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求助倭寇

?“大明滅我朝鮮的意圖已經極爲明顯啊!”朝鮮一名老臣痛心疾首的說道。

可不明顯嗎,明軍統帥明確的說要滅了朝鮮,並且連使者都打了,就說明絕對沒有挽回的餘地,議和什麼的,是不可能的了。

更令人心寒的是明軍的狂妄,竟然明確的告訴他們朝鮮之所以在平壤休整是爲了等待後方的物資到來,而進攻漢城的時間也很明確的告訴他們是半個月後。

這等狂妄,難不成明軍就不怕他們朝鮮在這半個月的時間裡集結全國之力於漢城抵抗?明軍已經強大到了完全不將朝鮮放在眼裡了嗎。

“王上,明軍的強大,在明軍僅僅七天就攻陷平壤,令我朝鮮不僅損失大片土地,更損兵超過二十一萬這一點上盡顯,是毋庸置疑的。我朝鮮總共四十萬兵馬,除去鎮守各地的必要數量,如今最多隻能調集不到十二萬大軍了!”一名朝鮮官員說道。

朝鮮比之大明雖然不大,但也有上百個城縣,除去被明軍佔據的二十個外,還有不下九十個,就算每個城縣只留區區幾百人駐守,加在一起也需要幾萬大軍,畢竟朝鮮不可能真將全國所有城縣的防衛力量抽得一個不剩。

“不到十二萬大軍?”朝鮮國王嘴脣有些發顫,咬着牙說道:“平壤十三萬大軍都抵不過明軍一日的攻擊,漢城若是隻能調集不到十二萬大軍,如何擋得住明軍?”

明軍進攻朝鮮以來,進度實在是太快了,快得讓朝鮮上下恐懼,所以朝鮮君臣上下沒有人懷疑明軍的強大。

“王上,您日前不是纔剛剛下令,讓全國十五歲以上的適齡青壯都進入軍隊嗎。可以將駐守各地城池的責任交給他們,輪換出軍隊,這樣漢城的軍隊便能達到十八萬,我朝鮮百萬青壯,駐守各地城池最多有十五萬就足夠了,還可以將剩下的人也集中到漢城一帶,至少能聚集四十萬青壯,而明軍半個月後才進攻漢城,足夠教會召集的青壯使用刀劍抵抗了,到時,區區不到十萬人馬,怎麼也不可能在我朝鮮的五十八萬汪洋大海中攻破漢城,滅亡我朝鮮的。”有朝鮮官員提議道。

朝鮮國王手一抖,一旦真將朝鮮幾乎所有青壯召集到漢城一帶抵禦明軍,那麼整個朝鮮的生產都會陷入停頓,畢竟不可能靠一幫女人,老人和孩子生產,而且朝鮮存儲的糧食也根本無法支撐幾天,甚至如果半個月後明軍不進攻,而是拖上一個月的話,漢城便會因爲糧草用盡,軍隊自行崩潰。

“那如果大明也增兵呢?”朝鮮國王問出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

大明光軍隊就有過百萬,僅僅派十萬大軍渡過鴨綠江便在七天時間攻陷平壤,摧毀朝鮮近二十二萬大軍,逼得朝鮮都準備召集全國剩餘軍隊和青壯抵抗,如果大明再增派一支十萬人的大軍,朝鮮又該如何抵擋!

朝鮮衆官員啞口無言,一個個額頭上全都是汗,是啊,他們朝鮮能徵集全國所有軍隊和壯丁一齊抵抗,大明同樣可以增派軍隊,以明軍當前展現出來的戰鬥力來看,僅僅這一支十萬大軍便讓朝鮮近乎滅亡,再增派一支,朝鮮無論如何也沒有力量抵擋了。

“王上,臣有一提議。”一名朝鮮官員斟酌着說道。

“快說!”朝鮮國王看向那名朝鮮官員道。

“王上,不如---派出使者向倭寇求援。”那名朝鮮官員一語如同石破天驚。

“嘶”不僅其他官員,就連朝鮮國王都是狠狠的一驚。

想倭寇求援?要知道,倭寇五十年前才入侵朝鮮,令朝鮮差點滅國,雙方有國仇,而且倭寇歷史以來便一直窺視朝鮮領土,向倭寇求援,不說倭寇會不會答應,就算倭寇答應了,那又跟引狼入室有什麼區別。若是最後擊敗了明軍,明軍走了,可倭寇卻不願意撤兵,而是如大明一樣打着吞併朝鮮的意圖,那麼朝鮮不一樣還是有滅國之憂嗎?

“王上,倭寇總比大明要弱很多,與明軍作戰之後,倭寇必然也會損傷不小,到時擊敗明軍之後,倭寇就算不願意撤走,我朝鮮也有與之抗衡的能力。”那名朝鮮官員說道。

朝下衆官員和朝鮮國王沉思的同時,面色不斷變化,想必心裡的掙扎必然不小。

最終,朝鮮君臣對大明的恐懼要遠遠大於對倭寇的恐懼。

朝鮮國王緊緊的握着拳,咬了咬牙道:“那就向倭寇求援!”

