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節 得有自己的班底

金橋銀路銅房子,誰都知道修橋能掙錢,看樣子是有人看上這座橋了。

韋飈一言不發,臉色卻變得更加難看,趙國棟自顧自的抿着茶杯裡的茶水,也是半晌無語。

桂溪大橋要按照設計要求,機動車雙向四車道,外加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主橋加引橋,總投資估計要在二千萬以上。

按照縣裡的設想,如果市裡邊能夠解決一半最好,如果不能百分之四十或者三十也能接受,剩下的縣裡向銀行貸款一部分,另外也由建築商墊一部分,分兩到三年付清,設想是很美麗,但是隻是卻沒有想到第一遭就遇到了當頭悶棒。

李鼎南的舅子要想拿下這座橋,當然這只是明面上的,保不準這背後還得牽扯着不少人。

兩千多萬的投資啊,對於財政收入不過三四千萬的花林縣來說,咋算也是一個天文數字了,只是這橋由誰來修,卻一直沒有定論。

沒有定論的關鍵還是付款方式。

誰都希望能儘早拿到所有工程款,最好能提前先支付一部分啓動資金,但那是資金充裕的項目,對於像花林縣這種窮縣來說,新花公路和花蓬公路就已經把縣裡拖得精疲力竭了,這桂溪大橋若是又動工,真的有些支撐不住了,唯一辦法就是貸款和墊資相結合,就算是這樣,這筆錢也能把人給憋死。

縣裡希望能夠由一家資金實力雄厚的大建築企業來承擔這座橋的建設工程。大企業一來信譽度高,技術力量過硬,可以確保這座架通桂溪東西兩岸的命脈橋質量無虞;二來大企業資金厚實,如果分成三年支付工程款項,這樣也可以大大減輕花林縣財政的支付壓力。

省三建司和華中建司都有意來承建這座橋,而且縣裡邊建設部門也對這兩家企業的資質和實力進行了初期考察,覺得比較合適,而市裡邊的幾家建築公司也曾經打聽過建設要求,都被花林縣裡的提出的三年支付完工程款這個條件給嚇退了。

市裡邊一些領導在某些場合也很含蓄的提出了本地建設工程應當儘可能的考慮本地建築企業,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說法也很是有些市場,但是對於花林縣來說,本地企業似乎都難以接受這樣的條件,他們最大限度也只能接受了兩年內付完工程款。

這市裡財政不願出錢看來還只是第一招,這日後保不準還有無數風波生出來,誰來接這活兒怕都得遭遇不少麻煩。

琢磨半晌,趙國棟品出其中味來,看樣子這解鈴還需繫鈴人,要想讓市裡出錢,只怕還得把李鼎南這一關打通,而一通百通,只要李鼎南這一關過了,一切都好說了。

“老韋,這事兒放在這兒吧,咱們在合計合計,市裡邊不出錢,咱們這桂溪大橋項目就只有擱淺,縣裡是支撐不起這樣大一筆投入的。”趙國棟沉吟道:“但是怎麼作通市裡工作,咱們還得和羅書記商量商量。”

“趙縣長,我看你我猜測的東西都八九不離十,三年付清是咱們定下的原則,有些人企圖用這種方式來壓縣裡讓步,只怕是我們讓了這邊,那邊也一樣難過。”韋飈點點頭,原本不想說,但是總覺得氣悶不過,還是抖落出來。

“老韋,我知道了,咱們總得要綜合平衡一下不是?”趙國棟苦笑着嘆了一口氣:“錢這玩意兒,真是王八蛋,總能逼得你作一些不得已的妥協,但是沒它你卻寸步難行。”

望着韋飈消失在門口的背影,趙國棟仰靠在沙發上,瞑目沉思。

縣委常委會上關於建設桂溪大橋事宜就已經隱隱有了分歧意見,縣政府辦公會上確定的原則拿到縣委常委會上並沒有通過。

雖然事前趙國棟和羅大海已經交換過意見,羅大海雖然十分理解縣政府這邊的苦楚,但是卻並不願明確表態支持縣政府這邊的意見,而只是泛泛的表示要聽聽常委們的意見。

萬朝陽和羅大海態度一樣曖昧不明,魯達和龐鈞則明確表示反對,苗月華和何良才也不明確表態,只是說需要仔細研究考慮,唯有曹淵旗幟宣明的站在了自己這一邊,這讓趙國棟頗有些感慨。

曹淵不是什麼好鳥,至少在品行上很值得懷疑,桂全友獲得的消息相當詳實準確。

晏修和時代的雲嶺縣屬於典型的一言堂天下,曹淵作爲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一直是縣委副書記的最有力爭奪者,而他自認爲也算得上是晏修和的得力心腹,在晏修和鞍前馬後立下了汗馬功勞,於情於理晏修和在上升之前都應該替他考慮升一格,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是宣傳部長升爲縣委副書記,這讓曹淵極度失望。

失望之下曹淵就有些不那麼地道了,尤其是在晏修和臨走之前更是前所未有的打起了翻天印,在省委組織部考察晏修和時他含蓄的表達了目前雲嶺縣各級財政負債沉重引發欠薪欠資風波與主要領導的政績觀有很大原因。

而據說原本極有可能進入千州地委委員的晏修和,最終只撈到了一個千州地區副專員,這是否與此有關就很難說了。

總而言之,曹淵在雲嶺上演了一出典型的反目成仇悲喜劇幕,不過也有不少人的確對曹淵敢於在晏修和尚未正式離任之前就敢於挑明雲嶺縣的一大患還是持相當肯定的態度,至少現任市委書記祁予鴻對於曹淵就很青睞。

