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墨家

墨家是中國東周時期主要哲學派別之一,與孔子(儒家)、老子(道家)爲代表的三大漢族哲學體系形成了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墨家約產生於戰國時期。創始人爲墨翟(墨子)。墨家是一個紀律嚴密的學術團體,其首領稱“鉅子”,其成員到各國爲官必須推行墨家主張,所得俸祿亦須向團體奉獻。墨家學派有前後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會政治、倫理及認識論問題;後期墨家在邏輯學方面有重要貢獻。主張人與人平等相愛(兼愛),反對侵略戰爭(非攻)。重視文化傳承(明鬼),掌握自然規律(天志)。

墨子(約前468——前376),姓墨名翟(di),世稱墨子。《姓氏尋源》說墨氏出於宋微子,爲宋微子後裔。中國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和自然科學家,曾做過宋國大夫,當過製作器具的工匠,善於製造守城器械。墨翟,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生卒年不詳,大概是在前479年—前381年以內。中國春秋戰國時思想家、政治家,提出“兼愛”“非攻”等觀點,創立墨家學說,並有《墨子》一書傳世。墨學在當時影響很大,《孟子?滕文公》篇雲: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於楊,即歸墨。可知春秋之世,楊朱之學與墨學齊驅,並屬顯學。墨翟相傳原爲宋國人,後長期住在魯國。曾學習儒術,因不滿“禮”之煩瑣,另立新說,聚徒講學,成爲儒家的主要反對派。據說楚王曾計劃攻宋,墨子前往勸說楚王,並在與公輸班的模擬攻防中取得勝利,楚王只得退兵。墨子的思想與主張見墨家。

墨者多來自社會下層,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爲教育目的,“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尤重艱苦實踐,“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則夕弗得”,“摩頂放踵,利天下。爲之”(《孟子?盡心上》)。“以裘褐爲衣。以跂蹻(草鞋)爲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爲極”,生活清苦。墨者可以“赴湯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說至死也不後轉腳跟後退。墨者中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墨者必須服從鉅子的領導,其紀律嚴明,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呂氏春秋?去私》)。例如鉅子腹朜的兒子殺了人﹐雖得到秦惠王的寬恕﹐但仍堅持“殺人者死”的“墨者之法”。按墨家的規定﹐被派往各國做官的墨者,必須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張;行不通時寧可辭職。另外﹐做官的墨者要向團體捐獻俸祿﹐做到“有財相分”。當首領的要以身作則。墨家是一個有領袖、有學說、有組織的學派,他們有強烈的社會實踐精神。墨者們吃苦耐勞、嚴於律己。把維護公理與道義看作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墨者大多是有知識的勞動者。前期墨家在戰國初即有很大影響,與楊朱學派並稱顯學。它的社會倫理思想以兼愛爲核心,提倡“兼以易別”,反對儒家所強調的社會等級觀念。它提出“兼相愛,交相利”[1]。以尚賢、尚同、節用、節葬作爲治國方法。它還反對當時的兼併戰爭,提出非攻的主張。它主張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同時又承認鬼神的存在。前期墨家在認識論方面提出了以經驗爲基礎的認識方法,主張“聞之見之”、“取實與名”。它提出三表作爲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方法(三表:墨子提出的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標準。三表即1“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即以歷史記載的古代聖王的歷史經驗爲依據。2“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即以衆人的感覺經驗爲依據。3“廢(發)以爲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即以政治實踐的結果是否符合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爲依據。這是中國哲學史上最早提出的關於真理標準的命題,對後世產生了重要影響)。後期墨家分化成二支﹕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幾何學、幾何光學、靜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是謂“墨家後學”(亦稱“後期墨家”),另一支則轉化爲秦漢社會的遊俠。前者對前期墨家的社會倫理主張多有繼承,在認識論、邏輯學方面成就頗豐。後期墨家除肯定感覺經驗在認識中的作用外,也承認理性思維在認識中的作用,對前期墨家的經驗主義傾向有所克服。它還對“故”、“理”、“類”等古代邏輯的基本範疇作了明確的定義,區分了“達”、“類”、“私”等3類概念,對判斷、推理的形式也進行了研究,在中國古代邏輯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戰國以後,墨家已經衰微。到了西漢時,由於漢武帝的獨尊儒術政策、社會心態的變化以及墨家本身並非人人可達的艱苦訓練、嚴厲規則及高尚思想,墨家在西漢之後基本消失。但是根據考古發現最後一代在晚清出現,抗夷而全部滅亡。還有一種說法是明末清初最後一代鉅子留下遺書,此位鉅子只剩兩名弟子,一外放一內傳,外放弟子遠行立業,內傳弟子封閉了此隱靈秘府。春秋戰國時期v百家爭鳴v中出現的一個重要學派。《墨子》一書是墨子講學時由弟子們記錄後整理而成的。文字質樸無華,缺乏文學性,但邏輯性強,善於運用具體事例進行說理,使說理文章有了很大發展,對後代議論文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創立者爲著名思想家墨子(墨翟)。墨翟主張“兼愛”、“非攻”、“尚賢”,與儒家觀點尖銳對立。墨家是一個宣揚仁政的學派。在代表新型地主階級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對立的最大的一個學派,並列“顯學”。《韓非子?顯學》記載:“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墨子想大大改變周的制度。

