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建立律法權威

??徐州知府在派了管家和奴僕去警告那戶普通百姓後,便不再關注此事,他有自信,那戶普通百姓絕不敢爲了幾顆玉米的收成,得罪他堂堂徐州知府。

然而,徐州知府無疑想錯了。

三月二十二日,法院開庭的日子到了,早早便有警察署的警察和法院的法官前來宣召徐州知府出庭。

看着眼前站立的兩名警察和一名法院法官,徐州知府的臉色瞬間陰沉了下來,心裡只想着,那戶普通百姓竟然如此不識擡舉,真敢將他堂堂徐州知府告上法庭,真是不知死活。

要說徐州法院自成立以來,普通百姓的案件倒宣判了不少,官員的案件倒是第一次,特別還是審理堂堂徐州知府一案,這事情一經宣佈出去,立刻引起無數百姓的關注。

“大家都聽說了嗎,今日法院要審理知府大人毀壞百姓玉米,並罔顧大明律法之案件!”

“聽說知府大人不僅毀壞人家的玉米,事後拒不賠償道歉,被告上法院之後還派了管家前去警告那戶百姓,可謂囂張至極!”

百姓們感嘆,徐州知府啊,那可是他們徐州的最高長官,而今竟然被一戶普通百姓以如此小的事情告上法庭,這種駭人聽聞的事情,百姓們想不關注都難,人人都期待最後的審理結果。

這時,法院門口突然走出兩名法院的法官。

“爲了以示公正,法院特別允許百名普通百姓旁聽審理,有意願者,請報名排隊!”其中一名法院的法官大聲說道。

百姓們當即瞪大了眼睛,也不知道是誰最先反應過來,立刻朝法院門口跑去。

“我要報名!”

“我要報名!”

越來越多的百姓擠到前來,想報名進法院內旁聽。

這可是審理知府的案件啊,一輩子都不一定得見一會,能夠旁聽,百姓們當然興奮之至。

最終,百名最先排隊報名的普通百姓得以進入法院旁聽審理。

反應稍慢,措施機會的百姓捶胸頓足,懊悔不已。

辰時三刻,法院的審理如期展開。

“帶原告張老漢,被告徐州知府劉純厚!”

當徐州知府劉純厚被兩名警察壓着走上來的時候,他的臉色是黑的,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堂堂徐州知府會有今天,被一戶普通百姓以一點‘小事’告上法庭,還被這麼多人圍觀,簡直是今生最大的恥辱。

向着,徐州知府劉純厚不由得怒瞪向張老漢,發誓事後一定不會讓膽大妄爲的張老漢一家好過。

張老漢一直注意徐州知府劉純厚的表情,自然看到了徐州知府劉純厚看向他時神情中的不善,不過張老漢並不驚慌,畢竟按照那位錦衣衛大人所說,徐州知府劉純厚完了,無論如何,他選擇了相信錦衣衛,相信朝廷,相信當今皇上。

“雙方律師上堂!”

大明自建立法院以後,也同時建立了律師制度,畢竟普通百姓很少懂得法律,就算看過大明律法,也不可能真將大明律法全部記得住,律師雖然有時候也會被有財有勢之人所利用,但利總是大於弊的。

張老漢的律師是一名徐州城有名的律師,數年來曾接過二十餘起普通百姓的案件,口碑極好。而徐州知府劉純厚方面的律師,由於徐州知府劉純厚吩咐管家去警告劉老漢一家後,就不再將此事放在心上,所以一直到開庭的今天都沒有請律師,爲此,徐州法院隨意指派了一名律師給徐州知府劉純厚。

最終背後有着錦衣衛密探的支持,加上當今皇帝朱慈踉要以此事做爲掀起告官風暴的開始,給予了此事最高的重視,所以毫無疑問,人證物證俱在,徐州知府劉純厚馬車失控衝入百姓玉米地,導致百姓損失玉米超過百斤,而徐州知府劉純厚事後拒不道歉和賠償,接到法院傳票後還知法犯法派了管家去警告劉老漢,兩罪並罰,法院判處徐州知府劉純厚向劉老漢道歉,並賠償劉老漢一兩銀子的損失,同時犯惡意威脅罪,收監五日!

“徐州知府劉純厚,你對於本院的判決可有異議?”法官問徐州知府劉純厚道。

人證物證都是明擺着的,鐵證如山,徐州知府劉純厚無法反駁。

“我,沒有異議!”徐州知府劉純厚鐵青着臉,極度不甘心的忍下罪責。

徐州知府劉純厚的心在滴血,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堂堂徐州知府竟然在此時此刻就這樣栽了,栽在一戶普通農戶手中,還只是爲了區區一百斤玉米這樣的小事。

劉純厚憤怒之餘,也隱隱有些後悔,早知道當場道個歉就完了-不,他堂堂徐州知府,不說別的,區區一戶普通農戶怎敢告他,還有徐州法院,平時井水不犯河水,他一直不放在眼裡,怎麼也敢接下此事,還當着這麼多百姓的面前宣判他,讓他承受如此大辱。

