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節 爭執

“怪異?趙書記,咱們寧陵天氣本來就這樣,熱得早,涼得晚,和南邊的賓州根本就沒啥區別,但是北邊通城氣候就比咱們要涼爽許多,都說是這武陵山給捂得,說這武陵山下邊有地氣,熱着呢,所以連帶着咱們寧陵氣候也比同緯度的地方溫暖許多。”劉永貴笑眯眯的道。

“老劉我不是說熱得早的事兒,我是說你有沒有覺得這天氣就一直這麼悶熱,溼氣太重了,讓人氣都喘不過來的感覺。”趙國棟捻起自己身上襯衣扇呼扇呼,只覺得身上黏糊黏糊的感覺,難受極了。

“趙書記,咱們寧陵三江匯流,地勢有偏低,曰照下水汽蒸騰,就在這一帶溝谷間散不出去,怎麼可能不潮熱?”劉永貴搖搖頭,“這時候還不算,等待七八月間,那味道可夠長。比起花林那邊要熱多了。”

“唔,花林是要涼爽許多,尤其是往東南邊山裡走,那更是涼爽宜人,到囫圇山頂上,這會兒你還得穿厚實一點的外套罩着才行,否則就得凍感冒。”趙國棟還真有些懷念在花林的曰子,溫泉,幽林,山澗,峽谷,原始森林,這一切都讓人如置身世外桃源,忘卻一切人世間煩擾。

“那是,花林那邊多山少平原,森林植被好,又少工業,自然空氣清新,氣候涼爽。”劉永貴訥訥道:“趙書記在花林呆了三年吧?”

“嗯,三年,對花林也有些感情了。”趙國棟搖搖頭,把話題扯回來:“永貴,你說這越秀河並不長,咋水量這麼大?”

“趙書記,你有所不知,越秀河雖短,但是卻是在武陵山區裡彙集了好幾條溪流,後來從蒼化南端出山鑽出來,一直到山口下端處纔有一座五十年代修的密山水庫攔住,只要武陵山區一下雨,越秀河水保證猛漲,密山水庫只能起到阻攔一下水速的作用。”

“密山水庫屬於蒼化縣還是市水利局管?”

“原來屬於市裡管,後來下放給縣裡管了,密山水庫屬於小型水庫,而且老舊,價值不大。”劉永貴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趙國棟怎麼突然關心起密山水庫來了。

“密山水庫庫容小,能起到多大阻攔洪水作用?”趙國棟反問。

“最早是發展小水電時候上的馬,但是修建好之後難以達到預期目的,就純粹成了灌溉用水庫,不過由於武陵山區水流豐沛,所以密山水庫很少蓄水,加之設計也不是很科學,有不少人都建議在往上游修一座水庫更符合目前的防洪灌溉需要。”劉永貴吧嗒着嘴道。

趙國棟正在琢磨着這密山水庫會不會出現啥問題影響到西江這邊,畢竟這密山水庫正好在蒼化縣下端,再往下就是西江地界了,而且西江這邊地勢就是一馬平川,沒啥阻擋起伏,洪水要真下來,那可就沒啥阻擋了。

令狐潮一路小跑着跑上河堤,把手機遞給趙國棟,“尤秘書長電話。”

趙國棟接過電話,尤蓮香通知他下午四點鐘開黨政聯席會,這個時候突然通知開黨政聯席會真是有些蹊蹺,不過尤蓮香說是佈置省裡邊緊急通知的防汛工作,他心裡就咯噔一響,不是真的有啥問題吧?

