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左氏說項,繞襲遇伏

感謝無名先生之能人,sunny-son,莉zd01,冷影月,相見有是多年,jforce,joe_z,-大漠孤煙直-,820627,大過招,金陵少爺,嘻哈莊主,黨指揮槍,笑帥※天下,清茶待客,w123q123,白雲過隙01,書友1308141722...,真礬等書友的打賞和月票,祝朋友們幸福快樂。

陳佐才,字冀叔,別號睡隱子、隱石山人,蒙舍川人。在他十八歲的時候,清軍入關,明王朝搖搖欲墜。就在這一年,熱血青年陳佐才投奔了國公沐天波,任把總一職。後與以李定國爲首的大西軍一道扶持永曆帝,在雲南高舉反清復明旗幟。到了去年年底,陳佐才被派到四川催餉。可等他回來卻不見了永曆帝——清軍已經佔領了雲南,永曆帝則一路逃到緬甸。

與組織失去聯繫的陳佐才只得偷偷回到家鄉蒙舍川隱居,左星海雖然向吳三桂投誠,但也沒爲難這位朋友。當然,派人監視看護是免不了的,左星海也怕這個榆木腦袋搞出些什麼舉動,連累了左府上下。

正因如此,陳佐纔對外面的情況瞭解甚少,也不甚準確。岷殿下出緬入滇,他是知道的,可後來聽聞又逃入安南避難,他的心又涼了半截。此次突然被左星海大禮迎出,他還不知發生了何事,自以爲左星海終於醒悟,要起兵反清了。

“清軍殘苛,吳三桂喪心病狂,左兄終是看透了他們的真面目。”陳佐才被引領至臨水花廳。還未坐下,便激動地說道:“左兄治下數十萬百姓,義旗一舉,可得兵數萬,北攻大理,滇西震動。滇省百餘家土司必羣起響應。再請晉趙二藩由邊外進兵主持,則滇省大局可定矣。”

左星海聽得目瞪口呆,心說:書生啊,讀書把腦子都讀傻了,竟把征戰之事看得如此簡單。只是現在有求於陳佐才,只好虛聲敷衍。

兩人落座之後,左星海沉吟着說道:“冀叔,滇省目前局勢你並不瞭解,待爲兄先慢慢講來。”

初時。陳佐才還有心旁顧,看看牆上的名人字畫,望望廳外的蓮花池。但越聽越驚訝,眼睛眨也不眨,緊盯着左星海。

“……下永昌,破下關,陷大理。岷殿下與晉王、趙王率二十萬大軍勢如破竹,連戰連勝。滇西重鎮幾已光復,已佔洱海衛。正向楚雄進兵,要與元江那嵩兩面夾攻,奪取昆明。”左星海拿出一張檄文,推到陳佐才面前,深懷歉意地說道:“冀叔,之前消息多有隱瞞。爲兄也是爲左氏,爲蒙化府民衆考慮,望你莫要怨恨。”

陳佐才嚥了口唾沫,僵住的眼珠動了一下,終於恢復了靈活。稍一思索,便明白了左星海請他的原因,不由得譏誚道:“原來左老爺不是要舉旗反清,倒是擔心大明王師興兵問罪吧?”

左星海臉上閃過一絲尷尬之色,但旋即又恢復了正常,說道:“冀叔所言不差,爲兄確是怕刀兵一起,蒙舍川的民衆百姓徒受其苦。你且想想,爲兄向清廷投誠,只爲保一方百姓,又何曾害過一個明官,殺過一個明軍?冀叔祖先亦是羅羅,難道忍見鄉親遭刀兵之禍?”

陳佐才聽到羅羅兩字,立刻想起了打包頭、穿短衣、披羊皮、赤雙足的山裡人,不由得心中一軟。

左星海察顏觀色,繼續說道:“投誠清廷乃星海一人之過,請冀叔前去與岷殿下言明,星海願一人抵罪,只是希望勿傷蒙舍川之百姓。”

陳佐才嘆了口氣,遲疑着說道:“左兄投誠清廷也有苦衷,亦未爲虎作倀,岷殿下想必不會深究不放吧?”

