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行禮,認真道:“奴婢明白了。”
當年聖祖入關,平定天下,振作朝綱,同時又大力推行中原之學術,且以身作則,令兩族的文化漸漸融合,才形成了如今大周這種多流派璀璨的興盛之風。
扼殺文人的思想,無異於是自斷臂膀,終將失去退路。
元錦玉深知她那一篇策論,在京城會引發多大的反響,所以從最開始,這就是給慕闕挖的一個坑。
當初她被慕翎打入冷宮,就暗自琢磨着,怎麼才能翻身,這篇策論,是她當初在冷宮中構思的那一篇的原型。
大周有識之士衆多,她的策論起到的不過是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當所有的文人都開始反思慕闕治國的弊端時,他的朝廷,也就該被動搖了。
銀杏傳令下去,玉煞的人很快便實施起來。
加上本來慕闕對這些文人就很是不寬容,根本就不需要他們添油加醋,傳播事實即可。
玉煞的人將那些被慕闕手下的人殘害的百姓,都列成了名冊,詳細地在他們的名字後面,寫上了他們所承受的污衊和冤情,又開始在京城裡散播。
百姓們其實對於慕闕的威壓,都是敢怒不敢言罷了,玉煞的人便是利用了這一點,沒多長時間,關於慕闕殘暴不仁的名聲,就傳了出來。
慕闕已經爲這件事頭疼幾天了,不過就是壓下了元錦玉的一篇策論,竟然能引發這麼多的爭端?
他在御書房冷聲問自己的心腹:“這到底該怎麼收場?”
蘇江濤站於人羣中,心情也很複雜,還解釋了一番:“皇上,有些文人雖然是因爲這件事而死,但絕對不是官差故意致死的,現如今百姓都把這些怪在您的頭上,實在是愚昧!”
慕闕能有什麼辦法?他貴爲天子,一點小毛病在天下人眼中都會被放大很多倍。
而他們會在心中思索,自己到底適不適合當這個皇帝?
蔣老爺也站了出來,猶豫地說:“皇上,要不然將那些官差推出去認錯,安撫百姓的情緒?”
“不可。”蘇江濤義正言辭地說:“這麼做就相當於之前咱們封禁那篇策論的努力都白費了!策論一被傳播,所造成的危害,絕對是現在的千百倍不止!”
其實這個道理蔣老爺也明白,沉思片刻,沒有再同蘇江濤辯論。
慕闕又徵求了其他大臣的意見,都認爲不應該認錯,於是慕闕冷冷地下令:“將這件事也給朕壓下來,朕倒是看看,這些百姓到底是多有骨氣。”
蘇婉卿這段時間一直都安分地在後宮中,不過身邊的茉莉是她從家中帶來的人,能和宮外的人聯繫上,所以她知道外面是個什麼形勢。
今日皇上在御書房和父親等人商議事情,蘇婉卿始終有些心神不寧。
如今百姓們已經對皇上有所怨言了,爲了留下一個明君聖主的形象,皇上應該站出來承認錯誤纔對。
那篇策論蘇婉卿也看了,雖然是處處都在貶低慕闕,但是寫的着實很有道理,慕闕在治國上,本身就有問題。
若是他能果敢一些,向天下人保證改正他的那些缺點,百姓對他的印象纔會好轉。
當年聖祖初接觸中原文化,不也是兩眼一抹黑,什麼都不會。但是聖祖勤懇好學,不恥下問,最終成爲了百姓們愛戴、朝臣們支持的一代明君。
蘇婉卿在擔心,慕闕會顧着眼前的一點道義,而不往長遠了想。
他若是能有聖祖一半的豁達,收復天下都是有望的。
可是等了許久,蘇婉卿也沒聽有什麼慕闕要認錯的消息傳來。她的心越來越沉,連哄着二娃,都有些心不在焉。
茉莉也知道蘇婉卿是因爲什麼憂愁,她近來每天都在研究元錦玉的策論,還和學識淺薄的自己講解了很多。
茉莉這才知道,那策論到底是寫的有多好,讓蘇婉卿都對元錦玉產生了惺惺相惜之感。
現在茉莉小心翼翼地勸着蘇婉卿:“娘娘,您別擔心,皇上和老爺都是明事理的人,不會任由事態這麼發展下去的。”
蘇婉卿輕輕嘆了口氣:“他若是不願意認錯,我也是能理解的,”看了一眼還放在桌上的策論,因爲被蘇婉卿研讀了太多次,紙已經起了毛邊兒,“但那也說明,他治國,也不過如此了。”
蘇婉卿的擔憂,最終成了真,慕闕不光不認錯,還試圖用武力將這件事壓下去。
全城的百姓可以說都在盯着皇城的動靜,而現在慕闕這麼做,着實讓他們寒心。
有些膽小怕事的,乖乖地把門關好,過自己的日子,也不多言語了,可是有些人,他們卻不能這麼善罷甘休。
這麼壓抑着,忽然有天,就爆發了。
也不知道這些老學究是怎麼連橫到一起的,等慕闕收到消息的時候,他們已經把這麼多天,嘔心瀝血所寫的那寫支持元錦玉的文章,散播開來了。
這些人都有家人,有弟子,甚至可以說是京城學術一派的根基。
全族都在和慕闕作對,無異於是在欺君,而他們能走出這一步,表示他們已經不怕死了。
不像是一些人那樣畏畏縮縮,他們甚至還到了皇城下,高聲宣揚着什麼。
百姓們遠遠地看着,那幾個老學究頭髮都花白了,全部穿着一身孝服,不敢深思是爲了何人所穿。
可能是已經被戕害了的同僚,也可能是爲了他們自己。
站在最前頭的老學究,高舉着元錦玉的那篇策論,慷慨激昂地道:“這纔是爲君之道,爲官之道!而如今咱們的皇上都做了些什麼?不懂治國,不懂謙遜,不懂好學!咱們的大臣呢?不分黑白,矇蔽聖聽,狠辣無情!這樣下去,家將不家,國將不國啊!”
