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7章 統一世界與否

其實,如果不是滅清意義重大,朱慈踉完全不需要御駕親征。

如今滿清已滅,蘊含天量‘液體黃金’的波斯灣和北非也都已經被大明攻佔,這一次進攻歐洲各國聯盟軍,朱慈踉沒有再親臨前線,而是坐鎮安卡拉,只通過無線電指揮和了解前線信息。

這一場大戰,大明除了意在原屬於滿清疆域的歐洲部分,還有就是要威壓歐洲各國,讓歐洲各國再一次明白,挑釁大明的代價。

而至於是否會在擊敗歐洲各國聯軍之後,順道攻入歐洲腹地滅亡歐洲各國,朝統一世界的道路上走,朱慈踉卻是並沒有這樣的打算。

統一世界很誘人,光是嘴上說出來就足以令人熱血沸騰,大明也絕對有實力做得到,區別只在於大明要不要這麼做。做爲一個皇帝,朱慈踉不是沒有動過這樣的念頭,甚至一度很強烈。

然而,再經過長久的深思熟慮之後,朱慈踉卻不得不放棄了這個好似無比宏偉的計劃,他絕不會帶着大明往統一世界的道路上走去,這一點,他極爲堅定。

統一世界或許宏偉非凡,前所未有。可這樣一來,同樣意味着大明沒有了外敵,沒有了競爭對手,軍事的發展顯得沒有了意義,科技的發展也必然會因爲沒有競爭的對象而慢慢陷入停滯,更有甚者,整個大明朝廷都會由內而外,迅速腐朽崩塌。

大明雖然同化各族,統一語言,統一文字,但真正想要做到同化,非百年無法做到。

或許朱慈踉自己還在位的時候,他能夠保證大明絕對不會崩塌,甚至他的下一代在他一手培養下,他也能保證,但再下一代呢?沒有競爭對手,沒有外敵,面對統一和富庶的大明江山,腐敗和腐朽必然會接踵而來。

屆時,別說仍舊保持世界的統一了,大明甚至不能保持此時此刻佔有的疆域。

特別是歐洲各國,發展至今,歐洲各國已經開始滋生民族主義情緒,大明如果現在就滅了歐洲,統一世界,甚至百年都不一定能夠同化歐洲,只要大明稍有動亂,歐洲便可能會反叛四起,各國再度復甦。

其實,中東的情況跟歐洲相差不大,因爲宗教信仰的緣故,中東各族更早就滋生了民族主義情緒,更加的頑固,大明同化中東就得傾國之力,哪裡還有多少精力去同化歐洲?

況且,還有非洲中南部大陸呢?那裡或許不下上億的黑人,大明要統一世界的話,也去佔領嗎?將黑人也同化?這一點,朱慈踉想想就覺得不可思議,他根本不想這麼做。

至於人道毀滅?說得好聽,面對可能上億,甚至更多的人黑人,大明要出動多少軍隊去毀滅,大明又如何向這些軍隊的士兵解釋,甚至向整個大明的十億百姓解釋,到時候因爲過重的殺戮,大明整個社會的風氣都會被污染。

如果還是戰爭連年的情況,這點‘污染’或許能夠承受,但如果是在大一統的情況下做出了這樣的事情,對百姓心性,對社會風氣的影響太巨大了,只會加速大明整個的腐朽,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

如果說還有一條可以在統一之後,長久保持統一的制度,那隻可能是所謂的‘民主’制度,最高掌權者不再是世襲,便會盡可能的減小從最高掌權者的腐敗。

朱慈踉未必不能在他逝世之前強壓大明皇室放棄最高掌權,退居幕後,只做名義上的君主,所謂君主立憲制。

然而,你讓剛剛統一世界的大明搞所謂的‘民主’?別說中東和歐洲各族了,那個時候,可能東南亞,印度等地都沒有能完全同化,‘民主’只會更亂,一樣無法長久。

‘民主’需要的是普通民衆在某一時期自發的領悟和追求,只有這樣,‘民主’纔有用。

統一既然無法長久,甚至可能連現有的疆域都保持不住,讓華夏的疆域也可能因爲一場動亂而縮回中原一帶,那麼統一又還有什麼意義呢。

大明哪怕強盛無比,也還需要敵人,更需要競爭對手,正是因此,朱慈踉很早就放棄了把歐洲也滅了,以此來統一世界的打算。

統一世界和就此停滯,朱慈踉選擇了停滯。

當然,哪怕大明不打算統一世界,在現階段也必然要先通過這場戰爭,碾壓歐洲各國軍隊,打得歐洲各國心服口服。敢向大明組織反明聯盟軍,這是非常嚴重的挑釁,要讓歐洲各國付出代價,打出大明的威嚴!

