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 男兒橫行須帶刀

“光是產業佈局還不足以讓我感到壓力。畢竟這產業發展需要配套和基礎設施,這也不是一年兩年就能一蹴而就,設施完備了真要形成規模體系也還要一個過程才能真正派上用場,寧陵在緊趕慢趕,但咱們也沒有歇着,比他們慢是慢了點,但主要原因還是因爲他們起步低。”

鄧若賢和譚立峰越走越近,兩人似乎也對後邊參觀項目沒有多少興趣了,尤蓮香那清脆悅耳的聲音通過話筒傳出來直往大家耳朵裡鑽,但是也影響不到兩人的興趣點,

譚立峰眉宇間的沉鬱更深了一些,連鄧若賢都覺察出來了寧陵的巨大變化和潛力源於什麼,這正是他所擔心和有些力不從心的,有時候一步落後,就步步落後,而有時候你則是有心殺敵無力迴天。

“我感覺寧陵正在營造一個體系和一個體制,一個現在我還不能完全把握沒有真正瞭解清楚體制,但是我看那位尤市長也是個實誠人,或者說是省裡邊是真的是以把這會放在寧陵開爲條件逼着寧陵獻寶來着,要讓寧陵方面拿出點像樣的東西來,光是拿幾個大項目或者幾個有模有樣的民營企業來按部就班的解剖。沒多大意思,咱們懷慶一樣做得到,沒準兒建陽和綿州更不服氣呢。”鄧若賢笑着道,但是笑意中有些感嘆和苦澀。

“寧陵是有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就憑這個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局在咱們安原省敢首發寧陵,而且還來了一手面向全國公招公選,嘿嘿,至少這份氣派我譚立峰做不到。”譚立峰淡淡的道。

“成立這個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局不重要,關鍵在於寧陵是真把這個部門的作用發揮出來了,其實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的職責原來就沒有單位過問分管了麼?不是,但是爲什麼卻顯得有氣無力,聲名不彰呢?因爲你主要領導不重視,對這方面的工作安排部署和考覈沒有形成一個定製,自然大家也就敷衍了事得過且過了。”鄧若賢一語中的,“這一招也不過就是明確了職責權限而已,並不新鮮,關鍵還是在於能否落實。”

“唔,若賢,你說得對,寧陵把許多部門的權屬職責交給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局,幾乎要當半個計劃與發展委員會了,嘿嘿,聽說趙國棟還誇了海口,幹得好要讓這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局局長進政府班子,起碼要掛個市長助理職銜,這小子是不按套路出拳,卻要硬生生打出一個新天地啊。”

譚立峰也有些感慨。扔到寧陵這個地方,也由不得趙國棟不背水一戰,啥路數招法都敢用,創新改革那也是逼出來的,深圳以前不就是一個小漁村麼?興則推而廣之,敗則剖析改之,就這麼簡單。咋改革開放就沒敢從滬江、首都這樣的風水寶地開始呢?那也是一個策略問題。

“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局,人才補貼、專家樓,譚書記,這每一着含義都深着呢,寧陵這樣的財政窮市都敢如此大手筆,我都感到慚愧啊。”

鄧若賢口頭上說是感到慚愧,內心深處卻是對趙國棟欽佩無比,這一招一式看似不合常理,卻總能先行一步引領風騷,難怪這個會議放到了寧陵。

“若賢,看來我們這一次來寧陵參加會議還是有所得啊,我們不說照搬寧陵方面的一些手法,但是對於我們懷慶發展有益的東西還是可以借鑑的,專家樓這一出我感覺有些噱頭的味道,更像是爲他們那個所謂竹製環保建材打廣告的味道。但是人才補貼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考慮,我們懷慶這一兩年進來的企業不少,其中不少也有意將研發中心設在我們懷慶,留住人才很重要,這對於加強我們懷慶的教育科研力量也是一個很好的彌補,你回去要和老付好好商量一下。”譚立峰也非腐儒,寧陵可取之處自然可以作爲他山之石。

“譚書記,我感覺寧陵雖然在經濟體系和總量上還無法和我們相比,但是他們也有比我們佔了先手的一方面,那就是我感覺他們區縣這一級領導,從主要領導到分管領導,現在思想都很活絡,就是一門心思想要發展經濟,看看那個西江區區長和土城縣委書記,說起經濟來都是如數家珍,窺一斑而知全豹,要知道寧陵原來一半以上的區縣都是國家和省級貧困縣,據我所知,七八年前,他們這些縣委書記縣長們都是一門心思想要琢磨着怎麼吃國家補貼呢,思想觀念變了,這纔是根本,只有你隨時隨地存了這份心,這經濟你才能搞得上去。”

鄧若賢的話語再一次擊中了譚立峰的痛處,或許他只是感嘆寧陵區縣這一級領導的思想意識,但是譚立峰卻聯想到了懷慶班子的問題,鄧若賢的話無意間卻給了譚立峰一個提醒,如果不解決好班子團結齊心的問題,懷慶終究要出問題。而且一出就是破壞性的問題,傷元氣的問題。

而自己能把這頑局處理好麼?想到這兒譚立峰就有些頭疼,但是胸腔子裡那股子血氣卻是禁不住要往外冒,男兒橫行須帶刀,有時候只怕免不了就要橫行揮刀,當斷就斷了。

姚文智很瀟灑跟隨在省委書記一行人後邊,兩位地主頗爲合度的跟隨在兩側,這是他們的本分兒,趙國棟似乎少於說話,只是微笑着側首陪着笑臉,而那位市長卻是頗爲活躍,這也讓姚文智對趙國棟高看了幾分。