只是究竟是不是因爲他敢於在省委組織部考察晏修和時的“仗義執言”而得到祁予鴻的看重就不得而知了。

只可惜韋飈不是常委。

瞭解曹淵根底的同時,趙國棟也對目前自己的幾個副手情況也摸了一個底。苗月華就不去說她了,在不涉及關鍵問題上時,她總是能夠和自己站在一線,但是關鍵時刻這個女人卻往往搖擺不定,一切都需要根據具體事件來分析。

黃鐵臣是個典型的對事不對人的角色,無論習慣於沉默來表示自己的態度,而汪明熹則恰恰相反,典型對人不對事,要讓他和自己一條心,趙國棟自認爲還沒有那份人格魅力。

目前看來也唯有韋飈是比較值得信賴的角色。

雖然前期因爲入常一事有些隔閡,但是時過境遷,自己已經是一縣之長,一切也就煙消雲散了。這個人工作經驗豐富,協調能力和人際關係都相當不錯,唯一的缺點就是性子稍稍偏軟了一點,拿蔣蘊華的話來說,他是一個十分合適且盡職盡責的副職人選,但是卻不是一個合格的黨政一把手,缺乏那份果決和堅執的氣魄。

趙國棟這個時候才發現自己在常委會中顯得如此孤獨而又單薄,如果說羅、萬二人無條件的支持自己,那自然沒有什麼問題,一切OK,但是如果二人態度有所保留,那麼自己就有些勢單力薄的感覺了。

魯達因爲嚴立民的態度似乎和自己也沒有最初那麼熱絡了,甚至還隱隱有一點隔閡,這讓趙國棟很是不解,難道說你作爲一個縣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還真以爲是嚴立民的下屬,似乎連自己的角色定位都還沒有搞清楚,如果是那樣,那他這個縣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大概也就只能在這個位置上到頭了。

龐鈞不用說,頗有點誓不兩立的感覺,但是在政府這一塊中還沒有他的發言權,他頂多也就只有能在常委會上給自己製造一點麻煩罷了。縣委辦主任何良才和縣委宣傳部長簡虹是兩個較爲弱勢的常委,素來不怎麼在常委會上發言,而縣武裝部政委邊鋒也秉承了上邊的風格,基本上不參加縣裡常委會,除非涉及政治精神方面的傳達會議。

趙國棟小口小口的抿着黑茶,仔細思襯着。

爲了打響花林黑茶的品牌,趙國棟也還是學會了喝黑茶,這種經過發酵之後的黑茶味道濃郁,初期的確有些令人難以適應,但是一旦你習慣之後你就會發現真還有些割捨不下了。

得有自己的班底,這是趙國棟給自己得出的結論,把希望寄託在其他人身上是一種天真幼稚的表現,而先前羅大海和萬朝陽的信誓旦旦有些大意了。

沒有人會一直無條件的支持自己,即便是自己的理念和他們的想法大體相合,但是體現在具體事務上仍然有很多差異,尤其是在上邊有人干預發話的情況下,這種情況就顯得更加捉摸不定了。

現在還不算爲時太晚,桂溪大橋這件事情已經給自己敲響了警種,值得自己好生反思了。

“老桂,你到我辦公室來一趟。”趙國棟思索了一陣,還是給桂全友打了個電話,分化瓦解也好,拉攏收買也好,拉幫結派也好,總的有一個熟悉底細的人來幫自己出謀劃策參考評估才行。

桂全友的確是一個難得的稱手人才,只可惜起步太晚了一些,否則真還能幫自己更大的忙,不過既然跟着了自己,趙國棟絕不會讓別人失望。

第25節 布子第48節 試驗田和先行者第47節 贈人玫瑰第31節 邊鼓第23節 風波第124節 明朗化第79節 附從第92節 互助互動第94節 千絲萬縷第7節 苦澀第99節 艱難抉擇第75節 禍福難料第93節 女人們第43節 衝突第76節 人脈第113節 發動和有所謀第9節 遊說第32節 黨代會第65節 受教第42節 結怨第46節 霸氣凜然第23節 野望無限第48節 餘香嫋嫋第75節 有爲而來第74節 成熟第51節 招兵買馬(2)第27節 爭議第19節 俱樂部(3)第41節 干將第35節 要努力,要奮鬥第75節 探尋第78節 不道德的東西是最誘人的第55節 貌似雨過天青第69節 警鐘第51節 清風拂山崗第47節 下注第48節 沉着應對第99節 團拜第97節 曖昧第38節 平靜進入第112節 份量第107節 着相第80節 理念分歧第108節 部情第41節 犯衆怒第82節 暗伏第6節 蛛絲馬跡第77節 風聲第35節 家人第63節 經濟點評會第23節 麻煩來了第79節 節外生枝第93節 端倪初現第120節 人生 ,不外如此!第32節 衝擊波(2)第14節 令人神往的傳奇第92節 省委書記不好當 蔡正陽的確心情有些不太好,但也不是楊彪想象的那樣糟糕,幾樁事兒湊第123節 爲有源頭活水來第16節 祝中原第123節 要過大考第2節 土城第75節 利益羣體的力量第36節 必要第22節 坦然面對第46節 暗流第130節 浮出水面第113節 隱憂第44節 鋼鐵問題第49節 變故第49節 圈裡圈外第83節 活膩味了第10節 難伺候的主兒第103節 針鋒相對第85節 樹欲靜第77節 幫人即幫己第3節 老部下們第21節 高招第14節 令人神往的傳奇第41節 長川第107節 癰患第24節 位置第50節 同學之間第100節 市與區第34節 白眼狼第43節 對事不對人第75節 鬱結第22節 進展第116節 交鋒第51節 非你莫屬第48節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115節 簡單第69節 老謀深算第17節 轉向第13節 果然與衆不同第37節 資源產業第84節 山雨欲來第11節 標杆第46節 殺人不見血第73節 宣傳第50節 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