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

正因爲在明朝中後期的內閣有了宰相化的發展傾向,個別內閣輔臣的權力也象以前的丞相那麼大了,曾相繼出現了象夏言、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等沒有丞相之名卻有丞相之權的“權相”。

所以在朱永興這樣英明外露、勤奮儉樸的君主登基後,大多數人都認爲朝廷雖有內閣,但卻會象太祖時那樣,不會設類似於宰相的首輔。

再說到宗守義的資歷,數年前不過是派往安南莫氏的一個使者,只有一個秀才的功名,如今作爲封疆大吏,已經相當顯眼,宗守義又豈敢再招人妒,作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

“什麼資歷,難道要磨平了棱角,成爲因循守舊、八面玲瓏的老朽,才配當首輔?”朱永興一哂,斥道:“至於才略,更不是什麼功名可代表的。所謂的狀元之才,依朕看來,卻是毫無實用之道。你且起來,聽朕說完。”

宗守義惴惴不安,只斜簽着屁股落座。

“我朝以制義舉士,初時功令猶嚴,後來數十年間,大失祖宗設科本旨。主司以時文得官,典試以時文取士,競標新豔,何取淵源?”朱永興的聲音在殿中迴盪,直刺宗守義的耳膜,“父之訓子,師之教弟,獵採詞華,埋頭譁嗶,其名亦曰文章,其功亦窮年皓首,惟以剽竊爲工,掇取青紫爲志,誰復知讀書之義哉!既而不知讀書,則奔競門開,廉恥道喪官以錢得,政以賄成,豈復識忠君愛國,出治臨民!”

“朕用的是實心任事之官,喜的是開拓進取之吏。湄、河初創時,汝能殫心竭慮,不辭勞苦,爲我大明於海外得一疆土,功莫大焉!”朱永興走下御座,邊說邊踱到宗守義面前,宗守義忙起身恭立。

“封侯拜相,豈非汝所願?”朱永興注視着宗守義,溫言說道:“你久在海外,不只是拓土安民,與西夷土番亦多打交道,眼界自比旁人要寬闊。朕要建立一個與史書上不一樣的王朝,汝不願襄助?朕看中的是汝進取之心,亦要爲官員們樹立一個榜樣。”

宗守義仔細思索着朱永興話中的用意,終於咬了咬牙,沉聲答道:“微臣唯陛下之命是從,願助陛下成就萬世不易之業。”

“好。”朱永興伸手拍了拍宗守義的肩膀,笑道:“朕沒看錯你。凡事要迎難而上,豈能憂讒畏譏?真臘的事情要辦好,汝以實績說話,又有朕力挺,誰敢說三道四?”

宗守義跪伏於地,泣道:“陛下如此信重,微臣再無別話可說。”

“起來。”朱永興伸手攙扶,親切地說道:“朕與你多年不見,你心裡有些生疏,又有些拘謹,甚至是害怕,這亦是人之常理。今日召見,朕一來是給你交個底兒,二來是讓你看看,朕雖是九五之尊,卻也未變。”

“是。萬歲依然是英明神武,依然是仁德寬厚……”

“呵呵。”朱永興擺了擺手,苦笑道:“朕沒變,可你們都變了。歌功頌德嘛,還是日後再說好了。你這兩日且歇息,或在城內隨意走走看看,然後隨朕去杭州。嗯,朕在路上也好與你暢談。”

宗守義想開口詢問,但到底還是知機地閉上了嘴。隨駕出巡,那是多大的榮耀;伴駕暢談,又是多大的恩寵。

看着宗守義感恩戴德地告退而去,朱永興這才轉身離開,前往總理處詢問出巡的準備工作。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的美景自不必說,但朱永興出巡杭州卻並不只是攜妻兒公費旅遊,而是有更深層次的政治原因。因爲杭州不僅有美不勝收的西湖,還有“心昭日月”的嶽王廟。

歷史上,中國的文聖是沒有什麼爭議的,那是大聖先師孔子。而武聖則因朝代不同,以及政治傾向,而有變更。

唐宋以前,姜太公被歷代皇帝追封爲武聖,唐肅宗追封姜太公爲武成王,宋真宗時,又追封姜太公爲昭烈武成王。三國時期,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爲“關公”,歷代朝廷亦多有褒封。到明代萬曆年間,許仲琳創作了小說《封神演義》,從此,姜太公由人變成了神,民間廣爲信奉。

