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播種

“臣鄭芝龍,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愛卿快快免禮!”朱慈踉趕緊讓鄭芝龍起身,並笑着道:“此次愛卿順利將種子帶來,是立了大功,朕很是欣慰,必有重賞!”

“謝皇上隆恩!”鄭芝龍站起身來,同時心裡微微鬆了一口氣,他遲來了半年,但聽皇上的口氣並沒有問罪的意思,這也就表明近期內皇上並不會動鄭家。

心裡沒了壓力,鄭芝龍笑着說道:“爲皇上效力是臣的職責,不敢要賞,請皇上收回成命!”

這話有客套的意思,也有一絲試探的意思。

朱慈踉看出了鄭芝龍的試探,目光微微有些幽暗,但瞬間消逝,搖了搖頭笑道:“朕賞罰分明,愛卿既然立下大功,自然就該得到表彰,要不然朕豈不是成了是非不明的昏君了?愛卿想必也不希望朕如此吧!”

聽朱慈踉的這話,鄭芝龍纔算是徹底放鬆了警惕,看來皇上是真的不打算追究了。

看着鄭芝龍走出御書房,朱慈踉的臉色不由得沉了下去。

他確實不會在近期動鄭芝龍,雖然他已經準備建立海軍並解決鄭家的問題,但事關重大,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得了的,要循循漸進,至少也要等鄭森從雲南回來。

對於鄭森,朱慈踉是極爲看重的,他甚至覺得一個鄭森比整個鄭家艦隊還更重要一些。

鄭芝龍採購回來的種子極多,足足數百條船,其中最大的遠洋大海船每艘船便可裝數百噸,最小的小船也能裝數噸,加在一起足足近兩萬噸,其中甘薯種子九千噸,馬鈴薯種子七千噸,玉米四千噸,數百青壯光是從船上卸下來也足足卸了十來天的時間。

“傳朕旨意,鄭芝龍採購種子有功,賞銀十萬兩。另外,告訴鄭芝龍,待種子試種出來後,朕還有重賞!”

“遵旨!”

趙德全極爲震驚的退出去安排太監傳旨,十萬兩銀子的賞銀相當於萬兩黃金,這已經是極重的獎賞了,東西試種出來后皇上竟然還有更重的獎賞,豈不是得加官進爵?

趙德全頗爲想不通的搖了搖,他無論如何也弄不明白,不過是讓鄭芝龍在南洋購買些東西罷了,用得着這樣重的嘉獎嗎?

不光是趙德全弄不明白,所有聽說了這道聖旨的人都弄不明白,就連鄭芝龍本人也弄不明白。

這些,朱慈踉當然不會透露出去,待種子試種出來後他的確還有重賞,而且是大大的重賞,足以讓整個鄭家分崩瓦解!

時間已經漸漸到了七月份,正是百姓忙種秋糧的時節。

近兩萬噸種子,玉米種子雖然佔的比例是最少,但能種下的土地面積卻是比甘薯和馬鈴薯加起來還多,朱慈踉根據腦海中的記憶算過了,近兩萬噸種子一共可以種植大約近百萬畝土地。

朱慈踉想了想,覺得今年是不可能全面推廣的。

爲了更方便的管理以及來年更好的分配,朱慈踉決定先在南京城周圍試種,爲此,朱慈踉連夜書寫了甘薯,馬鈴薯,玉米的種植方法和主要的注意事項,令工部刊印成書籍,不久後跟隨種子一同發放下去。

次日,南京城以及周圍百里內各鎮大規模張貼皇榜,內容簡單易懂。

“皇榜,皇榜!”

“朝廷試種新種,號召京城方圓百里內百姓種植,朝廷免費提供種子和種植方法,並承諾無論收成如何,均以二兩銀子一畝的價格收購,有意向者均可前去衙門登記領取種子!”有識字的百姓大聲讀了出來。

“嘶----,二兩銀子一畝的價格收購!”

看到皇榜的百姓在理解了其中的內容後,無不瞪大了眼睛,心頭震撼。

“這是真的嗎,竟然有這種事!”要知道,以當前的畝產,若是仍然種稻谷或者小麥的話,上等良田也不過每年畝產三石,季產一石半,這還是風調雨順的結果,更重要的是,皇榜上面竟然沒有表明上等良田和下等廋地,豈不是一視同仁,要知道,廋地的產量相比上等良田可少太多了,季產連一石都不到。

按照江南當前一石糧食一兩銀子的價格計算,今年已經是第二季了,朝廷竟然還以二兩銀子一畝的價格收購,這簡直是天上掉餡餅的事情啊,百姓們能不激動嗎。

“可信不?”一名百姓有些疑慮,話語中透着不敢置信。

“這是皇榜,當今皇上親自發布的,當然可信!”另一名百姓倒是深信不疑,立刻說道。

“對對,皇上乃聖明之君,絕不可能欺騙百姓,說二兩銀子一畝就二兩銀子一畝!”