劉純厚自然不會甘心,眼睛再次惡狠狠的看向劉老漢,又掃了法院衆法官一眼,待他回到知府衙門,必然要讓劉老漢和法院後悔今日之事。

雖然被宣判了,但徐州知府劉純厚並不驚慌,再怎麼他畢竟是徐州知府,在徐州沒有人能大得過他。

徐州知府的想法是好的,可惜他沒有機會了。

法院宣判完畢之後,立刻有警察將徐州知府劉純厚帶了下去,先行執行收監足五日的判決。

當日,沒等徐州知府從憤怒當中回過神來,吏部的文書也到了,上面只有一句話,徐州知府劉純厚知法犯法,情節惡劣,影響特別甚遠,特革去徐州知府一職,貶爲庶民,永不錄用。

徐州知府劉純厚瞬間驚呆了,也一下子意識到了事情的不對勁,這太巧了,也太迅速了,若是照時間算的話,他被法院宣判的消息怕是連南京城都沒有傳到,怎麼就傳來了吏部革去他知府之職的文書。

想到一個可能,徐州知府劉純厚癱坐在地上,他知道,吏部的文書一來,他就真的算是完了。

想想便覺得荒唐,他堂堂徐州知府啊,竟然就因爲這一點點芝麻綠豆的‘小事’栽了,還栽了個徹底。

次日,大明日報大量宣傳徐州知府一事,天下百姓無不震驚,發現,原來這一點點小事也能夠告官,而且還這麼簡單就贏了。

百姓們議論紛紛,而事情還沒有完。

接下來近三個月的時間內,大明日報天天傳報全國各地的告官事件,幾乎天天都有一些縣官或者別的什麼官員因爲自己無意中犯下的小事或者家裡人仗着自己的名號犯下的小事而被法院傳票,事情稍大的便如同徐州知府一般直接被朝廷革職。

一時之間,‘告官’似乎成了一段時間內的主流,動不動就有官員被普通百姓告上法庭,甚至南京城的一些高官重臣都沒能避免,一時之間,天下官員都感覺到了事情的不對勁,一時之間一個個噤若寒蟬,平時一舉一動都不敢在那麼隨意了,至少不敢明着違反任何一絲律法,對普通百姓也彬彬有禮了起來,不敢在擺出任何官架子,錯了就該道歉,該賠償的也毫無二話的賠償,大明官民呈現前所未有的和諧。

大明律法在這段時間內天天出現在百姓們的耳朵裡,宣傳得多了,百姓們的印象自然就漸漸深刻了起來,意識到違反大明律法就要遭到懲處,不管是高官重臣還是皇親國戚,只要他敢犯法就告得。

隨着時間的推移,大明律法漸漸深入人心,在所有大明子民心裡形成共識,那就是任何人都不能違法。

第131章 驚險襲營(下)第84章 難得的平靜第777章 西班牙僱傭軍第334章 荷蘭之敗第372章 李自成的陌路(三)第987章 歐洲留學生到來第941章 橫掃南美洲(三)第1053章 決戰巴格達(二)第218章 激戰薛城(二)第553章 改造蒙古(一)第747章 血流成河(二)第408章 慘烈(三)第60章 山海關大戰第745章 反抗軍第611章 叢林血戰(二)第315章 改革成功第782章 緬甸國王投降第592章 朝鮮國王投降(一)第115章 決戰(上)第661章 準格爾投降(一)第552章 蒙古各部投降第277章 雷霆前夕(二)第173章 君臣談心第122章 山東亂局第26章 意外巨財第646章 鐵路大動脈(一)第349章 拒絕荷蘭人的求和第191章 鄭森第1004章 進攻巴黎(一)第420章 多爾袞的緊迫第714章 中興九年第193章 出征前夜(二)第420章 多爾袞的緊迫第836章 戰爭升級第351章 印尼總督趙德全(一)第471章 攻打滄州第311章 潞王戰敗第129章 泰安血戰(下)第650章 紀鋒之怒第100章 歷史變數第155章 血腥警告第419章 張獻忠最終的下場第701章 鏖戰(二)第652章 準格爾之戰(一)第789章 統一四國(三)第1078章 沙俄帝國滅亡二第173章 君臣談心第1004章 進攻巴黎(一)第554章 改造蒙古(二)第945章 鐵甲艦初顯威(二)第82章 再次視察火器局第819章 決戰巴拉平原(三)第515章 收復長安城第1082章 第二次反明聯盟第653章 準格爾之戰(二)第1061章 歐洲各國的恐懼第667章 哥薩克的悲劇(三)第151章 回到京城第663章 準格爾投降(三)第425章 大街驚魂(一)第829章 多爾袞的無奈第858章 駛進馬六甲海峽第882章 柳常第804章 佔領澳洲(四)第605章 兵臨城下第111章 御駕親征第698章 滿八旗的精髓第362章 多爾袞的命令第562章 滿人與波斯帝國之戰(二)第556章 改造蒙古(四)第57章 閻應元的機遇第392章 李定國接管黎州第905章 進攻北美十三州(二)第729章 ‘洪荒’出世(二)第804章 佔領澳洲(四)第396章 清軍入成都第197章 多鐸的恐慌(一)第804章 佔領澳洲(四)第155章 血腥警告第350章 南洋霸權第827章 哥薩克之敗第726章 敞開心扉(二)第549章 蒙古人暴動(二)第443章 關寧軍之殤(二)第920章 直撲墨西哥城第862章 壯烈(三)第441章 東關鎮之戰第64章 選妃立後之議第671章 殲滅沙俄大軍(三)第158章 ’請‘入皇宮第338章 妥協第882章 柳常第477章 遼東滿人之敗第649章 準格爾騎兵的殺戮第737章 衝突之始第675章 定王和啊蜜兒公主(一)第468章 東光縣城下(三)第450章 北伐前夕(四)第1001章 人贓並獲第870章 馬六甲大海戰(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