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北望

東北有退縮回去的滿清,西北和北方有喜好劫掠的蒙古諸部,再往北,還有北極熊在張牙舞爪。

從歷史上來看,中華的威脅多來自北方,這是個很奇怪的事情。而朱永興在看到了威脅的同時,也看到了別人所看不到的另一面。財富,沒錯!西伯利亞,中亞,地下都埋藏着能惠及子孫後代的寶貴財富。而北極熊,現在還不夠強大,也許以後也不會比中國強大,更可能真的“熊”了。

只是北方牽制了太多的軍隊,使得朱永興向南拓殖的步伐大大減慢,並影響了他以侵略擴張取得重建中華所需資源的計劃。其實不用等到完全消滅滿清,不用徹底壓制住蒙古諸部,只要能夠穩定住戰略優勢,只要能抽出一個軍四萬餘人,朱永興便能夠打出向南的擴張之拳。

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平,忘戰必危。正如同很多名言一樣,毛病便出在言簡意賅上。而朱永興向來反對把本來應該很複雜的事情用精煉語言進行闡述,因爲在這種精煉簡化的過程中,很可能造成不全面的理論,當歲月流逝,這樣言簡意賅的名言被廣泛認同後,就很容易因爲它的殘缺而造成思想上的錯誤,進而形成行爲上的偏差。

就說“國雖大,好戰必亡”這句話吧,看似很正確,很有道理,但卻沒有把戰爭的好處說出來,更沒有把“好戰”和“善戰”進行細緻的區分。所謂,好戰必亡,善戰則興,這是朱永興要狗尾續貂的,也更符合叢林法則。

自然界中的資源有限,只有強者才能獲得最多。叢林法是人類社會也要遵守的生存法則。大到國家間、政權間的競爭。小到企業間、人與人之間的競爭,都要遵循叢林法則,至於競爭結果,那就看各自的實力、智慧、手段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了。

所以說,戰不是問題,問題是如何戰而必勝。戰而必得,這便要歸到“善戰”的範疇了。對於朱永興來說,有太多後世的例子可以學習借鑑,他自信可以做得更好。

移駕再次被推遲,最高興的莫過於朱永興的親眷了。夢珠、龍兒、琬兒,再加上兩個小丫頭,都沒有經歷過北方的寒冬,如果是從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逐漸過渡,或許會更好一些。同時。朱永興也覺得挺好,兩個肚子正大起來的孕婦,能陪伴在丈夫身邊,在心情上也會快樂歡暢的。

“這可能是朕在南方過的最後一個春節了。”朱永興示意大理寺正卿郭之奇坐下,沉吟着說道:“郭卿亦無需着急,過完春節,天稍微暖和了再走不遲。”

潮州七賢之一的郭之奇,如今已經年近六旬。崇禎元年進士。歷任福建提學參議,詹事府詹事。永曆當政時,更累官至禮、兵二部尚書,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在昭武朝內閣中,他是年紀最大,資歷最深的閣臣。且在抗清鬥爭中矢志不渝。在逆境中或藏匿山谷,或荒山結廬,雨宿風餐,可謂九死一生,更有妻兒五人爲此身亡。

所以。郭之奇得到了朱永興的尊重。即便他思想有些保守陳舊,但他不阿權貴、不肯曲狥的品格,知無不爲、爲無不力的工作精神,依然足以勝任大理寺正卿一職。

在這次派往京師的朝廷官員中,朱永興本來是擬議以戶部、工部、禮部爲主,且多爲各部副手,並沒把郭之奇排列在內。可郭之奇卻要執意前往,朱永興實在是有些擔心北方的氣候會使這個老臣的身體受不了。

“萬歲關懷,微臣感激涕零。”郭之奇躬身一禮,然後執拗地說道:“京師重地,所派官員竟無一位閣臣,微臣甚覺不妥。微臣雖老邁,然尚堪驅馳。”

“這樣啊——”朱永興想了想,說道:“既是如此,那朕便派禮部尚書或工部尚書前去坐鎮主持可好?嗯,移駕京師,重建恢復,這兩個部的工作應該是最多的。”

“微臣亦通曉禮部事宜。”郭之奇強辯了一句,沉默半晌才悽然說道:“微臣年齒已老,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祭拜烈皇,還望萬歲允准。”

崇禎朝的進士,朱永興想起來了,不禁在心中暗自嘆了口氣。崇禎死社稷,因此而得到了讚頌和崇拜,他如果移駕京師,那也是要到墳前表示表示的。只是這郭之奇未免太心急了。

當然,郭之奇說出這個理由,朱永興便不好拒絕了。這是一個人臣的本分,起碼在當時來說,是無可厚非,不可駁斥的。

“好吧,朕答應了。”朱永興有些無奈地點了點頭,說道:“便由郭卿代朕祭告烈皇陵寢,呈祭告梓宮文。另外——”停頓了一下,朱永興輕輕搖了搖頭,說道:“嗯,朕還是詢問下前線諸將之後再作定奪吧,也不知道我軍適不適應冬季寒冷環境下的作戰。”

郭之奇想了想,也有些不太確定,儘管他也希望能夠趁勝追擊,犁穴掃穴無遺類,但北方戰事到底要如何發展,在情況不明之時,他也不敢妄言。

又慰勉囑咐了幾句,朱永興才送走了郭之奇,重新審視起北方戰局的發展。現在的問題是能夠在關內消滅多少敵人,在搞清楚退到遼東的清軍有多少兵力,軍心士氣如何,明軍在寒冷環境下的戰力如何等等情況後,朱永興和總參謀部才能制定更進一步的作戰計劃。或是繼續進攻,將滿清逼向更北的地區;或是暫時穩定戰線,等明年春天后再展開戰略進攻。

而朱永興比較擔心的是明軍對寒冷氣候的適應情況,如果強行進攻的話,是不是會因爲這個原因而導致失敗,從而喪失目前在遼東取得的戰果。越是接近最終的勝利,越是會讓人有急切心理,希望畢全功於一役,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所以,朱永興和總參謀部重新劃分戰區,依舊是採取的穩妥的取勝方式。(未完待續。。)

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51章 渡河,渡河第56章 拒詔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46章 火槍之威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111章 結果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102章 轟擊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104章 報應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28章 封官兒第88章 毒蘑第81章 襲擾第81章 襲擾第47章 初勝第41章 左氏說項,繞襲遇伏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28章 雙層爆破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199章 接戰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18章 元江城防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13章 打壓縉紳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93章 三馬來會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47章 大戰(一)第101章 夜談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128章 拉英第80章 特殊人才第138章 廣國公第138章 廣國公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230章 暗戰第60章 歸藩之議第272章 血戰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271章 阻擊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112章 女考生第8章 依城挫敵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81章 書院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15章 被誤導了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23章 暹羅國情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19章 蠱神之誓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72章 廝殺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23章 綜合實力第24章 海外助力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51章 渡河,渡河第56章 拒詔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69章 雨季之威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