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宗室留守

永曆聽完奏報,根本沒當成什麼重要之事,甚至連朱蘊金所詳細描述的朱永興莊嚴立誓,以及留戀美女也不感興趣。癡人說夢,他給朱永興的評價非常簡短,只有這四個字。

“人各有志,不必勉強。他貪戀美色、滯留蠻寨也罷,入滇隨晉王抗清也罷,隨他去吧!”永曆淡淡地說道:“各位愛卿,你們以爲如何?”

沐天波在隨駕的文武百官之中,算是比較有頭腦的,剛至蠻莫時,他便和華亭侯王惟華、東宮典璽太監李崇實經過商議後曾共同提出建議:趁着還未深入緬地,將文武將士分成兩部分,一部分隨永曆帝入緬,以另一部分護着太子與晉王李定國所部會合。

這樣,小朝廷在緬地也有外援可恃,即便緬人反覆,皇帝和太子也不會讓人一勺燴了。永曆帝覺得這個建議有道理,可以考慮。可是,中宮王皇后卻捨不得愛子遠離身邊,堅持不肯,此議終於作罷。可見,有時寵愛之心也會招致禍患的。

“陛下,臣以爲世子殿下既有入滇抗清之意,不如——”沐天波自從建議被否決後,一直不死心,藉着此故,又舊事重提,希望能將皇帝和太子分開,成爲雙保險。

永曆聽後連連搖頭,說道:“皇后愛子心切,必不答應。沐愛卿,此事就不必再提了。”

沐天波無聲地嘆了口氣,沉吟了一下,說道:“陛下,岷王世子有出緬入滇之請,卻名不正言不順,何以成事?”

永曆想了想,敷衍道:“岷王失陷於亂兵,生死尚不可知,岷世子暫不便襲爵,卻不知給他何種名義方合適。可不要使晉王生疑,以爲朝廷有怪罪之意啊!”

可小不可大,可虛不可實,更不能沾軍權,以免晉王李定國懷疑朝廷要分其權,奪其兵,永曆的話中就是這樣的意思。

“陛下,臣以爲可授岷世子留守之名。”馬吉翔突然插嘴,並且表示了和永曆不同的意見,“侯爵以下,可便宜晉封,後由朝廷追認,以表彰抗清義士之功。”

永曆皺緊了眉頭,狐疑地看着馬吉翔,心說:這個傢伙,朕早想殺之,可他巧言媚惑了李定國,挾晉王之勢要脅於朕,現在又掌錦衣衛,以後在緬地還要多依靠於他,倒不好厲聲斥責。只是不知,他這番話是什麼意思呢?

馬吉翔淡淡一笑,開口說道:“陛下巡狩緬甸,然世人卻誣陛下棄國,實可恨也!今下旨岷世子以宗室之尊、留守之名入滇,一可澄陛下入緬棄國之謠;二可慰抗清衆將士之心;三不絕中外之望,不使清人有恥笑之柄。”

沐天波若有深意地看了馬吉翔一眼,皺了皺眉,但嘴巴張了張,苦笑一下,把話嚥了回去。

馬吉翔這番話說得冠冕堂皇,三個理由都無可指摘,可沐天波卻知道第三個理由纔是馬吉翔內心所想。什麼不絕中外之望,不使清人有恥笑之柄,根本是要推個靶子出去,好轉移清軍的視線,不使清軍苦苦追趕。

監國,又稱留守、居守,但實際上其間存在着區別。在朱元璋立國之初,就已經確立了皇帝出巡、太子監國的制度。當時還有宗室或重臣留守的習慣,但這兩者之間的輕重顯然不可同日而語。在正常情況下,對嚴格遵守嫡長繼承製的明王朝來說,藩王很難染指皇權,故在居守或留守時不會授其以實際權力。

也就是說,留守是個看似尊崇的虛名。在馬吉翔看來,不過是給推出去的靶子增加些政治分量,既不影響皇帝和朝廷的權威,又能轉移清軍的視線的小伎倆。

永曆當然聽出了馬吉翔話中的真正含意,沉吟了一下,他輕輕點了點頭,表示同意。天子棄國,中興無望,永曆知不知道自己入緬逃跑是不對的,會對國內仍在抵抗清軍的將士有十分不利的影響?他當然知道,可他已經嚇破了膽,明知是錯也不肯回頭。現在下旨讓岷世子入滇留守,或多或少也算是彌補了一下永曆對抗清將士的慚愧。

至於給岷世子可授人侯爵以下的封賞,也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權力。封官許願,賜爵封侯,在這皇朝末世之時,本就不是稀罕事。南明將領中,公、侯、伯可是一抓一大把,個個身份“尊貴”。而且,出於岷世子的瞭解,從永曆到沐天波和馬吉翔,都不認爲他是個興王圖霸的材料,更談不上會對皇帝和朝廷構成什麼威脅了。

商議已定,選好了傳旨太監,沐天波和馬吉翔等人陛辭而出,各自散去。誰也沒有想到,旨意一下,卻給了朱永興大肆發揮的空間,成了日後令他們悔之不及的大錯。

……

“殿下——”太監翟國禎宣讀完聖旨,賞賜完東西,見朱永興沒有什麼反應,趕忙低聲提醒。

啊,哦,朱永興眨了眨眼睛,覺得應該有所表示,忙伸手去接聖旨,嘴裡說道:“臣領旨謝恩!”

翟國禎表情有些怪異,手裡的聖旨已經被朱永興拿了過去,他咧嘴難看地笑了笑,卻不想追究朱永興的失儀。管他呢,這差事算是完了,趕緊回去,回去晚了,人可都開船走了,哪會有人等着他?

弄錯了嗎?還是電影電視裡教錯了?朱永興擡頭看了看翟國禎,翟國禎的老臉有些扭曲。管他呢,老子下跪已經是給了你天大的面子,還要怎麼樣?

“這是沐國公讓雜家交給殿下的。”翟國禎又將一個小包裹交給了朱永興,然後便急着告辭了。

火燒屁股嘛,還是怕被落下?朱永興看着翟國禎遠去的身影,鄙夷地撇了撇嘴,一屁股坐在藤椅上,把玩着聖旨,若有所思。

給個留守的名義,想讓老子去頂缸,把清軍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可惜,給不給這個名義,老子也得去當這個大頭啊!朱永興苦笑了一下,翻揀着賞賜,眼睛慢慢眯了起來。

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111章 結果第49章 烽火燎原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22章 響應配合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101章 夜談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195章 無題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26章 兵臨城下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87章 潛入襲城第101章 夜談第74章 東逃,後路第84章 搶灘登陸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25章 山東攻略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26章 提點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9章 世子殿下?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97章 唯一生路第27章 攻城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49章 烽火燎原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66章 棄險第14章 篡改聖旨?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3章 召見羣將第51章 戰後佈局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184章 臨機而變第79章 雪中送炭第1章 北愁南喜第38章 三師相會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191章 新氣象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15章 正妃虛懸第101章 夜談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96章 死地難脫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184章 臨機而變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19章 緬甸,山東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78章 勝利之因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155章 無題第72章 廝殺第96章 死地難脫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50章 南岸殲敵,三鬼決擇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188章 大調整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87章 水西局勢第130章 無題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200章 佔優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16章 柔情蜜意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79章 三鬼之憂,皮熊籌謀第7章 歡歌暢飲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67章 排除萬難第75章 突防新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