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曹化淳來了

李國棟卻不同意蘇觀生的走海路南下的提議:“走海路並不安全,萬一遇上什麼風浪怎麼辦?現在已經起東南風了,風向不對,船隊航行慢,讓陛下在海上多受顛簸之苦?另外,到了登州,還得走很長時間的陸路才能抵達運河,這不是讓陛下在路上折騰嗎?最重要的一點,賊人可能很快就要到了天津了,現在走也來不及了。按照本伯建議,還是讓陛下在天津衛暫時逗留一段時間,等待援軍到來。”

其實李國棟不同意崇禎走海路,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也是故意拖延時間,讓南京那邊扶植福王上位,再把崇禎接到南京,這樣就可以藉着福王謀反一事剷除一大批文官勳貴,讓朝廷再幹淨一點。

“天津衛區區一小城,闖賊十數萬大軍,又如何能守得住?”曹友義問道。

“有我在,還怕守不住?”李國棟自信的笑道。

目前李國棟手中有騎兵六千餘人,張書恆的錦衣衛兩千人,王承恩的武裝太監兩百,吳襄家丁兩百,蘇觀生的天津水師三千人,扣除了一千人留在海河上操船之外,尚有兩千水師,這樣城內守軍共有一萬餘人,再加上招募一批民壯,城內守軍兵力怎麼說達到一萬五不成問題。

一萬五千人守城,只要糧草彈藥充足,讓李國棟來守,守上一個一年半載的都不成問題。

天津城本身就易守難攻,海河是天然的護城河,這座城市原本是一座衛城,分爲天津衛、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城池堅固,哪怕闖軍一百萬都來了,也無法攻下有一萬多人駐守的天津衛。

“啓稟陛下,張(書恆)都使、吳(襄)總兵和王公公都回來了。”外面有人來報。

崇禎道:“快讓他們進來吧。”

“啓稟陛下,曹公公也來了。”又有人進來稟報。

“曹大伴來了?”崇禎激動得站了起來。他嘴裡的曹大伴,就是曹化淳。

曹化淳年齡比崇禎大了二十二歲,自幼就入宮了,成爲王安的親信。後來陪伴信王朱由檢,王承恩還是曹化淳帶進來的,如果說王承恩和信王一起長大的話,那麼曹化淳就是看着信王長大的。

史書上說什麼曹化淳打開城門,放闖軍進城,簡直就是胡說八道,曹化淳看着崇禎長大,怎麼可能做出背叛崇禎的事情?更何況,闖賊入京的時候,曹化淳根本不在北京,早已告老還鄉回到天津王慶坨老家已有六年了。所以說曹化淳打開城門放闖賊入城,完全是文官黑他,這更證明了讀書人的無恥。

家在天津王慶坨軍堡的曹化淳聽說了京城被賊軍攻破的消息,又聽說崇禎自盡的消息,連忙準備離開老家趕往京城,想要安排一下崇禎的後世。但他還未啓程,又聽說有一隊車隊往天津衛方向趕去,後有賊軍緊追不捨,賊軍追趕的時候還大叫“昏君休走”,曹化淳猜到可能是崇禎被人救出,於是迅速組織了家鄉的兩千青壯,馬不停蹄的趕往天津。

路上,曹化淳遇上了張書恆一行人,於是跟在後面。當他看到王承恩的時候,心中一喜:“皇爺果然脫離虎口了!”

一行人進入天津城內,到了天津巡撫衙門外,只見巡撫衙門已經掛出了天子儀仗。曹化淳那耐不住心中激動,大步走了進去。

“曹大伴!”崇禎不顧衆人的阻攔,放下面子,親自走出來迎接曹化淳。

“皇爺!”曹化淳看到崇禎果然還活着,一下跪在地上,抱住崇禎的雙腳嚎啕大哭,“皇爺,奴婢還以爲您落入賊手了,沒想到奴婢這輩子還能再見到皇爺。”

“張愛卿,快來見曹大伴!”崇禎拉過了張書恆,向曹化淳介紹道,“此乃忠心救駕之張卿,錦衣衛指揮使張書恆也,若非此人,朕早從祖宗去矣。”

曹化淳站起來,看着張書恆,突然動情的跪下,感動的大哭:“張都使!感謝您忠心救駕!請受咱家一拜!”

他是真的感激張書恆,畢竟崇禎皇帝是他從小看着長大的,他對崇禎的感情,不僅是奴婢對小主人,而且也像看待自己的孩子一樣。

“曹公公,末將受不起,您快起來吧。”張書恆扶起了曹化淳。

看到滿頭白髮、滿臉皺紋的曹化淳,崇禎想起了李國棟曾經對自己說過的一句話:其實對皇帝最忠心的,還是皇帝身邊的太監,而不是那些文官、勳貴。他感慨道:“曹大伴,汝來則別而去,隨朕南狩,到了南京,汝與王伴伴俱以廠衛作。”

曹化淳吃驚的問道:“爲何陛下要重開東廠?”

“曹大伴,汝不知兮,今京師何爲賊破之?尚非其朝官及勳貴開門迎闖賊?朕欲使吳三桂還京勤王,曰朕負之一百萬銀吳,須先給餉才入勤王。朕令朝官募捐,無一肯錢。而闖賊至矣,而紛紛投賊!待彼亂臣賊子,惟開廠衛!”崇禎怒容滿面道。

曹化淳淚流滿面:“若陛下早開廠衛,令奴婢同王公公共督此事,何至於有今日之禍!”