老學究說到後來,聲音已經哽咽了,他所傷心難過的,不是他們這一小波人的安危,也不是榮譽的喪失,他是爲了這個國家的前途命運而擔心!
“當初聖祖入關,頒佈法令,重視耕織,開闢了新科舉的道路,讓多少寒門弟子有了入仕的機會!但是到了慕闕這一輩,幾百年的根基將毀於一旦!所以我寧可身死也要高呼,慕闕不配當這個皇帝!”
“試問一代明君怎麼可能連百姓的建議都聽不進去?試問一個好皇帝,怎麼可能只想着如何剝削壓迫百姓,卻從來不想着爲百姓做些什麼?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他不斷地打壓之下,熊熊燃燒着的,是百姓們的心啊!”
老學究簡直是字字泣血,他捧着元錦玉的策論,奉爲圭臬,把慕闕貶低得一文不名。
“今日我冒死覲見,希望蒼天開眼,還我大周郎朗乾坤!不配當皇帝的人,就該早日被天雷懲罰,祭祀天地!”
老學究說過這後,天色猛地就陰沉了下來,彷彿真的有什麼天雷要降下一樣。
在遠處圍觀的百姓們,卻齊齊倒吸了一口冷氣。
他竟然敢公然詛咒皇上,真是不要命了!
不光是老學究,今日來到這皇城外的,哪一個不是抱着必死之心?他們爲了應和老學究的話,紛紛跪在了地上,朝着天空叩首。
他們不求來世,只求今生蒼天開眼,能給這九州大地降下一抹福澤!
慕闕總想着打壓他們,起初還能看到些成效,但是不管是在什麼年代,渴求知識,渴求平安的人,永遠都是存在的。
鑿壁偷光,懸樑刺股,那麼多有識之士,就像是蜉蝣一樣,朝生夕死,哪怕只能得到一絲的知識,他們也願意,因爲在他們這一輩子,不算是白活!
寧後的這篇策論,就是那最好的食量,若是能讓慕闕醒悟,我願我血換乾坤!
那齊齊叩拜的身影,着實刺痛了百姓的眉眼,不少人都紅了眼圈。
他們也是有思想的人,而不是皇帝統治下的兵器,他們渴求國泰民安。
如今有人願意爲他們站出來,他們感激的同時,也很心酸。
難道這個國家真的走到這一步了麼?前路漆黑,他們看不到半點光明。
有人在皇城附近鬧事,很快就驚動了慕闕,他帶着大批兵馬,浩浩蕩蕩而來。
一路上,有人已經將那些文人們說過的話,稟告給了慕闕。
他聽後,震怒非常。
城門打開,慕闕端坐在高頭大馬之上,手中拿過侍從遞來的寶劍,威嚴無雙。
他的眼中燃燒着的是怒火,這些百姓們在他心中,已經是一堆死物了。
尤其是文人們,真是蹬鼻子上臉,他必須要給些教訓才行。
於是他猛地寶劍,寒冷地指向最前頭的那個老學究:“你們當真要和皇權作對,和朕作對?就憑你剛剛說的話,足以朕誅你九族!”
那老學究是朝着天空跪拜,面對慕闕,他反而站了起來,連帶着他的族人,每個面容都是那樣堅毅。
就連人羣中的小孩子,都一聲不吭,不哭不鬧。
他雖然不理解,死亡到底是什麼意思,但是爹孃從小就教導他,作爲一個文人,他要有一身錚錚傲骨!
祖爺爺都不怕,他就更不怕了!
老學究不躲不閃地和慕闕對視:“我等連孝服都穿上了,還有什麼好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