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 最新更新

188、

“咋這麼播呢?”羅老漢忍不住就皺起了眉頭。

“人家那叫先抑後揚,一種表現方法而已。”羅蒙面上還挺淡定,其實心裡早就嘆氣連連了,咱不能用保守一點的表現手法嗎?爲啥要玩這種高風險高難度的動作?

果然,接下來這個女記者話鋒一轉就說了:“這就是我們所認識的老周,他的名字叫羅蒙,是個節儉、仔細、事事親力親爲的年輕人,十多年前,他曾經是我們永青一高的優等生,後來不負衆望考上重點大學,從我們這片山區走了出去。”

“兩年前,他又回來了,包了一片山地,種地養牛,通過不懈的努力,充發揮現他個人的聰明才智,結合自己這些年對市場的瞭解,和豐富的社會經驗,終於也把自己的那一片小山頭整治得有聲有色。”

“今年,他更是替廣大爲‘賣果難’犯愁的農戶們覓得了一線生機,給我們以往年年滯銷的本地柿子找到了一條銷路……”

“哎呦喂!說得真好啊!”劉春蘭已經完全被感動了,人家說的可不就是她兒子?

“嘿,要是沒這點本事,她還能上電視嗎?”羅蒙對剛剛播出的這一段節目還算滿意。

“嘖,咋一點都不覺得害臊呢?”羅老漢有點受不了這些肉麻兮兮的溢美之詞。

“打小就是這麼被人誇着長大的,這點免疫力還沒有?”羅蒙嘿笑了一聲,從前學校給他頒獎的時候,啥樣表揚他沒聽過啊?別說,這些年沒聽這種話了,還怪想念的。

“我再烤幾個餅子去。”肖樹林說着就從位置上站了起來,走進廚房,從冰箱裡邊拿了幾個柿子餅出來放到微波爐里加熱。

這樣的氣氛肖樹林總覺得有些不適應,大概是因爲從小到大家裡一直都比較冷清的關係吧,雖然外形看着酷酷的,實際上肖樹林是一個性格十分安靜的人。加上他從小到大也沒怎麼被人誇獎過,沒機會練就這方面的免疫力,這樣的節目在他看來確實是肉麻了一點。

“再泡點蜂蜜水。”羅蒙說着也進了廚房。

“吃啥也不急這一會兒啊,等看完了再說吧。”劉春蘭在外邊喊他們。

“一下就好了。”羅蒙應了一聲,從飲水機裡接了一壺水,又倒了點蜂蜜進去晃了晃,從櫃子裡拿了一摞塑料杯子出來,往托盤上一放,問肖樹林說:“好了嗎?”

“好了。”肖樹林這時候也從微波爐裡把加熱過的柿子餅拿了出來,放到托盤上,跟羅蒙一起又去了客廳。

“哎!這個柿子餅還是配蜂蜜水最好了!”三丫咬了一口柿子餅,嚼了幾下,又給自己倒了一杯蜂蜜水灌了一口,讚道。

“別吃那麼多了,你都開始橫向發展了。”二丫說她。

“哪有啊?”三丫剛要反駁幾句,就被電視機裡的畫面吸引了注意力:“哇!肖大哥你好上鏡啊!”

“啥?”肖樹林正低頭咬柿子餅呢,聽她這麼說,擡頭一看,就看到電視機里正放昨天下午他從山上下來以後,帶着猴娃子到四合院跟那些老人一起做柿子餅的場景呢。

畫面裡的肖樹林摞起袖子搓面,把已經用機器和好的麪糰先搓成長條,然後一小團一小團扯下來,丟到那幾個負責煎柿子餅的老人旁邊的桌面上,那些老人把他分好的粉糰子放在手裡三兩下搓圓了,壓成扁平的餅狀,再放到油鍋裡煎。

只見電視裡的男人身形修長挺拔,動作行雲流水,神情沉穩中透着悠閒,別說,還真挺上鏡,肖樹林又低頭喝了一口蜂蜜水,掩飾了自己剛剛忍不住已經開始上揚的嘴角。

“哇!這個餅真的是太好吃啊!我一會兒一定要買幾個回去!”電視機裡的女記者這會兒也在吃柿子餅,吃完柿子餅她又對大家說了:

“觀衆朋友們,老周家的柿子餅之所以這麼好吃,除了這一院子的人們的辛勤勞動,還因爲它的每一樣材料都貨真價實,沒有任何的偷工減料,另外,靠的就是我們老周同志,在每天早上收柿子的時候嚴把質量關了。”

接下來鏡頭又轉到主此人這邊:“牛王莊的柿子餅給我們的本地柿子帶來了新的銷路,也讓農戶們看到了希望,但是如何才能讓這條銷路持久壯大,那就要靠我們大家共同努力了。”