但朱永興卻覺得姜子牙和關公都不適合成爲武聖,更準確地說,是不該得到如此尊崇的地位,或者說有一位民族英雄更應該被景仰,被萬世推崇。那就是嶽王,嶽武穆。

翻開圍繞武聖這一稱號的歷史,可以看到,尚武力、重外敵的有爲之君,無人尊重關羽,不僅是不尊重,反而是儘量降低關羽的地位。但當國家政權比較穩定,皇帝又是那種沒什麼志向,只重視自己享樂的,就會大肆吹捧關羽,越懶惰、越喜歡偏安一角的皇帝吹捧得就越兇。

宋太祖趙匡胤雖然是以重文輕武所著稱,卻儘量降低關羽的地位,將其畫像從武聖廟中撤下,因爲他認爲關羽不配。明太祖朱元璋也是有名的不拿關羽當回事的皇帝,將其先前被追封的爵位全部拿掉,又回覆到漢壽亭侯而已。

而加封關羽最起勁的三個皇帝,一個是宋徽宗趙佶,一個是高宗趙構,另一個是明神宗趙翊鈞。趙佶一手策劃了靖康之恥,趙構爲能偏安一隅而殺害了岳飛,朱翊鈞呢,好象是和大臣們賭氣,三十年不上朝。

當然,這三個皇帝是無道,卻不是糊塗,甚至可以說是聰明。他們做事雖即不利國也不利民,卻常常利已,也就是說能滿足他們的私慾。他們認識到擡高關羽地位對其統治的好處,而這一點,卻不是糊塗人能看出來的。

當一個人被馴化得認爲一個一生只能靠匹夫之勇殺幾個敵人大將,而指揮戰鬥則錯誤不斷,最終兵敗身死的人爲“武聖”的時候,那麼這個人也就沒有什麼智慧可言了,或者說其獨立思考能力已經被禁錮住了,這樣的人是極其容易統治的。

由此看來,當統治者的統治重心爲對付外敵時,就需要姜尚這種治世之能臣,岳飛這種驍勇將帥,整個社會都以能夠培養髮現這樣的人才爲國家的頭等大事。春秋戰國、秦漢隋唐就是這樣的時代。但當統治者認爲外敵不足患,而將其統治重心轉移到防範內部人民身上時,就不希望看到德才兼備智勇雙全者出現。皇帝希望保持強悍的民風,關羽就被貶;皇帝強化對內統治、弱化人民時就提高關羽的地位。

等到了滿清,因爲嶽王抗擊的是女真人的侵略,而女真人又是滿族人的祖先。所以,在清朝建立以後,有關岳飛的《說岳全傳》等小說被全面禁燬,滿清統治者開始全力拔高關羽的形象,以消除人民的反清意識,並在官方給了武聖以明確的定義。

當然,對於姜子牙、關公、嶽王,朱永興都是景仰和欽佩的,但一個民族要提倡什麼,要更尊崇什麼樣的英雄,他在心中自然有所取捨。同時,這也是向中外表明一種政治態度,那就是絕不偏安,絕不議和,定要直搗黃龍,光復河山。說到底,這也是從政治層面來加以考慮,與或尊崇姜子牙,與或尊崇關公,或尊崇嶽王的那些皇帝差不多的目的。

將岳廟升格爲“武廟”,與文廟並列,斥資整修;封嶽王爲“忠義神武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翊贊嶽聖大帝”,並鼓勵各地建岳廟,按時奉祀香火;下旨正式定嶽王爲武聖,給予官方的承認……

然後——朱永興皺起了眉頭。沒錯,總理處否決了他的一個要求,或者說是暫時不同意。從總理處官員的角度來看,這是爲了他好,但卻令朱永興感到不滿意。

皇上是不能受指責的,即便是惡德惡政不得人心,也通常會以“受到矇蔽”、“奸邪小人作祟”等等理由而得到辯護。或者是推出替罪羊,以某某“大奸臣”作擋箭牌。

冤殺嶽王的是秦檜,但最大的主謀和兇手是誰?當然是要偏安一隅、屈辱求和的高宗趙構。沒有他的首肯,秦檜沒權殺岳飛。如果公平而論,秦檜不過是迎和了趙構的想法,是他剷除主戰派的工具。

