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

蘇利,蘇利,朱永興摸着下巴,在腦海中搜索着有用的資料。可惜,除了目前手頭的情報外,他並沒有在自己的記憶中得到有用的東西。

這個海寇出身的傢伙確實有些狂妄,或者說是愚蠢。如果他同清軍已經勢如水火,自然要軟語相求,以期得到明軍的援助。可這傢伙卻獅子大開口,實在有些不可理喻。

憑什麼?就憑碣石負山阻海的險要,憑其爲了抵擋鄭家進攻而屢次加固整修的碣石衛城、龍牙營寨和獅地山營寨?憑他的手下的那點兵將?

或者——朱永興似乎想到了什麼。蘇利固然是因爲清廷的沿海遷界涉及到了他自身的利益,但飽受遷界之苦的百姓難道不會因爲有了反抗暴政的領頭人而紛紛投靠,甚至於愛戴他嗎?

歷史上也確實如此,善良的百姓因爲蘇利反對遷界而投靠擁戴他,稱他和他的黨徒爲“老蘇兵”,選擇性地遺忘了他加大稅賦所造成的痛苦。

蘇利雖然實力不大,但在目前,卻能夠策應東征的明軍,在尚可喜的後背插上一刀。形同割據,不過是碣石一地,最大也不過海陸豐地區這兩三縣。眼皮子如此之淺,朱永興不由得鄙夷而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形容蘇利此人。

“殿下,蘇利狂妄,此例不可輕開。”長史易成偷偷觀察着朱永興,見他似乎有鬆動跡象,趕忙出言提醒。

朱永興望着易成。模棱兩可地笑了笑。易成、張維翰雖然足智多謀,但還有着根深蒂固的封建皇權思想。對蘇利這種做法深惡痛絕。而朱永興首先考慮的是結果,雖然還稱不上是不擇手段,但變通的思維卻不是二人可以相比的。

碣石自宋代起,歷代皆爲粵東海防軍事重鎮,潮惠兩州樞紐;明洪武二十二年設衛,轄海豐、平海、甲子、捷勝等九所,洪武二十七年建碣石衛城,爲明清三十六衛之一。廣東海防七鎮之一,與天津衛、瀋陽衛及威海衛合稱中國明清四大衛。

如果蘇利反清,那不僅會分薄廣東清軍的力量,更給明軍提供了一個可靠的登陸點,可以前後夾擊,使尚可喜難以應付。

當然,這有兩個前提條件:一是南海艦隊能夠擊敗清軍水師。奪取廣東海面的制海權;二是蘇利是真心反清,且不殘民以逞,暴虐肆行。

“名義上當然不能開此先例,但卻可給蘇利類似的待遇。”朱永興沉吟半晌,終於還是不肯放棄這個極好的機會,“比如可以答應他永鎮碣石。或者再給其海豐之地,官員由其任命,朝廷批准,且只派員監督。當然,我們也有條件要其遵守。比如賦稅徵收的限度,刑罰的依據。不可作惡害民等等。”

“如果他違反了呢?”易成似有所悟,試探着問道。

“孤只是給他比較寬鬆的自治之權,卻不是讓他建立一個獨立王國。”朱永興冷笑起來,“若是他不自珍自愛,違反協議,朝廷征剿不僅師出有名,且不會留情。”

原來是權宜之計,易成和張維翰對視一眼,心中瞭然。碣石區區之地,翻不起大風浪,但在目前來說,對廣東戰局卻有很大的影響,不加利用,也確實可惜。

“殿下既已決定,我二人這便下去商討擬議。”張維翰笑着起身,和易成告辭而出。

朱永興又拿過廣西的戰報,就着地圖研究起來。

東征作戰目前來看還是很順利,汝陽王馬寶率軍佔領欽州後,正向廉州府(今廣西合浦)進攻;晉世子李嗣興率援軍抵達南寧後,和吳三省所部合軍東進,攻取了橫縣、靈山縣,然後按計劃南下,準備與馬寶大軍會合,主攻高、雷、廉州地區。

攻勢之所以順利,主要原因還是和廣東清軍的佈署有關。尚可喜吸取了孔有德分兵鎮守導致覆亡的教訓,幾乎將本藩兵力全部集中於廣州,其他各府、州則由綠營兵駐守。南方綠營兵多不堪戰,明軍裝備好、人數多,在清軍主力來援前,攻勢順利也就並不是很奇怪了。

雖然朱永興並沒有奢望一舉佔領廣東,但從前線的通報來看,東征的勢頭很猛,馬寶等將領的信心也很足。而從朱永興和參謀部的分析來看,東征明軍如果與清軍主力對碰,也未必沒有大勝的可能。

當年,晉王李定國兩入廣東時,肇慶、新會兩次大戰,雖無功而返,卻使尚耿二藩手下的經戰老兵損失很大。也就是說,尚可喜的藩兵儘管經過了擴充,但也只是人數上的體現,實力卻已經大打折扣。

從雙方的總兵力考慮,廣西孫延齡和馬雄暫時旁觀,則兩廣清軍只剩下廣東一家,除去分守各地的駐軍,清軍主力便是聚集在廣州的藩下、督標、撫標總計不過兩萬多人馬。

而東征的明軍在攻城掠地的過程中,不僅俘虜了很多綠營官兵,還得到了沿海百姓的擁戴和歡迎。大量青壯踊躍參軍,並在委任的地方官組織下,在少量明軍軍官的訓練指揮下,已經承擔起維護治安、防守佔領地的任務。這使得東征明軍在推進過程中兵力的分薄很小,能夠繼續保持着一定的兵力優勢。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東征以解民倒懸、救遷民之苦爲口號,人心所向,當然是一個很大的助力。而明軍越是勢大,越是勝利不斷,廣東全省的人心也將越來越不穩。隨着清軍的調動,地方的防衛必然空虛,不說隱藏在山中的“土寇”會乘機煽亂,反抗清朝及地方官吏殘暴統治的起義也會趁機發動。

對戰廣東清軍的另一個有利之處便是明軍的後方支援比較容易,而清軍則正好相反,從外省赴援往返動輒數月。例如當年的肇慶之役,尚、耿緊急呼救,三月明軍已敗,五月清廷才令江寧駐防滿軍赴援,抵粵時只趕上收拾殘局。

當時李定國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纔在致鄭成功的信中諄諄勸告萬勿“愆期”。現在明軍獨立行動,不指望不確定的外力,成功的把握應該更大。

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80章 京師大亂第61章 縝密分析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96章 各有安排第90章 俘虜處置第46章 合擊之前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71章 慘烈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21章 柔情蜜意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16章 柔情蜜意第229章 內政之治,疑惑未解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154章 赴廣東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4章 封賞,臺灣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42章 北伐新策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68章 正戰穩進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27章 詐取緬關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229章 內政之治,疑惑未解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96章 死地難脫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245章 天變第93章 戰馬論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59章 無題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182章 無題第46章 火槍之威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95章 初印象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76章 再棄險要?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20章 緊鑼密鼓第128章 拉英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96章 各有安排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46章 火箭列裝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47章 初勝第69章 軟實力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112章 兵潰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230章 暗戰第25章 山東攻略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92章 舉棋不定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18章 元江城防第14章 真儒,自虐?第154章 民富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