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改進火炮計劃

後金軍撤離了通州,直奔良鄉而去。一方面是和皇太極自知無法攻克通州有關,另一方面後金軍深入明境,完全是依仗明軍不敢同金軍野戰,哪怕只有幾百人,都能在大明境內橫着走,後金軍纔敢如此肆意妄爲。可是這一次,後金軍在通州城下碰個頭破血流,而且之前還在李老二手中吃了幾次虧,這就使得明軍士氣大振,又有了自信心。

倘若後金軍在通州城下時間久了,一旦袁崇煥、滿桂、墨雲龍、麻登雲、孫祖壽等明軍集合,向通州殺來,孫承宗再從城內殺出,來個裡應外合,後金軍可能將會在通州城下遭到一場慘敗。

所以說,皇太極退兵是非常理智的。

李老二看過一段清史,是關於明軍同後金軍在永定門外一戰的介紹:滿桂、墨雲龍及麻登雲、孫祖壽四總兵官領馬步兵四萬、結柵木、四面排列槍炮。兵發槍炮如雨雪,我軍進擊無一死者,豈非天佑乎?

那是明軍的火器質量不行,根本無法擊穿後金軍的盾車。後金軍以盾車保護白甲兵接近,近身之後,再以弓箭幾乎是貼着臉近射,再以白甲兵破陣。

即使是滿桂這般武將,對上幾名白甲兵,也難以匹敵。

而李老二能夠在通州擊退後金軍,一方面是通州明軍兵力雄厚,另外一方面李老二的防線佈置得十分合理,壕溝加上土牆,土牆上面紮上木柵欄,後金軍攻擊這種陣地,難度和攻城都差不多了。

後金軍撤軍後,孫承宗令李老二繼續幫他打造雪地車營,準備等雪地車營形成規模,派遣車營進京勤王。

李老二對大明火器質量低劣的問題,想製造燧發槍,只能是苦於自己無能爲力。他懂得打造鳥銃,也懂得鑄造三眼銃,也懂得鑄造火炮,可是鑄造火炮需要耗費大量銀子,孫承宗手頭沒有那麼多銀子,也缺少足夠的生鐵。此外,李老二也不懂得煉出精鋼來製造燧發槍用的彈簧,沒有優質的彈簧,燧發槍就不可能造得出來。

通過這段時間居住在明軍大營內對明軍神機營的觀察,李老二發現一個問題:當年明軍的炮兵,除了三千斤的紅夷大炮,一千斤左右的大將軍炮之外,其餘的炮都是百斤以下的所謂中型滅虜炮,中型佛郎機,輕型佛郎機和虎蹲炮這幾種炮。

滅虜炮和中型佛郎機,這兩種所謂的中型火炮,都是百斤左右的炮,而輕型佛郎機和虎蹲炮則是隻有幾十斤中的小型火炮。

而明軍所謂的大型佛郎機炮,重量三百斤,只能發射一斤左右重量的彈丸。而當年歐洲同樣重量的野戰炮,可以發射三磅炮彈。

這是因爲佛郎機炮能夠發射的彈丸重量,最多隻有同樣重量前裝炮彈丸重量的一半,三百斤野戰炮能發射三磅炮彈,佛朗機炮至少減半,也就是隻能發射一斤左右的炮彈,爲了安全起見,只能發射一斤炮彈。

明斤的重量比較重,一斤差不多快等於一點五磅了。

也就是說,一門三百斤重的“重型佛郎機”炮,一次發射的炮彈根本無法摧毀後金軍的一輛盾車!

要摧毀一輛盾車,按照李老二的計算,需要三磅炮以上的火炮。但李老二不會考慮千斤大將軍炮和三千斤佛郎機炮,那些炮太笨重了,不適合當野戰炮。

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得出來,當年的明軍根本沒有三四百斤到五六百斤重的中型野戰炮,只有這些類型的火炮,才能真正稱之爲中型火炮,而明軍所謂的中型火炮,事實上也是屬於輕型火炮的範圍。

李老二經過觀察,發現明軍偏好佛郎機炮,因爲佛朗機炮裝填速度快。但裝填速度快是犧牲了火炮膛壓來達到的,這就造出了佛朗機炮威力不足的缺點。

按照當年火炮的膛壓,李老二前世的時候翻看過炮兵資料,是在一百兆帕左右,換算的結果是每平方釐米要承受一噸的壓力。

再看看佛朗機炮,大部分的膛壓都是依靠子銃來承受,而子銃那薄薄的管壁,又能夠承受多大的膛壓呢?所以只能是減少火藥裝填量,這就是快速裝填必須犧牲威力。

想要使得佛朗機炮能夠摧毀後金軍的盾車,那就需要千斤佛郎機,而千斤佛郎機也只能發射六磅炮彈,威力遠不如大將軍炮。若是說裝填速度快,千斤佛郎機的裝填速度也不會快到哪裡去,一個子銃的重量都要達到百斤了,裝填速度雖然比千斤大將軍炮快了些,可是威力減少了太多。

針對佛郎機威力不足的問題,李老二首先考慮對子銃進行改造。若是加厚子銃的管壁,那麼會增加重量,又會影響到裝填速度;若是在子銃外面套上鐵箍,那麼子銃就無法放入炮腹中。所以李老二想到一個絕妙的好辦法:製造鐵芯銅殼子銃,內部是鑄鐵的管芯,外面套上銅殼,這樣可以增加子銃能夠承受的膛壓,而且銅殼前段插入炮管內,又能增加佛郎機銃和子銃的氣密性,減少漏氣。

通州鐵匠作坊內,李老二指揮工匠們,先是按照百斤佛郎機的子銃縮小了一圈,鑄造出一個子銃。

“這子銃縮小了好一圈啊!”

