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流民

不過,清風山地煞的那一夥強盜卻是並沒有發起反攻。

因爲,只要清風山地煞的那一夥強盜能夠抵擋住了黑風嶺天罡的這一夥土匪的攻擊,清風山地煞的那一夥強盜就可以達到分一杯羹的目的了。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再者,清風山地煞的那一夥強盜也是希望給黑風嶺天罡的這一夥土匪留一些面子。

畢竟,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日後擡頭不見低頭見。

說起來,清風山地煞的那一夥強盜也是逼不得已才選擇成爲盜匪。

因爲清風山地煞的那一夥強盜就是流民【流民就是受災而流亡外地、生活沒有着落的人。《管子?四時》:“禁遷徙,止流民,圉分異。”宋張齊賢《洛陽縉紳舊聞記?齊王張令公外傳》:“令招農戶,令自耕種,流民漸歸。”碧野《沒有花的春天》序曲:“於是從中原遷來了不少的流民,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紮了根。”】。

流民爲我們古時候的一種獨特風景。

每當發生大範圍的天災的時候,很多人在自己家裡面混不下去了,就只好成羣結夥背井離鄉去討生活【尋求生路;過活。清李調元《誥授中憲大夫永定河道韞山陳公墓誌銘》:“公忽謂餘曰:‘吾父母春秋高,急須祿仕,大丈夫要當赤手博功名,安能從文字間討生活乎?’”】

這些人就是所謂的流民。

所謂的大範圍的天災最爲典型就是蝗災。

蝗災,是指蝗蟲引起的災變。一旦發生蝗災。大量的蝗蟲會吞食禾田,使農產品完全遭到破壞,引發嚴重的經濟損失以致因糧食短缺而發生饑荒。蝗蟲極喜溫暖乾燥,蝗災往往和嚴重旱災相伴而生,有所謂“旱極而蝗”、“久旱必有蝗”。

蝗災是世界性的災變,而且源遠流長,《詩經》中已提到“去其螟螣(螣即蝗蟲),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日本在《日本後紀》一書中首見蝗災。我國曆史上迭起蝗災。受災區多集中於河北、河南、山東三省。江蘇、安徽、湖北等省亦有分佈,嚴重時可能遍及整個黃土高原,鄧雲特《中國救荒史》統計,秦漢蝗災平均8.8年一次。兩宋爲3.5年。元代爲1.6年。明、清兩代均爲2.8年,受災範圍、受災程度堪稱世界之最。

中國古代對蝗蟲認知不多,故有“蝗神”的說法。又有“蝗魚(蝦)互化”之說,如:宋代陸佃的《埤雅》:“或曰蝗即魚卵所化”。潘自牧的《記纂淵海》:“有蝗化爲魚蝦”。李昉《太平御覽》〈蝦門〉記載:“蝗蟲飛入海,化爲魚蝦。”。李蘇《見物》記載:“旱涸則魚、蝦子化蝗,故多魚兆豐年。”。

從環境角度看,主要是由乾旱災引起的。人們很早就注意到嚴重的蝗災往往和嚴重旱災相伴而生。我國古書上就有“旱極而蝗”的記載。

清風山地煞的那一夥強盜就是因爲家鄉發生了蝗災……逼不得已來到丹陰鎮這裡的流民。

但是清風山地煞的那一夥強盜前身的流民並沒有在丹陰鎮討生活成功,逼不得已只好成爲盜匪。

不要小看流民,流民流民也是藏龍臥虎。

在歷史上,甚至於有一個流民建立的國家。

成漢(也稱成、後蜀;304年-347年)是中國歷史上五胡十六國時期之“十六國”之一。西晉末年,秦、雍二州連年荒旱,略陽、天水等六郡氐族和漢人等不得不流徙至樑、益地區就食。元康六年,氐首領李特率民入蜀。他們入蜀後,由於地方官吏的貪暴和政府限期迫令流民還鄉,流民領袖、略陽氐族李特等利用流民的怨怒,於301年在綿竹聚衆起義。李特及其弟李流死後,特子李雄繼領部衆,攻下成都,據有益州,建立成漢。後李壽改國號爲漢。李雄是巴氐族人。都成都,盛時有今四川東部和雲南、貴州的各一部分。347年,成漢爲東晉實際統治者桓溫所滅,歷五主,共四十四年。

306年始建國號“成”,史書也有稱“大成”,或以爲“大”是尊稱。國號“成”來自於成都這個地名,也有說是襲用公孫述的舊稱(成家)。公元338年,漢王李壽發動政變,,改國號爲“漢”,史書上又合稱爲“成漢”,以區別於其他的“漢”的政權。由於統治地區主要爲蜀地,故又被少數史書稱爲“蜀”(如《十六國春秋?蜀錄》)。《晉書》又稱之爲“後蜀”,以別於三國時期劉備的蜀漢。五代十國時期後蜀政權出現之後,已基本不使用“後蜀”來指稱“成漢”政權。

