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軍制革新

因爲撫卹一事,幾乎各鎮兵馬都有將領被查,朱慈烺趁機名正言順的從應龍軍當中抽調了一部分人安插各鎮,同時,朱慈烺還打算做一次全國性的軍制革新,已期真正徹底掌控全國兵馬。

此次參與徐州血戰後能回來的兵馬一共,連應龍軍士兵在內,一共六萬多人,除了幾千鄭家的泉州軍外,朱慈烺將另外六萬人全部收編併入應龍軍當中,這些人都是血戰餘生的精銳,併入應龍軍沒有辱沒他們,也沒有辱沒應龍軍,自此,應龍軍每個軍都恢復到了一萬人。

由於國庫空虛,應龍軍六個軍都暫編一萬人。

原先,大明軍隊以衛所爲主要制度,全國要地設立衛所,軍丁世代相繼,給養仰賴屯田,將兵閒時爲農,戰時爲兵,這樣很不好,雖然每年都能節省不少軍費開支,但也導致大明軍隊除了洪武和永樂兩代還頗有戰鬥力外,其後戰鬥力一代比一代弱,武備廢弛。

朱慈烺一直就對大明現有的軍制非常不滿,要不是前一年他剛登基,不僅要穩定朝綱,還要平定內亂和抵禦滿清等外敵,環境不允許,害怕改革產生的動盪會被敵軍所趁,所以他纔不得不一直忍着。

如今滿清元氣大傷,李自成形同喪家之犬,張獻忠被秦良玉死死的拖在四川,數年內大明都無內憂外患,這樣難得的良機,朱慈烺當即就下了心思,是時候進行軍制改革了。

隨即,除了四川以及河南這兩個特殊的地方暫時保持原狀外,朱慈烺打算下旨全面取消衛所制度,改爲募兵制,並設立常備軍,將常備軍和維護治安的各地守軍分開。

常備軍仍然命名爲常備軍,維護各地治安的守軍則叫做‘守備軍’,形同預備役。

常備軍貴在精而不再多,以應龍軍爲例,朱慈烺下旨設立十二個常備軍。火器精貴,所以除了第一到第六軍爲全火器配置的最精銳應龍軍,第七軍到第十二軍爲仍然用冷兵器的普通明軍。

每個軍滿編爲兩萬人,十二個常備軍若是全部滿編的話,爲二十四人,守備軍按照各縣府所需的安保配置,一共爲十八個軍,約三十六萬人,屆時,全國兵馬將達到六十萬。

不過因爲徐州之戰各地都被抽調了不少兵馬,血戰餘生的又都被留在了六個應龍軍內。改編之後,常備軍和守備軍都不會滿員,大約每個軍暫編一萬人,加在一起也就近三十萬人的樣子,待來年國庫充裕之後,各軍纔會慢慢滿配。

朱慈烺只在私下召見了李巖和錢不缺一次後,次日,由錢不缺把朱慈烺想法在朝堂上提出來。

立刻引起滿朝文武的震驚,一個個把目光投向錢不缺。

“嗯,不錯,錢不缺此想法甚合朕意,朕覺得可行!”

“皇上英明,聖明之光照耀大地,乃大明福音,臣拜服,臣代表所有百官支持皇上!”朱慈烺話音一落,錢不缺立刻表現出一副大喜過望的模樣道。

“臣---附議!”李巖也走了出來,表示支持。

這個時候,馬士英等人才從震驚當中反應過來,剛纔他們沒有聽錯,皇上這是打算募改祖制!

馬士英等人看都沒看提出來的錢不缺一眼,因爲錢不缺一直都是貪生怕死見風使陀的代表,滿朝文武都心照不宣的清楚,錢不缺不過是皇上在朝堂上的代言人,每次提出的任何東西,都必然是經過皇上示意的,所以他們直接面向朱慈烺。

“皇上,取消衛所等都涉及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制,祖制不可違,老臣絕不同意!”馬士英老臉潮紅,是被氣的。

別看馬士英當上首輔之後一直很老實,對朱慈烺的許多舉措就算不明確表態支持,但也幾乎從不反對,跟一個擺設一般,但到底是一個老傢伙,在某些方面極爲刻板,這一次朱慈烺的打算觸及到了他的底線,所以他立刻出言阻止!

