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香港銀行

當天的酒宴,段雲和楊其龍相談甚歡,也讓彼此加深了了解。

總的來說,段雲對這個香港的公子哥印象還不錯的,雖然兩人一個在內地,一個在香港,彼此接觸的社會情況不太一樣,但因爲都是青年人,所以交談起來比較愉快,而且容易找到適合的話題。

總的來說,楊其龍本質上還是一個大男孩,不談生意的時候,聊的最多的就是吃喝玩樂和女人,即便當着李芸的面,他也毫無避諱的談論自己過去的一些情史,包括曾經和一些港臺知名女明星交往的事情。

隨着兩人談論的時間越來越長,段雲其實也看出來了,這個楊其龍至少目前來說,他並不是那種真正的生意人,至少跟段雲差了好幾個層次,當年輟學開西餐廳,模特公司和供貨公司,其實很大的原因就是本身喜歡吃喝玩樂以及漂亮的女孩子,因爲家庭比較優越,所以從一開始,就沒有多大的壓力,無論賺錢還是虧錢,反正都有他的老爹最終託底。

段雲其實最喜歡的就是這種投資者,錢這種東西無論出在誰的手裡他都是錢,段雲需要在香港獲得投資,如果投資的商人個個都是非常精明而且太過於算計的話,肯定會開出很多苛刻的條件,搞不好自己做個上套,當然了,段雲本身也不是省油的燈,他的身後也有專業的團隊支持,所以在合同方面,也不容易出紕漏。

晚宴結束之後,楊其龍把段雲送出了餐廳的門口,倆人都各自留了名片,約定等事情有了結果之後,就會再次見面。

“他根本沒有那麼多錢,這我估計,他最多能拿出一兩千萬的港幣,再多的話,肯定是沒戲了。”離開酒店之後,倆人走在繁華而璀璨的霓虹街頭,李芸對段雲說道。

“那可是1.7億美元,就算是香港的頂尖富豪和財團,也不可能輕易拿出這樣一大筆錢做投資。”段雲頓了頓,接着說道:“我這次來香港,其實就是想投石問路,香港是個國際金融城市,雖然沒有多少實體企業和科技公司,但是有大量的外匯現金流,如果能夠從這裡把資金引流到內地,咱們可以做很多的事情……”

“是啊,香港人對實體產業興趣不大,他們最喜歡房地產和炒股,認爲這兩種生意來錢最快,只不過這兩年香港優質的房地產基本被4大家族壟斷,其他的產業階層都已經固化,年輕人造成的空間是越來越小,而老一代的香港富商他們也想跳出香港這個彈丸之地,開拓新的業務和市場。”李芸沉吟了一下,接着說道:“所以我覺得咱們這是在香港融資還是有成功希望的,咱們應該接觸更高層的香港商人,只可惜我的能力有限,也只能認識這些富豪家的公子哥和千金……”

“其實你已經幫了我大忙了,我心裡都記着呢。”段雲看了李芸一眼,微笑着說道:“這次我會在香港多待幾天,如果楊家願意投資,是最好的事情,如果他們沒有這個投資的意願,或者手頭的資金不夠,咱們再另想辦法。”

“實在不行的話,我還認識幾個楊其龍這樣的富豪公子……”李芸說道。

“他們這些富二代別看表面生活的闊綽光鮮,但實際上,根本沒幾個掌握家族財權的,只不過兜裡的零花錢比別人要多一些。”段雲笑了笑,接着說道:“1.7億美元這個數額實在太大了,如果無法從香港商人這邊募集到資金的話,咱們最後只能選擇從香港銀行這邊貸款。”

“銀行的利率實在太高了,貸款的利率大概在百分之6左右,而且貸款的審批非常複雜。”李芸柳眉微皺,接着說道:“另外對咱們中國內地企業,香港銀行審批的程序會非常嚴格,沒有內地政府背景的話,根本不可能拿到大額貸款的。”

