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李自成退兵

闖軍進攻了七天七夜,在開封城下損失慘重,損失了裹挾的十多萬流民。開封城內軍民齊心,一次次打退了闖軍進攻,駐紮城北河堤上的晉陽軍也對闖軍虎視眈眈,使得闖軍無法放開手腳攻城。

“時間差不多了,該給闖賊一點消息,讓人放出風聲出來,就說左良玉的援軍即將抵達。”李國棟讓張書恆的人在闖營散步謠言。

“諾!”張書恆行了個禮。

“慢着!”就在張書恆準備退下的時候,李國棟喊住了他,“看在我們和闖賊交情的份上,我們也送他一個真情報:保定楊文嶽即將率軍南下救援開封!把這個真消息也發佈出去。”

“諾!”張書恆退下。

李國棟立即把麾下所有將領全部召集到自己的中軍大帳中。

“各位弟兄們,做好出擊準備!闖賊敗退就在數日之內!闖賊敗退,我軍立即追出,儘可能的收攏流民,收攏的饑民,李某自然會對他們進行分類,還會讓小張對他們進行鑑別,若是馬匪老賊,送往京師獻俘,交給朝廷處置。普通百姓,大部分送往山東,還有一部分送往兩淮和安慶。”李國棟環視了一圈,向部將下命令。

武彪站出來提出了一個疑問:“主公,我們拉的饑民太多的話,能否養得起?”

李國棟笑道:“人口多多益善,有了人,還怕什麼不能生產出來?或許我們一開始要多耗費些糧食養活他們,但是一年之後,這些人口就能給我們創造財富了!兩淮江北之地,土地肥沃,氣候溫暖(相對陝西山西來講是溫暖多了),卻被闖賊獻賊輪番禍害,地廣人稀,那麼多富庶的土地無人耕種,就等着我們去耕種,這都需要人。”

目前李國棟控制下的人口已經有八十多萬人了,但還是存在極大的缺口,他不介意再從潰敗的闖軍中拉出十幾萬到二十幾萬流民,把他們安置到晉陽軍和淮軍的各控制區,這樣人口就能達到一百萬了。

張書恆向闖軍發佈消息十分簡單,闖軍中就混入了李國棟的特工。真假消息發出之後,闖軍自己的夜不收哨騎也送來了真消息:保定楊文嶽率領明軍正在往南趕,準備救援開封。儘管闖軍未得到左良玉的消息,但李自成寧可相信左良玉會來撿便宜。

李自成同左良玉打交道多了,對左良玉的性格瞭如指掌,此人打仗,惡戰硬仗從來不打,能佔便宜的機會從來不放過。如今闖軍在開封城下打了七天七夜,損失慘重,邊上還有精銳的晉陽軍虎視眈眈,保定明軍已經南下,闖軍正是士氣低落的時候,以左良玉的性格,這樣的便宜不佔白不佔,所以李自成判斷,左良玉肯定會來。

楊嗣昌讓左良玉去追擊張獻忠,左良玉抗命,按兵不動。這時候的左良玉爲了保存實力,不會輕易出兵。但楊文嶽的援軍一到,左良玉肯定會出兵開封。

事實上,左良玉也在等待機會佔便宜,隨時可能出兵開封。只是左良玉自己都沒有估計到,後來他遇上了李自成,被李自成在朱仙鎮打了一個大敗,後來李自成二打開封、三打開封的時候,左良玉就再也不敢來了,龜縮在襄陽。李自成攻打襄陽,左良玉又逃到武昌。張獻忠來打武昌,左良玉又逃到九江,等到張獻忠離開武昌,左良玉才“收復”了武昌。

想到了左良玉,李國棟心裡打起了算盤:是否要和左良玉搶佔武昌?左良玉不敢去打張獻忠,自己也沒必要去和張獻忠拼個你死我活,但是張獻忠在趕跑左良玉,佔領了武昌之後,不久就會退出武昌,是否利用這個機會佔領了武昌?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李國棟決定,佔武昌不如佔九江,左良玉要去佔武昌就讓他去吧,按照歷史進程,左良玉活不了多久了,李自成攻佔了京城之後,南京會立福王,之後左良玉清君側,從武昌起兵準備順流而下攻打南京,但左良玉在半途中病死,他的兒子左夢庚降清。

“佔領九江!我們在安慶有個船廠,安慶已經在我們控制手中,九江再佔了,可以在四年後左良玉東進的時候,攔住他!”李國棟在地圖上比劃了幾下,自言自語道。

這時候已經進入了軍閥擴張的好時代了啊,朝廷和文官對武將的控制力逐漸減弱,誰的手裡有兵,誰就能爲所欲爲。只是大明的文官還沒意識到這一點,還以爲他們還能文貴武賤,以文馭武,沒看到崇禎皇帝砍文官的腦袋那麼勤快,對擁兵自重的左良玉、劉澤清、劉良佐等武將動都不敢動?

李國棟這時候已經有了足夠的實力,能夠對抗朝廷的詔令,只要自己不突然頭腦發熱,抗命之後再進京去送人頭,崇禎皇帝絕對不敢把自己怎麼樣。左良玉抗命,跋扈,朝廷又能把他怎麼樣?

