲酒作樂第二十章 山匪生手第一百七六章 芭蕉第二百八九章 心障第三百十四章 各有心思第四章 隱憂第一百零一章 相人術第九十九章 蓮與藕第四十六章 有錢就幫第二百六七章 民意第一百二三章 孤獨第三百章 添妝第三百二四章 太子少師第三章 家史第七十八章 打與拉第二百七八章 割肉第九十三章 流閃的星光第八十章 異數第一百六五章 病第二百二六章 武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