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浮橋

就在明軍被南渡河擋住,正在想辦法渡河進攻曼德勒的時候。

身在曼德勒的緬甸國王終於得知了明軍已經開始進攻緬甸的消息了,可是緊隨着明軍‘開始’進攻緬甸的消息傳來的,還有明軍已經兵臨南渡河的消息。

“什麼!不是說明軍纔剛剛開始進攻我緬甸嗎?爲什麼又說已經兵臨南渡河了!”緬甸國王怒吼着。

緬甸國王雖然有些才略,但他根本無法理解大規模騎兵進攻的迅,別說緬甸極少有戰馬,就算有也是極少數貴族纔有的,而且緬甸尚大象,貴族也多騎大象,這就導致緬甸馬匹更少得可憐了,更何況還都是那種極爲矮小的廋馬,根本無法跟明軍的蒙古和準格爾上等戰馬相媲美。

稟報明軍剛剛開始進攻緬甸的自然是南坎城派出的信使,擁有一匹‘難得’的廋馬,而且是明軍剛剛抵達南坎城時便派出的,剛好讓他逃過了明軍追兵的追殺,其他城池那些連廋馬都沒有,只能步行的信使就沒那麼好運了,往往他們還沒有來得及走多遠,原本的城池便被明軍攻破了,在明軍騎兵的快追殺下,全都是靠着步行傳遞消息的那些緬甸信使根本無法逃過明軍的追殺

而稟報明軍已經兵臨南渡河的,那是因爲南渡河距離曼德勒已經很近了,又有南渡河阻擋,加上南渡河南岸的緬軍同樣找到了一匹廋馬,所以兩個信使到達的度幾乎差不多。

緬甸國王面色變幻莫測,極爲難看。

“明軍是那日開始進入我緬甸的!”緬甸國王死死的盯着那名南坎城的信使,懷疑是不是他故意在半途拖延行程,導致消息送來得晚了,纔會在明軍攻到南渡河纔將消息傳到。

“回陛下,是八月五日!”那名南坎城的信使說道。

“什麼?八月五日!”緬甸國王踉蹌了一下,癱坐回王椅。

明軍八月五日開始進攻南坎城,到今日纔不到三日的時間,明軍竟然就兵臨南渡河了,這明軍得有多強大,而且明軍怎麼這麼迅,哪怕沒有任何城池阻擋,任由明軍行軍的話,明軍也無法在三日的時間從南坎城到達南渡河吧。

緬甸國王再次死死的盯着那名南坎城的信使,懷疑是他說假話。

那名南坎城的信使心裡一驚,立刻回答道:“回陛下,明軍全部都是騎兵,將近十萬騎兵,還帶了大量大炮!”

明軍全都是騎兵,這才說得過去。

可是又有一個問題出來了,就算是騎兵,還帶了大炮,可是一路上那麼多城池阻攔,明軍怎麼就能短短不到三天便兵臨南渡河,難道那些城池幾乎都沒有能都阻攔明軍一時半刻的嗎。

若真是如此的話,明軍得有多麼強大!

“陛下,明軍強大,理應立刻調軍增援南渡河,絕不能讓明軍渡河。”有一名緬甸老臣滿面憂愁的出來說道。

緬甸國王一驚,這纔回過神來,不錯,不管情況究竟是怎麼樣的,當前都不能讓明軍輕易渡過南渡河,不僅要增兵南渡河,更要下令毀壞一切南渡河上的船隻,讓明軍短時間內找不到足夠的船隻。

“吳溫泰,你立刻率領五萬軍隊,兩百頭戰象馳援南渡河,務必不能讓明軍輕易渡過南渡河!”緬甸國王下令道。

“是,陛下!”那名叫吳溫泰的緬甸將領立刻領命道。

早在明軍剛剛抵達南渡河邊的時候,留守在這裡駐防的一千緬甸士兵便在將領的命令下開始沿途收繳和毀滅南渡河上的船隻了。

因爲熟悉環境,緬甸士兵趕在明軍之前毀掉了南渡河上的大量船隻,明軍最終找到的船隻不到二十艘,而且都是小船。

不過,周曹等人並不慌忙,他們早有對策。

相比較於運送軍隊渡河,有一個方法比單純的用船隻慢慢運送強不知道多少倍,那便是建立‘浮橋’。

浮橋的原理很簡單,敲下木樁固定,用船隻或者竹筏充當漂浮,鋪設木板形成一座連通兩岸的浮橋,若是長江那種大的江河,河面寬闊,水流湍急,或許以當前的技術不容易搭建浮橋,可是南渡河區區河面只有四十米寬的河流,建立浮橋根本不在話下。

爲了統一一致,明軍放棄了收集而來的大小不一,數量也不足的船隻,轉而下令大量士兵就地伐樹,製造木筏和木樁,開始從北岸向着南岸一路釘樁,一路安放漂浮的木筏,一路從後面已經攻佔的城池當中拆卸大量民房運來足夠的木板鋪設橋面。

