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老夫人也很擔憂殷或,但見他像往常一樣木着一張臉進來,她想要念叨的話便頓了頓,轉而問道:“今天干什麼去了?”
“就上街走了走。”
殷老夫人便笑道:“走一走也好,你精神頭差,走了一上午也累了,先回去吃飯,歇一歇,今兒早上你出門沒來得及吃藥,今兒就吃了藥再午睡吧,晚上不用來昏省了,想吃什麼就吩咐廚房去做,好好休息。”
殷或低頭應下,起退下。
殷老夫人嘆了一口氣,招來屋裡的大丫頭道:“讓少爺院裡的小廚房熬藥吧,避着點兒主房,別薰着少爺。”
大丫頭應下。
當藥熬好送到殷或跟前時已經是大半個時辰後的事了。
他看了一眼那黑乎乎的藥汁,對下人道:“放着吧,一會兒不燙了我再喝。”
下人應下,退了出去。
殷或不喜歡屋裡太多人,更不喜歡住的地方有太多聲響,因此下人只在院子裡伺候,還要輕手輕腳的,若是誰發出大的聲音,殷或露出煩躁的模樣來,他們會被直接調走的。
長壽輕手輕腳的點了一塊香,正想退出去,就見少爺起端起那碗藥,走到了後窗那兒,推開,直接把藥給倒了。
長壽:“……少爺,那周小姐不是說,您可以暫且吃着這藥嗎?”
殷或眉眼間閃過一抹厭煩,他冷淡的瞥了一眼窗外地上那烏黑的藥道:“既然都要換藥了,那少吃一天和多吃一天有什麼區別?”
長壽聽見少爺聲音冷淡,便低下頭不敢說話了。
少爺邊換過很多小廝,他是在的時間最長的。
因爲怕丫頭勾引壞了少爺的子,所以家裡只給少爺配小廝,除了他,還有福壽。
應該說,少爺邊的小廝一直就叫的這兩個名字,從他三歲開始需要小廝伺候開始,來了一撥長壽和福壽,便走一撥,他是在少爺邊時間最久的,足足呆了四年。
在他之前,長壽換了六撥,福壽七撥,而少爺自從用熟他之後,福壽就只能在院子裡伺候了。
別人都說他是燒了高香,正好就對了少爺的胃口。
只有他自己知道不是的。
前面的長壽和福壽,都不是少爺開口換走的,但每一個皆是因爲不得少爺喜歡,少爺發了脾氣,表現出了不喜歡才被趕走的。
長壽觀察了很久才摸到一點兒邊,少爺不喜歡院子裡的人聽小姐們的吩咐。
可這個家裡,不僅外頭的下人,就是他們院裡,屋裡的下人也都會聽小姐的。
如果少爺下了和小姐們不一樣的命令,那一定是先聽小姐們的,小姐們的上面是老夫人,老夫人則是老爺。
整個家裡,除了他,不會有人聽少爺的吩咐。
而也正是因爲這個,他才能在少爺邊伺候四年,哪怕隔三差五的被小姐們罵,被責罰,但他依舊穩穩的站在少爺院子裡。
長壽默默地上前接過藥碗,找了個空閒,趁着沒人注意,去到後窗將土給鬆了,然後去告訴福壽,“少爺想在屋外栽棵芭蕉樹,說想聽雨打芭蕉葉的聲音。”
福壽:“……少爺不是素來喜歡安靜嗎?”
“是啊,我也稀奇呢,可一想,這雨的聲音和人的聲音不一樣,說不定少爺不喜歡聽人的聲音,就喜歡聽雨的聲音呢?”
福壽一想也是,點頭道:“行,我下午就去找一找,若有,我就買一棵回來。”
長壽點頭,“買棵大點兒的,
這樣長得快,買回來告訴我,我去種,你知道的,少爺很喜歡在後窗那兒讀書,不喜歡人在外頭走動。”
“我知道。”
等福壽走了,長壽便長長的呼出一口氣,覺着自己太難了。
滿寶卻一點兒壓力也沒有,光明正大的把藥提回家,光明正大的和廚娘容姨商量好了,每天早上起來做早食時順道幫她把藥給熬了放在纏了布保溫的竹筒裡。
殷或很任的把晚上的藥也給倒了,然後他對上窗外正挖坑的長壽,眨了眨眼。
長壽默默地將放在一旁的芭蕉樹拖過來,道:“少爺,我打算在窗外種一棵芭蕉,您還能賞賞景兒。”
殷或點了點頭,伸手要把窗戶關起來,關到一半道:“一會兒你去庫房那一盒人蔘過來,就說我要的。”
長壽應下。
把芭蕉樹種下以後纔去庫房。
不過因爲他是要一整盒的人蔘,庫房的人並不給他,而是先回稟了老夫人。
老夫人第二天便問了殷或, 殷或道:“夜裡總覺得氣有些不勻,所以想拿一盒放在邊,睡前就切一塊含上。怎麼,家裡人蔘不多了嗎?”
“多多多,怎麼會不多?既然如此,我一會兒就讓人給你送一盒好的去,不夠了再讓長壽去庫房裡取。”
殷或應下。
人蔘送到殷或的院子裡,殷或轉手就交給了長壽,“給周小姐送去,家裡查過他們家,你應該能知道他們家在哪兒吧?”
“是,小的已經讓福壽去打聽了,這就送去。”長壽頓了頓後道:“少爺,既然您不想與白公子交惡,不如就正大光明的往那邊送些東西,要不小的去廚房那邊取些點心,再那些文房四寶給送去?”
殷或沉默。
長壽就道:“家裡要是知道您給白公子送了東西,必定不會再找白公子的麻煩的,白公子知道了,之前姑們堵車的事兒也就過去了。”
他小心的看着殷或的臉色,見他沒生氣,便知道他意動了,再接再厲道:“白公子和劉公子不一樣,白家和劉家也不一樣,少爺送去的東西一定會被收進去的,您昨天不就和白公子周小姐說得好的嗎?”
殷或瞥了他一眼,膛微微起伏,他聲音有些不穩的問道:“要是再被扔出來,我就拿你是問。”
長壽連連躬道:“少爺放心,咱送去的東西不會再被扔出來的。”
得了殷或的同意,長壽便先去廚房裡挑了些好吃的點心裝上,再裝上三文房四寶,把那盒人蔘混在了裡面,光明正大的給他們家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