當初,倭寇豐臣秀吉在萬曆年間在朝鮮戰敗撤軍之後,日本便再次陷入了內戰,直至萬曆四十三年,德川家康滅亡豐臣家族,倭寇才重新統一,倭寇也至此進入了江戶幕府時代。

幕府初期,倭寇便與朝鮮恢復了名義上的邦交關係。

其實,經歷過朝鮮之戰,目睹豐臣秀吉如何走向衰落與敗亡的德川家族,已經暫時放下了入侵吞併朝鮮的野心,並且因爲一直害怕大明報復,加上其他方面一些多層次的原因,自德川家康開始,倭寇便實際上進入了半閉關鎖國的狀態,甚少與大明和朝鮮再有多少交流,所以對於朝鮮和大明的情況,倭寇境內流傳不多。

當前,江戶幕府,德川家族的掌控者叫德川家光,是德川家康的孫子。

朝鮮使者的突然到來,令倭國上下大感吃驚。

當得知大明正在入侵朝鮮,準備滅亡朝鮮的時候,德川家族的高層和其他倭國高層都震驚了,弄不明白,朝鮮不是大明的屬國嗎,大明爲何要滅亡朝鮮。

對此,朝鮮使者的解釋,自然是能怎麼抹黑大明就怎麼抹黑大明,將大明形容爲卑鄙無恥,將朝鮮形容爲悲慘的受害者,總而言之,德川家光倒是確認大明入侵朝鮮的事情的真的。

對於朝鮮的求援,倭國上下極爲震動,同時也極爲振奮,原本熄了多年的心又立刻衍生出大量念頭出來,德川家族立刻召開會議,進行商討,看看是否要出兵幫助朝鮮應對大明的進攻。

第996章 文明論第603章 進攻安南第457章 尚可喜的驚恐第376章 四川局勢第544章 好消息連連第429章 陳鑫被擒第527章 建立最強大軍事體系第517章 鐵骨錚錚第264章 鄭森和錢初瑤(一)第402章 滅絕人性的張獻忠(三)第612章 安南王之死第90章 戲耍左良玉之計第905章 進攻北美十三州(二)第361章 河南剿匪記第428章 陳秀秀的暴力第967章 通商留學第1039章 實力大增的滿清第931章 決戰巴拿馬(六)第425章 大街驚魂(一)第273章 對鄭芝龍的震懾(一)第628章 伊藤家第212章 撤退之路上的血戰(五)第901章 夏威夷跳板(一)第472章 登陸遼東第223章 徐州城下(二)第517章 鐵骨錚錚第407章 慘烈(二)第513章 攻入李家第127章 應龍軍北上第609章 安南軍潰敗第659章 殺戮第888章 逐步抵抗第88章 大婚第418章 四川局勢定第862章 壯烈(三)第321章 海軍(一)第1067章 愛琴海海戰一第558章 波斯帝國的妥協第551章 關門打狗第918章 攻佔加拿大第474章 攻打瀋陽第514章 漢奸殘餘之死第43章 登基繼位第521章 轉變對待屬國的方式第759章 絕望和無力第449章 北伐前夕(三)第335章 俘虜荷蘭船隊第224章 城外輪戰(一)第614章 出兵倭國第379章 炮擊成都第716章 藏富於民第624章 登陸本州島第350章 南洋霸權第627章 敗退第994章 查扣與驅逐(一)第767章 圍點打援第393章 黎州城外的大戰第432章 追擊(三)第805章 佔領澳洲(五)第292章 舉旗造反第975章 多爾袞的毒計?第240章 勤王援兵(一)第1026章 大清與大明第91章 吐血三升(上)第158章 ’請‘入皇宮第28章 刺殺第320章 提倡經商(二)第838章 攻佔西伯利亞(二)第1081章 日益強大的歐洲第349章 拒絕荷蘭人的求和第948章 第二次歐洲聯合艦隊(二)第260章 對漢奸的審判(一)第990章 東勝神州論(一)第785章 暹羅國投降(一)第831章 沙俄帝國的憤怒第107章 製造戰前輿論(下)第322章 海軍(二)第862章 壯烈(三)第89章 一石二鳥第550章 激戰烏蘭察布第649章 準格爾騎兵的殺戮第231章 炮擊清軍大營(四)第615章 東京灣海戰第577章 平壤城下第599章 德川家崗之死第510章 勢如破竹第186章 巨弩!第117章 決戰(下)第913章 整頓和安置第946章 鐵甲艦初顯威(三)第803章 佔領澳洲(三)第1047章 鰲拜的挫敗三第417章 張獻忠之死(五)第294章 舉旗造反(二)第787章 統一四國(一)第344章 收復臺灣(五)第110章 出征前的溫情(下)第1024章 清奧間的聯姻第796章 全殲西班牙軍隊(一)第332章 激烈海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