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

只是,正如夢珠所言,依靠現在的兵力,顯然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張勇,清初名將,智勇兼備;清軍精銳,實力亦很強大。朱永興雖然極想取得一場大勝利,以振奮頹喪的士氣民心,但要和名將對陣,卻難免心有疑懼。

就算是穿越者,就算滿腦子古今中外的戰例,可朱永興畢竟沒有戰陣廝殺的實踐經驗,小瞧古人可是要付出代價的。

還是再等等再說吧,看看自己能聚攏多少明軍,再結合鄭硯北的人所刺探到的永昌的更準確的情況,然後才能做出最終的選擇。

朱永興輕嘆一聲,暫時把這個誘人的想法拋開,仔細回味了一下與鄭硯北的談話,看看其中有無疏漏的地方。聯絡召集殘存明軍,招攬工匠、礦工,蒐購火藥及相關原料,徵集糧草物資,刺探各地清軍情報……

能夠想到的基本都佈置下去了,效果嗎,只有用時間去檢驗了。而且,鄭家是否具有這樣的能力,是否擁有足夠的人手,現在也是不好確定的事情。

燭火搖曳,夜深人靜,朱永興時憂時喜,思緒萬千。雖然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但在即將面對清軍之時,對於廝殺戰陣並不熟悉的朱永興難免患得患失,難免心存疑懼。

不能再想了,再胡思亂想下去,鴨梨就大得要把自己的神經繃斷了。朱永興苦笑着搖了搖頭,該信任的還是要信任,這是逼到份上的無奈。該面對的也總是要面對,這是命運的安排。

……

在銅鐵關駐紮兩日,待央率領的後續族人趕到後,朱永興率領先頭人馬繼續前行,只一日時間便進入了盞達地界。

盞達爲現在盈江縣內,其時爲幹崖宣撫司治下,土司爲傣族刀氏所世襲。聞有大明宗室率軍隊入境,現任土司刀白龍親來迎接,禮數甚恭。

對此,朱永興倒也不感意外。是忠於大明,還是迫於軍威,或是仇恨清軍,這些原因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歷史上與南明殘軍作戰的土司很少。而李定國、白文選等南明殘軍在雲南邊遠地區能夠堅持數年,沒有土司、寨主、頭人這些地方實力派在糧秣和物資上的支應和供給,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朱永興從鄭硯北口中已經知道了清軍軍紀敗壞,以及在雲南的暴行,“戎車所至,狐兔不存,每至一地,遍索婦女,行歌侑酒,民深恨之”。

而歷史上,就連洪承疇也用沒頭狀紙的筆法描繪了清軍炮製的罪惡暴行,“……無處不遭兵火,無人不遇劫掠。更將男婦大小人口概行擄掠,致令軍民父母、兄弟、夫妻、子女分離拆散,慘不堪言。所存老弱殘廢又被捉拿弔拷燒烙,勒要窖糧窖銀,房地爲之翻盡,廬舍爲之焚拆,以致人無完衣,體無完膚,家無全口,搶天呼地,莫可控訴……”

“……其在永昌一帶地方更爲慘烈,被殺死、拷烙死者堆滿道路,周圍數百餘里杳無人煙。真使賈生無從痛哭,鄭圖不能盡繪。職不知滇民何至如此其極也……”

荼毒地方,搶殺淫掠,此是自掘墳墓;罪惡昭昭,天道好還,吾定要行懲奸除惡之責。朱永興的決心更加堅定,遲來的正義非正義,讓那些作惡多端的劊子手得享天年,實在是神靈瞎眼,蒼天已死。而這個替天行道的使命,無疑該由他揹負而起,方纔不負穿越一遭。

“殿下。”土司刀白龍見朱永興婉拒了他歌舞邀宴的請求,神情便有些猶豫,但遲疑了半晌,還是開口說出了難處,“自清軍入滇,蹂躪地方,百姓苦不堪言,逃難者甚衆,多往邊境地帶而來,流落盞達、幹崖的逃難者亦是不少。然民族不同,習俗各異,本宣撫雖盡力安置,仍是衝突不斷……”

明白了,朱永興微微頜首,這是原住民與外來人的矛盾,刀白龍希望自己加以解決,可見這些外來的逃難者應該多是漢人。如果自己不管,這些人或者與當地人火併,或者融入當地,或者遠遁他國。比如後世在緬甸的果敢,瓦邦一帶的漢族,都稱是祖籍南京;有不少甚至遷徙往交趾、暹羅等國,成爲了明朝遺民。

刀白龍見朱永興尚在沉吟,便又拋出了一個誘人的原因,“由永昌府、騰越州而來的難民中頗有武力出衆者,殿下宗室之尊,有留守之名,若以大義相召,必能聚攏豪傑,以圖大事。”

這傢伙,怕是吃過苦頭,才急着要自己管束這些難民,或者把這些難民都帶走才更合他的心意。朱永興不置可否地轉向身旁的鄭硯北,客氣地詢問道:“易長史,你看此事該如何處置?”

本來長史作爲明代王府屬官最大的官職,一般應由皇帝親自指定,有點類似於各藩王的保公,是不允許各王府自行延攬的。但現在這樣的狀況,顯然不可能全部都照着規矩來了。更何況朱永興連聖旨都敢僞造,連親王、郡王都敢矯旨加封,一個長史又算得了什麼。

而這個長史應該是給鄭硯北的,但鄭硯北以年老體虛爲由婉拒,卻推薦了叫易成的中年人。對於易成這個人,朱永興並不十分了解,但能得鄭硯北倚重,也就算是代表了鄭家,給其幾分面子也是應有之意。

易成趕忙躬身答道:“永昌原是蠻荒之地,自明以來多有發配充軍之流犯,而永樂之後進入永昌移民多數則因屯兵之故;騰越,極邊之地,歷來尚武強悍。”

只給出理由,卻不正面回答,這是對自己的尊重嗎?朱永興沉吟了一下,微微一笑,說道:“既是可用,吾便前去——”

“殿下千金之軀,豈可輕易勞動。”易成趕忙阻止,說道:“不過是些逃難小民,殿下只需派出信使徵召即可。”

朱永興沉思了一下,點了點頭,看來自己還未完全適應現在的身份,掌握古代做事的方法。這個時候人們注重身份等級,認爲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過於平易近人反倒會有適得其反的作用。

刀白龍見難題有望解決,心中喜悅,安排好朱永興及所帶人馬的駐所,又送上酒肉以示恭順。

;

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23章 伏擊之地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40章 兩奸計議第273章 潰敗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9章 決戰第37章 緬局有變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4章 攻城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71章 慘烈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17章 意外之難第128章 拉英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20章 急躁,伏擊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96章 死地難脫第201章 總攻(一)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80章 特殊人才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34章 石屏擾襲第202章 總攻(二)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91章 外交,內政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11章 杭州,西湖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155章 無題第245章 天變第5章 破城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47章 大戰(一)第26章 提點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155章 無題第39章 兵臨大理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33章 無題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186章 疍家女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6章 暹羅來使第95章 請兵助戰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76章 再棄險要?第200章 佔優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74章 東逃,後路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45章 險地——灰坡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41章 自我否決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124章 隨想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40章 兩隻重拳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89章 勝利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78章 勝利之因第75章 恬然自樂第19章 緬甸,山東第2章 無題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29章 破城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97章 唯一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