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死地則戰

順着王進寶手指的方向,清軍側轉過頭,才發現如果要登上峽谷頂,是要從這片谷地的側面攀爬。那是一片覆蓋着低矮植物的山坡,登上去到達山樑既可以繼續左轉續山腹深處迂迴,又能右轉直上峽谷頂,打擊埋伏的敵人。

既在峽谷頂設伏,則山坡上也必有敵人防守,退路已斷,王進寶意識到這將是一場苦戰。要麼擊敗敵人,繼續實施迂迴,要麼全軍覆沒在這谷地之中。雖然他還沒有看見坡上的敵人,但卻憑着多年征戰的經驗做出了最快的判斷。

王進寶的判斷沒有錯,山樑上確實是明軍的陣地,那裡曾是一條茶馬古道,早已荒廢。由於漫長歲月的人踩馬踏,山樑上的古道被踩進地面一米多深,形成了一條天然的幾公里長、一米多寬的戰壕。

從天然戰壕裡向下俯視,山谷是一片平地,軍事術語叫開闊地。而山坡上的草地密佈着纏人腿腳的刺藤,和過膝而又無法提供庇護的灌木。如果是熱兵器作戰時代,攻方向上則舉步維艱,向下則會被刺藤絆倒,成爲替閻王拴走生命的死亡之索。

那地毯一樣的綠色,還有着綻放的野花,如果臥滿戰死的軍人,是什麼景象啊!悽豔的美麗,朱永興貧乏的詞彙只能想到這個。而且,現在這裡不是遠征軍的火海之途,而是清軍的葬身之地。

有了鄭家的幫助,有了熟識道路地形的嚮導,不亞於得到了成千上萬的軍隊。這種作用在以後還會更加的凸顯出來,朱永興對此深信不疑。望着谷裡的清軍,他露出了冷笑。佔着地利,就是拼人,清軍也是必敗無疑吧?

而這時王進寶的頭腦正漸漸冷靜下來,打消了馬上要進攻的想法。兵士疲憊,飢渴,惶恐,以這樣的部隊一刻不停地投入戰鬥,顯然是在不利的情況下更增加了困難。

於是,他留下警戒部隊,其餘的將士吃乾糧、飲溪水,輪流休息體力。他的鎮靜,影響了清軍的士氣,剛纔乍逢襲擊而產生的惶恐不安的情緒在漸漸消散。這也是一支久經戰陣的隊伍,意外的情況也不是沒遇到過,主將不慌不忙,士兵的心情也逐漸穩定下來。

“殿下,這是一支清軍的精銳。”懷仁侯吳子聖的手下大將陳奕耀臉色凝重,在朱永興身旁鄭重提醒道:“這麼快便穩定了隊伍,清軍將領也是久經戰陣。並沒有倉促進攻,說明他頗有謀略,不可小覷呀!”

朱永興微微眯起了眼睛,事情有點出乎他的意料,但勝利的信心還在。稍一沉吟,他微微一笑,對陳奕耀問道:“現在看來會是一場激戰啊,陳將軍可還有消滅敵人的把握?”

“清軍精銳,卻疲憊體衰,亡命而戰也不過是困獸猶鬥罷了。”陳奕耀在朱永興面前自然不能示弱,連忙慨然道:“請殿下放心,末將率士卒定將敵人消滅于山坡之上。”

“敵人不慌不忙,想必之後的進攻定然是全力以赴,以求一逞。”朱永興讚賞地點了點頭,說道:“既已有備,咱們也不必藏頭露尾,索性亮旗列陣,以壯軍威?”

“殿下高見,末將這便去佈置。”陳奕耀也贊同朱永興的建議,突然而起震嚇敵軍的企圖顯然已經不易成功,那就不如擺明車馬,並且使陣前的佈置更加完備。

“吾在陣後助將軍一臂之力。”朱永興帶着幾十名親衛緊跟而上,到了這個時候,必須要傾盡全力,沒有保留的必要。他雖然不能上陣殺敵,但押在陣後,也能起到鼓舞士氣的作用。況且,還有一個特殊的武器他有些不太放心別人的使用,也想着去指點提醒。

隨着一通鼓聲,明軍從山樑上出現在清軍的視野之中。一棵棵碗口粗的小樹被擺到陣前,滿是枝杈一面的衝着山坡,形成了一道簡易的鹿砦。用樹木簡單捆綁削制的拒馬在鹿砦後襬放整齊,形成了一道屏障。

這就是敵人要阻擋我軍前進的手段嗎?王進寶手按刀柄,望着山樑,濃重的眉毛跳動了兩下。敵人的數量看起來並不是太多,但這可能是疑兵之計,並不是輕敵的依據。

歸師勿遏,死地則戰。王進寶知道無論敵人是怎樣的佈置都必須衝殺過去,已經不是講究策略謀劃的時候,狹路相逢勇者勝,他已經沒有了另外的選擇。

鼓譟吶喊,陣前佈置,明軍迅速完成了這一系列工作後,席地而坐,休息體力。其實能夠堅持到這個時候的明軍,將領不乏能慣戰之人,士兵也是久經戰陣,是汰弱留強,也是幸運,更有很大部分是戰鬥經驗和身體方面的原因。而且,現在相比於跋山涉水的迂迴清軍,他們佔着體力上的便宜;居高臨下,陣而後戰,他們還有着心理上的優勢。

時間在一分一秒的過去,王進寶開始排兵佈陣,準備進攻。小部隊的試探進攻沒有必要,反倒容易被優勢敵軍擊敗,挫傷整體的士氣。他把全部軍隊分成了六陣,前陣既是先鋒,又帶有試探的性質;左、右兩陣則是弓弩手,負責掩護壓制和遠距離殺傷敵人;其餘各陣則相隔三十多米,一陣一陣前仆後繼,形成連續不間斷的進攻。

“將士們。”王進寶拔出腰刀,揮舞着,對着部下大聲喊道:“前有阻敵,後路又絕,吾軍當奮勇向前,死中求生,切不可墮了吾綠營精銳的威名,不可丟了吾甘陝健兒的臉面。”

“奮勇作戰,殺敗明軍。”一個親兵振臂高呼。

“奮勇作戰,殺敗明軍。”面臨絕境反倒激起了這支清軍士兵的暴戾,他們揮舞着刀槍狼嚎般喊道。

“前進,有死無退。”王進寶滿意的點了點頭,揮刀指向了山樑。

“前進,有死無退。”清軍吶喊着,一陣開動,接着又是一陣,刀槍反光,盔甲閃亮,倒也殺氣騰騰。

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23章 綜合實力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51章 死地則戰第39章 兵臨大理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59章 援軍?援軍?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14章 真儒,自虐?第33章 無題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145章 大包圍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96章 各有安排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228章 善用人,攻向變第106章 法陣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24章 烽起石屏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20章 緊鑼密鼓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122章 水利部第1章 北愁南喜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203章 總攻(三)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51章 渡河,渡河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33章 無題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49章 烽火燎原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48章 黯然收兵第40章 兩奸計議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18章 緊急商議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77章 意外之功第185章 情動第91章 軍隊建設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71章 局部——大局第5章 破城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76章 再棄險要?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31章 段氏遺族第68章 正戰穩進第68章 慷慨秦腔第71章 流寇戰術第142章 會晉王第48章 黯然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