既然秦檜都在嶽王廟裡跪着,按朱永興的想法,把趙構也弄進去,算不得過分吧?什麼,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屁話,老子不做昏庸之主,還怕身後也有此下場嗎?如果真的昏庸了,那也是自作自受,活該如此。

其實呢,總理處的官員否決朱永興的決定,並不是認爲趙構無辜,殘害忠良的千古罪名就應該扣在秦檜等人的頭上。在他們的思維裡,還是被千百年來至高無上的皇權所桎梏。“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岳飛是冤枉,但趙構只能說是犯了錯,被奸臣矇蔽,豈能被加罪而跪臣?

權利的崇拜和壓迫啊,黑白可以顛倒,真理可以臣服於權利的腳下。奸臣賊子固然可恨,但昏君也不可饒恕。

“趙構跪像必須立於嶽王廟,你們不執行,朕自己花錢找人去做。”朱永興面沉似水,少見地發了脾氣,“朕日後若成了昏君,便與趙構一樣,受人唾棄;若是明君,自然更不害怕有此先例。”

“萬歲——”查如龍遲疑了一下,無奈地說道:“萬歲英明神武,自是一代明君。”

“那你們還擔心什麼?”朱永興用手指重重點着文件,“似這等昏君,置陷水火之萬民於不顧,只貪圖苟安作樂,還給他留什麼顏面?亞聖有言:‘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之視君爲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之視君如寇仇’。難道不對嗎?”

“這個——”查如龍苦笑,這話要是從臣子口中說出,或者有情可原,可從帝王口中說出,歷朝歷代還沒有過。

“嗯,事情就這麼定了。”朱永興稍微緩和了下語氣,停頓了一下,開口問道:“國安部送來的情報中,有沒有山東的?”

“回萬歲,有。”查如龍趕忙轉身從桌案上取過文件,“剛剛送到,尚未編成節略。”

“沒關係,朕先看看。”朱永興伸手接過,展開閱看。

從山東的形勢來看,於七執行着參謀部的計劃,雖然有很大的成果,但並未達到最高的要求。朱永興知道這急不得,而且就目前來說,不必於七所部用軍事行動來接應明軍在膠東沿海登陸,只要在之後以地主之利能夠給予明軍協助便可。

由於半壁江山已被明軍光復,對於山東的威脅便讓清廷不得不實施故伎。山東總督祖澤溥稟承清廷旨意,加大了禁海的力度。本來只是放棄沿海島嶼,現在則擴大到登、萊等州。也就是說,在明軍要登陸的地區,不會遭到有力的抵抗,但在二十里之內也見不到什麼百姓。

新一輪的軍事對峙使山東的清軍駐兵減少,但山東兗州地近江南(江蘇、安徽)、江西、湖廣,物資中轉站的作用卻突出起來。同時,清廷又命直隸各省巡撫仍管兵務,各設左右兩營,歸巡撫直接統轄。

也就是說,山東戰事一起,朝廷便需要源源不斷的增兵和供給,以使山東的部隊能夠抵擋四面來攻的清軍。從而,軍事問題又落到了後勤供應上,在現在看來,有些勉強。

估計要到六月,湄、河兩省的第一季作物收穫,而江南地區一個月左右,也會迎來第一季的收割。這樣算下來,糧食的供應便能持續不斷。而只要在山東沿海建立穩固的登陸點,援軍也會從海路源源而至。

朱永興思慮已定,又瀏覽了所有的情報。

顯然,清廷認爲明清大戰的整體狀態,又達成了一種均勢,並不認爲局面已經糟糕到了失敗的地步,而且議和退讓肯定是無法通過八旗內部這一關的。雖然滿清內部大多數人都承認戰爭已經無法在短期內解決,甚至失去了漕運後,面臨的困難很大,不過他們現在依舊佔據着中國大部分的土地,無法接受屈辱求和的弱勢地位。

如果能不戰而迫使滿清退過黃河,朱永興覺得是能夠接受的。當然不能有官方的承認,而且這種協議也不會得到他的嚴格遵守。國與國之間的什麼條約、協議,那是需要實力來保證的,否則與廢紙沒什麼區別。

但滿清關閉了議和之門,對於朱永興來說,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不能巧取,便豪奪吧!春耕已經結束,登陸山東尚有些操切,那便從荊襄開始,吹響北伐前奏的號角吧!

