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急轉直下

當然,這些由南明降兵降將組成的部隊,依然不是數千土兵能夠撼動的,特別是在平地野戰之中,更不是對手。

初時當炮灰,現在依舊不放心啊!“忠勇”營右都督王會用眼角的餘光瞟了一下側前方的護軍參領巴克勇,心中不免生出怨氣。都拼命賣力到這份上了,吳三桂還是派了親信來監督。難道數千人的死傷,主要將領的身先士卒、勇猛衝殺,還不能顯示出忠誠嗎?

“王都督。”巴克勇突然回身笑道:“若是那些土兵不敢前來,只是虛張聲勢,我軍難道便一直在這裡等下去?”

王會愣怔了一下,陪着笑臉說道:“巴大人說笑了。王爺定是成竹在胸,先破東路敵之援軍,再施迂迴偷渡之計,可令這數千土兵盡成甕中之鱉。”

“呵呵,王都督一語中的,頗有謀略呀!”巴克勇顯然是得到了吳三桂的授意,雖然是監視督促,卻要溫言籠絡,不管王會說得對否,他卻是加以讚揚,“待元江城破,論功行賞之時,忠勇營是功不可沒,王都督也可再高升一步了。”

“卑職多謝王爺栽培。”王會一副感恩戴德的模樣,向着江北大營的方向拱了拱手。

巴克勇故作親熱地拍了拍王會的肩膀,笑道:“王爺豈不知王都督的忠心竭誠?走,那些土兵山猴,豈勞咱們枯等,還是回營酌茶稍歇吧!”

“大人說得是。”王會稍微落後一步,伸手相請。

………

炮聲隆隆,清軍的紅夷大炮不斷轟擊着東北處的城牆。但在城牆西北角屹立的一衆將領卻恍若未聞,陳國公吳子聖不時舉起望遠鏡,眺望着遠處的江面。幾個將領手中傳遞着兩架望遠鏡,也不時眼巴巴地張望。低聲議論着。

那嵩是最爲不安的一個,幾次張嘴,卻又把話嚥了回去,在城牆上不時踱來踱去,臉色也變幻不定。

吳子聖放下望遠鏡,揉着被江水反光刺痛的眼睛。隔了一會兒。眯着眼睛看了看太陽,估算了下時辰,又再次舉起了望遠鏡。

驀地,在望遠鏡的視野中多出了一個黑點,然後迅速擴大、變長,在遠方的水天交界處,冒出了一根桅杆的尖頭,接着又是第二根,第三根……

“來了!”吳子聖激動得聲音都有點變調。身旁立時哄的一聲,衆將都瞪大了眼睛,不約而同地向上涌。

四艘大帆船兩艘一排成三角形當頭行駛,藉着風勢,劃開江水,出現在衆人的視野之中。後面是大大小小的二十多艘船隻,張着大大小小小的船帆,沿江而來。因爲船與船之間拉開的距離較大。船隊顯得很長。

“各自的部隊都準備好了嗎?”陳國公吳子聖回身向着衆將大聲問道。

“末將趙得勝,所部三千人馬已經準備就緒。”

“末將許名臣。所部三千人馬隨時可出城殺敵。”

“末將高應鳳,所部三千人馬枕戈待命,只待令下。”

“本督率五千人馬,可確保城池不失。”

吳子聖向着那嵩點了點頭,以示禮貌,然後轉身繼續緊盯着江面。反攻合擊啊。便要看這拼湊水師的本事了,他的手心微微出汗。

“降帆減速,放下小船。”隨着一聲令下,當先行駛的大帆船的速度減慢了下來,遠遠的浮橋已經在望。

數條小舢板從大船的兩側被放入水中。每條舢板裡有兩名水手,舢板前有粗大的鐵釘伸出,前艙用油布覆蓋嚴實,小船上還有臨時豎起的一張小帆。

繩子一解開,水手奮力划槳,並調整着小帆。幾條舢板速度越來越快,離開了減速的大帆船,順流直衝下去。

火船?江上突然出現的船隊,不僅元江城上的人們看到了,也驚動了江北大營的吳三桂,此時他正在大營的寨樓上眺望觀察。當看到幾條小舢板突然順流而下,向浮橋衝來的時候,他的腦海裡浮現出了這兩個字。雖然他不習水戰,但看過的書不少,約略猜到了一些。