市委常委會議室裡氣氛有些肅穆,會議是黃凌和舒志高以及孟淵三人到省裡開了緊急會之後回來立即召開的,議題只有一個,國家防總和國家氣象局發佈最新消息稱長江流域將會在近期出現一次大範圍的強降雨過程,而且預計強降雨過程持續時間相當長,可能會超出預期,請各地要做好防汛抗洪的充分準備。

“根據國家防總和省防總的通知,我們寧陵市和南部賓州市都將迎來一次大範圍的強降雨,估計持續時間在兩至三天,這會對我們寧陵全市各縣都造成較大影響,尤其是武陵山區可能會迎來汛期以來第一次強降水,可能會影響到我們市內的烏江、越秀河、翠河、金馬河、桂溪、云溪、白頭河等多條江河,按照省上統一部署從今天開始全市就要進入防汛搶險期,市上成立了防汛搶險指揮部,指揮長由市委書記黃凌同志擔任,市委副書記、市長舒志高同志擔任副指揮長,其他市領導擔任成員,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我兼任,水利局局長汪道祿同志任副主任。”

孟淵是個四十出頭面目清秀的中年眼鏡男,趙國棟一直覺得這位副市長更適合作一個教書先生或者研究學者,平素接觸也是文質彬彬,相當和藹,但是給趙國棟的感覺缺乏那麼一點魄力膽氣,說什麼事情都是帶着一股子商量的味道。

尤其是在上一次趙國棟找上門去討論烏江江堤加固加高方案時,汪道祿推說要找孟市長拍板,趙國棟便拉上汪道祿去找孟淵,就在孟淵辦公室裡堵住孟淵,三言兩語之下,孟淵雖然也知道這有些不符合情理,但是也不好推託,只有把擔子推給汪道祿,最後還是趙國棟硬逼着汪道祿點頭,孟淵才如釋重負一般跟着點頭,就像是汪道祿是分管副市長而他是水利局長一般。

孟淵簡要的把情況介紹完就立即引起了一陣議論,常委和副市長們都是交頭接耳,顯然覺得先前並沒有多少預兆,怎麼會一下子就把事情說得這樣嚴重,雖然說今年汛期有些提前,但是這防汛工作每年都在提,搶險也是每年都在抓,但是開這樣一個規模的黨政聯席會似乎就有些點小題大做了,寧陵市內本來江河就多,水庫、堤壩也是不少,每年的防洪搶險工作也都是輕車熟路,也遇上過一些險情,但是像一下子提升到這種規格來開會,卻還是第一次。

“黃書記,舒市長,老孟,問題有這麼嚴重麼?”嚴立民皺起眉頭,雖然是用商量的口吻,但是還是流露出一股子不以爲然的味道,“這防汛搶險每年都在搞,各種預案也有,要說各種防汛物資也都是提前儲備好,好像西江區今年還特意加大了儲備量,國棟,是不是?但是這突然把警戒級別提到這麼高,那幾乎就是打亂了整個全市的正常工作,是不是有點太風聲鶴唳了?”

嚴立民的意見立即引起了包括金永健、陸劍民、毛萍、藍光以及李代富、符娟等人點頭贊同,年年都在搞這防汛搶險,這寧陵本來就在江河邊,真有點風浪大家也是見慣不驚了,這一下子大驚小怪的鬧騰起來,都有些覺得不以爲然。

“嚴書記,今年情況不大一樣,恐怕需要引起我們全市的高度重視,根據水文專家和氣象專家的分析,今年我國收到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副熱帶高氣壓在我國將會出現反覆波動的情況,也就是說雨季時間可能會特別長,降水也會大大超出正常年份,尤其是在我們長江流域,可能會遭受前所未有的暴雨襲擊。”

“而我們寧陵地處烏江水系腹地,多條支流都在我們寧陵境內匯入烏江,而且這些河流大多都發源於武陵山區及其延伸段,而降雨一旦集中在武陵山區而且雨量特別大的情況下,極易引發山洪集中爆發,對我們整個寧陵市的威脅極大,所以這一點務必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萬萬不可以掉以輕心,這也是爲什麼省上把黃書記和舒市長都召集回安都開會的主要原因。”

孟淵有些着急,他到省防總去了解情況時,省防總幾位專家專門提醒他說寧陵、藍山和安、唐江三地市只怕遭受暴雨襲擊的可能姓最大,洪災爆發的可能姓也最大,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視,恐怕就會遭受前所未有的災難。