百姓們無不贊同,自皇上登基以來,所作所爲無不爲百姓着想,百姓們自然也是發自真心的愛戴,只要是皇上說的話,他們便深信不疑。

“既然有這等好事,那便不能夠放過,我家有三十畝地,這秋糧就種朝廷的新種了,我這就回去帶家人去衙門登記領種!”

“我家有百畝地,也要全部種新種!”

“我家也是!”

有二兩銀子的誘惑,幾乎所有的百姓都支持,當日,南京城以及方圓五十里內的各鎮衙門全部飽滿,大批百姓帶着家人拉着牛車前來登記和搬運種子,近兩萬斤新種得以在南京城方圓五十里內順利推廣。

百姓們按照朝廷教受的方法種植,先不說收成究竟會如何,單單種植方法和打理過程的簡便,最主要的便是抗旱這一點,還有連沙地也能種,讓百姓們深感這新種實在是太好種了。

“民以食爲天,相信來年不用朝廷推廣,百姓也會更加熱切種植!”百姓們如火如荼的開始種植,朱慈踉聽完下面的人彙報,淡淡一笑,這第一次推廣種植,百姓們或許還有疑慮,但他相信,只要收成一到,再經過大明日報的大力宣傳之後,次年根本不用朝廷推廣,百姓們也會搶着種植,不出兩年,這甘薯,馬鈴薯和玉米便可在大明境內遍地開花,以這三樣的產量,到時候大明百姓便可真正過上吃食無憂的日子了。

第667章 哥薩克的悲劇(三)第645章 陽謀與探討佛法第37章 戰後第907章 英法西三國聯盟第416章 張獻忠之死(四)第20章 絕世美人的仇恨(中)第850章 援助莫臥兒帝國第326章 秋糧的大豐收(一)第217章 激戰薛城(一)第959章 孟加拉灣大海戰(七)第876章 戰事完結第662章 準格爾投降(二)第163章 應龍軍的弱點第246章 清軍退兵(二)第719章 朱慈踉的心痛第457章 尚可喜的驚恐第504章 血洗蒙古草原(六)第233章 雨夜驚變(二)第878章 鐵甲艦第340章 收復臺灣(一)第298章 應龍軍出動第891章 歐洲的驚駭與瘋狂(二)第111章 御駕親征第162章 應龍軍改組第170章 清軍退兵第744章 易服與滔天巨浪第864章 馬六甲大海戰(二)第601章 戰後第732章 極盡羞辱(一)第984章 奧斯曼帝國的慘敗(七)第532章 滿人與準格爾之戰第69章 暴風雨前夕(中)第754章 南渡河之戰(三)第968章 巴拿馬運河第75章 誅滅徐家第201章 徐州第102章 陵谷伏擊戰第59章 緊鑼密鼓第404章 李定國的迷茫第189章 騎兵對決(下)第504章 血洗蒙古草原(六)第80章 招兵第244章 多爾袞最後的瘋狂(三)第284章 大明科技的蓬勃發展第619章 決定倭寇命運的聖旨第293章 舉旗造反(二)第830章 攻陷巴格達第48章 新軍訓練科目第120章 凋零的湖北第908章 完全碾壓(一)第5章 託付天下第1013章 進攻君士坦丁堡第223章 徐州城下(二)第628章 伊藤家第877章 對印尼原住民的懲罰第194章 出征前夜(三)第636章 倭國滅亡第986章 難以爲繼的奧斯曼帝國第539章 血腥的震懾第63章 高宏圖的野望第776章 殺往仰光第792章 呂宋島之戰(二)第590章 攻陷漢城第553章 改造蒙古(一)第794章 呂宋島之戰(四)第439章 北伐臨近第363章 吳三桂的盤算第210章 撤退之路上的血戰(三)第968章 巴拿馬運河第29章 淮安城下(上)第250章 撫卹事宜第548章 蒙古人暴動(一)第796章 全殲西班牙軍隊(一)第938章 悽慘潰敗(三)第1008章 日內瓦條約第683章 攻陷庫爾要塞(二)第20章 絕世美人的仇恨(中)第806章 佔領澳洲(六)第248章 回京第830章 攻陷巴格達第1013章 進攻君士坦丁堡第1045章 鰲拜的挫敗一第1005章 進攻巴黎(二)第451章 北伐前夕(五)第920章 直撲墨西哥城第898章 中興二十三年(一)第756章 南渡河之戰(四)第419章 處置李定國第627章 敗退第571章 鴨綠江口海戰(一)第457章 尚可喜的驚恐第329章 艱難選擇第456章 首戰告捷第988章 神聖羅馬皇帝的盤算第293章 舉旗造反(二)第1022章 滿清與奧地利之戰(四)第828章 明軍趁火打劫第568章 鐵嶺衛和咸興府第639章 統一東亞(一)第610章 叢林血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