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許三嬸被罵走後,周氏是被狠狠氣了幾天,許老爹想了想還是去了一趟許三叔家,找許三叔說了許久的話。

許老爹從許三叔家裡出來之後,許三叔狠狠地罵了許三嬸一頓,也消停了一段時間,不過,兩家來往得也沒有以前那樣頻繁了,有什麼好東西周氏也不會像往常一樣想着她家。

上次漲水,家裡養的豬被活活淹死沖走了,現在再買來養也來不及了,所幸就不買了,大不了過年的時候去買豬肉來吃就行了,豬圈空了下來,周氏抽空打理乾淨拿來放東西了。

這兩日碼頭漸漸恢復了以往的熱鬧,停留的商船也多了起來,來碼頭吃飯的商販也相應的多了起來,碼頭的生意也隨之慢慢好了起來,半夏她們也恢復了像以往那樣,成天的忙着。

這日剛從鎮上回到家,周氏就說楊恆帶着珠珠來了,還等了許久也不知道什麼事。許老三猜想楊恆主動來找自己肯定是有什麼重要的事情,就把搬東西的活留給她們,自己先進屋。

“許三叔。”楊恆坐在凳子上看着珠珠和三妞玩,見許老三回來了,立馬站起來。

許老三招呼着他坐下,又問是不是有什麼事情,特意在家中等着自己。

楊恆支支吾吾說了好一會兒,許老三才明白楊恆的來意。

原來前兩日楊恆因爲手中一點銀錢都沒有就一直在抄書想掙些錢傍身,就把種地的事情忘在一邊了。

今日書抄完了,想着勞逸結合帶着珠珠出去轉的時候發現大家的地裡都種下糧食。以前在家中這一切自有家人保持,自己只管讀書,所以對地裡的事情一竅不通。

再者,父親在世時常常教導他,耕讀人家不能只顧讀書,把五穀事務全然忘記,因此來找許老三幫忙。

許老三點頭答應下來,楊恆和珠珠兩個人一共有兩畝地,種成大豆最好了,平時不用怎麼管,只是偶爾去除除草就行了。

不過楊恆並沒有種子,也沒有閒錢來買,許老三就借些種子給他,等收成了再還就行了。

不過想着楊恆不會種,他和珠珠只有兩個人,許老三建議楊恆把地租出去,收租也可以養活兄妹兩個。這樣一來,楊恆也操心可以一心放到讀書上。

楊恆考慮了下,還是決定把兩畝地租出去,也是按照許家那樣四六租。見楊恆決定好了帶着他去劉三秋家,兩邊很快說好,劉三秋一家又多了兩畝地種。

楊恆跟着許老三回到許家接珠珠,把又抄好的兩本書給許老三拖他拿到鎮上給掌櫃的,帶着珠珠就回去了。任憑許老三和半夏怎麼留飯也不留。

“阿恆等等。”許老三突然想起什麼叫住楊恆。

“許三叔可還有事?”楊恆怕許老三再留他,後退了兩步問。

許老三察覺他的動作,有些好笑,同時也覺得是個實誠孩子。

“我大哥的兒子到了啓蒙的年齡,不過村子裡沒有合適的啓蒙先生,他年歲小每日去鎮上不方便,你可願意收他爲學生?”

楊恆有些意外,可是爲人啓蒙是很重要的,怕自己無法勝任,便想拒絕許老三。

“你小小年紀就已經過了童生,可見學問不錯,給侄兒簡單的啓蒙兩年足矣。”

平時給小兒啓蒙的先生大多數都是多次落榜的童生和秀才,楊恆年歲這般小就一次過了童生的考試,天賦是有的,學問也是真有。

給人啓蒙自己也可以溫習,鄉下孩子唸書每天只有半天,而且農忙也不會念書,也不會耽擱自己讀書考舉。

楊恆最後還是答應了下來,同意收下二根這個學生。

許老大和朱氏知道二根啓蒙的先生已經找到了,很是高興。不過聽說是楊恆這個十三歲的孩子又不禁擔心能不能教得好二根。

許老三明白兩人的顧慮,仔仔細細的給兩人解釋清楚。許老大兩口子一向相信許老三,也不就不再猶豫同意把二根送到楊恆那裡啓蒙。

半夏也想把三妞送去啓蒙,半夏知道珠珠以前在家也是讀過書的。半夏可沒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想法,縱使女孩子不能考取功名,可是讀書也是好的,明事理長見識日後也不怕被騙。