左星海咧了咧嘴,面帶憂色,“那安南鄭氏呢,岷殿下可是差點滅了其國,只爲其投效清廷。”

“不盡相同。”陳佐才搖了搖頭,說道:“安南鄭氏不僅投靠清廷,尚襲殺我大明將士,興師討伐,並不爲過。”

“那——”左星海知道陳佐才已經被自己說動,便趁熱打鐵道:“冀叔可願爲蒙舍川百姓前往大理,與岷殿下言說。”

“佐才願往。”陳佐才很乾脆地答應下來,但卻盯着左星海問道:“左老爺,王師正與清軍作戰,你有何表示,莫不是讓我只帶這一張嘴去吧?”

“自然不會讓冀叔爲難。”左星海笑了起來,說道:“輸誠報饋乃是應有之意,若是需左氏出兵助戰,倒也有三千土兵可供差遣。”

“只有三千土兵嗎?”陳佐纔有些不大滿意,微微皺眉。

左星海嘆息一聲,說道:“左氏先祖於明初被迫降於沐英,百年來聽從沐府調遣,東征西討,屢獲功勳。但沐氏何曾信任過,設蒙化衛屯田,便是監視控制我左家舉動。冀叔爲左氏修史,當知其時駐軍是五千八百六十五人,共八個千戶所。衛所官吏來自江西、安徽、江蘇、浙江、湖南,先後有範、姚、劉、陳、高等姓,如今這蒙化府倒有差不多一半是漢人了。蒙化府依例是土流合治,星海爲土官,徵募漢人怕是不妥吧?”

陳佐才沉思了一下,心知左星海話中所隱含的意思,便不催逼,也不保證,岔開話題,就着檄文向左星海打聽詳細信息。

“兩日下永昌,兩日破下關,一日陷大理,王師即便沒有二十萬,也有十數萬之衆,否則豈能如此強橫?”左星海依着自己的判斷說道:“吳三桂率主力已往徵元江,若回師不及,這楚雄怕是亦難保。”

“楚雄一下,昆明便無屏障矣!”陳佐才一拍手,興奮地說道:“滇西王師進迫,滇南元江舉義,兩面夾擊。滇省光復指日可待。”

“怕不是那麼容易。”左星海已經說動了陳佐才,便不必虛言以應,而是謹慎地說道:“吳三桂征剿元江的大軍號稱三十萬,至少也有十數萬,若退兵而回,再加駐滇滿軍。應可保昆明不失。”

“左老爺,你是不是還要觀風向而動?”陳佐纔有些不高興,因爲左星海似乎信心不足,便懷疑他是不是虛應王師,日後還要反覆。

“明清征戰,夾在中間實在是難做啊!”左星海由衷地抱怨道:“星海想來想去,亦想效其他土官狡兔三窟之策。冀叔見到岷殿下時,請爲星海說項。蒙化左氏也要輸民授地,在安南開枝散葉。以免戰亂波及,有亡家之禍。”

在地圖上看來,石屏城和元江城,相距咫尺。事實上,兩地間的直線距離也不過只四十華里。但是,橫亙在那裡的卻是羣峰如林,道路蜿蜒曲折難行,甚至還有很多不毛之地。這也就能解釋歷史上清軍重佔石屏後。用了好幾天才趕到元江的問題了。

諸葛亮在徵南蠻的時候,也曾陷於這種窘境。但諸葛亮在焚香祈禱之後。有泉水涌出,有賢人指示他一條生路,而清軍卻不敢奢望有這樣的好運氣。所以,在得到石屏土官龍世榮的密報後,吳三桂很是猶豫了一番。

從石屏至元江,如果走正常路線的話。無疑便要經過義軍設伏的老武山、大竹菁,從西北方向進抵元江。明知那裡有伏兵,且地勢險要,還要固執地一頭撞上去,顯然不是什麼明智之舉。

權衡之後。吳三桂選擇相信龍世榮的密告,並修改了行軍路線。一個連女婿、女兒都能出賣的人,不可能是間諜,不可能欺騙。而作爲此次征剿行動的第一個收穫,入贅龍世榮家的沐忠顯和妻子龍氏被秘密向昆明押解。

有石屏的滿洲軍隊在,既可確保後路,亦可對東面的蒙自形成威懾。先元江,後其他,吳三桂並沒有改變其作戰的主要目標。擒賊先擒王,這是必須貫徹到底的原則。再加上吳國貴的死,以及那封信的激怒,吳三桂恨透了元江,心中已經定下了屠城的血腥報復。