明軍鋪設浮橋的舉動驚動了南渡河南岸的緬甸守軍。

對於浮橋這種新鮮事物,緬甸將領或許沒有見過,可是不代表他傻,看不出浮橋的作用,可以說一旦浮橋被明軍修好,他們根本無法阻擋明軍過河。

“阻止他們!”緬甸軍將領帶着麾下的一千緬甸軍士兵衝向河邊。

“殺----”緬甸軍士兵殺了出來,衝到河邊之後,立刻對着正在修建浮橋的明軍士兵射箭。

“咻咻咻----”一輪稀鬆的箭雨過來,三名明軍士兵中箭,兩名直接墜入河中。

明軍將領大怒,立刻帶着一隊明軍士兵同樣衝到河邊,朝着南岸的緬甸軍士兵開槍射擊。

“砰砰砰----”勾動扳機,子彈出膛。

足足三十幾名緬甸軍士兵被子彈擊中,過於靠近河邊的,屍體也直接墜入河內,染紅一片河水。

不僅是步槍,早已經安置好的百餘門大炮也對着南岸的緬甸軍士兵開炮。

“轟轟轟----”

炮彈炸開,緬甸軍士兵死傷一片,短短片刻,竟然死傷過四百人,傷亡近半了。

帶領這一千緬甸軍的緬甸將領大驚,恐懼的帶着剩下的五百餘緬甸殘軍撤退。

明軍的強大幾乎將他們嚇傻,短短片刻便死傷近半啊,這還是在明軍沒有渡河的情況下,若是有明軍渡河過來了,他們剛纔必然全軍覆滅。

被嚇破了膽的這支南渡河緬甸守軍不敢再出沒,唯有等待曼德勒派來的援兵到來。

曼德勒距離南渡河並不遠,當明軍浮橋修到大半的時候,增援南渡河的緬甸援軍終於及時趕到了。

第572章 鴨綠江口海戰(二)第830章 攻陷巴格達第128章 泰安血戰(上)第169章 李自成敗入山中第995章 查扣與驅逐(二)第970章 清奧十年之戰(二)第773章 圍殲暹羅大軍(六)第386章 損失慘重第276章 雷霆前夕第143章 不甘寂寞的張獻忠第104章 準備御駕親征第1079章 對滿人的安置第165章 劉宗敏戰死(上)第563章 滿人與波斯帝國之戰(三)第657章 勸降(一)第1052章 決戰巴格達(一)第226章 城外輪戰(三)第1054章 決戰巴格達(三)第153章 爭論與妥協(上)第1038章 奧地利的崛起第315章 改革成功第477章 遼東滿人之敗第1041章 重兵雲集第875章 強勢撲滅第747章 血流成河(二)第941章 橫掃南美洲(三)第1056章 輕易碾壓一第1033章 悲慘的沙俄第521章 轉變對待屬國的方式第672章 全殲沙俄大軍(四)第532章 滿人與準格爾之戰第282章 血腥清洗(二)第60章 山海關大戰第669章 殲滅沙俄大軍(一)第109章 出征前的溫情(上)第705章 道家的轉折第687章 決戰伊斯法罕(二)第723章 營救第36章 劉良佐之死第272章 鄭芝龍(二)第498章 混亂第754章 南渡河之戰(三)第822章 決戰巴拉平原(六)第271章 鄭芝龍第227章 城外輪戰(四)第264章 鄭森和錢初瑤(一)第209章 撤退之路上的血戰(二)第77章 事後第722章 找出賊人第508章 俘虜的問題第977章 奧斯曼帝國的趙括(二)第978章 奧斯曼帝國的慘敗(一)第666章 哥薩克的悲劇(二)第762章 暹羅國趁火打劫第824章 奧斯曼大軍敗退第102章 陵谷伏擊戰第941章 橫掃南美洲(三)第9章 騙走追兵第418章 收復成都第593章 朝鮮國王投降(二)第1074章 兵臨維也納城下第94章 戰雲密佈(上)第393章 黎州城外的大戰第368章 悲慘的李自成(二)第592章 朝鮮國王投降(一)第180章 絞殺滿清死士(中)第321章 海軍(一)第650章 紀鋒之怒第11章 意外之喜第668章 迎擊沙俄大軍第459章 泰安兵變(二)第622章 進攻四國島第426章 大街驚魂(二)第273章 對鄭芝龍的震懾(一)第665章 哥薩克的悲劇(一)第1017章 奧斯曼帝國的滅亡(二)第948章 第二次歐洲聯合艦隊(二)第641章 中興八年第291章 聖旨下的巨浪第458章 泰安兵變(一)第989章 拒絕第836章 戰爭升級第32章 二十萬大軍雲集第526章 恢復北方經濟第202章 大戰濟寧第48章 新軍訓練科目第349章 拒絕荷蘭人的求和第974章 多爾袞的秘密武器?第33章 馬士英第449章 北伐前夕(三)第726章 敞開心扉(二)第198章 多鐸的恐慌(二)第382章 羅汝才之敗(二)第269章 下一步改革的設想(二)第728章 ‘洪荒’出世(一)第928章 決戰巴拿馬(三)第15章 南下滄州第396章 清軍入成都第140章 最難消受美人情第917章 悽慘的奧爾朗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