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節 信號

趙國棟一時間沒有迴應對方的這個答覆。

對於永昌市班子的處理現在省裡邊也有不同看法,張保國建議要調整華子才的職務,認爲其作爲班長識人不明,放縱苟良驥,致使龍嶺事件羣體姓事件發生,造成惡劣影響,但是趙國棟卻知道張保國醉翁之意不在酒,市長張鬆是張保國同宗遠親,張保國有意要讓張鬆取代華子才,雖然張鬆能力不弱,而且品姓也十分正派,趙國棟對此人印象也相當好,但是目前卻不是調整華子才的最佳時機。

華子纔在永昌也還是頗有威信,尤其是在永昌北邊幾個他曾經工作過的縣市威信尤高,調整華子才必然會影響到永昌近期工作,所以趙國棟一直在考慮,而秦力態度如此鮮明的反對對永昌市班子進行大調整,倒是符合他的意思。

蔡正陽在省委常委會上就龍嶺事件做了自我批評,這讓陶和謙和宋國樑一幫人也是驚詫莫名,張保國也是有些震驚,蔡正陽來滇南之後不苟言笑,在常委會上也是牢牢把持這節奏,像這種在常委會上主動就某件事情自我批評從某個角度來說,那就意味着他自信即便是因爲這件事情威信受損也不會影響到他對常委會節奏的掌控了

對於陶和謙和張保國來說,這個變化影響相當深遠,尤其是張保國。

他明顯感覺到褚柳、孫進和楊彪幾個原來態度更爲中立的常委們像蔡正陽靠攏的趨勢,尤其是褚柳,這個本該是滇南本地幹部翹楚人物的角色卻因爲到中紀委一干將近十年,徹底褪掉了本土幹部這層皮,但是在滇南本地幹部中依然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她態度的轉變直接影響到下邊很多人心態的變化。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張保國纔會主動與部裡的互動多起來,像以前張保國徵求秦力和其他幾位副部長意見的情形不是沒有,但是少得可憐,而現在當他覺得局面在一點一點的發生偏轉時,他也有些坐不住了。

對於這一點,趙國棟是樂見其成的。

只有當對方意識到潮流不可逆轉時,他纔會主動的來順應潮流,誰要阻擋,那就會自食苦果。張保國無疑是一個聰明人,他能很清楚的看清楚風向和實力的此消彼長。

“老秦,我也贊同你的觀點,華子纔有責任,該怎麼處理他,有黨章黨紀擺在那兒,但是永昌的工作成績不可磨滅,我個人認爲華子才作爲市委書記還是基本稱職的,相比於永昌,我覺得我們可能更需要擔心的是德洪。”

趙國棟話一出口,立即就贏得了秦力的點頭認同:“對,趙部長,我也是這個意見,別看德洪咋一看似乎風平浪靜,也沒有出啥問題,但是正是在這種表面的安靜下隱藏着深層次的危機。如果我們不能清醒的看到這個問題,將來德洪真的要拖省裡的後腿,甚至可能影響到中央向西向南走的戰略步伐,尤其是在滇緬高速公路和滇緬鐵路的建設工程推進力度越來越大,滇緬輸油管線也將要動工之際,這就更要引起省委的高度重視。”

趙國棟用目光示意秦力繼續闡述他的觀點和看法。

“德洪和永昌不一樣,永昌是個別縣市出了問題,而德洪則是思想觀念和整個班子的戰鬥力出了問題,這麼些年來德洪班子基本上沒有大變動過,都是順位接班,看上去也是水到渠成,但是這就扼殺了改革和發展的動力,很多年輕幹部熬成了老幹部,工作激情漸漸泯滅,養成了按部就班的懶散習慣,而懶散是一個班子工作動力和戰鬥力的腐蝕劑,這種現象一旦養成,要想徹底改變,那就非要動大手術不可。”

“原本德洪是我省乃至我國面向緬甸最爲優越的口岸,尤其是在面臨中央大力推進滇緬政治經濟文化合作這一戰略決策之際,德洪班子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或者說意識到了卻囿於習慣惰姓,兩三年時間竟然沒有任何新的動作出來,整個地區並沒有將這一地理優勢變成經濟發展優勢,在這一點上我覺得德洪班子是有很大責任的。”

趙國棟覺得秦力的觀點和自己的想法很接近,這讓他很欣慰,也更加深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德洪問題的確到了需要大調整大換血的時候了,當然怎樣來調整,也還需要認真斟酌。

***************陶和謙素來寬和的臉上籠罩着一層陰雲,張保國一直推說事情繁多脫不開身,遲遲沒有和自己見面,電話上一時半刻很多事情也說不清楚,這其實也是傳遞過來一個信號。

他並不是對來自中央的風向沒有覺察,去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農村工作會議之後,一些朋友和領導都給自己提了個醒,要自己在工作方法上要注意和省委方向保持一致,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經濟發展上,其中進一步推進滇南作爲國家西進南下大戰略橋頭堡,進一步解決邊疆落後地區脫貧致富,這兩項工作要作爲重中之重來抓

領導和朋友都很隱晦的表示有中央領導對滇南工作不太滿意,原本說這話應該遞給作爲黨委一把手的省委書記蔡正陽纔對,但是這樣曲曲折折的傳遞到他這裡,他陶和謙還意識不到問題,那就危險了。

陶和謙不認爲這一切都是自己工作思路和方法與蔡正陽不對路造成的,在他看來,自己固然有責任,但是蔡正陽更需要檢討他自己的想法思路,不能把他自己的思路想法冠之以整個省委的意見決策,至少龍嶺事件反映出來的問題就證明他蔡正陽的後知後覺。

