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小朝會

緊張的情緒需要緩解,冥思苦想的頭腦需要休息,閨房之樂無疑是一劑很好的舒緩之藥。白天費心勞神,晚上親熱一番後擁美而眠,怎麼說也不算過分吧?

其實不僅不算過分,在屬下官員的眼中,朱永興不畏矢石,親臨戰陣,且不蓄歌伎,不奢靡享受,連一個固定的府宅都沒有,甚至把所收禮金都全部貢獻,已經不僅僅是英明神武四個字所能完全表達讚頌的了。

早上起來,夢珠便殷勤地伺奉朱永興洗漱、穿衣、吃飯,被愛滋潤過的女人,在朱永興眼中,顯得更加美麗動人。只是,他不能再陪着夢珠玩耍取樂,還有“小朝會”去參加。說是“小朝會”,不過是官員們私下取的名字,實際上就是早晨例會。但能有這樣的稱呼,無疑說明官員們的組成結構和心態已經起了很大的變化,對朱永興的看法和評價也與普通的上司不同了。

聽彙報,作指示,這便是朱永興每天在“小朝會”上的工作。其他時間則多與參謀部軍官研判情報,或是到軍校親近學員,或者會見一些臨時前來報告的官員,以及各地的信使,還有身份比較特殊的人物。比如那個要在安南傳教的洋鬼子,暹羅的使者等等。

能夠參加“小朝會”的自然是朱永興在這一年裡選拔任用的親信,特點是大多比較年輕,不以功名學識爲標準,而以能力爲重。這與之前朝廷的用人尺度是大不相同的,也正是這樣,朱永興認爲他們會團結在自己周圍,自覺地排斥原來的朝廷官員和制度,爲既得利益而擁護自己。

綁上自己戰車的人越多,實力便越強大,永曆和小朝廷對自己的威脅便越小。朱永興想明白這個道理,當然會拼命建立自己的班底。把權力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殿下,遷居湄公省的一千靖安軍,及家屬三千六百七十六人,已經啓程前往下龍,不日即可到達。”今天參加“小朝會”的竟然有安南都統使司府的黃秀仁,他恭恭敬敬地向朱永興彙報着向湄公河三角洲移民的工作。

佔領並開發湄公河三角洲的工作已經開始,第一批人員是三千明軍和兩千猛山克族精壯。以及相關物資。南海艦隊全部出動,又僱傭了很多商船方纔一次運載完畢。月前在如今湄公河出海口的美湫登陸,用武力佔據了很大一部分地盤。

明軍來勢洶洶,手中有真臘的宗主國暹羅國的旨意,湄公河三角洲現在又是尚未開發的地區,真臘還沒有集結兵力。與明軍進行較量的意圖。但朱永興亦不敢掉以輕心,命令船隊來回往返,又運去了央所屬的數千寨民,以夯實基礎,躬耕開墾。

而第二批移民,朱永興決定遷徒所佔安南地區的越族人。靖安軍戰鬥力不強,又是安南舊民。既無法給予明軍可靠的武力支援,又不能用其與安南鄭氏作戰,倒不如遷到湄公河三角洲,欺負更加不堪的真臘軍隊。

況且,現在普利安哥(西貢)又叫柴棍,有很多的越族難民居住,以靖安軍進行壓服並遷徒,引起的反抗會最小。佔據西貢後。明軍再向北進,即可與占城國接壤,實現聯佔壓阮的戰略意圖。

在朱永興看來,被南阮欺負得夠嗆的占城國一旦看到明軍確有助其抗阮的實力,多半會主動接觸,輸糧納款,以便抵擋南阮的持續打擊。這樣的話。開發湄公河三角洲所需的錢糧便會大大節省,而且兩兩聯手,既可壓制南阮,還可對付真臘。

黃秀仁雖然品行可鄙。但卻不乏才幹,而且這樣趨炎附勢的傢伙正是朱永興所需要的。安南佔領區的穩定,黃秀仁這個越奸可是出了大力,朱永興籌功賞地,更使這個傢伙死心塌地。

“甚好。”朱永興笑着點頭,對黃秀仁大加讚賞,又大方地準了黃秀仁所推薦的一個官員的職位,見黃秀仁一副受寵若驚的小人模樣,不禁暗想:這樣的狗腿子倒不妨多些,還真是好用啊!

接下來是出使暹羅、剛剛返回的官員進行彙報,暹羅王室對送來的禮物——鏡子非常滿意。不僅答應了朱永興賒購海船的要求,還贈送了兩艘有二十門火炮的軍艦。

暹羅國在阿瑜陀耶時代生產發展,物產豐富,對外貿易不斷擴大。所以,擁有一支龐大的船隊,專門運載土產到鄰國交換貨物。中國史書記載,光在明朝,暹羅使節來到中國訪問和貿易便達一百零二次,明朝使者回訪也有十九次之多。

在南明末期,即便是行將滅亡之際,暹羅國依然是鐵桿支持者。所以,朱永興對暹羅國的爽快並不感到意外。之前不提這樣的要求,是擔心被暹羅看成貪得無厭。現在,有十幾面鏡子作禮物,明軍又在滇南穩定下來,再加上帕碧羅闍的好感和美言,事情便進行得很順利。