“管壁太薄了吧?那麼薄打出去會不會炸膛了?”

“不說炸膛,這東西放入炮腹,恐怕火藥氣體都要漏光了吧?”

工匠們議論紛紛,都覺得這個子銃做得毫無作用。

但是接下來,李老二便讓人鑄造一個比子銃鐵芯略大一圈,長度長了三村的銅管。鑄造好之後,趁着銅管溫度未完全降低,以鉗子夾住,套在子銃鐵芯上。等到銅殼冷卻下來,因爲熱脹冷縮的緣故,銅殼緊緊裹住了鐵芯,這樣就造好了一根銅殼鐵芯子銃。

工匠們根據李老二的指導,在子銃內裝入火藥和彈丸。原本百斤佛郎機炮彈丸重量五兩九錢,裝藥五兩,經過李老二改進過後的子銃,工匠們裝入了七兩藥。

“好了,可以試射了。”李老二令工匠們試射這門佛郎機炮。

因爲增加了接近五成的裝藥量,負責點炮的工匠手持火把,戰戰兢兢的點燃插在火門上的導火索,點燃之後,一下就丟下火把,飛快的跑開,生怕炸膛。

百斤佛朗機炮發出一聲沉悶的轟鳴聲,炮口噴出火光,瀰漫的白煙從炮腹和炮口處噴起,準確擊中了一百五十步外的一面木靶子。炮彈擊中木靶子,靶子當即粉身碎骨。

第746章 抄家發大財第848章 揚州攻防戰第386章 擊潰烏真超哈營第374章 假煙換糧食第245章 斬殺瞿堂第44章 大安口之戰第822章 洪承疇下山東第378章 吳三桂進貨第364章 夜襲水師大營(下)第811章 湖州豪強第392章 爭取時間第416章 蒙八旗漢八旗第59章 伏擊揚古利第834章 水騎配合(一)第320章 多爾袞渡河(上)第891章 東江之戰前夕第400章 勸降第836章 水騎配合(三)第72章 救大明百姓(三)第888章 橫掃潮州府第80章 奇襲洪山口第491章 孫之獬降清(上)第292章 金軍劫營第140章 朝廷的水很深第488章 盧象升南下第806章 大遷移第862章 八旗俘虜兵第476章 一石二鳥第318章 嶽託慘敗第616章 松山突圍(下)第84章 孫承宗第209章 河蚌養珠第521章 夜襲嶽託(五)第882章 打土豪分田地(五)第52章 全力一擊第124章 蒙古炮灰(中)第137章 滿載而歸第470章 高陽之戰(上)第388章 清軍攻歸化第523章 攔截清軍(一)第319章 俄木布結盟第615章 松山突圍(中)第239章 鴛鴦陣破悍匪第14章 大安口守軍第110章 戲耍蒙古輕騎第151章 商隊遇流賊(下)第193章 流民中的匠戶第440章 修繕高陽城牆(上)第772章 弘光僞帝第645章 去江南銀號存錢第336章 再訪漠西第682章 南下長沙第592章 碰釘子(下)第872章 劍指廣東第77章 關寧鐵騎第151章 商隊遇流賊(下)第562章 出征和佈局第664章 張獻忠棄武昌第346章 假煙第350章 登船出海第323章 夜戰黃河灘第207章 運河中都第371章 左家匪兵(下)第258章 應對後金入寇第421章 天雄軍第122章 壕溝陷阱(下)第782章 聯虜平寇第595章 開封之戰(上)第2章 火器和馬槊第724章 闖軍追到天津了第248章 賣新式糧食第130章 三年式野戰炮第477章 火燒公府第686章 不臣之心第524章 攔截清軍(二)第240章 攻破賊窩第342章 文工團第485章 救援晉陽(七)第630章 教訓闖賊(下)第246章 玉米豐收第586章 捉住福王了第892章 蛙人營奇襲(上)第569章 滾雪球的闖軍第374章 假煙換糧食第640章 收服王輔臣第221章 火燒歸化第269章 轉攻土城第388章 清軍攻歸化第32章 砂模鑄造三眼銃第270章 臼炮和七梢炮第395章 火燒草原(二)第820章 火燒綠營第395章 火燒草原(二)第379章 塞北戰事再起第612章 解救曹變蛟第291章 遭遇後金使團第215章 天下第一富商第928章 聯合大西軍第291章 遭遇後金使團第829章 招降闖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