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賑災

晚飯後,陳阿福開始給楚令宣收拾東西,還分別給王氏、江氏、曾雙、大寶和楚含嫣各寫了一封信。特別是兩個小東西的信,寫得情真意切,又給他們帶了許多禮物。自己食言了,沒有早些回去,還不知道他們會哭成什麼樣。

楚令宣半夜纔回來。

陳阿福正睡得沉,被楚令宣折騰醒了。她想着不知還要過多久才能跟他再見面,便非常配合他。

陳阿福的腦海裡又出現炸了毛的金燕子,唧唧罵道,“媽咪壞,知道今天要跟楚爹爹這個,也不拿杯水進來給人家去火,人家又流鼻血了,媽咪好討厭……呀,呀,貝貝也上火了,都發紅光了……”

陳阿福臊得慌,推了推楚令宣道,“快點,別人聽了要笑話。”

楚令宣嘀咕道,“誰笑話就扣誰的月銀……集中精力,你怎麼不像剛纔那樣取悅夫君了呢……”

陳阿福不知道他是什麼時候結束的,也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時候睡着的。就覺得自己剛剛睡着不久,便聽到悉悉索索的聲音,楚令宣已經起牀了。她也咬牙爬起來,服侍他吃完早飯,再把他關出院門,看着他消失在風雪交加的茫茫夜色中。

這種天氣要騎馬跑二百多里路,陳阿福心疼不已。坐馬車暖和,可楚令宣說太慢,他想早些趕回去。

今天大年初二,窮人家難過,可這些不缺米糧柴炭的富貴人家還是該咋過咋過。今天是回孃家的日子,包括楚三夫人,幾乎所有女眷都帶着自己的男人兒女回孃家了。

陳阿福的孃家不在這裡,沒處可回。楚華因爲懷孕,也不敢在這種天氣出門。所以偌大一個永安侯府,就內院的陳阿福母子三人,以及外院的老侯爺。

陳阿福把小哥倆餵飽,穿上小紅刻絲棉襖棉褲,放在暖烘烘的炕上玩,又派人把老爺子請到竹軒。

正呆得不自在的老頭也在想小重孫子。京城禮數較鄉下嚴苛,做爺爺的不好去孫媳婦的院子。見陳阿福派人來請了,老頭趕緊樂顛顛地來了。

小哥倆已經會翻身擡頭了,還能笑出聲,不時逗得老爺子哈哈大笑。

陳阿福則在西側屋親手做魚火鍋,雖然大厚棉門簾擋着,還是能隱隱聽到老爺子的笑聲。

下晌,楚侯爺居然來了,被直接請到竹軒。

他似乎是專程來看孫子的,還給他們帶了禮物,兩把小烏木令箭,說這是他無事刻的。

陳阿福暗道,他在公主府裡該是多無聊,纔會自己刻這些東西。

他來的時候,小哥倆非常不給面子地睡着了,卻沒有影響他觀看的興致,靜靜地坐在炕邊無聲地看着他們。

陳阿福不好呆在這裡,給他續了茶,便去西屋看書。老爺子更耐不住寂寞,在廳屋裡逗鳥玩。

楚侯爺看了一個時辰後,就起身告辭。

之後,他幾乎每天都會來竹軒看孩子,當然都會拉着老侯爺。只是時間很短,多則兩刻鐘,少則一刻鐘,有一次居然只有半刻鐘。而且,每次來都會給孩子帶禮物,玩的用的看的,五花八門。

隨着暴風雪下得越來越久,災民更多,凍死餓死的人畜無數,越往北越甚。糧鋪的糧食價格越漲越高,因爲交通不便,南方運來的糧食有限,許多糧鋪也斷了糧。正月六日之後,各地官府開始開倉放糧,還是不能解困。

古代人一遭災就開始往神靈方面想,彈劾榮昭公主的摺子更多了。年前的大多摺子是楚家有意讓人做的,爲的是禁榮昭的足。而現在,朝中大臣都慌了,許多人都是發自內心認爲榮昭得罪了神靈。不僅彈劾榮昭,還有人開始彈劾跟榮昭有關係的楚侯爺和永安侯府。彈劾楚家的人裡面,二皇子一黨的人最多。