至於湖廣士紳,讓誰來禍害他們一下呢?這個任務還是交給左良玉,只要自己佔領了九江,切斷左良玉的後路,攔截左軍的軍餉糧食,那就逼着左良玉只好向湖廣士紳伸手。等左良玉腿蹬直了後,左夢庚降清?那是好機會,發兵滅了他。

山東佈局,是應對滿清入關佈下的局,把大批的流民變成軍戶,在山東修建軍堡,今後清軍南下攻打揚州的時候,不敢走山東。而在兩淮和長江沿岸佈局,完全是爲了對付大明內部的敵人。李國棟當然不是忠臣,今後要建立自己的秩序,就需要把一切阻攔自己的阻力全部給清除掉,無論是軍閥,士紳,還是藩王,只要阻礙了自己的,都要消滅。

正當李國棟爲自己下一步的計劃做準備的時候,有人來報:“啓稟伯爺,闖賊撤軍了!”

“闖賊連夜撤軍?我們出去看看。”李國棟站了起來。

李國棟帶着幾名部將,走出中軍大帳外,騎上馬,沿着河堤往西奔跑了數里路,只見黃河南岸的大道上出現一條火把的長龍,照得官道燈火通明,遠遠望去,一條長龍的火把似是銀河落地,一直連綿到天邊。

“果然不出我意外,闖賊真的撤軍了。”李國棟哈哈大笑。

“主公,我們現在出營追擊!”何興請纓出戰。

李國棟搖了搖頭:“不急着追他們,我們不求俘虜闖賊老營騎兵,我們要的是收編流民。再等一個時辰,天色快亮了,我們再出發,跟在賊軍後面,儘可能的收攏流民。”

一個時辰後,卯時,李國棟率領晉陽軍從大營內殺出。其中他自己親自率領騎兵,往闖軍撤退的道路追趕過去;而何興則帶着充當步兵的工程兵,直奔已經空蕩蕩的闖軍大營。

何興帶着步兵來到闖軍大營門口,只見大營內雖然燈火輝煌,地面上點燃着一堆堆篝火,但大營內空空蕩蕩,只有女子的哭聲,還有傳來了一陣牛的叫聲。何興拔出刀,往營門一指:“弟兄們衝進去!”

“衝啊!”一萬餘步兵衝入闖軍大營內。

大營內早已人去營空,只有橫七豎八躺在地上的五千多名被闖軍丟棄的饑民傷兵,還有一些被闖軍視爲累贅的六千餘名女子。

第549章 清明上河圖第158章 再會曹文詔第309章 虎入羊羣第776章 崇禎遇刺(下)第1014章 凱旋歸來第149章 修建新寨第296章 鳳陽遭賊第929章 大西軍闖軍聯手第1020章 范文程落網第1014章 凱旋歸來第852章 火燒揚州(三)第2章 火器和馬槊第165章 歸化城第93章 科爾沁哨騎第511章 反攻突破(下)第326章 艱難東歸路第467章 戰多鐸第679章 屯田軍南下第622章 戰賊騎(三)第215章 天下第一富商第155章 收編軍戶(上)第701章 進京勤王第261章 後金入寇第830章 何騰蛟抗旨第514章 募捐救濟南第97章 毒火包第755章 攻克興化第533章 再滅未來貳臣第155章 收編軍戶(上)第602章 東林江南銀號(中)第160章 張獻忠第114章 閻應元第366章 分期付款第687章 朝廷猜忌第250章 大明使者第285章 楊府赴宴第474章 勸降孔胤植第568章 工程兵第296章 鳳陽遭賊第388章 清軍攻歸化第503章 蒿水橋之戰(一)第660章 發兵武昌第33章 重型火繩大銃第269章 轉攻土城第122章 壕溝陷阱(中)第275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716章 賊軍追兵(下)第536章 欺君之罪第25章 蒙古騎射第186章 防禦流寇第812章 一個不放過第779章 洪承疇獻計第660章 發兵武昌第729章 再遇陳永福第703章 抵達瓜洲第1015章 兵臨北直隸第615章 松山突圍(中)第637章 給王輔臣設套第581章 闖軍圍洛陽第911章 鄭家軍大勝第359章 高麗水師第733章 援軍至天津第660章 發兵武昌第35章 伏擊哨騎第377章 百萬贖金第200章 俘虜皇太極岳母第317章 駱駝懟戰馬第470章 高陽之戰(上)第214章 前往杭州第621章 戰賊騎(二)第865章 贛州之戰前夕第712章 皇宮失火第415章 回援救大明第237章 水下導火索第387章 孔有德第399章 魚梁道第248章 賣新式糧食第95章 哨騎戰和軍情第889章 解決衛所問題第395章 火燒草原(二)第339章 清國發展第141章 徐光啓孫元化第375章 張定國劫糧第88章 孫府定計第393章 蒙八旗渡河第301章 喀爾喀蒙古使團第728章 降卒炮灰第276章 準包衣推車第372章 山林賊窩第553章 常熟錢謙益第911章 鄭家軍大勝第554章 錢家農莊(上)第750章 沒收田產變皇莊第41章 降卒攻城第805章 揚州搬遷工作第115章 通州之戰(一)第362章 摧毀高麗船場第275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396章 火燒草原(三)第9章 黃金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