“命令守橋部隊攔截,命令江岸火炮轟擊。”吳三桂雖然不太確定,但依然向寨樓下高聲喊着命令。

但似乎有些晚了,四條小舢板速度極快,在距離浮橋五六十米的時候。水手已經點燃了油布下的導火索,紛紛翻身滾入江中。

幾顆實心炮彈從江岸上零亂飛起,卻在倉促間無法擊中風馳電掣撞擊浮橋的小船。藉着小帆的風力,四艘小舢板在十幾秒後先後撞在了浮橋上,船頭的鐵釘深深地紮在浮橋的木頭上。

“撐開,撐開小船。”浮橋上的清兵奔跑過來,隔着拉起的護繩,在軍官的嘶吼和命令下用長槍猛勁撞擊推動,想將小船推離浮橋。

一艘小舢板船頭的鐵釘有些鬆動,似乎馬上就要被推離浮橋。但小舢板的猛然爆炸,將清兵的企圖化爲了木屑和黑煙。

在爆炸聲中,浮橋上木屑橫飛,斷成數截。橋上慘叫連連,就近的清兵被炸得東倒西歪,紛紛落入江水之中。

兩艘大帆船本來是在第二排,在第一排大船降速之後,卻從兩側加速駛出,衝到了前頭。接近浮橋後,轟隆聲響起,船頭騰起了白煙。幾顆大炮彈在空中分散,變成幾十顆小炮彈,砸向岸上的清軍火炮。

這兩艘大帆船樣子比較古怪,其實是用四條船拼起來的,上面鋪着木板,行駛的速度受到了影響,但穩定性不錯,便成爲了轟天炮的發射平臺。而船隊中,如此改裝的還有數艘,一是轟擊浮橋,和爆破船構成破擊雙保險;二是壓制岸上敵人,阻止敵人再搭浮橋。

吳三桂佈置在岸上的火炮不多,都是射程較近的小炮,但發射的時間卻與大炮差不多,依然緩慢。剛剛轟擊舢板沒有什麼效果,此時尚未來得及轉移炮口。三百米外的轟天炮便給了他們迎頭痛擊。

這批飛來的炮彈與往常也有不同,落地彈跳的有,一下子釘在地上的也有,這便是專爲轟炸浮橋所進行改進後的箭彈。

要轟擊浮橋,最大的困難便是炮彈的彈跳,沒有靈敏的觸炸引信。延遲引信的時間又難以掌握,要使炮彈正好在狹窄的浮橋上爆炸,可是一件幾乎完不成的任務。

朱永興也曾爲此冥思苦想,頭痛不已。後來他在洱海衛城中偶然發現了幾架老式的牀弩,並好奇地讓士兵進行了牀弩的演示。當那粗壯的箭矢扎進城牆的時候,他不禁豁然開朗,又想到了歷史上遠征軍在騰衝作戰時的一些秘聞。

他記得攻打騰衝時,因爲騰衝城牆是用火山石所築,非常用彈性。使得盟軍飛機投擲的炸彈往往被彈開一段距離才爆炸,對城牆的破壞力很小。後來,老美的飛行員想到了一個辦法,好象是在炸彈上綁鋼筋,或是裝上一根金屬刺,然後超低空飛行轟炸。這樣,炸彈便能借助鋼筋或尖刺扎進城牆爆炸,從而炸燬了騰衝的西北拐角樓。攻破了騰衝城。

有了思路,技術改進也不復雜。就是在轟天炮的炮彈頭部裝上鐵簇,使其能夠紮在浮橋上,不再彈跳滾動。經過試驗後,證明可行,並且有效果。於是,除了用火藥船爆破浮橋外。朱永興又多了一個有力的武器,對破擊元江浮橋更加地有信心。

當然,朱永興並不知道這種類似的箭彈早已有之,只不過不能爆炸,而是實實在在的大鐵箭。好象是朝鮮在十六世紀中期鑄造的天字筒、地字筒。便是發射重達二十多公斤的將軍箭炮彈。

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火藥船的爆炸已經將浮橋炸成數段,大帆船重新揚帆加速,在轟炸平臺的掩護和壓制下,帶着後面的船隻疾馳猛衝,碾壓着駛過,將已經零落的第一道浮橋摧毀殆盡。