這種場合下誰不想掙個熱臉,尤其是像趙國棟這種一門心思殺回安原的熱胸冷肚皮覺角色,咋也該尋個機會在領導面前不露聲色的點兩點,但是看了這幾個點下來,姚文智發現除了作爲導引主講的那位女常務副市長外,基本上也就是這位市長在那裡補充。

趙國棟甚至連插言都似乎吝於,但是卻絕不離開領導的視線,臉上那副盡在掌握之中的淡然自若幾乎能刮下來擱盤子裡。

孫連平沒有來,這是正理兒,作爲省委副書記,他沒有必要參加這種對於他本人來說沒有多大意義的會議,姚文智不得不來。這就是一個替別人臉上貼金的回憶,省裡大佬們是要用寧陵這條鞭子來好好抽打安都、建陽還有綿州,難受在心裡,但是臉上你還得保持一副大度雍容的味道。

但姚文智不認爲這僅僅是一場鞭笞敲打,他覺得對於安都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寧陵的異軍突起,雖然說無法和安都這種巨無霸相提並論,但是人家的速度和氣勢可是拿足了,趙國棟這小子走到哪兒都能折騰出一番風浪來,是個人物,也不枉寧書記看重他一回。

姚文智一直認爲很多地方安都學不了寧陵。也沒法學,安都不是三五兩個項目就能扭轉車頭拉動繮繩的車,但是這一次還是有些東西讓他眼珠子亮了一亮。

停留於這些大項目和外來資本的引進表面就太淺薄了,目光放在那些個花架子噱頭上那也是買櫝還珠的料,關鍵還在於寧陵在經濟發展和行政服務中表現出來的一些新理念和新觀點,那位尤市長口才甚佳,隨便哪個參觀點項目上都能信手拈來,拿出一兩條寧陵市裡搞出來的新道道,總能讓人耳目一新。

如果只是單單其中一兩項,那也正常,畢竟在這個資訊日益發達的時代,各地交流日益增多,你今天能琢磨出一些新東西來,明天就可以付諸實施,後天沒準兒別人就已經在你這裡來取經甚至據爲己用了,但是要形成一個像模像樣的體系架構,形成一個定製路數,沒點工夫和時間不行,不花巧心思下大毅力也不行,寧陵未必完全做到,但是大架子卻是擱下了,這一點姚文智看得清楚。

這一切都是趙國棟一年多時間做到的?

當然,否則他趙國棟也白白從中央部委上等厚差事上殺回來了。

安都也需要一些改變了,否則還會繼續這樣不冷不熱的沉悶下去,繼續被省裡邊不輕不重的敲打,苗振中耽擱了幾年,孫連平又來了,都是些求穩圖平的主兒,他們頂着省委副書記的銜可以視若無睹,月白風清,自己卻不能,不說這個市長白當,就這幾年擱這位置上尸位素餐他姚文智也咽不下這口氣。

血性,毅力,韌勁,魄力,自己缺什麼。姚文智有時候自己都覺得憋得慌,若是這市長一直這樣當下去,層層束縛加身,那還真不如尋個幕僚位置,就算是爲他人作嫁衣裳,也不枉在這個位置上白白浪費光陰。

第107節 反省,爲了前行第98節 興衰第19節 第一站第59節 緣定第85節 輿論攻勢第47節 好鬥鳳凰第44節 結識第72節 下屬的試探第36節 話別第14節 執政觀第2節 萬般心思第75節 是不是誤會第10節 出手第99節 團拜第34節 雙嬌第76節 人物第52節 站隊,毫不含糊第22節 紅色資本玩家第55節 招聘會第79節 另一個圈子第42節 收穫第57節 走一算三第29節 人性第40節 何等奇人第56節 直面第55節 多事之秋第77節 變局第62節 黑市第55節 多事之秋第42節 昆州市委書記第96節 麻雀第43節 暗渡陳倉第106節 寺悟第32節 浮想聯翩第34節 機緣第28節 曙光第98節 即興演講第4節 發招第41節 犯衆怒第32節 香豔電話第16節 衣錦第32節 要直面第46節 各有所謀1第41節 左和右第51節 狗屎運第80節 複雜第9節 布子第55節 多事之秋第8節 當局者迷第40節 道無界限第76節 女人和女人第39節 上訪第21節 示範第67節 鬥第77節 幫人即幫己第9節 戳穿第96節 微妙第65節 海龜VS土鱉?第23節 一時俊傑第34節 華麗轉身第43節 神通第85節 生活如斯第20節 試金石第51節 害我還是捧我第45節 小心慎入,危險!第32節 諍言第8節 產業方向第112節 揣摩上意第25節 真正的JOKER第3節 康熙青花第55節 談話(2)第42節 蝴蝶翅膀扇動第79節 徵信與金融第89節 評價第71節 比較優勢第31節 打火機第21節 熱土第11節 心冷如冰第106節 出訪第77節 文章第43節 人情第112節 投桃報李還是交易第89節 灼熱第97節 老夫聊發少年狂(1)第64節 絕不退縮第63節 稍安毋躁第26節 閨蜜第30節 春節第95節 羣衆工作第2節 上市指標第16節 見面會第91節 豐收第74節 大舞臺第115節 別意,濃墨重彩第26節 文城班子第30節 見面會第123節 碩果第33節 最後一班崗第39節 一鳴驚人第39節 揭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