直至十月二十日,四十三萬明軍全部開到君士坦丁海峽以東,與海峽西面君士坦丁堡的歐洲反明聯盟軍隔海峽對峙。

而歐洲反明聯盟軍方面,因爲畏懼大明的強大,各國都不敢再有所保留,不得不增兵,加強軍事實力,最終又有三十萬歐洲各國士兵被抽調前來君士坦丁堡,反明聯盟軍達到百萬之衆,其中五十五萬擁有步槍和新式大炮的新軍,英西荷法葡,神聖羅馬,奧地利等七國幾乎將國內僅存的新軍都全部調來了,而剩下的四十五萬則是燧發槍軍,哪怕整個歐洲歷史,也從來沒有過這樣龐大的聯盟軍數量。

說到底,還是滿清在明軍的進攻下太過迅速的滅亡,嚇到了歐洲各國。

滿清的實力,在開戰的時候,以英西荷法葡,神聖羅馬,奧地利等七國爲主的歐洲各國都有所瞭解,兩百萬清軍,其中五十二萬擁有步槍的新軍,十六萬燧發槍軍,一百多萬冷兵器軍,但卻不是明軍的對手。

歐洲各國或許能夠認爲是滿人野蠻,不太會使用熱武器作戰的緣故,可是各國更不敢小瞧明軍的戰鬥力,不管是兩次超級大海戰還是美洲大陸之戰,亦或者是三萬明軍遠征法蘭西之戰,都明明白白的展現出明軍是何等的強大,各國不得不盡可能的高估明軍的戰鬥力,所以各國不敢有所保留。

這一場大戰,關乎歐洲的生死存亡,百萬聯軍對四十三萬明軍,聯軍的數量是明軍的兩倍多,也只有這樣絕對優勢的數量,才能給聯軍上下帶來一定能夠勝利的自信。

不管是明軍主動攻擊還是歐洲反明聯盟軍主動攻擊,都必然要跨越平均寬度兩公里的君士坦丁海峽。

奪取制海權的一方,毫無疑問將是進攻的一方,愛琴海和君士坦丁海峽將是爭奪制海權的關鍵地點。

十月二十二日,一支由一百艘鋼鐵戰列艦組成的大明艦隊經過半個多月的航行之後,從美洲大陸巴拿馬港來到直布羅陀海峽海峽以西一百公里外的歐洲臨近海域,目標直指地中海——

第1040章 決心滅清第854章 聯合艦隊劍指大明第1031章 與歐洲合縱?第116章 決戰(中)第689章 全殲紅薩爾軍團(一)第310章 潞王之敗(五)第669章 殲滅沙俄大軍(一)第892章 屍橫遍野的莫臥兒帝國(一)第1046章 鰲拜的挫敗二第757章 兵臨曼德勒第1024章 清奧間的聯姻第871章 聯合艦隊潰敗第738章 殺戮之夜(一)第745章 反抗軍第16章 山東總兵劉澤清的殺機第710章 滿人的憤怒與妥協(二)第191章 鄭森第433章 陳鑫之死(一)第515章 收復長安城第394章 黎州城外的大戰(二)第540章 大明律法第574章 登陸第163章 應龍軍的弱點第805章 佔領澳洲(五)第363章 吳三桂的盤算第637章 北海道第144章 兩軍相遇第329章 艱難選擇第1057章 輕易碾壓二第131章 驚險襲營(下)第719章 朱慈踉的心痛第424章 陳秀秀的婚事第529章 全民教育(一)第578章 攻陷平壤(上)第933章 決戰巴拿馬(八)第362章 多爾袞的命令第840章 日新月異的大明第929章 決戰巴拿馬(四)第300章 九江城外的大戰(一)第828章 明軍趁火打劫第704章 羣臣心裡的刺第570章 出兵征伐朝鮮(二)第233章 雨夜驚變(二)第221章 成功突圍第831章 沙俄帝國的憤怒第136章 阿濟格吐血第689章 全殲紅薩爾軍團(一)第384章 羅汝才之敗(四)第211章 撤退之路上的血戰(四)第761章 緬甸王的悲哀第910章 完全碾壓(三)第1013章 進攻君士坦丁堡第244章 多爾袞最後的瘋狂(三)第421章 滿人版的‘應龍軍’(一)第765章 合圍東枝第1058章 輕易碾壓三第330章 炮擊荷蘭人(一)第901章 夏威夷跳板(一)第597章 圍殲倭寇(二)第914章 進攻加拿大第862章 壯烈(三)第187章 決死之心第1022章 滿清與奧地利之戰(四)第132章 最後一戰到來第102章 陵谷伏擊戰第353章 印尼總督趙德全(三)第800章 進攻澳洲第652章 準格爾之戰(一)第965章 各國來使第237章 鏖戰徐州城(三)第900章 太平洋內湖計劃第320章 提倡經商(二)第520章 所謂朝貢第981章 奧斯曼帝國的慘敗(四)第418章 收復成都第685章 兵臨伊斯法罕第536章 大明中央銀行(二)第410章 天降援軍第126章 泰安之戰第294章 舉旗造反(二)第167章 劉宗敏戰死(下)第741章 剃髮第963章 顫抖的歐洲大陸第343章 收復臺灣(四)第185章 沿途伏擊(一)第57章 閻應元的機遇第156章 董小宛第547章 開始營建第650章 紀鋒之怒第79章 擴軍第175章 全力備戰(二)第250章 撫卹事宜第654章 準格爾軍潰敗第256章 鋤奸(一)第608章 大戰第928章 決戰巴拿馬(三)第803章 佔領澳洲(三)第373章 李自成敗亡(一)第790章 進攻呂宋島第102章 陵谷伏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