況且,暹羅國與朱永興已經秘密達成了日後制服真臘,攻擊南阮的協議,又有合擊緬甸的意向,幫助朱永興便是幫助自己,暹羅國哪裡有拒絕的道理。至於贈送兩艘軍艦,如果朱永興知道暹羅國在打敗並驅逐了幾百法國殖民者後,竟送給法國殖民者一艘有三十四門火炮的戰艦,讓他們滾蛋,也就不以爲意了。

朱永興暗自盤算了一下,交付船隻大概需要一個多月吧,南海艦隊的實力又會大爲增長,不知道能不能趕上廣東清軍攻擊龍門的行動。如果能挫敗廣東清軍的這次進攻,便能使其繼續受制於海上襲擾,無法增援廣西清軍。

朱永興爲了維持與暹羅的長期友好關係,又特意交代工部官員,以後每批鏡子製造出來,都給暹羅王室和帕碧羅闍送去一些。這幾年鏡子是非常稀罕珍貴的物件,不抓緊時間賺錢、拉關係,以後可就晚了。

黃秀仁被朱永興誇讚了一番,膽子也大了起來,便向朱永興進諫,驅逐羅德,禁止其在安南佔領區傳教。他的想法與阮氏和鄭氏一樣,擔心天主教的傳播會對地方的統治產生威脅。

對此,朱永興作了解釋,並對黃秀仁的忠心表示了讚賞。

天主教最早傳入中國是在元朝,其主要在宮廷上層傳播,後隨元朝滅亡而中斷。十六世紀,以利瑪竇爲首的耶穌會士再度將天主教傳入中國。其時信教的不多,主要是天主教不知變通,對中國人的信仰問題橫加干涉,其中便有絕對禁止進入城隍廟拜祭城隍;絕對禁止進入孔廟拜祭孔子;絕對禁止進入祠堂拜祭祖先;絕對禁止爲先人設祭壇、立牌位,更不可以祈禱、供祭先人……

朱永興當然不能容許這樣的宗教進行傳播,也就拒絕了羅德的要求。不僅如此,他還很明確地告訴羅德,他更喜歡基督教新教,因爲他們會採取更爲中國人所喜歡和接受的措施,對在中國從事各種社會活動有更大的熱情,特別是在開辦文化教育和醫療事業方面。

其實,這既有朱永興的真心之語,也有貨比三家、擇優而選的意思。既便是新教要在中國傳教,朱永興依然會要求他們進行改良,以適應中國的文化與環境,以及自己的利益。所以,儘管朱永興禁止羅德傳教,卻暫時並未驅逐他,而是等着他與羅馬教廷聯絡的最後結果。

一番解釋過後,衆人才恍然大悟,佩服朱永興的精明。既要使宗教合乎民族和國家的長久發展,還能從中得到最大的利益,實在是一步好棋。

朱永興又聽取了關於各地官府設立邸報的情況,並作了相關的指示。

“邸報”起源於西漢,又有“朝報”“條報”“雜報”之稱,是用於通報的一種公告性新聞,是專門用於朝廷傳知朝政的文書和政治情報的新聞文抄。“邸報”最初是由朝廷內部傳抄,後遂張貼於宮門,公諸傳抄,故又稱“宮門抄”“轅門抄”,這實際上就是最早的一種新聞發佈方式。

朱永興希望在改進之後,使“邸報”能夠長期化,並在各縣、鎮、村建起讀報板,設置讀報員,使廣大官吏、學者、甚至平民都能知曉政府制定的政策法規,知曉目前形勢,知曉自己的施政思想及理論。

這是擴大影響,增加自己,以及以自己爲核心的小政府威信的一個好辦法。而且,使治下百姓知道目前的形勢,明白要安定的生活,就必須支持明軍抵擋清軍,便能使他們對抗清事業貢獻出更大的力量。

嚐到了清軍的暴戾殘酷,又感受到了目前的安定和寬鬆,老百姓並不愚笨,當戰爭的勝負與自己的利益息息相關時,自然會作出明智的選擇。朱永興已經有了更進一步的計劃,日後如果財政允許,便要使百姓享受戰勝的喜悅,得到勝利的好處。

……

第74章 東逃,後路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3章 召見羣將第11章 祖上榮光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84章 搶灘登陸第229章 內政之治,疑惑未解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13章 打壓縉紳第24章 烽起石屏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2章 高平莫氏第43章 保寧第18章 元江城防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49章 烽火燎原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17章 意外之難第40章 兩奸計議第228章 善用人,攻向變第56章 拒詔第58章 新晉郡王第39章 兵臨大理第24章 烽起石屏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38章 突破方向第47章 齊集元江第24章 烽起石屏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46章 火槍之威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79章 三鬼之憂,皮熊籌謀第14章 真儒,自虐?第2章 無題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47章 初勝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79章 三鬼之憂,皮熊籌謀第43章 保寧第9章 世子殿下?第184章 臨機而變第34章 石屏擾襲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58章 新晉郡王第57章 接駕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104章 報應第47章 初勝第11章 杭州,西湖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42章 北伐新策第4章 封賞,臺灣第145章 妥協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48章 大戰(二)第84章 搶灘登陸第9章 決戰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14章 真儒,自虐?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72章 攻守結合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36章 領悟第28章 雙層爆破第102章 轟擊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273章 潰敗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68章 慷慨秦腔第2章 鬥熊救美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83章 棄城之議第36章 領悟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89章 進退兩難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23章 暹羅國情第122章 水利部第23章 暹羅國情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93章 棄城集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