無數的木板、碎屑、繩索,被船隊帶向了下游,兩座轟擊平臺把帆全部落下,沿岸緩行,依舊在發炮轟擊,也接應着幾名落水游來的水手。

“破了一道。”陳國公吳子聖猛地一跺腳,望遠鏡隨着船隊移動,緊盯着下一道浮橋。

吳三桂吃驚不小,急忙爬下寨樓,帶着親衛隨從,奔出大營,沿江向下遊趕去。儘管對敵人破擊浮橋的速度感到驚訝,但吳三桂並沒有意識到情況已經極度危急。畢竟按照情報,以及他已經作出的周密佈置,即便浮橋全毀,兩岸失去溝通聯繫,江南的軍隊也不是敵人可以打敗的。

不過是暫時的隔絕,江南的兵力,不是敵人可以撼動的;糧草物資,也足以支持七八天。到那個時候,浮橋又能再搭建起來。只不過,敵人有了水師,該要如何對付呢?吳三桂騎在馬上,心裡想的不是對岸軍隊的安危,而是如何使搭起的浮橋不再受到類似的攻擊。

“轟,轟,轟……”船隊中又有兩艘轟擊平臺開了出來,向着第二道浮橋發射出專門的箭彈。

幾十顆小炸彈在空中分散零亂,大多數都掉在了江水之中,可也有十幾顆落在了浮橋上,更有七八顆成功釘住。

嗞嗞冒煙的炮彈令浮橋上的清軍驚慌失措,擠撞躲避,沒有捨生忘死、以身撲彈的勇士出現。與殺傷步兵的炮彈不同,這種箭彈作得稍大,一顆大炮彈只能分出五顆或四顆,就是爲了增大破壞力,在最短的時間內摧毀浮橋。

爲了保險起見,船隊裡依舊放出了兩條火藥船,向着浮橋猛衝過去。

爆炸,此起彼伏,白煙在水面升騰,木屑在江上橫飛,清兵在橋上落水。緊接着又是兩艘火藥船的衝撞,稍後是兩聲更猛烈的巨響。

一艘船被岸上的火炮擊中,桅折帆落,但還未失去控制,木槳划動,落在了船隊的最後面。

“點狼煙!”吳子聖望着船隊碾壓着衝過了第二道浮橋,心中大定,終於放下了望遠鏡,回身命令道:“諸將下城領軍,準備出城夾擊城西之敵。”

兩道狼煙在元江城中升起,預示着破擊行動已經成功大半。也標誌着合擊行動的正式展開。

“國公快看,又是一支船隊。”那嵩突然一指西北。

沒錯,又是二十多艘船出現在江面之上,這是破擊浮橋的第二波攻擊。顯然,行動的順利,使他們沒有了用武之地。更不用提後面的第三波了。

“岷殿下還真是謹慎。”陳國公吳子聖不禁微笑,露出了由衷的讚賞,對那嵩說道:“請那總督守好城池,吾亦要至城西指揮,迎候岷殿下大軍來到了。”

“國公放心前去,元江城已無憂矣。”那嵩臉上的神情盡顯輕鬆,儘管元江城的防禦很有成效,也暫無被破之危,但直到此時。他的心纔算基本放下。

……

元江下游。

馬寶率軍在離清軍大營三十多裡處紮營立寨,掘壕固守,與前來迎戰的王輔臣所部的營寨相距十里對峙。時間還不到一天,雙方也只是進行了試探性的斥候戰,顯然都很謹慎。

但馬寶所紮營寨再向東五六裡,卻是江水狹窄之處。從今天一大早,溯江而上的船隻便開始下錨停泊,一艘一艘排列起來。從兩側的江岸向江心延伸,浮橋的施工已經完成了大半。

當元江城的兩道狼煙經過江南馬惟興所部的傳遞。爲馬寶所獲悉後,浮橋的施工在他的嚴令下驟然開始加速。一個時辰後,隨着兩艘大船下錨停泊,浮橋終於基本完成。

一架架的竹排鋪上去,浮橋全部完工。馬寶的大軍則悄然離寨,急行五六裡。開始渡江。而營寨中旗幟不倒,一千虛兵佯動,瞞過了清軍的斥候,也瞞過了清將王輔臣。

馬寶率領過江大軍向東挺進,此時。狼煙早已經變成了三道。破擊行動的成功,使得馬寶既振奮,又心急,連連催促軍隊加快行進速度。

……

戰局正發生着劇烈的變化,但吳三桂等清軍將領並未意識到,或者是低估了危險的嚴重性。

三道浮橋被毀,兩岸的清軍都作出了相應的調整。吳三桂調集軍隊在岸邊佈防,火炮雖少,卻能臨時趕製火箭,又把守營的十幾張弩機全部拉來,並派出輔兵準備木料,準備再搭浮橋。

