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敗局已定

金銀財寶,固然令人趨之若騖,固然可以作爲錢財去辦很多事情,但也有其一定的侷限性。比如在沙漠中跋涉,焦渴難耐的時候,你是希望有一壺水傍身,還是揹着閃閃發光的鑽石瑪瑙?

蒙古人也好,滿人也罷,是草原,還是遼東,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糧食物資的匱乏。所以,他們要劫掠,要市易,以得到包括糧食在內的生活必需品。

而歷史上,遼東之地金銀多、糧食少的時候是相當多的,特別是得不到中原物資的供應時,就曾爆發過大規模的饑荒 ” 。但很快就因爲袁崇煥愚蠢的以糧資寇,以及大量賣國奸商的唯利是圖所緩解。

退到關外的滿清現在也面臨着同樣的問題,只顧在中原享福,遼東幾近荒蕪,而明軍又沒有給他們調整休養的時間。搶掠而來的物品中,金銀財寶倒是不少,可糧食卻不是很多。

如果是明廷,自然可以拿着錢財去海外購買,而滿清,守着金銀財寶卻只能看着,吃不能吃,穿不能穿,想花也沒地方花,形同廢物。不對,不是廢物,他們還可以拿這些錢財與蒙古諸部換取物資,或者進行收買。但蒙古諸部也不富裕呀,明廷的市易限制很嚴,即便是對察哈爾部這樣的盟友也不是敞開買賣,更不用說他們這些離得既遠,態度又不明確的部族了。

明廷的原則也很簡單,想市易就去打韃虜,二十顆真夷人頭換一張交易證明,可以進行一個批次的市易,而供應的茶、棉、糧、鐵器、瓷器等物資都有固定的數量,要的價錢也很公道。

而對還在幫着滿清的蒙古部落。比如科爾沁等部,明廷同樣也有賞格。五十顆人頭一張證明,或是二十個活的俘虜。

滿清的頹勢難挽,明廷的支助和市易誘惑,使以察哈爾部爲首的叛清武裝越來越壯大。他們或許還有些畏懼滿清的八旗騎兵,但對附清的科爾沁、土默特部卻是趁勝追擊。

雖然在表面上是明軍的盟友。但布爾尼卻有着自己的雄心壯志,也不會完全聽命於明廷。在義州完成突破後,他算是虛應了明廷的要求,卻不肯再向錦州方向推進。

稍事休整後,布爾尼率領諸部聯軍,撲向檉木牧場(現彰武縣),攻擊科爾沁和土默特部的殘軍,繼續完成自己統一蒙古的大業。同時,布爾尼還玩了個小花招兒。派出秘使前往瀋陽,想趁着滿清正困窘之時,談條件索回傳國玉璽。

…………

錦州方面的是突如其來的,雖然還在激戰,但結果如何似乎已經可以確定了。

明軍的穿插部隊沿着大淩河輕裝疾進,幾乎與錦州清軍派出的援兵同時趕到了大淩河城下。只可惜錦州清軍主力被牽制吸引,緊急抽調的第一批援兵數量不多,大淩河城在歷史上又是幾拆幾建。已經殘破。

三四千清軍抵擋不住具有絕對優勢的明軍的猛攻,敗退下來。一部分逃回錦州。一部分經黑山、廣寧向瀋陽逃竄。而明軍佔領大淩河城後,立刻挖掘壕溝,並利用城池的殘磚條石修築工事,徹底封閉了錦州清軍逃往瀋陽的退路。

這樣一來,錦州清軍除了拼死衝開通路外,便只剩下北上義州。再走蒙古之地,穿過遼河套回瀋陽這一條路了。

噩耗傳來,錦州的清軍上下人心惶惶,將領們爭執不下,士兵們聽天由命。不用戰,在士氣上已經輸掉了這場戰役。

其實,失敗的陰影早已籠罩,後路被斷則是使失敗確定無疑了。當面的明軍已經難以抵擋,娘娘宮的防禦被東進兵團突破,在小淩河緊急佈置的防線岌岌可危,女兒河對岸的明軍又增加了援兵,正在沿河尋找可搭建浮橋的突破點。

一下、兩下、三下,錦州清軍對這連續的壓力支應乏術,只能是苦苦支撐,他們最希望的是瀋陽下達撤退命令,趕緊離開這即將戰敗之地。

最後一根稻草,或者說是令人絕望的消息傳來,便徹底摧垮了清軍抵抗的意志和信心。甚至多數將領都反對向大淩河城突圍,而是要從義州遠道繞回瀋陽。

千防萬防,還是無法抵擋來自海上的突擊迂迴啊!俄爾哈面無表情,心中卻是冰冷一片,耳旁盡是軍官們的爭論。

“佔領大淩河城的敵人行動如此迅速,必是輕裝無疑,火力不猛,我軍調集火炮,聚力衝擊,大有成功之望。”

“即便是輕裝,那火槍也是有的,嚴整的方陣是輕易能衝開的?調集火炮,那更是笑話,對面的敵人是死人嗎,就在那看着咱們拖拉火炮,安然後退?”

“從義州退,那也是突圍。察哈爾部叛軍動向不明,其中不是也有明軍助戰嗎?歸路遙遠,殊不可測。”

“這不行,那不行,就在這裡等死嗎?難道盛京還能派出援軍,難道蓋州的友軍能抽出身來?”

“死守肯定是不行的。且不說能否有援軍,單憑敵軍的兵力和火力,這彈丸城池又能堅持幾時?”

俄爾哈心中清楚,這仗是沒法打下去了。不管是向北,還是向東,趁着現在還有一線生機,必須趕緊作出決定。向東突圍是下策,在明軍前堵後壓的情形下,不過是陷入了更嚴密的包圍。而且那位將領說得很對,火炮現在是累贅,既不能從容地運到東面進行突圍作戰,也不可能千里迢迢拖回盛京。

早撤早好,晚撤則有不測之禍。笨重的傢伙都要捨棄,憑着戰馬多的機動優勢,明軍應該是追之不及的。至於察哈爾部叛軍,難道比明軍還能對付?現在不是逞強的時候,就算被逼到絕路上拼死一戰,就算能殺傷比自身損失更多的明軍,但卻不是長遠的打算。

俄爾哈知道自己必須下這個決心,必須儘可能多地將有生力量保存下來。戰爭必須要拖下去,纔可能出現變數,而這個變數會是什麼,俄爾哈不知道,他只是迫切地希望能出現,能給滿人一個喘息的機會。

…………(未完待續……)

第59章 無題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33章 無題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63章 攻掠遼東第104章 報應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245章 天變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160章 大結局第2章 鬥熊救美第4章 封賞,臺灣第18章 緊急商議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17章 意外之難第260章 追擊第137章 李晉王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3章 召見羣將第26章 兵臨城下第81章 襲擾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40章 兩奸計議第50章 伏擊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196章 鑑第40章 兩奸計議第78章 破路第133章 立威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21章 柔情蜜意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2章 高平莫氏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3章 安沛入甕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68章 慷慨秦腔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19章 蠱神之誓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23章 暹羅國情第166章 無題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83章 北望第17章 意外之難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46章 火箭列裝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111章 轟擊,破陣第11章 杭州,西湖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191章 新氣象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20章 緊鑼密鼓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28章 雙層爆破第52章 血戰廝殺第137章 李晉王第83章 水西之變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90章 光復京師第58章 新晉郡王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80章 京師大亂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1章 陌生之地第29章 破城第84章 搶灘登陸第48章 大戰(二)第133章 退避,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