墨者故事。1有個很有名望的墨家叫腹朜,住在秦國,他的兒子殺了人。秦惠王說:“先生的年歲大了,也沒有別的兒子,我已經命令官吏不殺他了。先生在這件事情上要聽我的。腹朜回答說:“墨家的法規規定:‘殺人的人要處死。傷害人的人要受刑。’這是用來禁絕殺人傷人,是天下的大義。君王雖然爲這事加以照顧,讓官吏不殺他,我不能不行施墨家的法規。腹朜沒有答應秦惠王,就殺掉了自已的兒子。兒子,是人們所偏愛的;忍心割去自已所偏愛的而推行大義,腹朜可稱得上大公無私了。2墨家有一任鉅子是孟勝,在楚國貴族陽城君的手下工作。陽城君下令孟勝帶領墨家幫助他守城,並且把璜玉分成兩半,做爲符節。陽城君自己拿了一塊。給孟勝另外一塊。並定下了約定:“如果有人來接管封地。必須出示符節,如果符節符合(能夠完整地拼合在一起),就表示是我的指令。(不然就不是)”後來楚王死了,羣臣圍攻追殺吳起。在楚王的葬禮上動了刀槍,陽城君也參與了這次行動。後來楚國要追究責任,陽城君就逃亡了,楚國要收回陽城這塊封地,楚國派大軍包圍了陽城,並派出使者請求收回封地。派人來收回封地的人沒有陽城君的那塊璜玉,於是孟勝說:“接受別人的封地,與別人有符節約定。今天要收回封地,但是沒有收到符節。但是依照我的能力無法阻止我守住陽城。爲了遵守信義,幫助陽城君守城,看來我不死於陽城是不可能的了。”孟勝的弟子徐弱勸阻孟勝說:“就算死,如果對陽城君有益也就算了,但是這樣做。不但對陽城君無益,還會斷絕墨家組織,我認爲是不可以的。”孟勝說:“不會的。我和陽城君,我是他的老師;即使不算他的老師,我也是他的朋友;即使不算他的朋友,我也是他的手下。如果我不死,那麼以後拜見良師時就不會來找墨者了,結拜好友也不會來找墨者了,聘請好員工也不會來找墨者了。我是爲了行墨者的道義而死,爲了讓墨家能繼承事業,我將鉅子的位置讓給在宋國的田襄子。田襄子是一位賢能的人,一定可以帶領墨家強大,這樣怎麼怕墨家斷絕,墨者絕世呢?”徐弱說:“聽了老師你的話,我受益匪淺,那麼就請我先死爲你在黃泉開道吧。”於是衝出去和楚軍搏鬥,死後讓墨者們將自己的頭顱送回到孟勝的前面。孟勝派遣了兩個手下帶人衝出重圍,要將鉅子的令牌穿送到田襄子那裡。而陽城被楚軍圍困,孟勝死了,他的弟子追隨他一起赴死的有一百八十人。衝出去的人中有兩個人終於見到了田襄子,並且把鉅子令牌和孟勝的指令(傳鉅子位於田襄)交給了田襄子,準備回去楚國和追隨孟勝殉葬。田襄子制止他們說:“孟勝子已經把鉅子的位子傳給我了,你們要聽我的,不要回去。”但是那兩個人還是回去殉葬了。墨者認爲不聽鉅子的的話就是不知墨家之義。如果僅僅實行嚴酷的刑罰和厚重的獎賞,(而沒有信仰的指導),一定達不到墨家這種境界。今世的治理方法,大多都是僅僅實行嚴酷的刑罰和厚重的獎賞,這樣像墨家的(崇高的境界)事情就不會出現,這就是古代所認爲的以繁煩苛酷爲明察啊。