王承恩道:“曹公公不必灰心,蒼天有限,皇爺脫離虎口,僥倖未爲奸人所害,現在重振廠衛還來得及啊!”

曹化淳感慨一聲:“既然陛下重開廠衛,奴婢當盡心督之!以其亂臣賊子一個個皆系昭獄!”

李國棟站在一邊聽着他們主僕對話,心中暗道:只要重開了廠衛,以後事情就好辦了,錦衣衛指揮使是我的人,把那些禍害朝廷、禍害百姓的貪官污吏、勳貴一網打盡,再順便扶植起工商業,加快進入資本主義的步伐。

“陛下,城外聚集了數萬流民,我們要如何安置?”馮元颺從城頭回來稟報。

шωш ●t t k a n ●℃O

“皆因朕信奸臣讒言,害得百姓流離失所。皆是我大明子民,猶放入城內善處乎。”崇禎道。說實話,崇禎雖然用人不當,但他是個善良的好人,他是有心要善待百姓,卻被官員忽悠。說難聽一點,就是一個善良的傻子,整天被文官當傻子一樣玩。

其實崇禎倒也不是智商低,而是因爲他從小是當成藩王培養的,原本是要和福王他們一樣,被送去圈養起來,當豬一樣養着,從未學過帝王之書,結果就莫名其妙成了皇帝,這個皇帝自然就當不好了。他乾脆學他哥一樣什麼都不管還好,可是他偏偏什麼都要管,這才壞事。

聽崇禎說要把流民放入城內,曹友義連忙阻止:“陛下不可!闖賊大軍將至!臣擔心流民之中混入了闖賊細作!若是開城,只怕賊軍細作充當內應打開城門,天津就危險了!”

“陛下,曹軍門言之有理,緊要關頭,千萬不可心軟。”其他的官員們也紛紛相勸。

崇禎無奈的嘆了一聲:“既然如此,各位能否發點救濟糧給百姓?朕不忍心見他們活活餓死。”

“不能啊!”馮元颺跪地道,“若要發糧,必先取大鍋熬粥,闖賊將至,熬好的粥要如何送出城去?”

“父皇!”身後傳來坤興公主的聲音,“我們不能不管百姓,外面那麼冷,若是不讓百姓進城,他們會凍死餓死的。”

“公主殿下!“衆人紛紛行禮。

第210章 南方盛世第599章 俘虜無數第504章 蒿水橋之戰(二)第810章 水匪土國寶第745章 皇家運輸隊第55章 殺雞屠狗第381章 奉命降請第654章 賊將軍圍城第281章 準備致命一擊第571章 李自成四打南陽第539章 變賣家當第197章 千里奔襲(二)第382章 烏真超哈兵(一)第419章 便宜大舅子第854章 繼續火攻第188章 騎兵衝賊陣第579章 洛陽城內(下)第899章 煉焦廠第699章 孫傳庭來了第652章 安慶水陸大營第213章 陳子龍第646章 銀號貸款第167章 虧得大出血第495章 先除盧象升第473章 曲阜衍聖公第550章 追趕施福第593章 陳永福第193章 流民中的匠戶第834章 水騎配合(一)第603章 東林江南銀號(下)第653章 再遇左賊第388章 清軍攻歸化第141章 徐光啓孫元化第558章 籌劃船場第74章 救大明百姓(五)第734章 陳圓圓第285章 楊府赴宴第775章 崇禎遇刺(中)第878章 打土豪分田地(一)第34章 金軍入寇第497章 詭異的村子(上)第287章 西寧衛第518章 夜襲嶽託(二)第243章 掌櫃變百戶第127章 壯士斷腕第686章 不臣之心第49章 金兵追殺難民第642章 江南銀號開業第321章 多爾袞渡河(中)第493章 再遇盧象升第728章 降卒炮灰第412章 清軍逃亡之路第334章 軸承和炮車第124章 蒙古炮灰(中)第16章 國不是你想報就能報的第148章 俄木布汗第332章 崇禎皇帝第125章 蒙古炮灰(下)第168章 同流賊的交易第318章 嶽託慘敗第723章 曹化淳來了第619章 收服曹變蛟第375章 張定國劫糧第1012章 一戰撅四王第732章 終於安全了第228章 商隊和內應第490章 清軍要攻濟南第488章 盧象升南下第577章 福王世子第599章 俘虜無數第165章 歸化城第858章 江西反正第29章 殲滅晉商商隊第903章 白衣渡江(下)第323章 夜戰黃河灘第144章 調味品生意第128章 改進火炮計劃第281章 準備致命一擊第486章 救援高陽(八)第62章 慘勝如敗第904章 東江口之戰(上)第515章 有錢好辦事第876章 攻龍川第391章 忽悠羅剎人第205章 女真戰察哈爾第295章 海蘭珠第135章 夜襲固安(上)第622章 戰賊騎(三)第261章 後金入寇第370章 左家匪兵(中)第323章 夜戰黃河灘第870章 重型攻城巨炮(下)第629章 教訓闖賊(中)第516章 內應第361章 僱傭軍(下)第546章 拍賣會(上)第357章 搶光高麗人第846章 暴怒的多鐸第709章 闖軍兵臨京師第318章 嶽託慘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