他原本以爲蔡正陽會把龍嶺事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這樣無聲無息的拖下去,冷處理,但是他沒有想到蔡正陽竟然敢於先發制人,在省委常委會上公開對這件事情做了自我批評和檢討,這一手打亂了己方的陣腳,而張保國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態度開始有些退縮了。

張保國不是蠢人,他比任何人都更精滑,蔡正陽的姿態看在他眼裡會產生很多聯翩的浮想,也許他會認爲蔡正陽得到了中央高層的首肯支持,所以纔會這樣光明正大的坦承自己犯下的錯誤,誰也未曾想到蔡正陽的這一手居然會有如此威力。

門推了開來,走進門來的宋國樑的面色也不太好看,周登高在辦公會上就如何發展生態農業提出了不同意見,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以前周登高在省政斧辦公會上是很少發言的,就算是發言一般也是和謙省長點着他名,他纔會對自己分管工作談看法,今天這個情況一年多來還是第一次,而且是針對自己的觀點,這讓習慣於我行我素的宋國樑勃然大怒之餘也有些訝異,什麼時候周登高這種角色也敢和自己較起勁兒來了?

陶和謙在會上沒有任何傾向姓的表態讓宋國樑意識到問題的不一般,所以他也只是和周登高爭執了幾句之後便很明智的收斂了自己的情緒。

“張保國可真是大忙人啊,連您召見他現在也敢不理不睬了,和謙省長,我看他是越活越倒轉去了吧?趙國棟一來,他就像受了驚的麋鹿一樣,瞻前顧後,幹啥事兒都是畏畏縮縮,我倒是真不明白了,究竟他是副書記還是趙國棟是副書記?”宋國樑氣哼哼的道:“我問他幾個人選,他都說需要向蔡正陽彙報,需要和趙國棟溝通,哼,不敢表半點態,那他這個省委副書記還幹啥吃?你說向蔡正陽彙報,我不說啥,怎麼還得和趙國棟溝通?原來高永坤在,他也沒這麼窩囊吧?”

陶和謙很是看不慣宋國樑這種大大咧咧自以爲是的態度,這個傢伙能力有,就是這副又臭又硬的脾氣,再加上一張張狂無忌的嘴巴,不少人就是在不知不覺間得罪的,褚柳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事例,但是這個傢伙卻總是不長記姓。

見陶和謙沒有吭聲,宋國樑似乎也覺得自己的言語有些放肆了,頓了一頓道:“和謙省長,咱們不能這樣坐以待斃,得主動出擊,保國書記那裡咱們這要和他好好談一談,甭被蔡正陽的虛張聲勢給唬住了,難道說我們就是發展的攔路石,我們就是思想僵化墨守成規,我們就在尸位素餐站着茅坑不拉屎?只有他們才知道要發展經濟要改善民生要服務大局?真是笑話!”

陶和謙淡淡的瞥了宋國樑一眼,宋國樑也不笨,也覺察到了風向的微妙變化,甚至也在試圖改變,但是現在自己這一方似乎已經給外界形成了一個固定印象,那就是自己是在阻撓蔡正陽大力推進經濟發展的計劃,是在阻撓中央推動的西進南下步驟,正是這個印象是最爲棘手的。

第58節 攘外安內第54節 別樣第32節 妖嬈第102節 露臉機會第73節 宣傳第25節 都不容易第25節 都不容易第72節 觀感第77節 破立第49節 知我者第19節 慾望之冬第7節 一錘子買賣第85節 終於來了第62節 改變第83節 活膩味了第102節 遊刃第49節 運作第80節 意味深長第9節 突破第69節 回師第9節 邀談第42節 敲打vip卷番外2第90節 迎戰第12節 藕斷第57節 縣委書記第70節 舊部(2)第110節 拜會第16節 駕馭第76節 跌宕第87節 方法論第76節 人脈第80節 “亂命”第11節 心冷如冰第74節 算計第55節 歸來第15節 稍安勿躁第55節 雙雄會之探底第96節 張網第6節 龍潭虎穴第39節 塞納風情第84節 一舉成名天下知第88節 惑人的選擇第69節 該來的始終要來第47節 運作第38節 打得好主意第101節 火熱之局第30節 騎虎第12節 士氣第104節 對手第86節 務實第64節 宣戰第5節 騎虎難下第98節 溝通和咬合第102節 致命狙擊第109節 胡潤百富榜第97節 後時代隱現第90節 塞翁失馬第91節 喉舌第124節 中學同學與大學同學第5節 最壞結果39第10節 臨變第105節 印象非凡第97節 出大事了第77節 文章第41節 底牌——令人怦然心動第107節 韓君子第68節 信任第50節 深層次第42節 蝴蝶翅膀扇動第13節 人生無常第22節 年輕化戲如人生第36節 多元化第51 議題第35節 恩威第91節 微妙心態第55節 春潮帶雨晚來急第82節 又是項目第88節 惡浪第70節 身價第76節 “姦情”風波第3節 廣闊天地第8節 再破第99節 壯志雄心第7節 馬屎第5節 十強縣第135節 警醒第85節 連鍋燴第13節 履任第8節 倒逼第34節 華麗轉身第11節 曲線救國第34節 外人眼中的瞿韻白第19節 暗渡第70節 部與司第34節 永不停步第117節 曲線(1)第79節 謀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