墨家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十點。1兼愛,完全的博愛(與儒家的親親相對反,將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等的親人對待方式,擴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2非攻,反對侵略戰爭(戰爭對於敗者的傷害及,傷人命、損其才,是沒有意義的破壞行動。而對於勝方而言,僅僅是獲得了數座城池與稅收,但總的來說傷害與損失也是巨大的,所以戰爭是沒有意義的行爲)。3尚賢,不分貴賤唯纔是舉。4尚同,上下一心爲人民服務,爲社會興利除弊(有一說法爲“上同”,認爲天子是百官之首,而百姓聽令百官,與上而同,此乃“上同”之意)。5天志掌握自然規律(有一說法爲天子代天行政,並藉由上同的觀念推論出人民以天的意志而行事)。6明鬼,尊重前人智慧和經驗(有一說法認爲墨家說鬼所爲並非迷信,而是希望以神鬼之說使人民警惕,不行邪惡)。7非命,通過努力奮鬥掌握自己的命運。8非樂,擺脫劃分等級的禮樂束縛,廢除繁瑣奢靡的編鐘製造和演奏(古代音樂費時耗事,花費甚大,於國家並無生產的行爲,乃無用之事)。9節用,節約以擴大生產。反對奢侈享樂生活。10節葬,不把社會財富浪費在死人身上(儒家的厚葬耗錢財,守喪則需三年,三年過後人虛弱需要人扶才能起行,影響國家生產力,乃浪費之事)。此外還有邏輯學等;墨子還是一個傑出的科學家,在力學、幾何學、代數學、光學等方面,都有重大貢獻,是當代諸子所望塵莫及。墨家在科學上的成就爲衆多學者所稱讚,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蔡元培認爲:“先秦唯墨子頗治科學”。歷史學家楊向奎稱“中國古代墨家的科技成就等於或超過整個古代希臘。”

墨家著名典故,墨守成規。話說公輸班(魯班)爲楚國造了雲梯,將要攻打宋國。墨子晝夜不停趕到楚國,力圖阻止戰爭。於是,墨子與公輸班這兩位奇才,在楚國宮廷裡進行了一次模擬演習。公輸班攻,墨子守,以魯國民間不成文的工匠隱語作爲規則,解帶爲城,以牒爲械。公輸班九設攻城之機變,墨子九次挫敗了他的進攻。公輸班技窮智竭,投械認負。面對墨子的高超智慧,以及數百墨家弟子在宋國嚴陣以待的現實,楚王不得不哀嘆:“無攻宋矣。”二人攻守戰的詳細情形,言辭精約的《墨子》中沒有記載,但是,從墨子與其大弟子禽滑釐的問答中,我們可以窺見一隅。禽滑釐問墨子:“當今世上進攻的方法不外乎臨、鉤、衝、梯、堙、水、穴、突、空洞、蟻傅、軒車,請問老師,如何防守這十二種進攻?”針對以上各種攻城方法,墨子分別提出破解良方,內容極爲詳盡。墨子特別強調“守城者以亟敵爲上”的積極防禦的指導思想。他認爲,守城防禦“延日持久以待救之至”,而“亟傷敵”的具體措施是:利用地形、依託城池,正確佈置兵力;以國都爲中心,形成邊城、縣邑、國都的多層次縱深。後面就出現了一句成語“墨守成規”。

第270章 唐賽兒第38章 有喜備案制度第386章 豔照門第228章 驚天大案第200章 有錢能使鬼推磨第145章 大逆轉第90章 螟蛉第256章 商鞅變法第80章 交談第212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30章 翠花上鹹菜第270章 唐賽兒第176章 李冰冰第196章 穿着的重要性第204章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第311章 廷尉第283章 王莽第310章 飛天大盜第274章 林黑兒第135章 悲催(二十六)第103章 人多力量大第2章 董永賣身葬父第126章 悲催(十七)第61章 老子的出生地第180章 死因第48章 三個裨將頂過午無雙第359章 這是做夢嗎第225章 血流成河第177章 妻離第103章 人多力量大第47章 望子成龍第39章 巧合第214章 對決第187章 “方便”不方便第374章 福星來了第332章 人的共性第140章 考覈董事第269章 陳碩貞起義第363章 李白第97章 抓週趣聞第116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七)第82章 老子的來歷第385章 作秀第280章 大司農第227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390章 皆大歡喜第176章 李冰冰第209章 土匪第47章 望子成龍第48章 三個裨將頂過午無雙第304章 諸葛亮第208章 小算盤第16章 一切爲了孩子第353章 天賜第363章 李白第17章 一語驚人第375章 祿星來了第319章 御駕親征第72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321章 飛燕發飆第384章 七仙女下凡第8章 七仙女三踢懷大海第190章 無可奈何第111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二)第194章 斧頭幫第44章 苦惱第372章 斷案如神第199章 傍大款第306章 董卓第156章 動靜第34章 癩蛤蟆吃天鵝肉第127章 悲催(十八)第267章 孫恩起義第247章 道家第1章 古老傳說天仙配第24章 道可道第321章 飛燕發飆第390章 皆大歡喜第116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七)第228章 驚天大案第357章 賣身葬父第158章 “義學”惹的禍第70章 意外第145章 大逆轉第253章 農家第319章 御駕親征第353章 天賜第137章 悲催(二十八)第93章 破解-第270章 唐賽兒第120章 悲催(十一)第243章 歷史真相第118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九)第15章 不孝有三第235章 破鏡重圓第224章 嶗山道士第358章 願望落空第209章 土匪第179章 逃亡第383章 牛郎不是牛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