“老孟,可能今年氣候的確有些反常,但是我們前期部已經做好了各種安排麼?現在又一下子提升到這樣緊張的程度,那幾乎就是讓我們所有幹部放下手中其他工作,一心一意來搞防汛搶險工作了,這也沒啥,問題是現階段要我們幹什麼?準備防汛物資?早就備齊了,巡查江防設施?這也需要專業人員查看,而且我記得上一次開會是國棟同志也提出來要加強對江河堤防設施的檢查和加固維修,老孟,這也早就該落實下去了吧?現在還要我們幹什麼?總不能讓全市幹部都呆在單位上等着天下雨吧?”

嚴立民很有些看不起這個書呆子模樣的孟市長,說話細聲細氣,活像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一般,半天說不到點子上,只會照本宣科,你要說清楚一個事情也得先好好琢磨一下怎麼才能讓大家信服,就這麼傳達一通省裡邊的精神,誰不會?問題在於現在要怎麼落實省裡精神,該怎麼幹?

“嚴書記說得有道理,關鍵在於我們現在需要做些什麼,剛纔孟市長不是說了麼,暴雨可能明天就要下來,我覺得咱們市裡恐怕也得有個總體應急預案,而且還得考慮如果真的洪水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嚴重,我們市級機關各單位該怎麼辦?恐怕也得組織起來上前線才行,至少現在也要組織一個預案,確定一下誰負責哪一片,誰負責幹啥,免得到時候真的亂成一團。”

趙國棟明裡是捧了嚴立民,實際上還是替孟淵分辨了一下,雖然和孟淵沒啥交情,但是至少也算是幫自己在烏江江堤上出了錢,而且更重要的是趙國棟知道這一次寧陵恐怕真的會遇上空前的危機,早一點做好各種準備,也有助於最大限度減少混亂減輕損失。

(未完待續)

第12節 危險苗頭第102節 青萍之末的洞察第36節 軟硬兼施第69節 端倪初現第6節 交情第79章 關鍵是要穩定第83節 通才第122節 隱憂第24節 程序走完第94節 水到第23節 麻煩來了第88節 惡浪第四十五節第13節 果然與衆不同第48節 泰然第30節 利益糾葛第15節 如是想第17節 高速辦第111節 角色第62節 豐收之喜第87節 得失與熔爐第20節 出息第18節 項目第68節 命運之珠第44節 造勢第24節 花有幾樣紅第3節 初來第69節 關懷第33節 常委的責任第65節 暗箭第6節 潮頭!第85節 樹欲靜第37節 中心組學習第47節 臂助第107節 滿意度是關鍵第5節 亮相第96節 張網第24節 振奮第12節 士氣第47節 前景第114節 是金子哪裡都能閃光第52節 深層次的溝通第6節 交情第94節 兩不誤第5節 大婦第92節 另起第81節 換手第27節 工業第73節 準備攤牌第103節 發展觀和政治心態第59節 所謀乃大第85節 刮目相看第13節 歷程第64節 急迫第99節 扶上馬送一程第61節 基層難處第47節 前景第42節 滑鐵盧還是遵義會議?第43節 弄潮兒第19節 發展觀第53節 心鬥第13節 禍不單行第89節 軟肋第55節 歸來第77節 謀官第62節 感覺第116節 恭喜,趙常委第87節 探討第93節 印象積累第80節 複雜第82節 奮鬥第17節 麻煩包第6節 龍潭虎穴第27節 爭議第17節 京官第40節 道無界限第47節 下注第85節 刮目相看第85節 甚囂塵上第44節 着手第62節 塞翁失馬第15節 中央的意第12節 收買第54節 別樣第54節 情人第79節 生活第124節 明朗化第77節 文章第70節 造勢與妥協第5節 瓶頸第21節 畜生第75節 探討第12節 春酒(1)第18節 正面衝突第63節 班主任老師和楚州人事第83節 見縫插針第122節 糾結第102節 動向第9節 包袱第5節 東窗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