十日,定州府的福運來商行及京城分行共向官府捐出六萬斤糧食,又向老百姓放糧一萬斤。

因爲福運來帶頭,許多還有存貨的糧鋪也開始捐糧,極大地緩解了朝庭的壓力,也救了無數生命。

這幾家商行和糧鋪都得到皇上的表彰和嘉獎。特別是福運來商行,皇上親自提了一個大匾——義善可嘉,太后娘娘也下懿旨表彰陳阿福,說她是天下女子之楷模,還賜了兩柄玉如意。

陳阿福的這個義舉,又爲永安侯府爭了不少面子回來,彈劾永安侯府的摺子少了許多。

十五日,華昌郡主楚三夫人又發起了“獻溫暖送愛心活動”,帶頭捐錢捐物,給災民修繕房屋,買棉被棉襖。

楚三夫人因爲是帶頭人,捐了五百兩銀子。宮裡的后妃公主,大宅門裡的貴婦小姐也都積極響應起來。

這個主意當然是陳阿福給三夫人出的。這種既出風頭又救人命的好事,三夫人非常願意去做,拿着由陳阿福代筆寫的“倡議書”去宮裡見皇上,得到皇上和太后的高度讚揚,還讓皇家女人作出表率。

王皇后和孫貴妃、馬淑妃氣得牙癢,心道這個好主意咋自己沒想到。王皇后和孫貴妃是想爲自己兒子博取好名聲,馬淑妃是想爲閨女洗刷不好的名聲。

而且這主意是討嫌的華昌提出來的,自己就是捐得再多,出風頭的也是華昌。但又不敢不捐,還不敢捐少了。太后娘娘都捐了五百兩銀子,王皇后只得捐了三百兩銀子,馬淑妃捐了二百兩銀子。

榮昭聽說了,派人進宮跟太后娘娘請示,她想進宮捐銀子。太后便派了一個嬤嬤去榮昭公主府收銀子,氣得榮昭肝痛,也只得拿了一百兩銀子給那個嬤嬤。

楚家,陳阿福最先響應倡議,自己捐了一百兩銀子,又代楚小姑娘捐了二十兩銀子。到了十六日,二房還沒動靜。楚三夫人知道是李氏搗鬼,便派了身邊的嬤嬤去二房女眷院子挨個收。

二奶奶宋氏是庶子媳婦,孃家也不富餘,拿了二十兩銀子出來,這已經很不錯了。三奶奶沈氏孃家也不富餘,雖然父親是個從五品官,卻是翰林院的。但三爺楚令安是李氏的獨子,應該有些家底。她也捐的二十兩銀子,還是不錯。幾位姑娘,二姑娘楚珍捐了十兩銀子,三姑娘楚琳和四姑娘楚碧各捐了二兩銀子,這也不錯。

可李氏說“倡議書”裡說了盡力而爲,不“逼捐”,她沒有錢,一個子兒不捐。幾十兩銀子她也沒放在眼裡,她就是不想給狂妄的三夫人錦上添花。

楚三夫人冷笑兩聲,讓人直接把楚家的”功德簿“交給老侯爺過目。

第18章 病好第156章 不怕第20章 找胎記第13章 欺負第449章 如願第23章 新衣裳第241章 楚三夫人第429章 好好過活第326章 不要臉第318章 治病第187章 補償和安排第57章 再次邀請第278章 暗樁第177章 鳩佔鵲巢第194章 打人第192章 離那個女人遠些第359章 主動去第271章 豐收第452章 難以了斷第114章 陳府往事第24章 盤扣第35章 賺錢第344章 差勁第22章 唱唸做打第195章 轉交第412章 面子第177章 鳩佔鵲巢第213章 另一種生物第104章 八卦第148章 犯了太歲第128章 回來了第537章 爺爺的小玉兒第319章 夫人外交第386章 忌北行第209章 教訓第144章 親舅舅第542章 惡人第314章 單靈靈第141章 要銀子第42章 放鴿子第465章 不願回家第455章 靜棠庵第463章 小玉兒第424章 黴運第377章 勢力眼第312章 委屈第355章 爺爺第108章 悄悄唱第538章 謾罵第70章 女主和男主第258章 會努力第437章 大意第159章 送人第91章 嘴刁第27章 打架第54章 棠園做客第539章 不怕第10章 陳家舊事第233章 美談第541章 慧陶縣主第454章 戰鬥力強第137章 爹爹回來開第108章 悄悄唱第233章 美談第235章 江氏第5章 傻美人第486章 怕第78章 威脅第486章 怕第307章 打臉第438章 傳言第458章 天差地別第506章 打擊第254章 求人第399章 失望第484章 告別第513章 驚險第428章 回第105章 有病,得治第239章 一齣戲第1章 英雄救美第543章 西進侯府第489章 活路第10章 陳家舊事第51章 追風第496章 燙傷第178章 拜年第47章 傢俱做好了第44章 購物第244章 不痛快第540章 記情第502章 賜婚第314章 單靈靈第70章 女主和男主第19章 嚇唬第204章 不能害她第442章 要出婦第523章 脫離危險第520章 演戲第451章 心思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