“首輔大人,你這是在質疑皇上的英明,不是臣子所爲啊!”錢不缺毫不猶豫的出言頂撞,***朱慈烺的決策。

從一開始錢不缺就很清楚自己的位置,過了這麼久,他早就知道了,皇上以前之所以不殺他,就是因爲他聽話和怕死,他錢不缺就是皇上在朝堂上的代言人,把皇上不方便說的話說出來,幫皇上試探朝臣的火力,做皇上的馬前卒。

對此,錢不缺沒有任何不適,反而覺得極爲光榮,錢不缺不怕得罪任何人,他認爲,身爲臣子,只有終於皇上纔是最有前途,只要把皇上哄高興了,抱緊皇上的大腿,任何人都不能把他怎麼樣。

“你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御史,有什麼資格出言頂撞本首輔,以我看,定然是你唆使皇上,妄動祖制,是對歷代先祖的不敬,乃不忠不義之舉,微臣懇請皇上,將這奸逆賊子推出午門斬首示衆,以儆效尤!”馬士英當即指着錢不缺大罵,同時還憤怒莫名的也瞪了李巖一眼,覺得就是這兩個人私下唆使,才讓皇上出現這種要募改祖制的想法。

雖然馬士英等人都很清楚,這件事情必然是皇上自己要做的,不是李巖和錢不缺唆使的,但皇上是皇上,加上又不是皇上親口提出來的,他身爲臣子不可能直接質疑皇上,只能把火氣出在錢不缺和李巖身上。

李巖倒是沉默,沒有任何迴應,但支持的態度很堅定。

李巖本就是反賊出身,跟李自成的時候就以推翻大明爲主要目的,對大明的所謂祖制從心底裡就沒有任何感覺,他原先之所以放棄李自成,除了對李自成失望之外,便是因爲心服當今皇上,覺得當今皇上乃聖明之主,必然能重新平定天下,他很清楚皇上這番改革軍制,乃萬利之舉,必能提高大明軍隊的戰鬥力,哪怕粉身碎骨他也必然全力支持。

第286章 大明科技的蓬勃發展(三)第254章 推行革新第403章 瘋狂血殺第312章 潞王死第214章 徐州援兵(二)第542章 反奴隸法出臺第520章 所謂朝貢第439章 北伐臨近第502章 血洗蒙古草原(四)第660章 和親?第618章 登陸九州島第1045章 鰲拜的挫敗一第398章 轉攻爲守第497章 范文程之死第686章 決戰伊斯法罕(一)第395章 憋屈第566章 議和(二)第455章 兵入山東第1049章 伊斯法罕之戰(一)第475章 瀋陽城破第692章 全線攻入伊斯法罕第213章 徐州援兵第84章 難得的平靜第1009章 奧斯曼帝國的絕境第627章 敗退第95章 戰雲密佈(下)第817章 決戰巴拉平原(一)第952章 鐵甲艦傾巢而出第976章 奧斯曼帝國的趙括?第671章 殲滅沙俄大軍(三)第147章 交戰(三)第119章 兵敗如山倒第999章 美洲的平穩發展第939章 橫掃南美洲(一)第264章 鄭森和錢初瑤(一)第171章 紅娘子入河南第211章 撤退之路上的血戰(四)第1067章 統一世界與否第662章 準格爾投降(二)第612章 安南王之死第282章 血腥清洗(二)第273章 對鄭芝龍的震懾(一)第659章 殺戮第465章 進兵河北第297章 民心第961章 殺往歐洲第850章 援助莫臥兒帝國第810章 大海戰陰雲(二)第317章 鄭芝龍採購種子回來了第131章 驚險襲營(下)第987章 歐洲留學生到來第145章 交戰第92章 吐血三升(中)第943章 大明鐵甲艦第123章 閻應元第35章 戰況第914章 進攻加拿大第290章 開啓第550章 激戰烏蘭察布第404章 李定國的迷茫第1074章 兵臨維也納城下第400章 滅絕人性的張獻忠(一)第825章 全軍覆沒第129章 泰安血戰(下)第1073章 君士坦丁堡之戰(三)第804章 佔領澳洲(四)第1079章 對滿人的安置第585章 進攻漢城第510章 勢如破竹第786章 暹羅國投降(二)第1015章 君士坦丁堡條約第414章 張獻忠之死(二)第321章 海軍(一)第713章 滿人的憤怒與妥協(五)第96章 統一戰線第302章 九江城外的大戰(三)第599章 德川家崗之死第554章 改造蒙古(二)第201章 徐州第1013章 進攻君士坦丁堡第437章 緊鑼密鼓第510章 勢如破竹第252章 軍制革新(二)第101章 劉宗敏的火槍營第501章 血洗蒙古草原(三)第627章 敗退第213章 徐州援兵第237章 鏖戰徐州城(三)第126章 泰安之戰第775章 暹羅王投降第917章 悽慘的奧爾朗侯爵第820章 決戰巴拉平原(四)第439章 北伐臨近第955章 孟加拉灣大海戰(三)第609章 安南軍潰敗第30章 淮安城下(下)第893章 屍橫遍野的莫臥兒帝國(二)第259章 鋤奸(四)第744章 易服與滔天巨浪第553章 改造蒙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