十月十六,吳三桂率大軍出石屏,依舊按照正常路線向元江進發。按照龍世榮的指點,清軍將在半路分兵,一軍由龍世榮引領,走一條偏僻崎嶇山的路,繞至老武山、大竹菁背後,將元江與老武山割離。吳三桂則自率主力直抵老武山,前後夾擊,先消滅老武山的伏兵,再取元江。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保證糧道通暢,畢竟從崎嶇狹窄的山路運輸,要保證元江大軍的供給有不少困難;第二個好處則是不用擔心老武山的敵人在側後搗亂,可以放心地進攻元江。吳國貴所部被殲滅,給吳三桂敲響了警鐘,使他變得小心了許多,做出了相當謹慎的決定。

十月十八日,清軍在龍潭開始分兵,吳三桂派驍將王屏藩爲主,總兵馬寧兒、沈應時爲副,率領戰兵一萬五千人,輔兵兩萬,取道馬宗嶺山、擎天山,繞攻老武山。

歷史似乎在某個局部又走回了原來的軌跡,龍世榮懼於清軍勢大而叛變,老武山設伏爲清軍所獲悉,龍世榮引領清軍繞離伏兵,這些都發生了。但結果還會與歷史一樣嗎?

十月二十,繞襲老武山的清軍終於翻過了馬宗嶺山,進入了擎天山山區。

山徑崎嶇而狹窄,象長蛇一樣,在亂山中蜿蜒着向前伸展。很多地方只能容許一個人通過,數萬清軍不得不擺成單行。沒有左衛右衛──山巒陡削,排成單行,通過已是困難,不可能再有側面掩護。

經過馬宗嶺山時便是這樣的情況。起初,王屏藩等人都有一種難以掩飾的緊張,時時都提心吊膽,害怕遭到伏擊,他們便會象甕中之鱉一樣,束手待斃。現在這些人的神態則好多了,因爲他們一方面適應了,一方面也想通了。除非敵人事先知道他們會走這條路,否則在這裡設伏的可能性非常小。

而走漏消息的可能性幾乎是沒有,那就沒必要擔心了。過了擎天山,繞襲行動便成功了。被隔絕的老武山敵人只剩下被消滅的命運。

秋日的陽光雖然不是太熱,但還是溫暖的,時間不長,行進的清兵便被曬得和累得汗流浹背。

亂山叢中,一個山峰接一個山峰,一個深谷接一個深谷。爬不完的山,穿不完的谷。聽不到聲響,看不到鳥獸,甚至看不見一根青草,起初還有一棵兩棵垂死的小樹,後來簡直是什麼生物都沒有了。所有的山峰都枯乾的和死人臉皮一樣的焦黃,深谷卻沒有潺潺的水聲,俯身靜聽,聽到的只是隱約的風吼。

“還真是不毛之地。”王屏藩已經是光頭單衣。依舊是汗珠滿頭,他抹了把汗水,感嘆道:“都是龍土官的功勞啊,知道哪裡有水。否則,光渴,也把大軍渴死了。”

“將軍過獎了,此乃下官本分。”龍世榮心中得意,躬了躬身。說道:“若說此地,確非土人而不能過。諸葛亮徵南蠻時。尚需焚香禱告,求上天賜泉水救全軍之命呢!”

“呵呵,就是說,龍土官比諸葛亮還要厲害嘍!”馬寧兒面帶譏誚地說道。

“不敢,下官不敢。”龍世榮趕忙收起得意表情,變得誠惶誠恐。

王屏藩笑着拍了拍龍世榮的肩膀。和聲說道:“馬總兵不過是玩笑之語,不必當真。對了,已經走了快一日了,前面可有水源?”

“有,有。”龍世榮擡手一指。說道:“穿過前面的山谷,在一懸空石壁下面便有一個水潭。然後最多再走兩個時辰,就差不多走出這不毛之地了。”

“好啊!”王屏藩心情一鬆,伸手從馬上摘下水袋,咕咚咕咚喝了幾大口,又傳下命令,加速行進。

武器、盔甲、糧食,在這種不毛之地都不算是最重要的,唯獨飲水,纔是最需要保證的。

王屏藩知道現在全靠龍世榮和幾個土人的引路,大軍才能順利繞襲到老武山背後。水源奇缺,有時一天只能找到一個,灌滿水袋,也只是勉強夠喝。需要決定價值,儘管王屏藩也厭惡龍世榮的出賣背叛,但還是儘量做出和善的姿態,生怕龍世榮暗地耍壞,少指一個兩個水源。那樣的話,遭罪的可就是這數萬人馬了。