“只有保證了我們本地柿子產品的品質和信譽,以後纔會有更寬廣的市場,農戶們纔不會再一次面臨‘賣果難’的問題。觀衆朋友們,今天的節目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觀看,明晚同一時間再見。”

“哎呦,這就完了?”肖老大還沒反應過來。

“就半個鐘頭。”阿芸嬸對他說道。

“我咋覺得纔看沒一會兒呢?”肖老大看看時間,半個鐘頭果然已經過去了,從來他看新聞節目就沒覺得這麼快過。

“猴娃子還盤核桃呢?來,喝口蜂蜜水。”劉春蘭說着給猴娃子遞了蜂蜜水過去,這孩子的性格古怪得很,這麼大點的娃娃,有時候那耐性比他們這些大人還要好,就那麼兩顆核桃,白天也盤晚上也盤的,要擱他們那兒,早不知道丟哪個疙瘩裡去了。

“來,給爸爸看看,盤得怎麼樣了?”羅蒙拿過猴娃子手裡的那對核桃看了看,這一對盤得比上一對快多了,這纔沒幾天,就開始見效果了。

“你老讓他盤核桃幹啥?”劉春蘭埋怨道。

“這不是橫豎也沒啥事嗎。”羅蒙說着就把自己口袋裡那對核桃也給掏出來了:“你們看我倆盤的。”

“嘿,這玩着玩着就變樣了你說?”劉春蘭把羅蒙和猴娃子盤出來的那對小核桃拿在手裡看,當初這些核桃剛被刷出來的時候啥模樣她再清楚不過了,如今這顏色溫溫潤潤的,古樸中透着靈動,就算完全外行,也擋不住她覺得好看。

“這要盤多少顆才能穿一個手串啊?”羅老漢也問了。

“聽說有十四個的,也有十七個二十多個的,咱第一回弄,就先穿個十四個的。”爲這事,羅蒙也專門上網查過的,畢竟核桃手串這東西大概也不會有人買回去戴着好看,一般不是把玩,就是當念珠用的,該講究的還是要講究。

“那可得盤七對呢。”看他們盤這麼一對兩對的,都費老鼻子勁了,七對那得盤到什麼時候去啊?

“慢慢盤吧,反正日子長着呢。”羅蒙還是那句話。

話說他們縣電視臺的這個節目播出以後,老周的名聲可響亮了,還有人把視頻錄了發到網上的:“快看!老週上電視了!”

村子裡那些小兔崽子們以後也不管他叫羅蒙叔了,個個都沒大沒小老周老周地喊得歡。

讓羅蒙沒想到的是,這一期節目播出後,牛王莊上人手緊缺的問題倒是一下子就解決了。這個節目剛播完,第二天上午,牛王莊上就來了一大波人,男女老少都有,據說都是常常在他們永青鎮的一個大教堂活動的基督教徒。

羅蒙不信基督教,但也知道他們這邊信基督教的這些人,在互助這一塊做得很不錯。這一回他們通過電視節目知道羅蒙這裡缺人手,就組織人過來幫忙了,並且以後每天都會有教徒輪流到他這裡來做義工。

這還不止,當天下午,牛王莊又來了一羣人,這一回來的這些人,以五六十歲的老太太爲主,據說是從永青周邊地區的一個菜堂過來的,菜堂是他們本地人的說法,實際上就是尼姑庵。

他們本地有不少老太太年歲大了以後,就喜歡去菜堂裡躲清靜,吃齋唸佛過日子,每個月叫一點伙食費就行了。前一晚她們從電視裡看到牛王莊缺人手,第二天她們也組織人過來了,趕在上午的那一撥基督教徒後面。

這下子牛王莊的四合院可熱鬧了,原本那些老人除外,又多出來一羣基督教徒和佛教徒,基督教徒愛說主耶穌,佛教徒愛說菩薩佛祖,雖然信仰不同,但是幹活都還是很不錯的,自打他們來了以後,牛王莊上的老人們可算是能歇口氣了。

這人一多起來,四合院就顯得有些擁擠了起來,每天來來去去這麼多人,這個院子原有的功能,現在又加上做柿子餅這一項,這個柿子餅可是個大工程,每天都要做很多,人手也不少,相當佔地方。

羅蒙想了想,終於決定要把牛棚上面的那個平臺給開發出來,因爲牛王莊產的各種糧食最終都會被儲存在四合院的倉房裡,所以爲了方便,地裡的莊稼收穫以後都會安排在四合院裡晾曬。

這兩天院子里人一多起來,地方就顯得擁擠了,羅蒙安排幾個人在牛棚上面的平臺搭了一排木棚,以後專門就用來堆放玉米大豆等糧食。

當初那些傢伙修牛棚的時候,就曾經信誓旦旦說要修一個古堡出來,具體哪裡像古堡羅蒙後面也沒怎麼看出來,除了那個工程浩大的大斜坡彎道。不過有這個彎道確實是方便多了,三輪摩托車直接就能開上去,能節省不少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