李芸對於香港的銀行產業還是瞭解很多的,在她來香港的這一年多來,接觸了很多從事香港金融行業的精英。

香港的銀行體系和內地的銀行體系區別很大,其最大的區別是目前香港沒有統一的央行。

自1841年英軍殖民入侵香港後,在將近百年的時期內,香港都沒有產生過中央銀行的概念。

因英國政府爲了實現對其殖民地的全面高度控制,一貫不會在殖民地設立獨立的中央銀行機構。在香港淪爲英國殖民地後,香港的貨幣及金融方面的重大決策,一般由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和駐港總督一手裁決。

直到1935年港英政府實施幣制改革,成立了外匯基金,並授權三家發鈔銀行(匯豐、渣打、有利)發行法定港鈔,香港才真正出現央行的概念。而最初的央行功能,僅表現在發行鈔票和穩定貨幣幣值(匯率)上,而且這一功能由外匯基金和三家發鈔銀行共同分散承擔。

而在這其中,匯豐銀行應該是香港最大的銀行。

1865年,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在香港成立。以香港爲起點,匯豐集團通過開設分行在世界各地擴展業務。

152年過去了,如今總部位於倫敦的匯豐集團,已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銀行及金融機構之一。

相對於其他幾家香港本地的銀行,匯豐銀行對於內地企業的貸款還算比較鬆的,早些年的時候,馬福元創辦的賽格集團,其中很大一部分外部貸款就來自賽格集團。

“向香港銀行提出貸款申請是最後的手段,我當然是更希望能夠和香港的這些頂級富豪合作,因爲和他們合作,目光能夠獲得金錢方面的支持,最關鍵的還是能夠藉助他們的渠道和人脈,拓展咱們的海外市場,我這次來香港,除了借錢,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交朋友。”段雲頓了頓,接着說道:“這些香港頂尖富豪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但只要有足夠的利益,我想他們應該不會拒絕我的條件……”

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筆記本電腦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柏林牆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新年第三百一十三章 記憶碎片第二千一百五十一章 馬雲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政府公車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天匯大廈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互動環節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瀋陽金盃第三百零二章 回家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貴賓第八百一十五章 訂婚領證第二千零七十三章 國產軟件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新任務第四百三十九章 不堪印象第四百五十一章 棋先一招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主導地位第二百九十二章 調動工作第二百三十五章 上門拍照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百萬富翁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 吉人自有天相第一百四十章 拜師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專利壁壘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 山崩將至第一百零三章 混戰第二千零五十八章 學術知己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慢工出細活第七十三章 強力反擊第五百二十二章 返程第九百四十三章 迎春酒會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心理博弈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 夏普電子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二千零六十六章 選擇第二千零五章 雄厚籌碼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高度評價第四百三十七章 於淑蘭的要求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一無所有第二千一百零八章 商業服務器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 企業經營理念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規則制定第四百零二章 親密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大失所望第一千七百八十章 競爭對手第一千零八十章 分歧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新外匯政策第八百七十三章 開業慶典第一千零九十七的 敢爲天下人先第六百三十二章 重要任務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忠告第六百七十三章 接風宴第六百二十二章 抗議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黑馬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 最難的事情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意外來客第二千一百四十九章 互聯網大潮第二千一百二十六章 新廠區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共同話題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技術差距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胡正明第二百一十章 攝影愛好者第七百七十九章 技工貿路線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銷售返點第二百零四章 新房鑰匙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 半瓶汾酒第三百三十五章 治安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四大合資車企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出口獎勵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特別的家宴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 重大讓步第三百五十章 嚴重問題第八百八十八章 招賢納士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房到手第四百零八章 二手設備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七國八制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慷慨第二千零二十七章 雷厲風行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慷慨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虛職第七十八章 看電影第二百二十五章 警告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般配第二百六十三章 西裝革履第九百九十四章 試機成功第四百五十章 大局觀第八百八十九章 頂級高薪第六百三十五章 百萬訂單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技術差距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竣工儀式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意外來客第三百八十八章 技術攻關小組第五十三章 王強的怒火第二千零七十六章 火花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送行第一百八十六章 高考複習第三百五十章 嚴重問題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談判第一千六百一十八章 中瑞技術交流第三百一十六章 取經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新計劃