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女考生

不必分什麼忠奸,朱永興也不需要“高大全”式的真金。作爲官員,你要有能力,你要遵紀守法,這也就行了。什麼“狂吠”,什麼“怨望”,朱永興可不講究什麼“誅心”之罪。

而制約官員的機構和措施是朱永興最注重的,道德說教將退居次席,監察機構將擴大,職權更重,能夠依據的法律更多。依法治國,朱永興將不會做什麼“明君秀”,來個御前親審。

自古以來,揣測上意都是爲官之道,但又似乎玷污了道德品行。在朱永興看來,倒不是那麼嚴重。你不清楚朝廷政策的改變,你不瞭解朝廷推行政策的目的,你不明白朝廷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那你如何有的放矢?讀好聖賢書,便能入仕爲官,這樣的想法將越來越被證明是錯誤的。

就此次科舉來說,朱永興希望看到獨立思考的考生,如果能深入思考,那就更令他感到欣慰。所以,這和深淺、詞藻、修飾等關係不大,主要是思想上因循守舊和改革創新的比較。

要說到改革創新,估計也沒人比朱永興更大膽。科舉尚未結束,女子招考卻已經定在了五天之後。詔書早已頒發,物議紛紛,但願者自來,反對者自便,這世上總是不缺敢於嘗試,或者另有所圖的人。

李英梅,此時便《 在專爲女子考生安排的住宿之地。除了考武科專業的外,這裡還有張施華等很多文科的鶯鶯燕燕。因爲對女考生的要求偏低,加在一起也差不多有兩百多人。

按照朱永興所計劃的主要由女子承擔的職業,即便把這兩百多人全部錄取,也不會出現閒置的。只不過因爲傳統的男尊女卑,朝廷必須有相應的政策。也就是在官員職級上進一步細分,或者成立比較集中的一套女官機構。

官員職級的細分早已開始進行,仿照的是後世的公務員職級劃分,目前暫定爲二十四級。也就是說,以前官、吏的概念和區分將越來越模糊,以後都將是吃俸祿的官員。

而女官機構也有了草案。女校、女獄、婦女救助會等都將歸屬於一個新成立的部門,名字還未確定,但朱永興已經內定了自己的嬪妃作爲名譽顧問,以提升這個部門的分量。

先大分再小分,先分後合,這也是歷史發展的趨勢,朱永興當然不會強行爲之。而且,當各地的女子學校應運而生,並且逐漸發展。這個名校、那個名校的才女不斷出現,難道不是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線嗎?

“快去看哪,恩科的考題公佈了。”隨着一聲呼喚,裙衩涌動,香風陣陣,女考生紛紛向公示板處奔去。

對於女考生,朝廷自有特殊的照顧,這座大宅子不僅房屋衆多。而且有花園,有水塘。可供考生閒暇時遊玩。

“《國殤》?”一個女生疑惑地皺起了秀眉,說道:“取自楚國詩人屈原的《九歌?國殤》嗎?那不是追悼楚國陣亡士卒的輓詩嗎?”

“不能這麼理解吧?”有人提出了疑問,“據後人指出:《國殤》之作,乃因‘懷、襄之世,任饞棄德,背約忘親。以至天怒神怨,國蹙兵亡,徒使壯士橫屍膏野,以快敵人之意。原蓋深悲而極痛之’。這麼看的話,主題思想應該是聯繫實際。論述大明因何會差點被韃虜所亡。”

“不對吧,那不與第二題重複了。”看得快的考生有了反駁依據,“這應該是讚頌我大明將士的英勇精神。”

李英梅不敢露拙,只是在人叢中靜靜聽着。她的文化程度不算高,那國殤便不知道出於何處,又是什麼意思,不禁有些臉紅。而另三道題,能明白,但要讓她寫,又一時不知道如何論述。

民富國強?張施華有些納悶,通常的說法不應該是富國強兵嗎,這道題有些顛覆傳統啊!因爲熟習商事,她倒是很快便在心中有了些草稿。

“法治之國呀!萬歲近來下發的哪道詔書是有關法律的呢?”有人不語,也有人活躍,百人百態,倒也不都象李英梅和張施華一樣。

“好象有一道,是說任何大明公民,如未經國法裁定,皆不得被監禁、沒收財產、剝奪法律保護權、流放或者加以任何其他損害……”

“你們仔細琢磨,萬歲只說國法裁定,那金口玉言、出口出憲又算什麼呢?”

“或許這纔是第四題的關鍵所在。”有人似乎恍然大悟,“時事策論都是有關國家軍事,以及朝廷最近舉措的,可要好好研究一下,說不定咱們考時也會這樣呢!”

“朝廷的邸報,還有萬歲所言所書,都要了解,都要研究,那纔不會漏題。”有人補充得更加具體詳細。

“向負責這裡的官員去要吧!”

“能給嗎?這些東西是不是咱們早就應該準備的功課?”

“難道是考較咱們平常是不是關心時事?”

三個女人一臺戲,何況這麼多。七嘴八舌,你一句我一句地說着猜測和建議,好半天也拿不出統一意見。

“過幾天貴妃娘娘要在皇宮裡宴請女考生,到時候誰大膽給問一下吧!”張施華的消息相當靈通,忍不住開口說道。

片刻的靜寂沉默過後,又開始議論起來。

“有認識貴妃娘娘的嗎,她來問比較方便呢!”

“應該有吧,是不是暗地藏私,不肯照顧大家呀!”

張施華很後悔,不該多嘴透露這個消息,很多人都瞟着自己,如果再不說話,肯定會招來很多人的怨恨。

“何必這麼麻煩呢!”沒等張施華出來應承,李英梅對這些墨墨嘰嘰的女生便不耐煩了,站出來說道:“我去問負責官員,反正我考武科,給不給的,也沒多大影響。”

張施華感激地看着李英梅,輕輕咬了下嘴脣,下了決心,邁步走到李英梅近前,微笑着點了點頭,說道:“這位姐姐真是仗義,小女子張施華,願意與您一起去。”

女考生們互相瞅着,也不知道誰喊了一句,便鬨然響應道:“同去,同去,誰不去就是膽小鬼。”

……(未完待續……)

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56章 拒詔第50章 南岸殲敵,三鬼決擇第66章 棄險第94章 思考方法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203章 總攻(三)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95章 請兵助戰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55章 滇緬戰事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13章 打壓縉紳第202章 總攻(二)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21章 登陸山東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31章 段氏遺族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260章 追擊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273章 潰敗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15章 被誤導了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11章 祖上榮光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21章 柔情蜜意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30章 無題第47章 初勝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91章 外交,內政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106章 法陣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10章 慷慨陳詞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50章 伏擊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185章 情動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57章 接駕第60章 歸藩之議第68章 慷慨秦腔第1章 陌生之地第72章 退第184章 臨機而變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40章 兩隻重拳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96章 死地難脫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112章 兵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