………

山風吹拂,撩起了李英梅的頭髮,她戀戀不捨地收回目光,谷地中的小兵營已經騷動起來,數百新兵列隊而出,開始了訓練。

這裡是山東牙山的深處,這裡也是她的故土。出於對兄長的不捨,李英梅跟着李茂林和顧應慧又回到了山東。到了這裡不久,她就喜歡上了這環山中的美景,特別是日出之時。

千山初醒,朝雲出岫,在青青蒼蒼中,乳白色的雲紗飄遊山腰,象仙娥在輕輕起舞。霞光傾瀉萬山,經久不滅。

大步走下山坡,李英梅從操練的隊伍旁目不斜視地昂然而過。水漲船高,在山東人眼中,顧應慧、李茂林,連帶着李英梅等人,這些可都是朝廷派來的,有欽差性質的官員。

雖然槍枝幾經偷運,也不過能裝備這五百來人。但從周邊的駐防清軍的人數和裝備來看,於七和顧應慧都認爲攻取縣城是沒有疑問的,在其他義軍的協助下,能夠打敗駐防綠營,甚至威脅州城。

但朝廷的命令還是隱忍潛伏,悄悄發展,以待時機。當然,朝廷也給於七等人吃了定心丸。如果萬一暴露,明軍也會採取行動,援助膠東義軍。

這裡雖好,但李英梅心中未嘗沒有些遺憾。遺憾自己過於衝動,得罪了殿下,嗯,現在應該是陛下、萬歲的近臣,明白了真相後想反悔,又拉不下這個臉面。離開光復區,重回山東,其實也有這方面的一些原因。

到底是自己太年輕,太不懂事了。李英梅對偷偷瞟過來的新兵的眼神視若無睹,走到營外的幾間屋前,那裡有她的住處。她的眼神定住了片刻,一匹棗紅馬正栓在馬樁上,是外面來人了?是哥哥嗎?

正琢磨着,一間房子的屋門被推開,楊衍鋒走了出來。看見李英梅,點頭打着招呼,“李姑娘啊,在下剛到,這裡還有李兄捎給你的東西。”

李英梅淡淡笑了笑,伸手接過楊衍鋒遞過來的小包袱,猶豫了一下,開口問道:“我哥他好嗎?什麼時候能夠回來?”

“李兄很好。”楊衍鋒笑道:“他現在已經在驛站中當差,吃得是韃虜的官家飯呢!至於什麼時候回來,這可說不好。”

“驛站?”李英梅愣了一下,試探着問道:“那我可以去看他嗎?”

“這個——”楊衍鋒遲疑着,“等在下問過顧大人之後,再答覆你好嗎?如果你覺得在山裡不適應,可以搬到莊園去住啊!”

……r1152

第203章 總攻(三)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142章 會晉王第128章 拉英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163章 廣州戰役(九)第27章 攻城第26章 提點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67章 梆子腔第25章 山東攻略第38章 突破方向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273章 潰敗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31章 段氏遺族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40章 兩隻重拳第26章 初涉殺場第30章 宗室入滇第89章 進退兩難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128章 拉英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145章 妥協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7章 歡歌暢飲第160章 大結局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47章 大戰(一)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32章 賜名白族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59章 援軍?援軍?第111章 結果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78章 勝利之因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112章 兵潰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30章 輕取永昌第87章 潛入襲城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228章 善用人,攻向變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74章 貪心不足第57章 接駕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20章 緊鑼密鼓第95章 初印象第25章 三鬼之謀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32章 魚龍白服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7章 歡歌暢飲第98章 以南養北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68章 慷慨秦腔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60章 會趙王第84章 失敗之源第76章 再棄險要?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10章 慷慨陳詞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52章 血戰廝殺第46章 合擊之前第30章 宗室入滇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184章 臨機而變第30章 無題第4章 攻城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91章 軍隊建設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47章 大戰(一)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51章 渡河,渡河第95章 難以逾越第29章 破城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63章 攻掠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