298年,略陽、天水等6郡流民數萬家十餘萬口,過漢中轉入益州就食【就食就是到有糧食吃的地方去的意思】。益州刺史羅尚逼迫在益流民限期出境,官吏趁機劫掠流民財物,激起流民反抗。流民擁賨人李特爲首領,設立大營,聚集20,000餘衆。李特和弟李流自稱大將軍,部衆皆各封以官號。302年李特克雒城,次年擊破郫江防線,蜀郡太守舉少城降。羅尚聯絡諸村堡攻流民軍,李特陣亡。

李特死後,其子李雄領導流民軍繼續作戰,控制了成都以北大片土地。303年12月,李雄率軍攻入成都大城。304年10月,流民擁李雄稱成都王。

306-6月,李雄即皇帝位,國號大成,史稱“成漢”。成漢開疆拓土,疆域東到建平(今湖北境),北到漢中、仇池(陝、甘南部),西到漢嘉(今天全)、沈黎(今漢源),南到寧州(今雲南省境)。李雄在境內廣設郡縣,爲政寬和,與民休息,輕徭薄賦,經濟有所發展,百姓富實,西蜀出現當時南、北方不曾有的太平局面。334年雄病死,兄子李班繼位。同年雄子李期殺班自立。

335年,李雄死,子、侄爭奪帝位,以兵戎相見。

338年,李壽奪取政權,改國號漢,年號漢興。李壽死,李勢繼位。其時統治集團內部分崩離析,加之僚人反抗和遭受天災,成漢國勢日蹙。343年壽死,子李勢繼位。

346年,東晉大將桓溫伐蜀,次年3月克成都,李勢逃至晉壽(今廣元市)而降,成漢由是滅亡。

李雄統治時,戰事稀少,政刑寬和。賦稅也較輕,男丁每年納谷三斛,女丁半之,戶調絹數丈,綿數兩。這是成漢全盛時期。李雄死後,宗室間爲爭奪帝位不斷髮生內亂,安定局面破壞。李壽父子統治時務爲奢侈,大興土木,濫施淫威,致使上下離心,百姓不滿,在東晉進攻下迅速滅亡。

在巴賨李氏和六郡大姓領導下,秦雍六郡流民起義演變成爲外來大族與土著大族的鬥爭。外來大族一度勢危,由於涪陵大族徐舉和青城範長生的歸附,才轉危爲安,建立起成漢政權。李雄稱王后,拜範長生爲丞相,尊稱“範賢”;稱帝后,加爲天地大師,封西山侯。通過對範長生的優待尊重和對部曲制的承認,兩類大族相互妥協,形成聯合統治,同時,巴賨貴族間也推行了部曲制。

第275章 方臘起義第318章 漢文帝第102章 爆米花第198章 樣板房第341章 楚漢之爭第210章 強盜第114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五)第242章 背景第338章 幸運的皇帝第286章 簡禮第314章 借力打力第229章 禍從天降第69章 芳華絕代第272章 王聰兒第2章 董永賣身葬父第40章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第166章 想不開第276章 元末農民起義第143章 文過飾非第188章 恐高症第94章 不一樣的效果第258章 秦始皇第360章 不足爲奇第266章 五斗米道第288章 歷史之謎第378章 今日說法第311章 廷尉第304章 諸葛亮第136章 悲催(二十七)第65章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第253章 農家第58章 最近比較煩,比較煩第47章 望子成龍第12章 七仙女大展神威第11章 應該如何是好呢第376章 壽星來了第323章 壓制受驚馬匹第127章 悲催(十八)第311章 廷尉第117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八)第8章 七仙女三踢懷大海第33章 事實真相第268章 趙廣起義第277章 摩尼教第314章 借力打力第52章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第375章 祿星來了第302章 關羽第92章 走遍天下不滿升第251章 雜家第186章 春光無限好第119章 悲催(十)第278章 天理教暴動第32章 吃喝玩樂第281章 各有利弊第33章 事實真相第349章 科舉第261章 宋徽宗第105章 古董男第390章 皆大歡喜第12章 七仙女大展神威第85章 老子傳道第243章 歷史真相第159章 相思病第103章 人多力量大第149章 鬧洞房第28章 緊張第364章 銀河落九天第386章 豔照門第282章 霍光第142章 難爲第84章 老子身世之謎第136章 悲催(二十七)第349章 科舉第245章 儒家第264章 金丹第68章 羞花第80章 交談第77章 死不見屍、活不見人第115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六)第130章 悲催(二十一)第181章 無家可歸第363章 李白第351章 妙計第361章 地府相見第233章 人體三分身第371章 天子召見第279章 富不過三代第84章 老子身世之謎第120章 悲催(十一)第119章 悲催(十)第371章 天子召見第200章 有錢能使鬼推磨第362章 董家的兒子摸不得第73章 匪夷所思第263章 紅丸案第367章 閉眼先生第224章 嶗山道士第161章 愛情佳話的背後第336章 風險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