許老三知道半夏的想法後也同意,楊恆收一個學生也是收,兩個也是收,不過重點放在二根身上就行了,楊恆也不反對。

許老大和許老三準備好束脩找了個日子去楊恆那裡,二根有模有樣的行了拜師禮,三妞不算正式的學生,因此也就不行拜師禮。

地裡刨食的鄉下人讀書不是個容易的事,不過許家把孩子送去讀書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讓人好奇的是這次還把三妞這個女娃送去讀書,還是送到一個外來的孩子那裡讀書,這能行嗎。

後來一打聽才知道這個外來的孩子還是個童生,這可不簡單,十二三歲就是童生了,這才知道之前小瞧了這個孩子了。

又聽說楊恆的束脩並不高,鎮上唸書一月需要一兩銀子,而楊恆每個月只需要五十文,好些人動心,想把兒孫送去。

里正深知讀書的好處,把自家的大孫子和二孫子都送去了,並不求能考取功名,想着讀些書念些字日後鎮上找個輕鬆的活計幹。

里正的兩個孫子都和二根差不多大,楊恆也就全部收下了。

這樣一來,來念書的小孩子就多了,楊恆站在的棚子坐不下。許老三想着村裡沒有學堂,回家和半夏還有許老爹商量想辦個學堂。

半夏和許老爹等人都很贊同許老三的想法,說幹就幹先是找到楊恆商量一番學堂需要什麼。再去找里正在村裡找了塊地許老三出錢搭房子。

村裡人聽說許老三出錢要在村裡辦學堂,都來打聽這每個月的束脩是多少,怎麼樣才能進學堂讀書。

許老三想了想,把束脩定在每個月五十文,沒有錢的也可以用糧食和蔬菜瓜果代替。這樣一來,家裡不是特別窮的都能把孩子送來啓蒙。

不過,有些人卻覺得讀書並沒什麼用,而且就算啓蒙的花費少,可是往後筆墨紙硯地花費並不少,並且前些日子才遭了水災,家裡能拿出餘錢的並不多。所以就算許老三降低了束脩,把孩子送來啓蒙的,也沒有多少人。

前前後後除了里正家的兩個孫子,還有三個孩子送來,加上二根一共就是六個孩子。

之前搭的棚子還剩餘一間,這六個孩子就暫時在那個棚子裡唸書,三妞和珠珠混在裡面聽課。

既然要辦學堂那就要修好一些,許老三和半夏一商量一咬牙把家裡的錢拿出來買材料。半夏計劃找個大點的地方,先修上四間屋子,兩間大一些是學堂,兩間小一些楊恆兄妹可以搬進去住,也是日後先生的宿舍,想了想後又搭個小些的廚房。

等以後來念書孩子多了錢也充足了,再蓋房子起來也可以。

許老三讓許老爹找了三四個會泥水匠活的人,一天十五文的工錢,每天中午一頓飯。

許老三和半夏都不是拖拉的人,說幹就幹,材料很快買了回來,許老爹那邊也把人找齊了,是村裡的朱老三和他的堂弟朱二水,還有一個是田七柱,這三個人都是幹這個的一把好手,而且田七柱的孩子田大春也在學堂唸書。

許老三修學堂是給許家爭臉面的事情,也是對許家有好處的,許家幾個親近的親房族親也來幫忙。

“夥計們,這學堂是娃娃們讀書的地方,一定要修結實了啊。”動工這天,許多人都來瞧熱鬧,許老爹笑得合不攏嘴。

“許二叔,你家老三真能幹啊,你啊享福了。”

”哪裡哪裡,這都是爲了村裡的娃娃們。“許老爹擺擺手,嘴上謙虛,心裡可高興聽這些話了。

“你放心吧,叔,肯定修好,我兒子也要在這裡讀書咧。”田七柱雙手撐在鋤頭上。

時辰一到,三個漢子齊齊動手正式動工了,那邊許老三也去找到木匠,定了幾張桌凳,日後搬到學堂。

半夏出門時交代了周氏對朱老三他們不可吝嗇,畢竟做的可是體力活。周氏一大早就去果園抓了一隻大的公雞,順便撿了幾個蛋回去存着。

許伯孃一早就來幫周氏,妯娌兩個人直接在學堂外的空地上搭起來個竈頭,直接把鍋架在上面燉起了雞。

知道中午的伙食這麼好,幾個漢子也不偷懶,可着勁兒地幹活。

等吃飯的時候,周氏也大方使勁兒給他們舀雞肉吃,看得一旁的許伯孃心痛。幾個漢子在一旁吃得滿嘴流油,打呼雞肉真香。

其實周氏的手藝並不好,只是他們太久沒有吃上肉了,還能敞開肚子吃那自然是好吃了,就是用充滿雞香的湯蘸饅頭吃,那也是把手指嘬乾淨了的。

念着許家的大方,大傢伙幹活就沒有偷懶的,等月底這天,趁着休息半夏來瞧的時候,學堂已經有模有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