再次轉頭望向前面的山嶺,王屏藩剛纔昂首喝水時似乎看到了一點光亮,此時卻再看不到。難道是眼花了,王屏藩搖了搖頭,邁步向前行進。

望山跑死馬,看着距離不是太遠,但必須在亂石山中繞行,本來山谷就在前面,可腳下的路一拐,好象就又轉到側面,甚至後面去了。在這巖崖如簇的石林中,就象身陷迷宮,即便是有後世的軍事地圖,也無法確定到底在哪條路中。

路又變得狹窄難行,王屏藩等將領也不得不下馬步行。長長的隊列蜿蜒曲折,前頭的好象已經進了山谷,後面的則還拉出了老遠老遠。

這,王屏藩心中突然升起了不祥的預感,他駐足皺眉,四下觀瞧。徑險箐深,僅容單騎,那是經歷過磨盤山血戰的王屏藩的印象。現在他依稀覺得今日的情形與那時有些相似,但停留片刻,他又搖了搖頭。磨盤山的沿山小道旁是草叢,可藏伏兵;這山巒陡削,寸草不生,又如何埋伏?稍微放下心來,王屏藩自嘲地一笑,覺得自己疑神疑鬼,有些過於謹慎了。

等走進谷口,王屏藩才發現這並不算是峽谷,而是奇形怪狀的兩大巖崖的夾縫。向上望去,一線陽光投下,峭壁陡立,象是要迎頭猛壓過來似的。

提心吊膽地走過夾縫,前面的視界寬廣了許多,一個亂石谷出現在眼前。王屏藩剛剛輕舒了一口氣,便聽到前面隱隱傳來了喊殺聲,接着是轟隆一聲巨響,火槍聲也響了起來,隨後,幾裡外出谷口的方向騰起了濃重的塵煙。

“怎麼回事?”王屏藩心中一驚,難道就在這馬上要成功的時候,卻遭到了伏擊?

沒有人知道發生了什麼,先頭部隊要報告情況顯然還需要點時間。但很快,王屏藩不用別人報告,便已經知道大事不好。

“轟,轟,轟!”兩聲巨響就在身後響起,巖崖上發生了爆炸,大小石塊紛紛落下,不僅砸死了一些清兵,更把峽谷封堵得嚴嚴實實。

前方已經接戰,說明伏擊已經暴露,儘管清軍還有將近一半沒有入谷,但也不能讓吃進嘴裡的肉再逃掉。所以,巖崖上的義軍提前點燃了埋藏的火藥,用石頭切斷了清軍的退路。

嗚,嗷,啊,吼……兩側的陡峭山崖上出現了數百的土兵,發出不同語言的吼叫。雖然人數不多,但對於想攀爬上去的清兵來說,卻是難以逾越的障礙。

迂迴繞襲有很多成功的戰例,但失敗的應該更多,只是少有記載罷了。風險與機會並存,這種戰術的兩面性其實更爲明顯。成功了,自然多是痛快淋漓的勝利,且爲兵家所推崇,爲萬衆所欽佩;失敗了,則要付出慘重的代價,自然也就少人關注。

王屏藩的心沉了下去,伏擊,敵人竟然在這裡精心設置了伏擊圈。他募然轉頭,憤怒地瞪向土官龍世榮。而比他反應更快,更加怒不可遏的是總兵馬寧兒。

“你這個奸細,故意將我軍引入死地。”馬寧兒揪住龍世榮的領襟,用力搖晃着,眼睛瞪得銅鈴般大,吼叫着,幾乎要咬下龍世榮幾口肉來。(未完待續。。)

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24章 海外助力第89章 進退兩難第145章 妥協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184章 臨機而變第40章 兩隻重拳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94章 相疑第15章 定情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97章 唯一生路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18章 元江城防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106章 不負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260章 追擊第80章 京師大亂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87章 水西局勢第185章 情動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124章 隨想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78章 破路第27章 詐取緬關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43章 保寧第47章 初勝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93章 戰馬論第188章 大調整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25章 山東攻略第83章 水西之變第64章 計議第272章 血戰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104章 報應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5章 琉球第63章 攻掠遼東第26章 兵臨城下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199章 接戰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88章 毒蘑第155章 無題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98章 以南養北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18章 元江城防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112章 女考生第185章 情動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20章 急躁,伏擊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