江南的夏國相則停止了轟擊城牆,派人把紅夷大炮向岸邊運,準備與對岸友軍一起夾擊敵人水師,保證浮橋的重新搭建。

但戰局急轉直下,吳三桂和夏國相的補救措施雖然合理而迅速,卻有些晚了。而明軍的首先突破是在元江城東面,忠勇營正陷入突然而來的包抄之中。

巴克勇的笑容凝固了,王會的眼中射出了恐慌,忠勇營的兵將們都目瞪口呆,剛剛的輕鬆和不屑瞬間便消逝無蹤。

忠勇營的軍陣右側正在涌來黑壓壓的明軍,他們身上的鎧甲鱗片、還有無數的兵器白刃,在陽光的照耀下散發着凜凜地寒光。雖然還隔着有兩裡多地,但殺氣似乎已經瀰漫侵襲過來。

而對面數裡外的山樑、樹林,土兵正不斷地冒出來。本來在忠勇營兵將看來可以輕鬆擊敗的敵人,突然得到了側冀敵軍的增勢之後,似乎也變得難以戰勝。

“這,這是怎麼回事?”王會目不轉睛地盯着側翼的敵人,還沒忘了命令軍陣轉向,那裡纔是最有威脅的。

“這是哪裡來的敵人?”巴克勇費力地嚥了口唾沫,滿臉不可思議的表情。

沒有人回答,也不必回答,明軍的軍陣中升起了一杆大旗,迎風飄揚的紅底黃字,“岷”赫然展現在清軍的眼前。

“僞宗室——”巴克勇眼珠子差點掉出來,嘴巴張成了o形,半天合不攏。

王會張了張嘴,沒有吭聲,但臉上閃過複雜的神色。羞愧?心虛?害怕?……身爲降將,當看到之前效忠的皇家宗室時,心情還真是難以言表。不光是他,軍陣中也響起了低低的議論。顯然,皇權已經深入人心,並不是剃了頭,換了衣服便能徹底改變的。宗室皇親突然出現,對清兵的心理還是形成了壓迫。

列陣已畢,朱永興臉色嚴峻,猛地抽劍在手,指向清軍,怒喝道:“進攻。”

“進攻!”

“殺敵!”

隨着越來越響的怒吼聲,沉重的腳步聲就從朱永興周圍響起,列成戰陣的明軍氣勢如虹地向清軍壓了過去。而總兵王三才、孟津侯魏勇之子魏君重則率領另一部人馬,兜向清軍的後路。

“迎戰,殺敵!斬僞宗室者,賞金萬兩。”巴克勇清醒過來,大聲嘶吼,卻應者寥寥。

面對着佔有絕對兵力優勢,且是宗室皇親親自指揮的明軍,忠勇營的氣勢完全被壓住了。

早知道僞宗室會出現在此,就不該派忠勇營這些降兵降將,巴克勇心中後悔,但此時已經無法可施,只有拼死一戰了。他把咄咄的目光投向了王會,還有他身旁的將領。

王會咬了咬牙,揮劍前指,高聲呼喝,“迎戰。”

“衝啊!”

“殺啊!”

隨着響徹在戰場的呼喊聲,無數人一起發足急奔,把大地震得微微顫抖。隨後,廝殺聲和金戈交鳴聲充斥於耳,火槍射擊聲和炮彈爆炸聲此起彼伏。

……(未完待續。。)

第10章 慷慨陳詞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34章 石屏擾襲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楔子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93章 戰馬論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24章 烽起石屏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31章 段氏遺族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7章 歡歌暢飲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69章 軟實力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260章 追擊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138章 大海戰第138章 廣國公第155章 無題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138章 反撲第80章 特殊人才第24章 烽起石屏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24章 海外助力第18章 緊急商議第69章 軟實力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3章 絕死一擊第92章 無題第72章 攻守結合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26章 提點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34章 石屏擾襲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40章 兩隻重拳第79章 雪中送炭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81章 襲擾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67章 梆子腔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104章 報應第92章 無題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34章 石屏擾襲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139章 龍多旱,人多亂第78章 破路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楔子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1章 陌生之地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92章 僞造,詭道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19章 蠱神之誓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112章 女考生第139章 龍多旱,人多亂第78章 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