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攻勢與牽制

山東處於清廷統治區的中腰部,一旦被明軍完全光復,江淮防線的清軍便處於腹背受敵的夾攻之下。而且,由山東入直隸,又能直接威脅京師的安全。所以,滿清必然不會輕易放棄。

因爲,放棄山東則意味着要大踏步後退,黃河(明代後期潘季馴治河以後,黃河基本被固定在開封,蘭考,商丘、碭山、徐州、宿遷、淮陰一線,即今之明清故道)已經不算什麼,沿運河北退恐怕要在直隸固守了。

不管清廷如何想維持目前的局面,整個戰略的優勢已經轉向明朝,這卻是不爭的事實。

從兵力上講,八旗在數量上早已無法支撐戰局。而北方綠營雖然比南方綠旗要強悍,但出於對漢人的防範,使北方綠營的武器裝備很低劣。雖然在無奈之下開始配發鳥槍和小型火炮,在數量和質量上卻無法與明軍抗衡。而且隨着滿清的勢弱,北方綠營也有離心之向,誰也不願爲一個將要滅亡的朝廷賣命。況且餉糧的供應困難會越來越大,滿清也只能用劫掠百姓來鼓舞士氣。

從資源上看,在漕運被切斷後,北方的生產環境又比南方惡劣,糧食、食鹽等生活物資將愈顯匱乏;而銅鐵等軍用物資,因爲對倭貿易的斷絕,以及南方產銅地區的失陷,也無法足額保證。這便使得滿清大量製造火炮,變得困難重重。

在人口數量上,北方更是無法與南方比較。人少,無論是招募兵員,還是組織生產。或者是徵收賦稅,便沒有南方來得雄厚。

至於其他方面,無論是內政、外交,滿清都處於下風。對內,因爲橫徵暴斂而民怨沸騰;對外。周邊國家都倒向了明朝,也處於空前孤立的狀態。

而明軍又不只是在山東展開行動,在江淮、荊襄、保寧等地,不斷加強的明軍也保持着對當面清軍的壓力,使其難以抽調兵力。在這樣的情況下,滿清能用於山東戰場的人力和物力便顯得很有限。

實際上。滿清還沒有意識到,明軍正在依靠山東來控制渤海,而在這個戰略包圍圈中,直隸自然處在威脅之中,而遼東。又何嘗不在明軍的進攻範圍之內?

其實,早在天啓年間,大學士孫承宗督師薊遼時,便有與現在相似的戰略計劃。以陸軍爲正兵,水師爲奇兵,收復遼東,這在當時是很有創見的。特別是登陸作戰,更是孫承宗收復遼東戰略之重要組成部分。其戰略構想是調集登州(今山東蓬萊)、萊州(今山東掖縣)、天津之水師經過渤海、遼東灣,從遼東半島登陸。上陸後,先佔據金、復、海、蓋四衛。再向遼陽、瀋陽進攻。

如果說當時的孫承宗因爲練兵未成而無法實施他的戰略構想,那現在的明軍卻是有這樣的實力。只要能穩固膠東,使明軍有控制渤海的基地,憑藉明軍的強大水師,便可以進取遼東,將滿清主力困於關內。

即便是不採取這樣的激進計劃。而是步步爲營,先復京師再取遼東。那山東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視。以登、萊、煙、威等地爲海軍基地,明軍也可以跨海進攻象旅順、大連這樣的遼東重地。

當然。明軍的保守目標是暫時穩固膠東,但這並不是指在軍事行動上的畏縮。從開始在登州地區登陸,並與在棲霞起事的於七所部會合後,明軍的陸師主力便迅速南下,連克萊陽、萊西,而水師陸戰隊則從青島登陸,向北攻擊,攻克即墨後與陸軍在萊西會師,從而完成了對膠東半島的橫斷。

隨後,陸軍向西攻城掠地,拓展地盤;陸戰隊則與於七所部義軍向東,光復處於包圍中的膠東地區。

由於明軍登陸山東的行動迅速而突然,山東清軍在初期完全處於下風,征剿於七的督標和綠營在平度與明軍進行了一場交鋒。七千對一萬,無論是裝備,還是人數,清軍敗得毫無懸念。

明軍趁勝進攻,清軍接到祖澤溥之令,稍加抵抗便退往淄川(現淄博)。這已經是屬於濟南府的管轄,在與濟南派出的數千援兵會合後,纔算是稍微穩住了陣腳。而明軍則光復了濰縣(現濰坊),從而控制了山東內陸腹地通往半島地區的咽喉。

在清廷接到山東總督祖澤溥的急奏,並做出調派禁旅八旗和直隸綠營前往山東作戰的決定後,另一封急奏卻使這個決定被暫緩執行了。

鎮海伯楊彥迪率領的第二分艦隊,在完成載運陸軍登陸的任務後,直駛天津,於六月七日在大沽口外佈列,向清軍炮臺進行了猛烈轟擊。

清廷對於天津地區的防禦是進行過一番加固的,比如添設大沽海口水師,南北兩岸各建炮臺兩座,安放火炮四十門;在海口設置三道攔河鐵鏈,配置鐵戧,安設木柵,連成巨筏;爲加強翼側的防禦,又在北塘地區整修了炮臺,火炮有十二門,對北塘以北的營城亦設兵防守。

但從火炮數量威力,以及水師的艦船大小規模上,清軍無法抵擋。在上百艘明軍大艦巨炮的威懾下,清軍大沽海口水師不敢出海作戰,而是龜縮於白河之內;依靠着炮臺和攔江工事,阻擋明軍水師。

炮擊持續了大半天,明軍水師依靠着火炮的射程優勢,佔據了上風,摧毀了兩座炮臺。隨後,十餘艘軍艦於下午,乘風潮之勢直入白河內,乘着夜暗,曳倒攔江鐵戧四架,斬斷第一道攔江鐵鏈,並以千人的陸戰隊利用艦炮火力作掩護,向海口南岸進行了強行登陸。

這是一次猛烈的佯攻,或者說是牽制和襲擾,向清廷顯示出天津的防禦並不是固若金湯,明軍如果加強兵力,增派軍艦,是可能突破防禦,或者佔領天津的。

雖然清廷得到天津方面的急奏,認爲這是對山東戰事的配合,目的是牽制援軍的數量,以及到達山東的時間,但依然不敢輕視。

這便是水師的作用,往往不在於取得多大的戰果,只要向敵人證明能夠切實威脅到其要害之地便達到了目的。(未完待續)

第88章 毒蘑第70章 開路迂迴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7章 歡歌暢飲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229章 內政之治,疑惑未解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77章 意外之功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60章 會趙王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137章 李晉王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2章 無題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50章 伏擊第23章 暹羅國情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155章 無題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27章 攻城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5章 琉球第3章 安沛入甕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章 陌生之地第87章 接戰(二)第84章 搶灘登陸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97章 唯一生路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133章 立威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72章 退第128章 拉英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91章 川滇呼應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36章 領悟第139章 龍多旱,人多亂第116章 篡權之議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186章 疍家女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59章 援軍?援軍?第95章 請兵助戰第2章 無題第166章 無題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71章 流寇戰術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73章 人心散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10章 大勝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8章 緊急商議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84章 搶灘登陸第196章 鑑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90章 光復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